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执行、副总裁罗伯特·庄逊博士
特许金融分析师越来越受到国内金融从业人员的重视,参与CFA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对一个CFA来说,既要有专业水准,还要有很高的职业操守。名誉是CFA从事金融业的最大本钱。如果违反法律和行业准则,严重者可能取消CFA资格。取得CFA资格千辛万苦,不会有人愿意轻易失去这个资格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资格考试代表了金融专业人才的最高水平,是国际金融业普遍认可的资格考试。8月15日北京成立了CFA考试中心,这是继上海考试中心后成立的第二个考试中心。参加2003年12月CFA考试的中国北部地区考生将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进行考试。在该考试中心成立之时,负责CFA资格认证的组织——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执行副总裁罗伯特·庄逊(Robert R·Johnson)博士,对如何提高金融分析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标准等问题向《证券市场周刊》读者提供了精彩的答案。
CFA是最受全球认可的金融从业人员
《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据我们所知,目前CFA已经成为金融业最受欢迎的人才,很多中国金融从业人员都把CFA作为奋斗的方向,为何如此多的人追捧CFA?
罗伯特·庄逊:(下称庄逊)近两年亚洲尤其是中国参加CFA考试的考生越来越多,2000年国内考生仅200人,今年仅北京考试中心报考的人数就接近1600人,整个中国内地报考人数约为5000人。这种需求让我们认识到必须尽快建立上海以外的考试中心,这次成立了北京考试中心,接下来是建立广州考试中心。
AIMR作为CFA的主管机构,是1990年由金融分析师联合会和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合并而成,总部设在美国,亚洲分会设在中国香港,目前我们已经在全球有100多个分会和10万个会员,这些CFA们现在大多在美林、高盛等大投资银行工作,从事的职业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投资顾问、财务总监、交易员等,在全球金融业的口碑非常好,他们代表金融专业人才的最高水平,好名声和高收入是CFA吸引众多人员的主要因素。
《周刊》:您认为CFA与其他没有获得CFA资格的金融从业人员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有,最大的区别是专业方面的还是职业操守方面的?
庄 逊:CFA和其他从业人员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知识体系不同。因为CFA是全球化的资格认证,作为考试的组织者AIMR,每5年会从全球各个分会那里了解该地区金融业的最新进展,将最先进的内容编进我们的教材和考题,因此,参加CFA考试的考生得到的不是陈旧的书本知识,而是全球金融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进展,他们的知识体系是全球化的、先进的,同时也是视野宽广的。
非CFA的金融从业人员了解更多的是本国知识和法律,而不是全球的情况,相对而言比较狭窄。因此,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全球化,他们会有很大的局限。参加CFA考试的人就不一样,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知识会更加广泛,能够获得全球金融业最新的信息。
《周刊》:除了广度以外,CFA在金融知识的深度方面是否具有优势呢?
庄 逊:CFA考试共有三个等级,一年只能参加一个等级的考试,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考试,而且每参加一次考试至少需要学习250个小时,考试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操守等,取得CFA的资格还需要至少三年担任投资专业人士的经验并承诺遵守AIMR《道德操守》及《专业行为准则》,并具有学士学位,也就是说成为一名CFA很不容易。目前持有CFA特许证的人遍布在全球111个国家,总人数仅有5万多人,正是因为严格的资格审查,才使得已经获取资格的CFA得到广泛的认可。
诚信是CFA最重要的品质
《周刊》:目前,大家都很热切地关注金融分析师的诚信问题,就在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的检察官正在调查美林证券前任首席能源产品交易员伪造交易挪用公司4300万美元一事,CFA在职业操守方面做得如何?
庄 逊:我们很难说CFA就一定会完全遵守职业道德,但我们要求所有想成为CFA的人遵守我们制定的道德准则,考察CFA首先要看他是否会遵守我们的规定,是否自律。
有几个简单的数字可以说明CFA的诚信情况,目前我们有5万多个CFA,正在考CFA的人有13万,而13万中只有325个人接收过调查,比率远远低于非CFA的金融从业人员。在华尔街的所有大丑闻中,没有一个涉及到CFA。
《周刊》:金融分析师作为某家投资银行的雇员,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比如某家大公司是该投资银行的大客户,这家投资银行为了拿到IPO项目或者兼并收购项目,会要求分析师为该公司出具不完全符合实际的分析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庄 逊:你说的这种情况的确存在,而且很严重。这是分析师的独立性问题。在这种独立性问题不能很快解决的情况下,老板给的命令与分析师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定要选择遵守对客户的承诺,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这里说的客户指的是作为一个分析师所面对的客户,也就是投资者,因为他们才是分析师的衣食父母。
新兴金融市场最需要CFA
《周刊》:如果公司认为分析师没有为公司的利益做事而解雇他,怎么办?
庄 逊:毫无疑问,这时候分析师一定要离开,不用等到老板来解雇,分析师自己也应该选择离开,这样的公司是不能继续为之工作的。一名金融分析师永远要明白,最需要忠诚的是投资者,他们因为你的分析而做出投资决策,一旦你的分析不够客观,他们上当后将再也不会信任你,失去了一份工作可以再找一份,但如果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你就永远失去了做分析师的资格。
《周刊》:也就是说,说谎话机会成本是很高的。
庄 逊:可以这么说。因为金融分析师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名誉,名誉是花了很多年才得到的,但很可能几分钟就把它毁掉。名誉是最重要也是最值钱的,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最大本钱。损失了金钱可以再赚回来,失去了好的名声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周刊》:可是前提是你说谎话一定会损失名誉,或者说受到惩罚?
