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企业外迁势不可挡
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外迁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外迁势头愈来愈强烈。
以浙江为例,有统计说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迁出省外,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
即使在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迹象。江苏盐城的森达集团,作为国内鞋业界的鳌头,地方经济的巨无霸,目前已从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显现出孤岛现象,如不切实加以引导和解决,有可能成为欠发达地区企业外迁的“领跑者”。同时,它还可能带动苏北企业外迁或资本的外流,引起一场工业界的震动。
市场是无形之手
市场经济下,利益是调节的最大杠杆,企业外迁不管存有千种万种理由,但最根本的是利益的驱使,在其表象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动因。
一是“鱼缸”制约。企业如同鱼一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鱼养大了,缸里的水浅了,营养不足了,满足不了鱼的需求,必须寻求更大、更好的环境来生长,这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商务成本高。一些发达地区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超出了企业自身承载的能力;发达地区普遍富裕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用工困难;发达地区企业密集,生产需要的原料受到制约或供求不平衡。因此,生产单位产品成本远远高于其它地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把生产基地迁移到发展环境相对宽松的地区。
三是高级生产要素缺乏。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许多企业把生产的基地或企业总部迁移到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
四是构建引力平台。参与世界性竞争已是当前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鸡窝”里虽能飞出“金凤凰”,但这需要时间和代价。因此,许多企业,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构建一些跨向国际市场的平台,在大都市建立起自己的窗口。由此,“总部经济”应运而出。
森达,是在欠发达地区成长起来的一颗明珠,正处在一个迅速扩张的时期。可以说,高级生产要素的缺乏使之成为“孤岛”。而在大都市构建发展平台(上海总部)则是缓冲这一矛盾的明智之举。但缓冲的作用多大,时间能有多长则很难确定。如果矛盾不能缓和,则企业必定寻求另—条发展之路,即外迁发展。
双赢是最圆满的追求
关注企业外迁的背后是关注利益的分配。企业希望是利润的最大获得者,政府希望是税收的最大收益者。
对于企业外迁带来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对政府而言,从宏观上讲,无论企业处于什么位置,税收都是国家的。但从微观上讲,对一个区域企业的外迁,特别是大企业、对地方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企业外迁,可以说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企业外迁对企业是单赢的,那么要实现双赢,政府则要加大力度,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要把企业外迁引导成企业外扩。企业外迁,对一个地方来说,其实就是资本的外流。资本外流是其自然属性,人力和其它一切因素都不能阻挡,但企业的资本可以分为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存量资本就是投资在现有企业中的资产,增量资本就是企业用来扩大再生产、再投入的资本。如果一个企业在更适合于这个企业自身发展的环境下设立新的基地,投入新的企业,而自身的规模并没有因再投入而削弱,这就是企业的外扩。这在短时期内不会影响区域的经济增长。相反,如果企业整体搬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政府应引导企业进行外扩,这是膨化壮大企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经济的双赢举措。我县森达集团在上海建立永旭鞋业有限公司,在湖北设立鞋业生产基地就是增量资本外扩的表观。
二要把“筑巢引凤”与“建巢安凤”相结合。俗话是强扭的瓜不甜。企业外迁不会因政府的干扰而终止,但并不是说在企业外迁中政府就无能为力。当前,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招商引资,提出了许多筑巢引凤的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决不能注重“引”而忘记“安”。现实中,有些地方把企业引进门后,政策不兑现,服务不到位。这样,引来的“凤凰”迟早会飞走的,而且飞走一个“凤凰”可能导致许多“凤凰”不再“东南飞”。因此要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人才、信息、技术、金融等一系列瓶颈,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解决“孤岛”观象。
三要把他地企业外迁转化为我地招商的机遇。以盐城为例,要充分发挥我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挥土地资源相对宽裕的优势,吸引一批缺地或用地量较大的企业;发挥其产业升级换代的优势,吸引一批与大企业、大集团相配套的加工业、制造业企业,从而在企业外迁潮中获得商机。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