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财富中国论坛 > 财富大家新闻

《财富大家》之《资本撬动的快意人生》

BUSINESS.SOHU.COM 2004年10月9日18:03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理财为什么有人富了 而有人不行 银行还款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公有钱 女人就高人一等吗
股票中国股民一定要活下来 托起的千点能走多远 “国九条”成了谁的道具
评论马英九胜利得太窝囊了 中国人应该感激格林斯潘 “买椟还珠”与商品过度包装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资本撬动的快意人生》

  主持人李南:

  直面经济人生,探访财富本源,各位好,欢迎收看《海尔财富中国之财富大家》,我是李南。在资本市场上常常会上演一幕幕的以小吃大,以弱胜强的传奇故事,而空手道则作为这种故事的一种极致演绎,常常被人所称道,那么今天进入我们演播室的嘉宾,不仅身安空手道的技法,未花一文钱,便在菲律宾找到了第一通金,同时还身怀“乾坤大挪移”的绝技,在香港几经腾挪便兵不血刃将几家上市公司纳入自己门下,他就是中国数码董事会主席于品海。

  人物介绍:

  于品海,1959年出生于香港,19岁时在加拿大办了第一张中文手抄报,三十岁时,零成本收购菲律宾马尼拉希尔顿酒店,三十三岁转战香港,未花一文便将香港上市公司南海股份,以及金庸的《明报》招至麾下,其独到的收购绝技被香港业内广为称道,从此获得“神奇小子”的称誉。1999年全面登陆内地IT领域,现任中国数码董事会主席。

  李南:您好于总。

  于品海:您好。

  李南:我们看到您的经历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留学生是靠刷盘子等等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您好像不是这样,您是以自己的事业的某种开端,来完成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你在19岁加拿大的时候,在做第一份的中文报纸。

  于品海:当时纯粹是因为一个兴趣而已。

  李南:不是为了挣钱吗?

  于品海:当然是为了挣钱,就是半攻半读,当时除了在餐馆里边去捧盘子之外,到体操场去卖车之外,还有一个方法是做一些自己做的东西,所以当时我看到那几个省都没有华文报纸,但是华人的企业也不少,后来就觉得如果有一个小的报纸,会不会是一个有趣的方法,当时觉得还不错,所以就做了,当时在电台,在大学的电台也搞了一个节目。

  李南:在电台立体传播,有电台有报纸,都是华文。

  于品海:都是华文,都是当时加拿大三个中部的省份里面的唯一的华文媒体。当时我记得我第一样类似传媒的工作是帮我学的校报做摄影李南,那时候是两块加币一张照片。

  李南:两块加币是什么样的概念当时?

  于品海:那个时候可以说,今天可以吃一顿非常好的饭在北京,那么后来就搞了这份报纸,同时帮中国学生会办了电台的节目,收听率还不错呢。

  李南:是吗,报纸的收益怎么样?

  于品海:收益非常好,帮我付了接近一年的学费吧。

  资料:19岁时的办报经历对品海来说还是牛刀小试,而马尼拉酒店的收购之举才真正使他一战成名。1988年,菲律宾政局不稳,希尔顿集团急于抽身,于是旗下的马尼拉酒店便成了希尔顿集团的烫手山芋,而于品海却逆势而上,将酒店收入帐下,是年轻气盛?还是老成谋国?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李南:因为从当年很神奇的收购,马尼拉的西尔顿酒店开始,可以说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一颗非常耀眼的明星,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奇怪,这个事情我也问过一些专家,他们说如果这样做的话,他对这种预期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时政绩不问西尔顿大财团,他不知道比那十亿大多少几倍,都忙于撤退,你却逆流而上,虽然过去很久了,我们还是很有兴趣想知道当时你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决心,和一种那么强烈的生命预期去收购这个市场,还是当时只是想冒一冒险,想赌一把?

  于品海:我想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马尼拉的政治情况比较混乱,但是我觉得它开始走向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可能这是一个最主要的不同吧。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价格更价值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认为,他的资产不只那个价钱,但是我们认为如果不同的收购情况之下,它会是一个不同的价值,当时我们已经对于美元跟之间的差价,跟菲律宾的利率,跟海外的利率差距有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在那里,这个距离足以让我们把资产负债表流转过来,当然有一定的风险在里面,比如说汇率的波动,利率的波动,那你就足够的,我们叫做就是保护的手段,那么做得好的话,你的风险其实很小的,就是分别在于是两年回来,还是三年回来。

  李南:那跟我们通常所感觉到的你怎么经营酒店使它有更好的收入是两回事?