庄 逊:当然。这就需要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首先你要清楚,如果你做了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作为一名CFA,还会受到组织的惩罚。如果持有CFA资格的人违反了AIMR的职业准则或要求,AIMR有几个不同等级的处罚,情节比较轻的,我们会进行内部批评,如果情节严重的,就要公开处分,将处分结果登在我们的刊物上,更为严重者可能取消CFA资格。既然千辛万苦才取得CFA资格,就不会有人愿意轻易失去这个资格。
《周刊》:那你认为行业自律和法律哪一个更重要?
庄 逊:法律和行业自律当然都很重要。法律是针对所有人的,而行业自律是针对一个特殊的群体。行业自律要求这个群体不能破坏内部规定,强调的是自律,愿意遵守这种行业标准的愿望,这会使约束更有效,而且行业内的惩罚会使这个行业的人做事更加谨慎。
第一,双重约束让一个人做一件事之前会考虑很多,他会想这样做是不是合法;第二,这件事是不是符合行业的标准。他会在心里敲响警钟,不能犯法,也不能被行业内的成员指责,甚至失去从业资格。CFA的资格考试中就有关于道德操守和专业准则的内容,而且每年都要续签一次遵守这些准则的承诺,让他们脑子里时时刻刻都绷紧这根弦。
与全球的投资经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周刊》:我们知道,亚洲金融市场的发展普遍较慢,中国金融市场更加不成熟,CFA是一种全球性的资格考试,它的实践更多是在欧美市场,那么CFA能适应中国的环境吗?或者说它是不是最适合中国考生的考试?
庄 逊:这个问题问得好。美国证监会也有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但考试的重点是美国的法律法规。而CFA考试主要是考专业知识和职业准则。我们每5年会在全球的分会进行调查,了解最新的金融业发展,将这些编进考题。所以,我们提倡CFA考试和一个本国的考试或者培训项目辅助一起进行,CFA本身的学习和考试内容在全球都是一样的,拥有CFA资格的人可以和全球的投资经理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做全球的业务,但为了适用于本国CFA还需要学习其他的东西,以了解更多本国的金融业状况。
《周刊》:目前CFA在亚洲的情况是怎样的?
庄 逊:20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和日本是首先开展CFA考试的亚洲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亚洲国家发展很快。中国CFA考试是1996年在上海开始的。目前亚洲持有资格证书最多的地区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
《周刊》:在这些地区他们的求职机会和职位情况如何?
庄 逊:我没有掌握很具体的资料,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大的公司要求它的雇员持有CFA资格证书或者说至少是去学习CFA课程。
《周刊》:你们现在选择的合作伙伴是中国工程院下面的中国技术创新公司,这家公司跟教育和金融似乎没有关系?
庄 逊:我们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好的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因为参加考试的人很多,每次都是上千人,所以必须要组织好。其次,没有金融背景反而是优势,这样会有独立性。同时政府也设定了一些标准,谁可以,谁不可以,政府有要求。
《周刊》:每年的考试都是通过试卷进行笔试,谁来监考?
庄 逊:我们会外包给一些对监考很有经验的机构,比如大学。我们每年也会派成员到全球83个考场组织考试和巡查监考。
CFA要与中国本土结合
《周刊》:CFA和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区别在哪里?
庄 逊:这个问题我想请坐在我身边的这位中国的CFA吴先生回答。
吴 :我没有读过金融学研究生,但我在美国读过MBA,我觉得考CFA需要学的知识比在学校学习的东西更复杂,更新更快,更具有实践性。
《周刊》:那我就再问吴先生几个关于中国的问题。作为一个CFA,你觉得在国内有什么优势?
吴 :就我而言,作为一个CFA,我更容易理解全球金融情况发生了什么改变,国际金融业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和国内情况有哪些区别等等,也更容易和国际上大的金融机构学习和交流。
《周刊》:那CFA在国内本土的金融机构有什么优势?
吴 :本土的机构也需要国际化的眼光,目前很多本土的金融机构和国外的金融机构合资或合作,CFA就可以起桥梁作用,帮助本土机构和国外机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理解双方的想法。
《周刊》:你有没有觉得只学习国际的知识会在中国这个市场无所适从?
吴 :如果我要在国内从事金融业,就必须要熟悉国内市场的运行状况。国内市场的运行和国外的金融市场大不相同,但是随着QFII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会接受更多国外的理念,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加强,那么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会带来很大益处。以前我们看到很多业绩不好的股票上蹿下跳,而像上海机场、宝钢股份这样的股票几乎从来都不动,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想我们必须学习和熟悉本土的市场,但还得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是我们的优势。将来我们在这个市场会更加如鱼得水。
《周刊》:您觉得中国出现更多的CFA会使国内市场发生改变吗?
吴 :肯定会。首先,中国具有统一道德准则的CFA越多就会净化这个市场,减少丑闻的发生;第二,投资理念,投资哲学会发生改变;第三,价值评估体系会发生改变,会更加注重基本面的分析,注重长期投资,更重视自己的名誉和价值。
《周刊》:CFA最适合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或者说更多的人在哪些领域工作?
吴 :证券公司、银行、基金管理公司、银行的投资部、保险公司投资部、风险控制部门和大公司的财务部等,很广泛。
《周刊》:现在国内大约有100个CFA,大多数在哪里工作?
吴 :国内在银行和保险业工作的CFA较少,更多的CFA在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里工作,而且都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前CFA大多数在外资公司工作,但现在很多CFA去了国内的金融机构。职位和薪水都很高。
罗伯特·庄逊(Robert R.Johnson)简历
罗伯特·庄逊博士,CFA,投资管理研究协会CFA课程部执行副总裁。曾任教于克瑞顿大学,并取得经济和金融系教授。于1994年荣获罗伯特·F·肯尼迪卓越教学奖。先后在美国著名金融和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过50余篇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