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国内财经_搜狐财经 > 三农中国 > 政策导向 > 《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全载_搜狐财经 > 上篇:建设现代农业
第一章 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
BUSINESS.SOHU.COM 2004年7月11日16:43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第一章 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
·第二章 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总体对策
·第三章 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前提
·第四章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六章 农业现代化

[1]第一节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2]第二节 中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第三节 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4]第四节 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下一页 

 

  ●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

  经过20多年改革和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其新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阶段也必然要求发展的新思路。因此,科学分析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征,正确认识新阶段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及时转变农业发展战略,对保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农业产品极大丰富,告别了农产品短缺的时代,进入了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的过剩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若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1.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恢复时期(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稳步地推进土地革命,恢复农业生产。1950年6月30日,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对地主,除没收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和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外,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富农自耕、雇人耕种和出租的小量土地及其他财产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分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应当征收。政务院还于1950年11月21日颁布了《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专门规定了城市郊区的土地改革办法。到1952年,除中国台湾、西藏和新疆等少数地区,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的土地革命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461亿元,比1949年增长41.4%;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增加到1952年的16391.1万吨,比解放前最高产量高出9.28%,比1949年增长5.1%;棉花总产量由1949年的44.44万吨增加到130.37万吨,比1949年增长193.7%,年均增长42.2%,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高出53.60%;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经过几年恢复期,新中国农业生产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

  2.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稳定发展时期(1953~1957年)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农业生产合作运动采取了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逐步过渡的方式。尽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升级过快、方法过粗、形式过于简单等问题,但在合作化运动中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克服了一家一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弱点。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业的基本建设方面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灌溉,兴修水利,推广优良品种。据统计,5年内扩大耕地面积86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1810万亩,水利投资26.7亿元。这些水利建设对农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获得了稳定的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5%,1957年粮食产量达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达164万吨,比1952年增长25.8%;猪、牛、羊肉的产量达到398.5万吨,比1952年增长17.7%。

  3.人民公社化和农业生产的剧烈波动时期(1958~1965年)

  1958年,党在农村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不断地批判“反冒进”、批判右倾保守主义。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兴修农田水利和大办农村工业的群众运动。许多地方开始兴办一些大大超过高级社范围的工程项目,由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于是开始出现了受益和非受益地区硬拉在一起的社际协作。党的领导人对这种简单协作产生的生产力作了过高的估计,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和所有制程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就进一步组建人民公社提出要求。在较短的时期内,全国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秩序混乱,强迫命令,瞎指挥,给社员生活带来一系列困难。1959年以纠“左”为初衷的庐山会议,结果却是反“右”。不仅没有缓解已出现的经济困难,反而将国民经济拖入了更严重的困境,加上与苏联关系破裂和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终于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1959年谷物产量下降15%,1960年又下降了10%,直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203公斤下降到1960年的163.5公斤,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下降了23.4%,导致1500万~3000万人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

  面对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峻国民经济形势,国家被迫进行全面调整。从1961年开始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工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发展计划,调整工农业比例关系,恢复综合平衡,农业生产又得到了一定发展。

  4.“文革”和农业生产低速增长时期(1966~1978年)

  这个时期包括“文革”的“十年动乱”和其后两年的拨乱反正。在“文革”期间,不但未能进一步改正人民公社化以来的错误,反而把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村政策的调整当作右倾表现加以批判。同时,大寨被扭曲成为左的典型,在全国推广。此阶段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急于向以生产大队为基础过渡;扩大社队规模;大力推行大寨大队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取消或限制社员家庭副业等。结果,社员的积极性再次受挫,生产上“大呼隆”、“磨洋工”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增长缓慢,农产品供应紧张。尽管有的农产品产量增长了,但却是以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

  这12年间,全国农业总产值仅增加5%,年均增长3.1%。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近2亿吨增加到3亿多吨,增长56.67%。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公斤上下徘徊,其他农产品人均占有量仍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上。直到70年代末,农产品仍然实行统购统销,低标准凭票供应的紧张状况未见好转,当时全国农村约有2.5亿人口温饱问题得不到保证。

  5.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和农业高速增长时期(1979~1984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认真地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农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要求各地认真地纠正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切实地保护农村中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认真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加强劳动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这两个文件的试行,推动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恢复和发展。当时,各地出现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有包工到组和包产到组。到1979年底,全国一半以上的生产队实行包工到组,1/4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在包工到组和包产到组的同时,个别的地方自发地实行包产到户。对农民自发的包产到户,中共中央经历了从不允许、允许例外、小范围允许到全面推广的过程。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作了肯定,对推动“双包”的全面推广起了重要作用。1982~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制迅速得到推广。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从根本上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的基础。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在农村建立乡政权,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政社分开”,适当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此同时,国家的农业政策也做了较大调整: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仅1979年一年18种农产品收购价就提高了22.4%;大幅度增加化肥、柴油和农电的投入量;进口大批粮食,减少征购量,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一大批适用农业技术得以推广;农业基本建设长期积蓄的潜在能量得以释放。