  于品海:对。比如我们当时立即把他还没建成的另外两百个房间立即建成了,那么它的收入就大了很多,那两百个房间已经建了一半了,已经停了十年,我们把它完成,收入大了很多。它的商场以前做很大的一个商场,我把商场立刻取消了,把它转租了菲律宾的政府,做它的赌场。那么它的赎金收入就完全是跟我原来做商场多了大概十倍以上的收入,那么这两个一来回就变成很大的差异了。那么当时我们就是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买了酒店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跟菲律宾政府签了和约,就把商场租给他们了。

  李南:那时候你自有资金是多少?其实没有掏一分钱是吧?

  于品海:对,刚才所说的利率跟汇率的差距那里有很大空间给我们,所以银行对他价格的评估跟我们对他的评估会有一个差距。

  李南:你们会高一些他们会低。

  于品海:在这个情况之下产生了一个银行愿意贷款,去完成这个收购,有足够的资产给他们做抵押,再加上我们很快就交出了一些合同,关于租约的合同,租约的合同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就还了钱,那是菲律宾政府来的。

  李南:那么当时你们在银行抵押贷款是用这个酒店本身去抵押的,那么怎么样使得银行愿意使用酒店本身去贷款?

  于品海:他认为资产的价值在那里,他的收入在那里,他就可以这样做,当然他们加上我们香港公司的担保了,后来很快就不需要这个担保了。因为他的贷款已经大部分还清了嘛。

  李南:这个事情后来同样的经验让你运用在后面的收购上面是吗?

  于品海:对,因为每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都有它的我们叫做机会跟风险在里面,作为一个投资人最关键的是看一些机会有多大可能实现,那这风险有多大可能也会实现,如果你在两个方面管理得好的话,你就有资格看这个被收购对象的资产负债表究竟对你有利还是有害,如果你评估得对的话那可能就是一个成功的收购,但是如果你评估不对的话会很糟糕。

  资料:马尼拉希尔顿酒店收购的成功使于品海功力大增,1991年,33岁的于品海转战香港,与传媒大亨默多克、百富勤掌门人梁百韬等众多高手论剑香江,而他们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金庸先生手中的《明报》。

  李南:那么这次马尼拉的收购你是出战告捷,后来还有一个也蛮传奇的故事,就是关于《民报》,《民报》可能认字的都知道。《民报》,当时其实我们知道金庸先生德高望重,很多很多的像莫多克,像其他的包括“百负琴”,也谈过跟他收购《民报》的事情,都没有肯去,为什么你跟他一谈就会一拍即合?

  于品海:我想《民报》的收购其实非常简单,很多人就是因为金庸先生跟《民报》的故事,就把他神怪化了甚至于,我们的收购当时可能是在价格跟收购的方法上都让金庸先生是比较满意,所以对于是达成了我们的一个结果。当时其实我们在第一次谈收购的时候那是89年的9月份,我们是失败了的。

  李南:第一次曾经谈过,那时候是不是默多克他们也在谈?

  于品海:对,当时就是他们在谈。还有几家公司。当时我们是输了的,因为他们出价比我们高,当时已经差不多跟莫多克那边差不多签约的,后来过了一两年之后,当时失败了,因为很多商务条款上的原因。一两年之后,就是91年的时候,我们有机会再考虑这个事情,那么金庸先生当时也比较决心,去改变他自己的生活,所以就决定把《民报》卖出来。

  李南:想退出江湖了当时?

  于品海:我当时是这么理解吧。

  李南:就是机缘巧合。

  于品海: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能有机会才买了《民报》。

  李南:当时你觉得金庸先生是一个很精明的生意人?

  于品海:他是一个非常非常精明的生意人。

  李南:真的,这跟我们的想像不太一样,精明到什么程度,非常非常,像您这样的人用两个“非常”来形容,可见精明到什么程度了。

  于品海:我只能够说他是除了武侠小说写得非常棒之外,生意上绝对不比他的“武功”低吧。

  李南:那么你们会有一个非常激烈的讨价还价一个过程吗?

