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政府转型与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际论坛 > 论坛现场报道

王东进:推进劳动保障领域的公共服务创新

BUSINESS.SOHU.COM 2004年10月30日16:41 来源:[ 搜狐财经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理财为什么有人富了 而有人不行 银行还款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公有钱 女人就高人一等吗
股票中国股民一定要活下来 托起的千点能走多远 “国九条”成了谁的道具
评论马英九胜利得太窝囊了 中国人应该感激格林斯潘 “买椟还珠”与商品过度包装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搜狐财经讯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将于2004年10月30-31日,在海口联合召开“政府转型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际论坛” 搜狐财经将全程直播本次活动。

  王东进: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有机会同大家一起探讨公共服务和政府改革的问题。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众所周知,公共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承担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社会就业,协调劳动关系,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政务、办事和信息等公共服务系统的职能。加强公共服务,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中国的劳动保障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实施公共政策,发展公共服务事业,为公众的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创造了条件,较好地促进了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公共服务是中国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领域公共服务创新谈几点意见,供大家研究。

  一、中国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中国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协调劳动关系和法律援助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

  1.公共就业服务。

  中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当时的劳动部门创办的劳动服务公司是就业服务机构的雏形。后来逐步发展为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生产自救四项主要服务工作相互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到90年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成型,重点是适应就业工作的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客观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部门靠行政手段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做法。近年来,公共就业服务又有了新的发展。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突出问题,确立了政府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责,明确了免费服务的对象和范围,并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作为积极就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快速发展。

  目前,在大中城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小城市,市、区两级普遍建立了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窗口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完善了基层就业服务组织网络。政府还鼓励和规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的发展。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县区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3886所,95%以上的街道已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80%以上的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初步形成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每年为约2000万人次提供就业服务,每年介绍成功约1000万人次,其中下岗失业人员约占一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就业训练机构3300余所,全年培训人数达600万人。

  (2)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

  在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中,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并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参与市场就业。2003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850万个,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主要包括上门咨询和政策援助、职业指导援助、就业信息和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援助、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生活保障援助、特困群体援助等。特别是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解决下岗失业人员中年龄较大、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在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原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职工就业,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2003年帮助120万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84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提供即时岗位援助等多种帮助。

  为鼓励企业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小企业,以及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企业实体,在当年新增岗位中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30%以上的,三年内减免有关税收。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三年内免征有关税费;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由政府建立担保基金,并提供财政贴息。1998年至200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达2800万人,2/3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3)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不断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途径。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依托,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业。2003年,全国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36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8%。国家实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引导农民进城按需有序流动就业。目前,以城乡就业统筹、返乡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推进西部开发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力开发试点工作,正在全国26个省市深入开展。

  (4)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中国政府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政府制定了非全日制用工、临时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在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建立制度,促进和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2.职业培训服务。

  中国的职业培训包括就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和在职培训,涵盖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和其他适应性培训等层次。国家通过发展不同类型的职业培训机构,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对城镇新生劳动力、在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服务。

  (1)加强就业前培训。

  中国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普遍建立和实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使城镇绝大多数新生劳动力能够接受劳动预备制培训,并逐步将农村新生劳动力特别是从事非农产业和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范畴。2003年,有126万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劳动预备制培训。

  (2)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

  从2002年开始,国家实施《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计划》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并启动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训计划”,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着重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培训,培养一批企业急需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2003年,全国的企业在职职工中,当年接受各种岗位技能培训的达3400万人次。

  (3)加强再就业培训。

  中国政府把再就业培训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常规性制度确立下来。1998-2000年,政府组织实施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三年间,累计培训下岗职工1300万人,其中65%的人实现了再就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组织实施了第二期“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在2001-2003年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共组织1530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培训指导、政策咨询和跟踪服务,切实提高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创办小企业的能力。

  (4)组织开展创业培训。

  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国政府将促进创业作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从1998年开始了创业培训的实践,探索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路子。五年来,在劳动保障部的直接指导下,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面向有创业意愿和一定创业条件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开展培训,帮助他们增强创业信心,掌握创办小企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方法,并通过制定和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推动其成功创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创业培训对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87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仅2003年,全国就有近28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其中有近14万人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

  (5)发展远程培训。

  中国政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大力发展远程培训。国家加快了远程职业培训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培训网络,为提高职工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3.社会保障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经过多年实践,初步建立了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减轻企业负担、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国家相继出台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方面的决定和条例;2003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人数均超过了1亿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已覆盖大多数城镇用人单位,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依法享有社会保险权益。

