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高尚全:改革是推动和谐社会根本动力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10月23日11:25   来源:搜狐财经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年10月23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改革论坛”在北京中苑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搜狐网财经频道作为论坛网络协办单位对大会进行了独家报道。
以下是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同志做《改革是推动和谐社会根本动力》的报告。

 高尚全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专家和企业家。各位朋友。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改革研究会年会是探讨改革发展的会议,也是贯彻十六中五中全会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国家发改委领导很重视,马凯主任、张副主任参加了今天的会议。马凯主任刚刚做了主题演讲。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改革和和谐社会,刚刚马主任讲的题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制度,深化五个方面的改革,讲得很好。我们这次年会的报告是改革是推动和谐社会的根本宗旨。印发的材料是五中全会之前起草的,根据五中全会的精神做了一些修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大举措。不久前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进一步指出要安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实际,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胜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社会和谐的提出标志着党的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特别是经济制度转型时期,如何促进改革的继续深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是一个迫切和艰巨的课题。二十七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证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始终是互动的过程。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讲。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主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深入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成功地克服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舒服,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体制。实现了由封闭型经济社会向开放型经济社会的转变。中国经济以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推动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社会财富和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改革及其所释放出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为形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体制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也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与中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和特殊时期,工业化从劳动以及企业经济由人力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化,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封闭型经济向参与国际分工的开放型经济转变。这些过程与体制转轨过程交错在一起,使得社会发展当中的新兴矛盾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况。因此在较长时期内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依然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阶段,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这个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急剧变化,社会政治体制不断面临新挑战的时期,也是制度变化和发展相互重合又相互互动的历史阶段。其中体制创新是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成功跨越这一时期的基础。体制创新深刻的性质并不取决于变革的方式是激进还是渐进。重要的是创新是否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建立了合理、公正而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新的机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制度或者体制创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既不能满足于二十多年来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无视改革不平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应该把这些负面影响不加分析地归结到改革基本方向的选择。继续深化改革依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

  二、当前制约和谐社会的体制因素。

  改革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不是人为地重建和固化一种新的利益格局,而是在于形成一种公平、富有效率的利益调节机制,在形成公平、富有效率的利益调节机制形成是和谐社会构成的重要体制基础。中国改革前的利益关系大体是相对的平均主义格局。之所以是相对主要是这种平均主义是建立在城乡不公平的基础,并且无视个体贡献多少,不仅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且背後隐藏着极大的不公平。在这个意义上打破平均主义、重建新的分配关系,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利益分化导致社会分层的过程中,与传统体制某些重要环节改革的滞后,制约了公平、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并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性因素。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市场秩序混乱、官员腐败、法制不健全等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深层次体制性原因。

  1、行政性资源配制中的权力市场化问题。

  资源的行政性配制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但是权力运行的特殊性,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效率,同时为了防止权力“寻租”性腐败,成熟的市场经济都严格限制其介入的领域,并且对权力的运行实施有效的监督。中国在体制转轨中虽然大幅度减少了行政性资源配制,但行政性资源配制不仅在国有经济部门依然存在,而且近年来已经出现在非国有部门渗透的迹象。

  社会资源的行政性配制客观上存在着权力市场化的可能。从八十年代中期利用产品双轨价差牟利,到九十年代要素市场中的寻租,人们不难观察到大量权力市场化的现象。近年来,在土地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股权融资等领域,权力市场化的现象依然没有止步的迹象。问题是权力作为个人或群体的资源参与市场化,本质上是对社会财富的瓜分。在形成少数暴富阶层的同时,不但侵犯了他人创造财富的收益,而且减少了社会可支配经济资源,削弱了社会调节贫富差距的能力,加剧了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的利益关系失衡。

  2、要素市场化之后的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主导资源配制。中国改革在推动市场化的过程当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也是最成功的方面,重塑了多元市场主体和产品市场化,而在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市场方面,市场化的进程明显滞后。只是当前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也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有用工体制的改革,以及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就业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的非农就业不再局限于短期流动,出现了长期性、职业化、城市化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与传统的农民工的概念相联系的制度性安排已经明显滞后,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社会保障成为劳动力要素市场化的突出问题。

  在土地市场化方面,政府和土地开发商成为最大的获利者,土地使用权拥有者的利益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近年来在城镇拆迁和农地征用环节发生大量的民事纠纷,主要是农业利益的补偿问题。而且反映了政府的征用和市场化的矛盾,反映了政府在土地市场中的功能定位及权力运行程序方面的缺陷。