  于品海:没有,我们没有在讨价还价上,我相信当在那个时候了,我们已经有几年的这种生意上的经验的话,他也比较清楚这个安排应该是怎么样,那么我们提出的方案也是他比较满意的方案。

  李南:优于其他对手的方案?

  于品海:对,当时来讲是比其他对手的方案都比较好。

  李南:能再说一下这个方案的一些大概的情况吗?

  于品海:简单的就是他能够从质和量上都能够满足他的要求,我们也能够接受那个情况。

  李南:彼此都得到了什么东西呢在这个方案里?

  于品海:他得到了他所希望得到的金钱上的安排,那么在公司内部考虑上来讲,他认为可以安排,可以接受,我们觉得在货比价值上的话可能是高了点,但是在其它的价值上来讲的话,能够回补过来,我们也认为我们能把这个公司做得在利润上更好,所以我们就觉得是合理的。

  资料:玩资本犹如走钢丝,走过去身价百倍,掉下来粉身碎骨。能将亿万资本玩于股掌之间而从不失手则需要独到的功力。于品海在资本运作上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对于国内近两年的并购热潮,这位昔日的并购奇才又有什么高见呢?还是让他自己来告诉你。

  李南:从最早的收购到后来的一些大的收购计划和案例,其实都可以看到,它的某种方法其实是融会贯通的,那么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在万人看来,令人玄秘的这样一些收购当中,您的一些诀窍到底是什么?

  于品海:我想最重要的是你搞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曾经的收购比较大部分都是比较成功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把我们的战略定位,把我们的目标搞得比较清楚,然后在研究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减少一些个人的感觉,多看一看它究竟有没有这个基础,有没有足够的资源让你去完成你的目标。

  李南:你谈到过说不要把资产负债表看作吃人的巨兽,这一点能不能跟我们怎么去解释,它吃人吗?

  于品海:有很多人看到资产负债表的时候,看到很多零,看到很多数字在,就觉得这是一百个亿,这已经心都寒了,所以看的时候眼睛是看不清楚的,都被数字影响着。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跟员工说,千万不要管它,就把后面的零都去掉,如果是一百亿的话,如果后面的零都去掉的话可能是一百块钱。

  李南:怎么能都去掉呢?用什么样的心态把它去掉呢?

  于品海:如果你看的时候不看上面的形容词是万元或者亿元这个单位把它盖住的话,我给你看资产负债表你就觉得是几千块钱的事嘛,那就不会有心理上的障碍。但如果你看到几千块钱代表几十亿的话,你心里坐端正一点了,小心一点看,那么结果就是很容易把这些东西影响。

  李南:那这样看的话怎么能够来保持你刚才所说的那种科学的精力的审视的态度呢?

  于品海:你看一个资产负债表它是一万块钱的也好,它是一千万也好,你都应该用同样的方法,不会因为数字影响你,如果你的数字影响你的话你才不科学,才不专业。

  李南:那什么影响你呢?考虑到更多的是什么?

  于品海:所有资产负债表里面必然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叫机会一样叫风险。作为一个收购对象来,那么机会究竟是哪里体现,风险是哪里体现,如果你看好这个的话,大部分的问题都应该可以在这里体现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判断。很多人就觉得你是数字影响了他们,他们觉得那个数字很好看,所以把眼睛的精力放得比较多,但是其实有不太容易看到的东西,才是你风险存在的地方,那么你如果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些的话,你可能不会这么容易出现危机。

  李南:那么相较于你最初在市场上实行并购的时候,你觉得现在整个大的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变吗?目前这种难度在哪里呢?

  于品海: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地步,很多的企业积累到了某一个地步,再加上资本市场开始在发展,必然出现很多收购合并的机会,那么这些收购合并的机会它的资产负债表所代表的一些东西跟外面又不太一样,因为中国的资产负债表,有很多时候有很多应该是隐藏在里面的东西,让你需要经验去摸,看资产负债表或者看一个公司的分析来讲的话,更主要的是经济调查上,究竟你看的东西,表面上看的东西里面是不是一样的东西,这是最大的风险在中国,

  李南:现在在中国如果做并购的话,情况可能比那时候要复杂很多?

