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21世纪北京圆桌第23期:国家能源战略启航

BUSINESS.SOHU.COM 2004年10月30日14:4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理财为什么有人富了 而有人不行 银行还款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公有钱 女人就高人一等吗
股票中国股民一定要活下来 托起的千点能走多远 “国九条”成了谁的道具
评论马英九胜利得太窝囊了 中国人应该感激格林斯潘 “买椟还珠”与商品过度包装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能源战略启航 石油历史之十字路口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
 
国家能源战略启航 石油历史之十字路口
发改委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
 
国家能源战略启航 石油历史之十字路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牛犁
 

国家能源战略启航 石油历史之十字路口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国家能源战略启航 石油历史之十字路口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宏图
 

  本报记者 王梓 主持

  “中国祸水论”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全球性的主要能源,才不过四十年。仅仅四十年的时间里,它迅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号称“黑金”。当“黑金”成为全球经济最主要的原动力之时,整个世界也开始为之驱使,其价格更成为世界经济最为敏感的神经。

  进入10月份后,原油价格大幅飙升几乎使整个世界神经错乱。1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冲高至55美元,创历史新高。华盛顿著名能源市场经济学家菲利普·弗勒格表示,国际原油价格明年可能会达到60美元一桶,2006年还可能进一步攀升到70美元左右。

  就油价而言,今年可谓多事之秋。伊拉克局势不稳定、沙特阿拉伯近几个月来发生的恐怖袭击、俄罗斯的尤科斯事件、西非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尼日利亚工人罢工等等因素,都成为油价上涨不可忽视的助燃剂,而整个世界经济的整体向好则成为油价上扬的最大背景。

  却有独辟蹊径者抛出“中国祸水论”。10月9日,美国的《波士顿邮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对石油的渴望与日俱增》的文章,文章援引美国美林公司资深能源专家的话说,“未来1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会翻一番”。”文章明确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因素,“现在达到了创纪录水平的每桶53美元的全球油价将会保持在每桶30美元。”提前出版的10月18日美国《商业周刊》也刊登文章指出,“事实上,较强的需求增长已经使全球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石油。原因何在?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

  无论是对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还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石油储备战略,都成为支持高油价预期的重要理由。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对外依存度达33%,这毕竟是一个令人耸动的数字。

  石油历史之十字路口

  油价高企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显而易见。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指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桶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会减少0.75个百分点。

  “我们假定每桶油上涨10美元保持一年时间按照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油价上涨对中国的GDP影响有限最多是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表示。这只是目前为止最为保守的估计。

  权威专家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我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其中,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幅0.7个百分点,相当于损失了6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对此,在10月17日举行的世界石油大会首次青年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原石油部部长、世界石油大会高级副主席王涛指出,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应该将原油进口量控制在每年1亿吨,将石油对外依存度降至25%。

  王涛的发言可谓来自老一辈石油领导几十年的切身体验。解放初期,我国最高年产油仅32万吨,在当时基本被封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所受的掣肘可想而之。以陆相生油理论为指导,我国的地质学家艰苦奋斗,发现了巨型的大庆油田,196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000多万吨,一举实现了原油自给,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亿吨大关。当时石油自给的成功对国人的鼓舞不亚于蘑菇云。

  所以,王的回应并非仅仅对应于高油价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更多的还在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的严峻对局中,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有增无减。今年前8个月,进口量高达7600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按目前进口的增长速度来看,明年中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高达50%。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达到4.5亿吨以上,国内可供应不到2亿吨,石油海外进口将达到60%到70%。

  也正是看准了亚太地区对石油的巨大需求,美国以及更多的石油炒家才纷纷在高位储备石油。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介绍,今年5月份,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出资9.32亿美元购买了加拿大皇家石油公司2007年至2010年这4年期间所开采原油总产量的一半,大概是3600万桶。8月2日摩根士丹利又用7.75亿美元买了一家石油公司未来4年2400万桶原油的生产能力,高盛集团也从一家石油公司购买了1000万桶的原油。亚太地区原油需求增长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成为众多的炒家和金融家的目标。