  (2)实行“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制度。

  1998年以来,政府实行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政策,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内容的“三条保障线”制度,将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紧密联系起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3)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单位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街道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保障实施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目标。2002年以来,劳动保障部在全国确定100个重点联系城市进行试点,把一大批在实施关闭破产和兼并重组过程中失去企业依托的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并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工矿区和企业退休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企业生活区,由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企业主管部门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在社区组织不够健全、退休人员居住比较分散的县,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对退休人员进行管理服务。在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的基础上,加大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力度,保证各项管理服务措施及时到位,切实解决退休人员的有关实际问题。

  (4)稳步推进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经过十年改革探索,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去年底,参保人数突破1亿大关,达到10895万人。81.3%的地级以上城市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并开始实施,参保人数达到500万人左右;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保险运行平稳。全年基金收支平衡。工伤保险法制化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国务院出台了《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部会同有关部委先后制定发布了工伤保险费率确定、工伤认定等主要配套政策。截止去年底,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73万人,新增167万人。生育保险稳步推进,29个省份开展了生育保险工作,参保职工达到3648万人,新增160万人。

  (5)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救济和失业医疗补助,开展失业人员管理和服务,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作用。1999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据统计,2003年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9亿元,支出200亿元,滚存结余304亿元。2003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373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5万人,保障了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并且有力地支持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4.协调劳动关系和依法维权服务。

  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为企业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并依法监督检查,维护劳动者在劳动保障方面享有的合法权利。

  (1)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动建立通过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已在城镇各类企业中广泛实施。政府鼓励企业不断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职能,完善职工民主参与制度,积极探索和推行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全面启动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协商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与此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法律诉讼制度,将劳动争议纳入依法处理的轨道。

  (2)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法律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严禁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严厉查处非法使用童工和介绍童工就业的行为。政府通过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法律法规中有关平等就业的规定,纠正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歧视行为,禁止在媒体上刊登或播出有歧视性的招聘广告。同时,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劳动就业权益。同时,依据《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职业培训、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3)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劳动保障部将劳动力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轨道,从1999年起,连续3年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清理了9000多个非法机构,取缔了2000多家严重违规的机构。经过整顿,绝大部分试点城市投诉率逐年递减,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对促进民办中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劳动法》对劳动者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项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国逐步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制度。10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700万户,查处举报案件150万件,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信息咨询服务。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在108个城市实现了职业介绍信息市内联网,联网的职介机构达1219个,实现了市、区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计算机联网,部分城市已经将信息网络连接到街道、社区,形成了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服务网络,而且大都配备了一些具有较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

  (1)开展劳动力市场建设试点。

  中国在100个城市开展了劳动力市场建设试点,在这些城市中,职业介绍机构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可以及时快捷地向社会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并从2001年起开始发布全国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基本反映了当地劳动力市场主要职业和工种的工资水平,工资的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作用开始得到发挥,对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和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2)建设金保工程。

  中国政府于2002年10月正式启动了面向社会、企业和劳动者的金保工程。该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保障业务经办、基金管理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公共服务工程。金保工程收录每位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险数据以及各地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等重要信息,通过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子系统,加强社保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快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金保工程的建设可以方便、及时地对各地养老保险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监督核实,以保证每个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3)建立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在各地建立劳动保障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国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监测中心,汇集并发布包括劳动力供求状况、职业培训项目、最低工资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劳动关系调整等劳动力市场信息,为社会各类人员及时提供快捷方便的公共信息服务。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在人类社会处在又一个千年交替的历史阶段,世界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了若干新趋势和新特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科学技术加速现代化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各国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如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等,使得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和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1.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用世界眼光审视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的新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自由地、全面地、大规模地跨国流动成为可能,各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信息产业的迅速成长,而且优化了世界经济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带来数字鸿沟。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开辟了在实力不断增强基础上更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机会。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随着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流动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就业机会在国际间的分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社会保障事务协商逐渐增多,职业培训合作日益频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就业、消除贫困,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也越来越具有国际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和坚定的,这就是以积极姿态走向世界,进一步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不断扩大就业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改善劳动条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经济、科技实力,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用战略思维谋划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融入世界,走向市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二元分割到城乡统筹,从直接管理到监督服务,每一步改革都付出了艰苦努力。面对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矛盾,面对社会保障覆盖面仍不够宽、社会化服务水平还不够高的问题,面对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的局面,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战略高度,谋划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力求用较小的代价、较低的成本,引导劳动保障事业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的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在三年内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保持城乡就业局势长期稳定;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的同时,探索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社会保障服务;三是进一步健全法制,协调劳动关系,改善劳动条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稳定和谐安全的劳动环境。