  在资本市场方面,国有银行垄断信贷市场的情况下,资本约束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效率激励机制,从而形成银行系统大量的不良债权。股权融资方面,一方面是层次单一,无法满足现在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全国性股票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近年来股票市场不断下跌的走势表明,如果不从根本上克服体制性缺陷,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3、经济转轨中的资本与劳动关系平衡问题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资本是作为一种要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总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转轨过程中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的发展,本身也隐含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即使是在国有资本与代理链条的下端,代理人几乎获得了与私人资本同样的权力,并且在若干方面模拟私人资本的经营方式,客观上存在职工权利被侵害甚至剥夺的可能性。问题在于形成平衡资本劳动的机制方面的滞后,特别是代表劳动组织化力量的工会如何适应市场化进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转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保障体系,有效地避免了弱势群体的扩大和需求萎缩,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并且在调节市场竞争中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保障虽以若势群体为保障对象,但其功能实际上是保障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往往又称为社会安全体系,中国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已取得了一定的进程,但受到转轨时期经验有限和利益格局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层次上企业、政府、个人的权利、职能不很确切,合理的分担机制还很不完善。这也是社会保障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

  5、利益表达机制问题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利益分化加快,思想观念冲突的社会性日益突出,冲突的焦点几乎普遍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相关,在基本价值参照系方面形成共识的困难越来越大。应该说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过程中发生思想观念的激烈冲突并不奇怪,利益多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问题在于,在利益平衡机制还很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强势利益集团往往占有甚至垄断表达渠道。这种情况一旦左右现实发展方向,就会加剧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三、以改革完善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一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前提,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也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基础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改革全面深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报道中提出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全局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

  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不是对社会主义的放弃,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但继续积蓄不能否定市场经济改革选择的方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可能是一脉相传的。我们必须看到目前社会矛盾中,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2、深化行政性垄断部门的改革。

  作为计划经济的遗产,我国的行政性垄断不仅在基础产业、公用事业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少竞争性行业也大量存在。行政性垄断是权力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通过市场力量来打破,而且往往构成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主要障碍。我国供给“瓶颈”的周期性出现,重复建设以及垄断产品和服务质次价高,基本都与行政性垄断相关联。近年来,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扩大了市场准入的范围,以及垄断部门决策听政程序的改革,对打破行政性垄断已经取得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依然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行政垄断企业的评价,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规划和完善。

  3、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

  经济转轨必然会引起社会利益结构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分化和整合。与改革前平均主义为基础的阶级斗争统摄社会的状况相比,这种分化、冲突和整合无疑是巨大的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形成合理和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抑制和划界社会利益关系方面的过度失衡和矛盾,当前应特别强调公民基本权利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建立规范的利益表达、对话和协商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进一步调整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发展和完善社会自治、民间救助和慈善团体,使公民在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形成新的和谐关系。

  4、推进以政府行为规范为重点的职能转变。

  首先是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规定的事情的理念,依法行政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应当特别重视、界定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和约束条件,防止个别部门以依法扩权或越权里谋取集团利益。其次是明确政府公共职能,解决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缺位问题。要大力减少直接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政府社会保障的基础平台,建立和健全规范的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政府活动必须贯彻公开性原则。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要透明,这是建立社会监督的基础。应当通过专门的信息公开立法确立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形成政务公开的制度性框架,推进政府行政公开,发挥审计、监督部门和传媒人民的监督作用。

  5、在宪法框架内稳步推进政治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和环节,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绝不是某些人理解或主张的政权更迭。政治改革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政治运动,而是应按照宪法精神和框架稳步、有序地进行。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携手并进,政治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功。中国改革已进入全面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后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诉求需要新的整合机制,社会要求新的基本价值观,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对政府权力与责任的有效监督,以人民产权保护为基础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切实保证,正在成为起动政治改革的基本内容。政府体制改革在宪法和法制框架内,逐步展开,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6、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立法制的市场经济前提下,造就每一个人都能全面发展的体制环境。当前尤其要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改革。要防止某些权力主体以改革之名行牟利指示,直接对困苦群体进行剥夺,特别是再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权力寻租现象。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就是要坚持为经济主体和广大人民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要强调对结果不平等进行校正和分配调节,使广大社会成员能普遍享受改革的成果。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改革观。

  回顾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历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为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社会进步,感到鼓舞,这是坚定继续深化改革信心的基础。同时人们也普遍感受到了现实当中若干深层次的矛盾,历来对经济发展构成明显的障碍和制约,其中有些矛盾不过是传统体制基本矛盾的延续或者进一步的显现。有些是因为经济转轨和社会转轨中社会利益分化和调节机制不足而产生的,这些矛盾的存在,并不能构成否定改革程序和道路选择的依据。但是这可以说明中国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单秀巧)



共找到 161,382 个相关新闻.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马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10/23 11:18)
·访谈预告:加快税制改革步伐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10/21 11:13)
·发展商业保险 构建和谐社会(10/20 14:23)
·谢家瑾:构建和谐社会 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四大工作(10/20 10:25)
·张朝阳:媒体、企业强强联手 共建和谐社会(10/20 10:23)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