  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美国,同时也是世界原油最大的消费者。在布什家族强大的石油公司背景之下,本届美国政府一改一贯奉行的中庸政策,怂恿油价高涨,颇有以大公司利益牺牲国家利益的嫌疑。美国人牺牲了国家利益,背后更大的受益者是富可敌国的石油公司。

  尚未参与国际石油期货贸易的中国,只能成为石油巨头的炒作工具。利用亚太地区对石油日益上涨的依赖进行炒作,可谓本次油价高企的主要元凶,而无论是否正名,中国都只有买单的份。同样,在国际原油资源的控制上,未来国际石油战略格局很可能呈现美国主导,欧佩克、俄罗斯、非洲等产油区三分天下的局面,中国可以争夺的资源已经相当有限。

  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增长同步要求的石油供给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国际石油市场的被动格局,二者将中国至于石油战略的十字路口。国内还是国际?这是一个颇具争论的抉择。

  而整个中国的石油战略,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国家战略

  “中国祸水论”无疑是一个阴谋,我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逐渐下跌的油价已经让阴谋不攻自破,在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面前,中国需要务实地面对未来。我国“十五规划”中列了三种战略性物质:石油,水,土地。石油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对此,国家战略不能不开启。

  2003年5月,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直接授意下,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的2020年以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正式启动。一年来,中国工程院组织31位院士和相关单位的120名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同时聘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各大石油公司的专家23人组成课题咨询委员会,围绕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论证。温家宝总理曾于2003年5月和10月两次主持会议,听取课题组汇报。

  课题组分别从我国油气资源供需战略、国内油气资源开发战略、海外油气资源开发与进口战略、节油与替代燃料、石化工业发展战略、石油安全与储备战略、油气法规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的供需态势,提出了关于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和政策措施的建议。

  今年8月24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教授在国务院举办的第四次学习讲座上,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了我国油气资源的供需态势,提出了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和政策建议。

  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油气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油气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抓紧制定和实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要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保持国内原油持续稳产,加快天然气发展。二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建立经济、安全、稳定的油气供应渠道。三要加快科技进步,大力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效率。四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推进油气节约使用。五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石油替代产品,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六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完善多方面、系统性的石油保障和风险规避体系,维护国家石油安全。

  在总理的讲话中,关于整个石油问题的国家战略已经清晰可见。为了保障原油的不间断供给,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我国正有计划地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作为“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一期工程已全面展开,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四个: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当然,这仅仅是整个战略的一个开始,无论是国际石油市场还是国内石油的勘探、利用,都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面对。

  10月21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国家发改委研究院能源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宏图、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牛犁和中石油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龚金双共聚21世纪圆桌论坛第23期,就本次原油价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我国石油战略的具体部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第四次石油危机?

  目前供和需之间也不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总体来说,应该说世界上各个产油国的生产能力还有空余,生产的能力和需求能力中间还有空当,并非供不应求。

  《21世纪》:最近,国际原油市场油价已经突破50美元/桶,正向60美元/桶迈进。有人认为,石油价格超过50美元/桶意味着又一次石油危机的到来,对此,我们应如何判断呢?

  高世宪:由前两三次石油危机总结来看,判定“危机”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油价大幅度的上升。比方说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机,当时的油价水平翻了两三倍。而就这次油价上涨来看,去年年底的油价大约是28美元一桶,目前差不多翻了一倍。今天下午和OPEC市场部的有关人士座谈,他们对今年平均油价的预期估计是41美元,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的油价增长不会超过100%。第二个条件是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这一点现在还难以判断。我们回头分析一下前三次石油危机就会发现,石油危机发生当年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显著,油价上涨的真正影响要在15-16个月之后,也就是第二年才能明确体现出来,影响滞后大概是一年左右。