  3.科学技术进步要求我们用创新精神迈向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信息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为劳动保障电子政务建设和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高质量地完成“金保”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靠信息化带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现代化,努力迈向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4.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我们用民主法制建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要靠民主与法制,建立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秩序。发扬民主以促进市场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法制以保障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市场机制有序运行。当前,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加快《促进就业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工资法》等法律的制订,修订完善《劳动法》,为不断发展的劳动保障事业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5.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用统筹协调方略开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和对未来发展科学展望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所谓全面,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全面增长,社会全面进步。联系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就是要促进劳动者职业道德、技术素质、工作能力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增长中不断增加就业岗位,逐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积累社会保障资金,改善劳动条件;在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中,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职业培训、薪酬分配等项制度,健全劳动法制和劳动监察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所谓协调,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在城乡之间、在不同区域、在劳动者与劳动环境方面、在经济与社会领域、在国内发展与国际交往中协调发展。从总体上讲,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要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相协调。因此,劳动保障工作必须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以及财政、金融、税收、贸易、物价、城乡建设等改革协调配套,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调整协调配套,必须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协调配套。在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培训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工作要协调配套;改革体制、培育机制、健全法制要协调配套;行政管理、社会服务、信息沟通要协调配套。这里面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需要通盘考虑,瞻前顾后,标本兼治,系统运作。

  所谓可持续,就是要把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既要着力研究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又要谋划未来发展,保持制度、政策相对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总结群众在劳动保障改革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把实践证明有效又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上升为政策措施,把成功解决某类问题又符合普遍发展规律的方法培育为长效机制,通过立法,确定下来,使好的政策在发展中延续,使长效机制在前进中完善。保证我们的事业与时俱进,在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三、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劳动保障领域公共服务创新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关键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1.以人为本,创新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者服务,千方百计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府新形象。

  2.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深化劳动保障行政管理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加快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劳动保障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坚决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继续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企事业和整个社会经济活力,提高效率。要把政府劳动保障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劳动保障事务。

  二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要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必须审批的依法严管,应当放开的彻底放开,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对劳动力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当前,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推进公共事业发展,扩大市场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四是要注重统筹兼顾。在进一步扩大劳动者就业机会和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社会保障的同时,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逐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把培训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和劳动关系协调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3.转变职能,创新机制。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还要实现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对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的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充分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4.应用科技,创新手段。

  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障安全的要求,加强劳动保障电子政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通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基础数据库,把法律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改革信息、实践经验和国际动态等整合起来,为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努力改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的技术条件和服务手段。

  5.建设队伍,创新组织。

  适应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必须大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劳动保障部门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要勤政廉洁,树立良好作风。特别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努力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工作效率,使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部门。

  要广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组织,使之成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的社会载体。实践证明,在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人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遍布城乡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组织,把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的措施。近年来,中国劳动保障部门大力推动社区服务组织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这种贴近群众的服务方式不仅使劳动者可以就近获得及时的帮助,同时又开辟了新的社区就业渠道,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通过改革,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为依据、以维护劳动者根本利益为宗旨、政府和社会组织职能有机结合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劳动者获得稳定的就业,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处于和谐的劳动关系之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勤奋工作,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
  • 卫留成:推进政府改革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0/30 16:12)
  • 陈锦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如何发挥作用?(10/30 16:05)
  • 何伯:经济不是衡量一国发展的唯一指标(10/30 15:51)
  • 中改院院长 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致词(10/30 15:46)
  • 芭丝蒂罗点评嘉宾观点:市场力量VS政府作用(10/30 13:15)
  • 赵黎青:中国改革首先要超越改革者的局限性(10/30 13:11)
  • 哈尔顿瓦格: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10/30 13:03)
  • 徐景安:呼吁政府关心人的精神健康(10/30 12:58)
  • 李曙光:政府转型需要法律的转型?(10/30 12:51)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62726113或62726112
    Copyright©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短信内容:
    手 机
    自写包月5分钱/条 更多>>
    搜狐天气为你抢先报! 魔力占卜姻缘一线牵!
    金币不是赚的是抢的! 爱情玄机任由你游戏!
    猪八戒这样泡到紫霞! 帅哥一定要看的宝典!
    你受哪颗星星的庇护? 萨达姆最新关押照片!
    精彩彩信
    [和弦]两极 一分钟追悔
    Forever Love
    [音效]天下无贼主题曲
    GoodFeel铃声
    [原唱歌曲] 夏日恰恰恰
    桃花流水 一直很安静
    [热门排行] 要爽由自己
    向左走向右走 飘移
    精彩短信
    [和弦]快乐崇拜 江南
    [音效]情人 猪(搞笑版)



    搜狐商城
    vip9.5折免运费
    暑期特惠总动员
    爱车清洁用品大检阅
    小家电低价促销
    哈利波特现货发售
    玉兰油超低惊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