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正如市场人士预测的那样,许多知名大券商缺席了华电国际的网下配售,而一些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则冲在了前面。
这并不仅仅关乎估值和定价问题,更重要的因素在于资金。由于有关规定要求参加累计投标询价必须全额预缴申购资金,因此,调度资金的能力已经成为机构参与新股询价的一大决定性条件。
总体实力:证券公司较弱
华电国际的配售结果部分说明了机构之间的资金对比状况。基金公司总体实力占优,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的单兵作战能力较强,而证券公司则处于相对弱势。
统计显示,在获得配售的机构中,15家基金公司共动用了约100亿元资金进行有效申购,平均每家基金公司动用资金约6.67亿元;10家财务公司动用资金近50亿元,平均每家5亿元;8家信托公司动用资金约40亿元,平均每家也达到了5亿元;16家证券公司动用资金约36亿元,平均每家2.25亿元。
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其可以用旗下多只基金进行申购,虽然每只基金平均只动用了2亿元左右的资金,但积少成多。与此相比,此次只用自有资金账户进行申购的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的单兵作战能力更强,有4家财务公司和3家信托公司都动用资金近7亿元。
而证券公司则显得有些乏力。在有资格参加网下申购的机构中,证券公司的数量是最多的,共有52家,但此次获配的仅有16家,也就是说,七成券商没有能够获得配售。其中虽然需要排除部分券商参加承销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券商获配的比例还是较低。
许多券商现在缺钱,某券商资产管理部人士说,不是不想买,实在是囊中羞涩,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来。
已经披露的57家券商未经审计的2004年年报显示,券商目前的确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57家券商中,有22家出现亏损,总共亏了6.8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考虑到计提不充分等因素,实际亏损可能还要多。
资金渠道:自有资金为主
在新股询价正式实施之前,曾有人士担心,机构为了回笼资金参与一级市场,可能会在二级市场抛售股票。但从华电国际的情况来看,这种担心并未成为现实。大部分机构以现有资金就足以从容应付。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王国卫说,现在市场中资金还是相对充裕的,近阶段国债的节节上涨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像华电国际这样的融资规模并不会对资金面形成太大压力,基金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头寸调配手段来应付,基本不需要抛售股票。
2004年第四季度基金投资组合报告显示,基金手中持有的现金约在150亿元左右。而此次基金公司总共动用的申购资金也仅有100亿元,可见,类似于华电国际这样的融资规模,还没有对基金形成资金压力,仅用手头的现金就足够了。
因此,正如多家基金公司所表示的,基金不会为新股的询价配售腾出专门资金。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资金是有机会成本和时间价值的,不可能守株待兔地等待新股配售。
即使融资规模再大一些,基金也可以利用银行间市场拆借或者国债回购等方式调动短期头寸。事实上,在以往的增发、可转债等品种的申购中,基金就经常运用这一手段。资料显示,在华电国际网下申购的两天中,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交易量连续两天出现了温和上涨,尤其是1天和7天回购等短期品种交易量增加明显,但收益率保持平稳。业内人士认为,这说明可能有机构通过这一手段融资,但融资的规模并不大。
而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充足的现金流量保证了其参与新股配售的能量。2004年底,所有80家财务公司的资产规模达到了5654亿元,净资产440亿元。以此推算,具有询价资格的21家财务公司的资产规模至少也在1500亿元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其中多家财务公司拥有极其充沛的现金流,随时可以动用数以十亿计的资金。因此,参与新股网下申购,财务公司只需动用自有资金就足够了。
信托公司的资金状况也不错。由于达到询价资格的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都在4亿元以上,因此,拿出几亿元申购新股并非难事。
在证券公司群体中,此次参加华电国际网下申购的券商也都实力不俗。其中,国联证券和东北证券动用资金近7亿。业内人士透露,这两家证券公司去年自营状况都不错,而且眼下仓位较轻,因此,其中大部分资金应当属于自有资金。
资金成本:几乎为零
为了华电国际的网下申购,机构动用了332亿元的资金,那么,它们承担的资金成本又有多少呢?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询价制度下冻结资金的利息归申购人所有,因此,机构的资金成本几乎为零。
不过,有人士指出,如果一些超级大盘股发行,冻结资金量可能会很大,机构必须动用一些融资手段,这些融资的成本,在扣除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所得之后,可能还有部分需要由机构来承担,但从比例上来计算,即使有成本,也将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