  赵文智:从1973年以来6次大的石油危机来看,一般持续时间是3到4个月,长的不超过一年。只有1998年到2000年,大概持续了两年时间,当时主要正逢金融危机,属于特殊情况。这次油价上涨时间不会很长,到今年年末,最迟明年年初,估计就会下来。

  如果把石油的供不应求看成是危机的话,那么这次肯定不是。从1970年代开始,石油价格发生了六次较大的动荡,第一次是1973年10月至1974年1月,跨越的时间是大概将近3个月至4个月,油价从3.11美元一桶上涨到11.6美元一桶,主要是第四次中东战争,部分石油输出国实现减产造成的;第二次是1978年12月至1979年12月,油价从13.34元美元一桶上升到30.4美元一桶,原因是石油减产;第三次在1985年10月至1986年6月,历时9个月,石油价格下降到6.8美元一桶,主要原因是前两次石油危机之后,需求大幅度减少,而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大幅度的上涨。一般表述都把前两次称为石油危机。我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危机就是石油真实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才能称为危机,否则就不是危机。

  牛犁:我认同前两次危机,第三次根本没有造成世界经济的明显衰退,也没有造成通货膨胀大幅度上升,此后美国长达十年的经济繁荣,这怎么能算是危机呢。就目前而言,这次石油大幅上涨不会造成明显的危机,目前世界经济的增长非常好,处于新一轮的迅速扩张期。今年以来,特别是一季度,世界经济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报告把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4.6%调到了5%,这将是近30年来世界经济的最高增长速度,出乎许多权威机构的意料。油价问题不大可能扭转这次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

  高世宪: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的50多美元油价只是名义价格,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的话,应该说还是非常低的。有数据表明,现在的油价相当于1980年的18美元,相当于1990年的28美元。

  《21世纪》:对于未来走势的把握,从世界石油的供需状况来看,是否存在石油价格上涨的远期因素呢?

  赵文智:从全球来看,油气基本上还是供大于求,不存在油气资源枯竭或者是没有油的问题。到2002年底的数据表明,全球目前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大概是2656亿吨,到目前为止已经采出的量是1229亿吨,已经探明还在地下没有拿出来的是1427亿吨。目前全球原油生产能力一年是37亿吨,即便世界石油一吨储量不增,也还能生产38年,而根据我们各种方法预测,全球应有的石油总资源量是4582亿吨。世界的石油工业已经发展100的年,采出量只占总资源量的27%,已经探明的还没有采出来这一部分占总资源量的31%,已经探明还未开采的比过去100年采出的石油量还要高,所以石油不存在枯竭的问题。

  目前供和需之间也不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总体来说,应该说世界上各个产油国的生产能力还有空余,生产的能力和需求能力中间还有空当,并非供不应求。2002年的时候,欧佩克所有国家总的原油生产能力达到16亿吨多,它实际的产量大概在14亿吨左右。我统计了一下,2003年世界剩余原油生产能力是1.6亿吨,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伊拉克。

  2、 油价高企的六大诱因

  石油本身的两重属性,除了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它首先还是一种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其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21世纪》:在原油价格突破55美金之后,多方预期未来的油价将突破60甚至70美金,对未来的石油价格走势,我们如何判断呢?这次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又在哪里?

  赵宏图:前一段时间我和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一位专家交流了一些观点。他认为现在的油价还没到高点,目前的油价尚不足以使需求下降,他认为油价有可能涨到70-100美元。常理来讲,油价高涨,需求下降,但现在是油价涨,需求也在涨,因此油价还没有到最高点。

  高世宪:不排除石油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具体分析未来的石油价格走向,首先要分析此次高油价的成因。我们要认识到石油本身的两重属性,除了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它首先还是一种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其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短期来看,过去一年里面出现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了产量的供应,包括一些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都重叠在一起,比如说像伊拉克问题,中东地区、委内瑞拉、尼日尼亚国内局势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共同影响了石油的产量。而要想增加产量,至少要在18个月以后才能实现。

