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国内财经_搜狐财经 > 三农中国 > 政策导向 > 《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全载_搜狐财经 > 下篇:增加农民收入
第十七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
BUSINESS.SOHU.COM 2004年7月11日18:55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1]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特点和成效
[2]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其引发的问题 
[3]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4]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下一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尽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农村人口庞大,劳动力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了一个提高农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特点和成效

  改革开放20年来,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期,这20多年,是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加上人民公社体制下累积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欠账,使我国农村的就业矛盾极其突出。经过20多年时间,有近1.35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就业转移,其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不仅是改革开放前20多年不可比拟的,就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了不起的巨大的成就。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20多年来,我国城乡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均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

  1978~2001年,我国人口总量从96259万人增加到12762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63.8万人。从人口的城乡分布看,这一时期,城镇人口由17245万人增加到480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40万人,占新增人口的98.2%;乡村人口由79014万人增加到7956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4万人,占新增人口的1.8%。城乡人口比例由1978年的1∶4.58变为2001年的1∶1.66。

  从城乡就业分布看,1978年全部就业人口40152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9514万人,占23.7%;乡村劳动力30638万人,占76.3%。1998年,全部就业人口40152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20687万人,占29.6%;乡村劳动力49279万人,占70.4%根据《中国统计摘要》1999年数据计算。。

  从就业结构看,1978年,全国农业劳动力2.83亿人,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70.5%。2001年,农业劳动力3.65亿人,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50%。1978年,全国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仅23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5%;到1998年,农村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猛增到1.5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4%,20多年间净转移1.35亿人。

  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利用和转移情况的变化,大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3年,农村劳动力主要通过在农业内部发展多种经营、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而得到相对充分利用。农户家庭承包为主的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使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往旧体制掩盖下的农村劳动力隐性剩余开始显性化。随着基本农产品供给的改善和农村积累能力的提高,以往单一粮食生产的格局被打破,农民开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发展。1978年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6%,1983年上升到20.5%。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业内部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阶段,1984~1988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渠道,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通过分工分业得到相对充分利用。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使乡镇企业得到空前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由1984年的5208万人,增加到1988年的954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84万人,年均递增16.4%。全国乡镇企业职工总数接近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9984万人)。

  第三阶段,1989~1991年,我国从1988年底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为期三年的治理整顿,控制经济的过快增长,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随之放慢,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数量减少。1989年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数量比1988年减少179万人,1990年又比1989年减少102万人。农村劳动力回流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于停滞状态。

  第四阶段,1992年至今,伴随国民经济发展新高涨,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与此同时,随着农村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1993年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约有6000万人,其中流入城市的约2000万人。又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6万多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到1998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跨省区就业时间超过半年的人数已达2200多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4%。人均获得总收入约为5591元。加上各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条件,增加了户口农转非指标等,促进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中。城镇总人口由1994年的34169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480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985万人,农村人口转移速度大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跨区流动,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

  第一,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兼业型为主,分离型为辅。我国现阶段绝大部分转入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脱离农业,他们或者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利用家庭辅助劳动力来经营农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季节性转移,农忙务农,农闲务工或经商。无论是乡镇企业职工,还是外出的“民工”,他们与农业之间仍有一条割不断的“脐带”,即他们仍是集体土地所有者中的合法一员,与农业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只要企业不景气或企业倒闭,或外出找不到工作,他们可能随时流回到土地上来。一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波动,他们不至于没有“退路”,而这条“退路”就是他们在农村的根。由于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以兼业型为主,所以他们始终是劳动力转移中的“游击队”,无法成为城市就业大军中的“正规军”。同时,这种兼业型转移也给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造成了障碍。

  第二,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看,改革之初以至整个80年代,农村劳动力以在农村内部就地转移为主,转移的主渠道是乡镇企业。90年代在乡镇企业继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数量增加、流动的范围扩大。

  第三,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来看,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在1988年开始的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期间,一些已经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又流回农业。1992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重新加快。从1997年开始由于国经济受通货紧缩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职工人数两年减少971万人。

  第四,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具有一技之长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因为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不管就地转移或向城镇转移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就决定了能够实现转移的人员必然是那些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和具有较高文化程度,能够顺利接受职业培训的人员,他们必须不断地掌握新的先进的现代化技能和知识。这种压力不仅使已经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未转移的劳动力提供了示范,促使整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第五,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和就业的数量受体制和政策变化的影响很大。20年的经验表明,每一次体制改革,都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小城镇落户,从1984年中央文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到90年代以来对民工流动有意识地实施有序化工程,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效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劳动力又处在农村。20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推动了农村经济总量的扩张。按当年价格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26179.6亿元,增长了18.74倍;2001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9356亿元,而1978乡镇企业增加值只有209亿元,20年间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了140.5倍。其次,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农林牧渔产值构成看,1978年农业产值占80%,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占20%,到2001年,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到59.2%,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0.8%。《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8年按产值衡量,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2.3%,第二产业比重为63.6%,第三产业比重为14.1%。《1998~1999: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46页。其三,增加农民收入。1998年,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6252亿元,等于为每个农民提供纯收入7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162元的33.32%。根据农业部统计,1998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807.21亿元,人均208元。其四,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缓了劳动力剩余对社会的压力,减少了不安定因素。更重要的是,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学到了技术、管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增强了适应市场需求自我创业、就业的能力,造就了新的产业劳动者。最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据测算,改革前26年,农村经济对全国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7.3%,而1978~1988年为63.7%,1989~1993年仍保持在60%以上。1998年由农村各部门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1%,农村各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70.1%,农村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1] [2] [3] [4下一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