  于品海:要复杂很多,但是那个不是数字的复杂,那是他经营的一个经验,经营的一些习惯上不同。

  李南:方法上呢?

  于品海:方法上很大不同。

  李南:大同小异?

  于品海:不是,有很多不一样,除了看资产负债表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你看他的经济调查上,你对他的企业真正运营的情况来看,那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情况。

  资料:资本市场的大获全胜,使得于品海身价倍增,1994年,手握《明报》的于品海,斥巨资打造全球第一家24小时播出的中文传讯电视,构建了他理想中的传媒国度,这使他的事业红极一时。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于品海竟会在他非常看好的传媒领域摔了一个不小的跟头---到1997年,于品海在他的电视事业上输了一亿美金。

  李南:那么在当时如果你这么深安这样的一个资本市场运作的一个规律,而且当时建了一个这么庞大的传媒王国,你当时收了《民报》和《亚洲周刊》到最后的传讯电视,那么整个的可以说是一个立体杂志、报纸、电视,而且(接是从下面移上来的)当时《民报》一年可以有一个亿的这样的一收入。

  于品海:当时我收购是大概是九千万的利润,我离开已经有两个多亿了。那个时候六个月我们就已经把传统的一个对手打倒了,所以我们的方法是对的,已经赚钱了,所以是一直都比较顺利。我想主要的问题可能是电视吧。

  李南:传讯电视。

  于品海:当时我们创立这个电视台的时候,那个目的是希望成为一个卫星接触的全球的这个媒体,当时包括“非自”包括澳洲,包括欧洲,包括美国都有我们的讯号,在美国还是挺成功的。

  李南:你们是用普通话播出的吗当时?

  于品海:完全是普通话,是第一个是全球的在同步播的。

  李南:24小时?

  于品海:24小时的一个新闻平台,总部在香港,在全世界有十几地方,有李南站,包括俄罗斯,包括巴黎,包括纽约,当时我们在96年吧,在96、97年,在东京落地的时候,还是当地比较大的一个新闻。

  李南:那为什么,是你对这个市场的估计不足,还是会是什么原因,导致最终并没有按照您的好像,成为一个最终能够像大的传媒集团一样,能够在华文整个新闻圈里能够立足呢?

  于品海:华文的媒体全世界的话,成也中国败也中国,那么没有中国的市场你就没有可能成就任何的华文的一个媒体事业。

  李南:但那个时候你自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于品海:当时我认为中国要开放,92年的小平南巡之后,其实这个形势就开始动。那么如果你看到一些记录的话,在92年我参与了武汉有线电视台。还有其它很多媒体的东西,全部都是以中国媒体市场为目的的,但是中国市场在媒体的行业的开放明显并不是像92年像其它行业这样开放。

  李南:当时的构思是什么样的呢?

  于品海:我想可能当时我们认为,媒体的开放中国市场的开放来讲,将会促使整个华文媒体的程度一个非常庞大的一个产业,但是华文这个媒体来讲,当时可能我们错估了中国这个开放的速度,

  资料:传讯电视全面失守,并没有让于品海在传媒业就此罢手。1999年,于品海卷土重来,经过一番运作之后,与默多克、邵逸夫等传媒巨子瓜分了5块香港收费电视牌照,并声称要三年中投入1亿4000万港元放送65个频道。正当人们再对他投去关注的目光时,于品海却出人意料地再次黯然退出。

  李南:那么后来的收费电视,这样一个牌照,其实非常非常难以拿到,当时跟你一起拿到的几个大腕,说实在重量级上一定是超出你很多,这时候为什么你会在短短9个月之后就放弃掉了,这样的行为您不会怕有人觉得,您其实在玩弄资本的一个游戏吗?

  于品海:我想人家怎么说是人家一回事,对于我们来讲的话,当时进入这个行业,拿到这个牌照做了很多工作,当我们进入投标的时候,我们是建立于跟其中一个香港最大的一个光签的电视运营商有一个合同的,当我们不断往下推这个东西,拿到牌照往下推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合作伙伴一直都没有能够把我们所需要的技术平台提供,那么在当时来讲,跟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当时香港已经有的,有些运营商已经垄断了很多我们叫做每个大楼上面的光签线的中端,而它的互联互通是非常不能够开放的。跟我们原来拿标的时候政府所给予的一些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时我们跟政府说我们要放弃这个牌照。

  李南:这时候你怎么不靠中国的内地市场收费电视,我们要做收费电视了,不妨进来参与一下。

  于品海:外资好像到目前还有很多困难,所以还看不到在什么时候会把这方面开放。

  李南:如果不开发外资的话,你觉得中国人自己在这里面玩的话,他会玩出好效果来吗?