  龚金双:我认为油价高攀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需求的增长。表面上供应大于需求,但这是一种滞后的平衡。实际供应是由需求主导的,需求上去了,供应才增加。其次是供需结构的不匹配,体现在油品尤其是高质量油品上就是在地区供应上的不平衡。

  赵文智:第一个原因就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导致了对原油需求的增长,这是大背景。任何的投机炒作没有这个大背景都难以奏效。我统计了一下,从1994年到2003年世界原油每年的消费量从31.39亿吨上升到36.37亿吨,原油需求平均增长速度是2%。从2001年至2003年,世界原油每年的需求量从35.38亿吨上升到36.37亿吨,增长速度只有1%。但是,从2003年至2004年来看,根据IEA(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今年的需求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原油需求增长速度达到了3.2%。还有一个统计数据,就是2003年12月份,世界每天的石油需求量是7960万桶,到今年的8月份日需求量就达到了8118万桶,净增了158万桶。由此计算就是一年需求净增了7686万吨,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第二,在目前全球石油供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全球原油生产能力的增长相对滞后于需求增长,市场上存在一个暂时性的供不应求的时间差这种状态导致能源市场对一些突发事件过度敏感。很多专家预测,如果世界上诸如飓风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都没有的话,油价大概可以降10至12美元,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

  第三个因素就是投机炒作,这是本次油价攀高的主要原因。油价的高企是在期货市场上发生的这里面究竟有多少资金是投机的炒作,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我看到一个材料说,估计大概有几百亿美元在其中运作。

  第四个因素是东亚地区(包括韩国、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未来石油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这一趋势被众多炒家和金融家看好,因而就触发了对未来高油价的乐观估计。据IEA预测,东亚地区未来20年石油需求的自给率将迅速下降.2002年整个东亚地区石油的产量大概是4亿吨,石油的消耗量达到10.5亿吨左右,石油需求自给率是37.5%,预计到2010年这个地区原油的生产能力不会有明显增长大概还在4亿吨左右,但是需求量将上升到近14亿吨,石油的自给率要降到28.2%.到2020年东亚地区原油年生产能力大致与现阶段相当,需求量继续攀升将达到17亿-18亿吨,届时石油需求的自给率将降至21.7%。这样一个大趋势不仅仅我们知道,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商和一些大的金融银行家,也是很了解的。因而投入到石油市场中的资金比以往大幅增加,实际上助长了石油市场上暂时性供不应求态势的发生对油价攀高是个促进因素。

  第五就是美国因素。我们不能忽视这次高油价出现有美国因素的影响。美国历届政府都坚持油价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的能源政策。因为美国是一个原油进口大国,高油价对其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利的,而低油价又对产油国保持原油稳产不利,适中的油价可以让原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接受,对保持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最好。

  但是,本届美国政府具有很强的石油公司背景。实际上美国本届政府是牺牲了国家利益,保了公司的利益。比如美国对委内瑞拉反对派的支持造成委内瑞拉局势动荡影响原油生产挑起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高油价条件下增加原油库存等做法都对国际油价走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六个因素就是不变价格因素,现阶段的高油价还有一点美元货币贬值的因素在里面值得我们在分析油价高企原因时应予考虑的。

  牛犁:今年5月,美国石油库存是一个高点,达到3亿桶左右。5月11日前后,油价突破40美元,7月回落到一个低点,随后开始新一轮的上冲,8月19日达到了阶段性的高价48.7美元。在第一轮油价上涨中,应该说美国的石油公司有着充分的准备,拥有大量充分的库存,这样做一来规避了可能的成本风险,二来可以赚钱。第二轮上冲时,美国公司显得准备不足,使得油价冲得比较高。但是,普通老百姓更关心的是以汽油为主的成品油的价格,但根据前九个月来看的话,从5月份,美国的汽油价格达到了最高位以后,开始明显的大幅回落,然后在一定的价位上平稳的波动,并没有跟着原油不断的飙升。这样,选民切身感受的负担并没有那么严重。因此,这次美国大选共和、民主两党并没有在油价上做文章。

  3 中国成为油价高涨替罪羊

  按照能源署的预计,中国今年的石油日均消费总量大约在630万桶,而全球是8200多万桶,我们占的比重大概只有7.8%,绝对量比重很小。所以,说中国把油价炒起来,缺乏充分的理由。

  《21世纪》:在目前中国石油依存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石油问题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变数呢?

