本周受SARS 疫情影响,深沪股市出现恐慌情绪,上证指数最低时较前一周跌去6.87%,创下了2002年春节后一年多来的单周最大跌幅。本轮行情领涨大盘的汽车、银行、钢铁三大强势板块均深幅回调,受疫情打击最大的旅游、航空类个股更是溃不成军,医药股开始分化。由于今年行情始终围绕着业绩增长主线并且以宏观经济向好为依托,在SARS 对整体经济影响难以判明的情况下,场内买盘开始畏缩不前。 宋国青教授认为,由于旅游等受冲击行业在GDP中所占比例不大,同时境内居民对医药、保健商品的需求大增,两相抵消,消费的变化微乎其微。所以SARS 对总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上。在经历长期徘徊之后,2003年一季度民间投资终于出现了久违的强劲增长势头,目前的疫情却令投资者刚刚开始乐观的远景预期再度变得模糊不清。同时政府投资也将受到SARS 影响。 海通证券研究员李明亮撰文指出,政府加大对防范、控制SARS 的投入,可能加重财政负担,并导致政府投资下降。在外商直接投资(FDI )方面,密歇根大学的Linda Tesar 教授经研究发现,直接投资的长期性使得这些外资企业更多地融入到输入国的经济中,其利益与输入国比较一致,在1982年拉丁美洲危机、90年代的墨西哥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当中,他们对缓解危机做出了一定贡献。由此看来,FDI 的存量部分受SARS 影响相对不大,但增量则会减少。至于出口,李明亮认为SARS 的影响体现在两点,一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进口产品心存疑虑,导致出口有所减少;二是SARS 有可能推迟世界经济复苏,从而导致世界对中国产品出口的需求有所下降。而在资本账户上,由于开放极其有限,境外资本尚无法对境内金融市场构成冲击。总体来看,SARS 对宏观经济的负面作用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无法估量,基于对景气转暖预期的行情有夭折可能。 恐慌情绪也蔓延到期货市场,空头气氛反映在多个品种的走势上。由于中国是铜的主要进口国,而投资者担心疫情将影响亚洲经济,进而影响铜消费,国际铜市因此大幅走低。市场上弥漫着S ARS 的负面消息,令沪铜逐级盘下。金鹏期货公司陈黎华表示,S ARS 对全球经济和工业的冲击将令铜价持续受压。此外,市场普遍担心SARS 流行有可能影响中国对大豆的需求,这对连豆价格构成压力。 目光转向境外,同样饱受疫情困扰的香港股市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型外资机构纷纷调低香港今年GDP预测值。摩根士丹利、高盛估计,楼价未来两年会下跌20%或30%,美林证券预计在最坏情况下SARS 可令香港上市公司整体每股盈利下降13%,最终拖累恒生指数跌至7300点水平。受这些言论影响,一周来港股遭受巨大抛压,而中资指数更是接连下挫(见图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一批权重股已经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低。不过在创业板上市的同仁堂科技(8069.HK)却在逆势走高(见图二)。由于市道低迷,多家境内企业香港上市计划受阻:由百富勤牵头的联华超市推介活动已考虑推迟;因为预料发行价格不能令人满意,中兴通讯取消了增发H股的计划。 在SARS 肆虐的亚洲另一地区新加坡,政府周四将2003年国内GDP成长预估从2%~5%调降为0.5%~2.5%,并称是因疫情所致。在市场上,投资人开始抛售大华银行、城市发展等绩优股,海峡时报指数逐渐逼近“9·11”时的低点。 由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三地股市表现来看,行情特征比较一致。持保守观点的分析师认为,在大势整体下滑的同时,旅游、航空、地产、商业等个股所受压力尤其沉重。这些股票面临的调整很可能是长期的,其间反弹很难把握,投资者应坚决回避,同时整体仓位也不宜过重。若是打算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意图进取,短期内必须紧紧围绕SARS 题材来做文章,在股票选择上还是要遵循今年以来“看基本面、作行业龙头股”的大思路,综合各家机构分析师观点,依照以上标准构建的防御性股票投资组合包括: 华北制药(600812),国内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上海医药(600849),得益于巨大市场需求的医药商业龙头;同仁堂(600085),国内中药第一品牌;四环药业(000605),生产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胸腺肽,近期产量大增。 正如青海证券黄硕所总结的那样,只要S ARS 不除,医药股就始终有上涨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