  这六年间,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协调,农业出现高速度增长。全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6%,其中种植业年均增长6.8%,畜牧业年均增长10.7%,农业新增产值中60%的份额来自种植业的增长。粮食和棉花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和19%。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增加1/3以上,连上两个台阶,增加1亿吨,1984年达到40731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393公斤,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副产品也大幅度增长。

  6.农业在波动中增长时期(1986~1999年)

  1984年农业大丰收以后,我国开始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但这次改革只涉及收购体制,没有触动销售体制,财政补贴越来越重。1993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增强粮食企业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但是,在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下,1993年11月开始,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突然大幅度上涨。对此,我国政府再次提出对粮食收购市场进行管制。1994年,国家加强了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国有粮食部门掌握了市场粮源的70%~80%,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稳定了粮价,保障了有效供给。同时,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也取得了进展,一大批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相继成立。总之,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期间,粮食产量起伏波动,农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在波动中有所下降。粮食总产量1984年达到高峰40731万吨后,从1985年开始陷入四年的徘徊状态;1989年粮食恢复增长,1990年达到最高记录44624万吨,1991年又开始进入徘徊状态,与1990年相比,1994年粮食总产量仍下降0.2%;1995年恢复增长,1996年达到最高峰50453.5万吨。在粮食总产量发生波动的同时,畜牧业、渔业发展却很快。1984~1995年,粮食总产量只增长了14.6%,而肉类产品产量增长了211.2%,水产品增长了306.6%。正是由于农业中非粮食部门的增长,使得农业总产出在粮食生产徘徊时期仍有3.4%~10.9%的增长率,这也说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在加快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2000年和2001年,我国农业经受特大旱灾和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严峻考验,农业保持了平稳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2002年我国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1039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1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209万公顷和63万公顷;油料面积1487万公顷,增加24万公顷;糖料面积180万公顷,增加15万公顷;蔬菜面积1728万公顷,增加88万公顷。

  粮食、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增产,蔬菜生产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棉花因种植面积下降较多而减产。全年粮食产量45711万吨,比上年增长1%(见表1-1)。表1-1200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45711〖〗1.0夏粮〖〗9877〖〗-2.9续表早稻〖〗3025〖〗-11.0秋粮〖〗32809〖〗3.5油料〖〗2900〖〗1.2花生〖〗1495〖〗3.7油菜籽〖〗1053〖〗-7.1棉花〖〗492〖〗-7.5糖料〖〗10151〖〗17.3甘蔗〖〗8883〖〗17.4甜菜〖〗1268〖〗16.4烤烟〖〗213〖〗3.9茶叶〖〗74〖〗5.7水果〖〗6809〖〗2.3资料来源: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1%,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退耕地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共540万公顷。长江中下游干流3576公里堤防加固工程基本达标;黄河下游堤防加固完成断面达标982公里。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0多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0多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从2001年秋季到2002年春季,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劳动积累工65亿个工日,投入资金505亿元,解决1422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新增灌溉面积800千公顷,改善灌溉面积3740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5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6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1平方公里。

  畜牧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2001年,我国肉类总产量6333.9万吨,禽蛋1336.7万吨,奶类1122.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4%、4.2%和22.2%;畜产品市场行情走势较好,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有所回升。从全年来看,畜牧业经济效益仍保持较高水平,畜牧饲料总产值接近1万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4%。

  渔业经济也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200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4382.09万吨,比上年增加103.1万吨,增长2.41%。其中,海洋捕捞1440.61万吨,减产2.49%;海水养殖1131.5万吨,增长6.62%;内陆捕捞214.99万吨,减产3.73%;内陆养殖1594.95万吨,增长5.14%。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总产值达到2018.62亿元,同比增长9.68%。

  农业机械化总量持续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作业水平稳定提高。2001年,全国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农业机械总动力5.5亿千瓦,增长5.2%。拖拉机拥有量1434.65万台,增长4.4%,拖拉机配套农具2042万部,增长5.4%。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与配套农具比由上年的1∶1.44上升为1∶1.78,小型拖拉机拥有量与配套农具比由1∶1.40上升为1∶1.42。联合收割机拥有量28.38万台,增长6.3%;农用运输车869万辆,增长11.5%。田园管理机、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加工作业机械、排灌动力机械、机动喷雾(粉)机、农用飞机分别增长68.5%、6.47%、3%、1.53%、4%和57.1%。畜牧机械出现较快繁荣发展势头,达到261万台,增长12.6%。2001年,机耕面积达到61653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7.4%;机播面积增长1.71%,占播种面积的26%;机收面积增长0.34%,占农作物收获面积的18%。参见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村不稳定因素较多等问题依然存在,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部分粮棉主产区发展粮棉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下降趋势;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资金比较缺乏;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水平与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干部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工作方法简单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外出就业环境依然严峻;粮食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等。

[1] [2] [3] [4下一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