  高世宪:要谈石油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是经济结构和石油依存程度的问题。如果说在1993年之前,国际油价的涨跌与我们的关系还不是那么紧密的话,那么之后的若干年,国内一些产业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则是日益提高。从这两年中国能源和石油、电力变化的态势中,可以看到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向着高耗能的产业发展,对石油、电力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这几年,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单位产量的钢、水泥等实物产品能耗的能源在下降,但统计数据表明,我们对能源消费的增长依然超过了GDP的增长量,单位增加值消耗的能源却在上升,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向重型化方向发展。

  去年,我国进口石油的外汇支出占GDP的比重接近1.5%,进口石油支付外汇占外贸进口额的比例是4.9%。去年的平均进口油价折算成美元是28美元一桶。今年按照40美元一桶计算,我们的外汇支付接近400亿美元,这个数字占今年的GDP就会达到2.3%左右,占外汇支付比例就是7.7%。从这两个数字来看,石油进口外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提升了不少。至于石油价格的上升对GDP的影响,对经济影响的高限接近1,低限基本在0.7以上。我一直想算这个数,但是实际上很难计算。现在普遍认为,如果说我们把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价格单独划出来来算CPI,就会得到我们对外公布的大不一样的数字。

  牛犁:石油价格对GDP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行业替代、通货膨胀等间接因素,单纯的从需求和进出口角度看,我们今年的石油进口大约8.8亿桶,由于单位价格预计将上涨了1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的话,大体上就是我们要多支付700亿人民币。今年的GDP全年假设是9.3%左右,这种情况下算出来影响我国GDP实际增长速度放缓约0.4个百分点。

  另外,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多部门计量模型测算,国际油价每上涨10%,就对我们的通货膨胀上推0.25个点,GDP下拉0.13个点。据此,今年国际油价估计将上涨32%左右,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推动是0.8个百分点,这一结论与国际权威组织的研究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价格传导存在明显的衰减效应,因此对通胀的影响估计小于测算数。

  对于通货膨胀,我自己的看法是需要特别关注,从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的通胀指标连续四个月在5%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超出原来的预期的。原本的预期都是3季度是高点,四季度明显回落,但是事实上,粮价还是在涨,食品价格没有明显回落的迹象。前两次石油危机都证明,物价因素相对于GDP是滞后因素,涨得最猛的不是第一年,而是第二年才能反映出来,应该说油价上涨对于我们通胀的压力还是较大的。

  龚金双:由于国有经济成分在中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而国有经济转移成本的能力较强,并且成本的转移往往具有放大功能,油价的上升使得许多行业盈利增加,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由于高油价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不快,国民经济要靠政府的对能源需求量大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这可能导致一段时间之后出现能源瓶颈,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21世纪》:现在国际上有一种声音认为石油这么高的价格,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自中国的需求,对这个观点各位是否赞同?