  于品海:我想会的,但是永远是时间跟效果的一个对比,我觉得一定程度的更快的一种开放的态度的话,可能对整个市场是更有效的。那么目前的情况来讲,我还是认为开放的速度还是比较慢,不够快。

  李南:那现在你想一想,有一个很有意思,当时是92年的时候你觉得要开放了,而实际上我们看到开放的时间还是很长。而在现在这样一个时刻,很多人认为也要开放了,他们会觉得这样的产业,既然是一个曾经没有开放过的产业,一定是有很高额利润的一个产业,如果我有相对足够的资金,去投产的话一定就会有很高额的回报。我不知道你在现在再来这个市场怎么看?

  于品海:我想这个行业有很高的回报,那是全世界有很多企业都可以认证它的。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它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所以它如果是失败的话,可以是变成零的。那么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好像赚了钱,但是没有看到很多死了你不知道的,那么媒体这个行业来讲的话,是最多误区的一个行业,它有它本身的一些经营规律。如果是规律你没做好没跟随好,你还是在管理做得不对劲的话,不管你这个行业有多赚钱,你这个公司还是失败的。

  李南:不同于其它行业的规律你觉得是哪些呢?

  于品海: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行业。因为它本身是非常重视一个无形的东西,你投了资买了东西来讲的话,你买的设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设备跟你的创意产生了一些节目,能有效传播之后你才可能有收益,这一点我想做媒体的人应该很清楚它的风险度是高。那么媒体的规律来讲,是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家来讲并不具备的,以后他们都是做实业为主,中国还是在这个阶段里面,要进入一个以意识形态,以这种无形的以创意为主的产业来讲的话,它本身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那么我相信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资料:再次败走香港传媒业之后,于品海并没有沉默太久,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大陆的IT市场。从1999年到2003年,他先后收购中国企业网、新网、中商网等几家网站。并扬言要成为IT应用服务的领航者。尽管这几次收购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轰动,但于品海对于IT应用服务的独特见解,还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李南:我看到一些资料说,你希望做IT应用服务,同时你还说,谁谁,他们是IT应用服务,谁谁,他们也不是IT应用业务,这个我们就觉得很奇怪,比如你在说到那些企业,我们觉得我们也有接触,他们都说我们在IT应用服务,而且大家都在这么说,为什么您不这么认为呢?

  于品海:关键他们还停留在IT服务这个概念上,但是我们认为IT服务更重要的是叫IT服务运营,服务运营是什么呢?就像电讯一样,我想你今天买一个手机回来,你可以重视它漂不漂亮,但是你没想到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打开手机它接受不到讯号的话你不会骂这个手机吗,你会骂这个电讯运营商。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认为我们的客户用他电脑的时候,用这个系统的时候来讲,他不要去考虑它有没有单机,有没有什么问题发生,有没有受系统升级的问题。

  李南:您觉得对于IT,他们相对于外国的模式,外国成功的模式觉得是什么,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又在哪里?

  于品海:我想就以IT来说,外国的经验都是有大企业起步的,我想80年前,当美国比如IBM这样的公司,去开始考虑大幅度的进入数据处理的行业来讲,是因为美国政府在部队的管理上需要很大的投入,像大企业,因为他们的经营范围很广,有很多经营数据要处理,他们愿意花五千万一个亿去进行把他们效率提升的一个过程,中国不一样,中国今天来讲,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整个中国的整个生产,整个经济推动来讲的中小企业,如果等我们中小企业变成大企业之后才开始这个模式的话它就比较晚了。我们认为的今天IT行业在中国就应该留意中小企业的需要,就利用最新的技术突破以往的思路,用更好的技术,要使企业能够300块钱,两千块钱、五千块解决他们的一些IT需要。但是我们很多的同行,都觉得大企业一个单来两百万、五百万,那就划算,很爽,但事实上来讲真正的市场不在那里。

  李南:那么对于你这样一个公司来说,你希望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完成您的这些目标呢?

