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只能投资可转债而不能转股的话,投资效果并不理想 ●而另外一部分人士则乐观认为,允许转股是迟早之事 中国保监会日前发布通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可转债,但保险公司购买可转债后,目前暂时不能转换成股票。同时,保险公司同一期单品种可转债持有量不得超过该期单品种可转债发行额的15%或保险公司上月末总资产的20%,两者以较低者为准。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自有资金投资转债比照上述规定投资转债。 市场普遍认为,保监会此举将成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预热。 “监管层获准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可转债市场,标志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开,应该可以将其视作保险资金入市的前期信号。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丰富投资品种,有效分散投资风险。”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金融服务合伙人吴志强先生对记者这样说。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0000多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8740多亿元,其中约4550多亿元以协议存款方式存入银行,占资金运用余额的40%左右。另外1400多亿元购买国债,占12%左右;投向金融债券约为830亿元,占7%左右;投向证券投资基金为460亿元,占6%左右。 由于受政策的限制,保险资金应用的渠道相当狭小,绝大部分的资金是“躺”在银行里面的,加上我国目前正进入“负利率”时候,从银行存款那里得到的回报更是少之又少。在此通知出台之前,市场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规模的猜测,比较通行的“传言”为5%,此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用上月末总资产的20%来购买可转债,这一比例无疑已经是相对较高的了,因此,这对各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上海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和国外的可转债市场相比,国内可转债的独特优势还在于在条款上的相对优厚。由于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尚处起步发展阶段,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大,为吸引投资者购买,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条款与成熟市场相比体现出很大的优越性。比如利息补偿条款、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商业银行担保条款等,显著提升了国内可转债的投资价值。因此国内保险资金投资可转债,可以充分享受优厚的发行条款,有效规避市场调整风险,资金的安全性有了更充分的保障。投资可转债增加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拓宽了投资渠道,而且直接投资可转债比通过基金购买的成本低。现在虽规定暂不能转股,但监管层已经表明了态度,再加上保险公司直接入市已没有技术障碍。”该人士在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可转债市场行情时,显得信心非常饱满。 有分析称,2004年,伴随着周边相关市场的回暖,可转换债券市场也出现较大的机会:如钢铁、银行、电力等行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些行业的转债品种也将相应地走出行情;但是,目前其市场价格仍然处于价值区域,期权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预计2005和2006年新增可转债融资额将维持在每年200—250亿元的增幅,市场容量预计2004、2005、2006年分别维持在280亿、450亿、650亿。 记者在采访时,也听到了市场上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士认为,如果保险公司只能投资可转债而不能转股的话,那么投资可转债对提高保险公司收益和投资效率的效果并不理想。 而另外一部分人士则显得更为“乐观”一些,他们认为,虽然目前尚不能将转债转换成股票,但应该不会让保险公司一直持有此类债券直至到期,因此允许转股是迟早之事。而且,从通知中表示转股方法将另行规定也能看出,允许转股只是时间问题,而允许转股将意味着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士分析认为,可转债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可转债本身的纯债收益,二是可转债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差价,三是转股期权收益,三者中又以转股期权收益最为可观。如果保险公司只能投资可转债而不能转股,那么可转债投资的收益来源就只剩下两个。从买卖差价收益方面看,目前可转债市场流动性较差,变现难度高。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这类大型机构投资者而言,追求二级市场差价收益的风险较大。而可转债本身的固定收益也并不高。据统计,24只转债品种中,仅有6只的纯债收益超过2%,其中最高的仅为2.5%。如果保险公司投资可转债是冲着纯债券收益来的,那么这一收益率还远远不及国债。 根据20%的比例,预计可以入市的保险资金投资总量约2000多亿元。我国目前转债市场只有200亿左右的市值规模,即便未来几年可转债市场规模继续快速增长,可转债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难以改变。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多家保险公司投资部和基金公司后发现,两者在肯定“可转债作为债权投资向直接股权投资的过渡性安排,有利于保险公司尽快熟悉股票市场,把握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这为其后期的股权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是否能够迅速、高效地进入这一市场表示了一定的担忧,因为保险公司对投资国债是非常有经验的,但对投资股市,经验显得明显不足。 截至2004年7月19日,我国可转债市场流通的转债品种共有24只,总存量市值为174.85亿元。已过会转债品种7只,预发行额度为148.73亿元,另有43家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总融资额341亿元,涉及钢铁、能源电力、纺织、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石化、科技和造纸等构成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但根据现行规定,上市公司要发行可转债必须“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可见,转债的发行门槛比股票要高,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可转债。 由于一方面,可转债具有面值、期限、利率等一般债券的特征,可按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另一方面,它可以按照一定比率转换为对应公司的股票,因此可转债的价格变动与公司的股价变化密切相关。所以,股价走好,可转债价格也在上升,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投资者的收益也会增加。 吴志强认为,综观国内可转债市场,涉及到的行业大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如钢铁、银行、能源等,这与保险公司本身的经营理念和投资股市的投资价值取向十分吻合。 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员牛南洁分析认为,保险资金最先可能参与的是一级市场,以保险资金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可转债一级市场申购将延续火爆局面,申购将很难再获得超额收益。可转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有望改善。由于所投资的可转债目前暂不能转换成股票,保险公司可能采取持有待售策略,尽管可转债票面利息相对比较低,但一旦遇到股市上涨便可以高价抛出可转债,博取可能高达30%以上的盈利。 据统计,证券投资基金持有全部可转债市值的45%左右,社保基金持有20%左右,券商持有20%,QFII持有10%左右,机构投资者几乎包揽了全部可转债。因此,当保险公司为此次监管层放开“口子”而感到欢欣鼓舞时,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基金公司发展前景的担忧———保险公司可能甩开基金公司单干。 市场有观点认为,“目前,保险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交由各大基金公司来进行投资的。如今,监管层已经批准了保险公司可以购买可转债,尽管目前能不能转股,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可能会从基金公司当中撤资,自己进行操作。” 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研究总监陈守红认为,简单地认为保险公司会从基金公司当中撤资,自己进行操作的观点是非常不专业的。 陈守红认为,目前国内的转债市场尚不成熟,品种数量不够丰富,而且流动性不足,这样会给保险公司未来资产的及时变现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对保险公司的公司研究和行业研究能力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同时,包括陈守红在内的等一批较有知名度的基金公司市场研究人员,对保险公司操作股票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均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大多数保险公司还没有直接经验,管理模型还没有建立,因为,可转债需要面临诸如股票波动风险、利息损失风险、提前赎回的风险、强制转换的风险等。保险公司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整个保险资金投资可转债的综合控制体系,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一点,也得到了上述那位保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的认同,他认为,尽管政策已经出台,但是否会出现保险公司“一窝蜂”地去购买可转债的场面,还需要看各家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另外,目前沪深股市可转债的总市值约为200亿元,而保险公司理论上投资可转债的上限可达到2000亿元,保险公司在转债市场上发挥的余地不大,仍需要和基金公司紧密合作,来达到丰富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并为开拓新的投资渠道打下了基础,促进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以获取稳定投资收益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