  牛犁:关于石油价格当中的中国因素,按照国际能源署的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大约260万桶,中国80万桶,国内石油业界的数字是增加60万桶。按照能源署的预计,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量占全世界的30%,按照国内的估计,就只有20%多。当然,20%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另一方面,我们总的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的比重还是非常低的。按照能源署的预计,中国今年的石油日均消费总量大约在630万桶,而全球是8200多万桶,我们占的比重大概只有7.8%,绝对量比重很小。再说进口量,我们的增长速度确实很快,依赖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进口量占世界消费量的比重就更小了,不到3%,所以,说我们把油价炒起来,缺乏充分的理由。

  高世宪:今天我们跟OPEC会谈时也提到,日本人均消费石油已经达到3吨,美国已经达到7吨,而我们才0.5吨油,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种情况下,说中国是一种威胁,我不同意。尽管中国今年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要突破40%,但毕竟中国还有60%是国产油。

  赵文智:我认为这一次石油价格的炒作,油价的增长是投机商炒作起来的,但是这里面应该是有中国的因素,不是中国直接参与到里面去,而是投机商或者是炒家借用了中国的因素促成的。2003年12月份到今年8月份世界石油需求量增加了8118万桶,每天净增了158万桶。在这期间,中国从每天的需求量560万桶增加到了630万桶,也就是净增了70万桶,占的比例是44%。而亚太地区的需求增长,日本的未来大概就是2.5亿至2.6亿左右,增长的速度并不是很快,韩国、中国台湾都不大,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而中国的需求增长是最快的。

  赵宏图:中国的石油需求确实增长得很快,今年比去年油品增长43%,原油增长45%。这两年,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问题等被炒得非常热,中国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能源安全的担心在某种程度上被国际上的炒家利用了。近几年来,中国石油进口是买涨不买落,油价涨了,我们的石油进口也跟着增加。最后真正赚钱的是那些炒家,我们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战略买家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成为油价飙升的主要受害者,为进口石油支付的外汇大幅度增加。

  牛犁:上世纪90年代,纽约市场原油期货年平均价是20.2美元/桶,从2001到今年10月5日,我计算的平均价格是30.1美元,整整涨了差不多10美元。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2002年开始的美元贬值等多方面因素促成了目前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可接受的一般均衡油价,这个新的均衡从原先的每桶15-25美元波动区间转移到了25-35美元。而今年的特点是大大的超出了25-35美元这个范围,现在的油价已经脱离了一般均衡增长的轨道,出现了一个非理性的增长。

  亚洲地区是石油需求增长非常快的一个地区,1998年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2001年开始,世界三大经济体同时滑坡,对于原油的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这种情况导致了原油勘探、开采的投资不足,这也是目前产能不能及时跟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如此,目前的供给还是略大于需求的,这个基本关系一点都没变。

  今年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添加了不确定因素,成为投机炒作的前提。现在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就是目前每桶原油的油价里面至少有10-15美元是因为投机炒作因素造成的“投机溢价”。还有人认为70%的石油交易是炒作产生的,只有30%是实际产生的运营。

  4 、国家能源战略启航

  在中国的石油需求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国内的油气勘探力度,争取多发现原油储量。

  《21世纪》:对外石油依存度的不断上升已经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提出一个严峻的考验,从中国的石油供求状况看,这种对外依存的未来趋势如何?

  赵文智:从总体形势看,中国的石油供应将长期供不应求,这是大势所趋。我国从1993年变成原油净进口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油需求的增长发展很快,预计在未来30至40年内这种趋势都将保持。而我国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我们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供需缺口将逐渐加大的。除非未来在我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能够预测的领域有重大油气发现,否则,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原油产量基本上以稳定为主并会有小幅度增长。

  《21世纪》:从整个国家的能源体系来看,目前我国在能源战略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赵文智:最大的问题还是国家的能源战略如何趋向,这是事关全局的大政方针。比如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煤应该占多大的比重?国家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我认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当中油气的比重可以增加,但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像欧洲国家那样有很大的提升,作为一次能源的主要供应,煤炭的主导地位不能取代。考虑环境保护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可以适度增加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注意发展洁净煤的开发利用还要注重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国家战略是指导和决定国家一系列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总纲,必须优先作好。有了长远又符合国情的战略规划一切问题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21世纪》: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我们该如何解决石油的供给?