  于品海:我相信我们今天所做的战略定位,我们的一些商务模式,都是比较贴切与中国的企业市场的所以我们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往下走。但是因为这个市场本身还是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所以我们还会不断扩大我们市场的占有率,在这个基础上,而不是考虑更深的利率的考虑。

  李南:还在圈地现在?

  于品海:可以这么说,比如说在中国,我相信没有哪一家公司像我们这样在五六十城市有我们的分支机构,有五六千人去在做IT行业。

  李南:为什么IT企业需要这么多人?做营销是吗?

  于品海:营销跟技术支持,那么当你在卖软件去做一些传统的IT服务的情况之下,可能你不需要,因为你的概念是一个客户交一百万两百万这个概念,但是你要服务这么多中小企业,我想问一问,他们懂得这个东西吗?他懂得不多,那么你必须要培训你的员工非常专业的去告诉他们,还用一个非常平民的语言,不是个技术语言其告诉他。

  李南:在你们这家公司里面,营销人员占了多大比重呢?

  于品海:目前大概占了一半以上。

  李南:一半以上有多少人呢?

  于品海:大概有接近三千人。

  李南:那你们的成本不会很高吗,大客户就像大银行一样,他为什么对大企业感兴趣,他是优势客户,他的成本其实差不多,最后贷款金额高的话利润会很高,你们这样的话利润率岂不是比他们要低一些?

  于品海:但其实你如果看看银行来讲,最赚钱的是普通的客户,因为你说我跟客户签一百个亿,好像是很漂亮的东西,但是其实他们每天在每一个分行、支行里面做的是什么,都是普通市民的存款,市民的一些服务,那一部分是他们利润非常重要的来源。

  资料:回首事业中的大起大落,转看十余年的跌宕人生。尽管我们无法去判断于品海能否在中国IT业闯出一片天地,但我们明显感觉到,在这位昔日神奇小子的脸上,多了一种成熟,一份平静。

  李南:最后还想问您的就是说,到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您回顾以前的岁月来说,给您印象最深的会是什么时候,究竟这种事件的大起大落,比如说突然在输掉一个亿美金,我如果背着这个债的话我可能几辈子不得翻身,然后几两年之后重新崛起,又重新返回资本市场,然后再进军大陆市场,这样大起大落之后,您目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心态会是什么样子呢?

  于品海:我想对外面的人好像觉得是大起大落,对我来讲不就是正正常常的不断走过来的,可能以后还是这样,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这个大起大落是不是把你的台阶不断往上升,如果是的话,那不是大起大落,就是你看任何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图表一样,一定永远不会一条直线往上走,它必然是上上下下的,但是如果总体线是往上走的话,你这个投资还是划算的。对于我来讲的话,在过去十来年,很多人把它说成很奇怪的,很刺激的一个过程。

  李南:不刺激吗?当你到一亿美金的时候,你不觉得刺激吗,那时候?

  于品海:好像没有这种感觉。

  李南:当你有13亿的时候?

  于品海:但是如果你赚不到13亿的话你怎么输掉13亿,我想最关键是什么时候结账的事。

  李南:秋后算帐还是当时就开始停仓?

  于品海:我想最重要是你什么时候结账,好像暂时还没结账吧。

  李南:路还在继续着,你也觉得目前的你比之前任何一个阶段,应该都是往上走了一步?

  于品海:我觉得还不错吧,对我还是比较眷顾的吧。

  李南:好,也希望您以后的路越走越宽,而且这个台阶是一步比一步更高。

  于品海:谢谢。

  主持人李南:

  回首叱咤于资本市场的日子,可以说那是于品海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电视产业的铩羽而归,也抒写了他的悲情时刻,年近中年,于先生又剑指中国IT服务业,而在IT领域他能否像在资本市场一样心随己动,游刃有余,能否实现他中国IT服务领航者的鸿鹄之志呢?我们还要拭目以待。好了,以上就是《海尔财富中国之财富大家》全部内容,我是李南,对于我们的节目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10—66703355,感谢您的收看。《财富大家》是由神典手机、移动数码影音世界赞助播出的,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opyright©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