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自去年以来的宏观调控目前似乎徘徊在了十字路口。一些经济学家纷纷献计献策,认为宏观调控应适时适度退出,以免中国经济重陷通货紧缩;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则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正臻佳境,宏观调控仍须保持,否则会功亏一篑。
从数据看,中国经济确实具有“软着陆”的趋势。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更是让宏观调控部门弹冠相庆:GDP同比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上涨2.3%,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从总需求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也个个表现不俗。其中,出口增长32.7%,贸易顺差达396亿美元;从消费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快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相对平稳,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95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
从供给看,虽然仍存在一些产业“瓶颈”,但是工业生产依然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4%;而且,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也均形势“较好”。
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合理;煤电油运形势总体仍然偏紧。
同时,一些经济趋冷的因素也开始浮出水面。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且集中在几个上游行业;信贷增长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小幅落后于M2,企业流动资金非常紧张;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即使在服务类价格涨幅回升的情况下,仍然节节回落,6月份只有1.6%,比上两个月回落0.2%,说明商品价格不容乐观;更为重要是的,随着引起此轮经济过热的“引擎”——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投资回落,其上游产业的产能过剩将很难避免。
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中国的一系列物价指数或许能反映出目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继续上涨9.9%,而作为中间产品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虽然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但同比仍上涨5.6%,而作为最终消费物价指数CPI却节节回落,上半年仅增长了2.3%,其中6月份增幅为1.6%,较上两个月增幅分别回落0.2%。
上述三个物价指数说明了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确实存在结构性的问题:投资尤其是上游产业的投资仍然过高;部分生产投资品和消费品的行业经过此轮经济过热的考验,也开始苦乐不均;而作为最终产品的消费品生产行业,因产能过大,始终是死水微澜。
这从GDP缩减指数也可以看出,作为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的物价指数,据测算,上半年的GDP缩减指数为5%左右,虽然较去年同期增幅大幅回落,但仍大幅高于上半年的CPI,这说明上半年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还是投资品,而非消费品。
从目前的趋势看,当前投资正处在宏观调控和市场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关键时期,总体来看影响投资的抑制因素大于促进因素,未来几个月投资将向下运行;而出口增长在经过上半年的急剧膨胀之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贸易摩擦的加剧,可能会有所放缓;消费虽然仍在继续增长,但是由于增幅较小,对经济的拉动力度有限,短期内难以充当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因此,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将可能没有悬念。
当然,即使下半年经济增长低于上半年,但完成全年8%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不存在任何问题。对于宏观调控部门来说,在熨平经济短期波动的同时,如何适时适度地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当然,如何调整,首先要基于他们对经济的判断。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宏观调控”,共找到
6,609,96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