  高世宪:首先关起门来看,石油既然是一种商品,只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办法。从需求方面,提高使用效率是根本,我们就要引导产业结构向着符合这个消费模式的产业方向发展。从供给方面,如果我们不加大上游产品的开发,对外依存度可能60%都保不住,最后很可能是50%、60%甚至70%。另外,还要努力寻找新能源,新技术作为替代品。

  打开门来,我国的海外勘探开发要考虑综合国力的协助。这里必须提到一个多元化问题,多元化包括来源区域上的多元化,品种上的多元化,贸易方式的多元化,即期货、现货多管齐下。我觉得单靠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解决中国的石油供应问题和安全问题。21世纪是一个能源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只抓住某一根救命稻草,这根救命稻草一旦发生意外,我们就沉下去了。

  赵文智:根据我们的预测,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仅占我国石油总资源量的4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的石油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应该说我国的石油资源总量并不少 今后发现新储量的潜力和机会还很大。在中国的石油需求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国内的油气勘探力度,争取多发现原油储量,尽可能多地满足国内原油需求的自给率,我认为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也是解决国内原油供给最安全的途径。同时就是按照温总理讲的,我们必须树立分享和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的意识,建立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满足我国石油安全供给的意识。分享国际资源有两种途径,一个就是通过国际石油贸易的渠道;第二就是走出去到国外去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尽可能多地提高获得份额油的能力。

  从满足国家石油安全供给的角度说,世界上所有的石油消费大国通用的做法,就是分散油气来源的渠道,如果把进口量全部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很容易被别人掐脖子。美国尽管一直想控制中东,但是它的原油进口是相当分散的,一部分来自南美,一部分来自邻国加拿大,一部分来自非洲。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进口占它原油进口总量的比例并不高。目前我国原油多数进口都来自于中东,而且主要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这对于我国并不安全。

  《21世纪》:马六甲困局对于中国到底有多大影响?

  赵文智:算一下数字就知道了,日本大概每年进口2.5亿至2.6亿吨的石油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韩国进口大约是1亿吨,中国的台湾省进口量约6000万吨左右也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再加上我国进口的大概1亿吨,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年运油量大数是5亿左右。所以,马六甲海峡目前的运营能力几近饱和。而且马六甲海峡又是美国海军在全球范围内要重点控制的六大咽喉要道之一。我们国家目前海上运油的通道过于单一,这不利于国家石油安全。解决的办法有几种,一是极需要开辟第二海上运输通道二是开辟陆路油气运输管线;三是要抓紧建立我国长期稳定的石油贸易网络。同时要积极审慎地运用“期货”作为工具发挥其价格储备作用降低我国原油进口的风险。如果我们不能直接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当出现目前这种国际油价被投机商炒作的时候,只能被动接受,为投机者买单。石油期货交易也是一种变相的石油储备,不论对有效应对油价突然暴涨和暴跌,还是对国家石油安全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这方面人才短缺,也无从事期货交易的经验,极需要国家抓紧培养和补课。

  赵宏图:在能源外交方面,我们现在还需要转变一种观念。过去我们批判美国的冷战思维,批判美国散布中国威胁论。但是,实际上,我们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冷战思维。以前在国力弱的情况下,总是觉得那些强国在遏制我们。但是,竞争与合作是同时存在的,没必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他国的遏制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寻找合作之路。从清朝开放门户的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缺乏一种合作的意识。现在最需要学的,就是如何合作;最需要培养的,就是合作的精神。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参数密探:深能源 基金为何大幅增仓(10/29 18:46)
  • 运力不足加剧能源恐慌 铁路运力不能承受之重(10/29 18:29)
  • 俄罗斯控制波罗的海三国能源 以此反制北约东扩(10/28 21:03)
  • 国际能源机构发表报告预测:油价今年内见顶(10/28 14:38)
  • 国际能源机构专家认为:明年油价将显著下降(10/28 10:07)
  • 我国水能丰富 水能资源占常规能源资源量40%(10/28 09:33)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opyright©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