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经济全球化助推新疆外向型整体经济跨越式发展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11月23日14:11   来源:上海万得资讯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Stock Code:600558
     (行情-论坛)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发展,资源、资金和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大规模流动。各国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区域经济正逐步转变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矛盾与冲突、竞争与合作相伴而生,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无法脱离全球经济运行的轨道独立存在,世界经济日益向着“地球村”的方向发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下,研究区域对外经济现象,必须放眼世界,将地区经济纳入全球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分析世界经济、全国经济的运行趋势,学习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实例,更好地遵循国际经贸惯例,理解并执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高效发展外经贸事业,有效地对接和融合国内外市场,实现新疆与国际生产要素投入、产出顺畅的双向流动,推动新疆外向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新疆对外经济关系与对策研究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1个二类口岸。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连结中亚、西亚、南亚和东西欧的重要通道,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独特地缘优势。

    对外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后,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方针,积极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范畴和领域,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对外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新疆对外贸易先后经历了1950年―1962年稳步发展、1963年―1980年停滞和缓慢发展、1981年至今的高速成长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外贸进出口一年一个新台阶,1994年突破10亿美元,2000年突破20亿美元,2003年突破40亿美元,2004年达到56.3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39倍,年均增长23.5%,高于同期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5个百分点,高于国内贸易增速10.2个百分点。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第17位,比1980年提高了6个位次,对外贸易的潜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从1978年至今,除1978年、1979年、1996年、1997年、2001年为逆差年份外,多数年份为贸易顺差。新疆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地位已初步确立。

    表:新疆分时期及重点年份对外贸易成交额(单位:亿美元)

    时期            进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增幅(%)
    1950年-1962年         5.26       3.21       2.05         5.9
    #1955年               0.51        0.2       0.31       1.3倍
    1963年-1980年         1.92       1.08       0.84         3.7
    1981年-2004年          306     164.73     141.27        21.6
    #1994年              10.41       5.76       4.65        12.8
    2000年               22.64      12.04       10.6        28.2
    2003年               47.72      25.42       22.3        77.3
    2004年               56.36      30.47      25.89        18.1

    1、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度提高。对外贸易与GDP的依存度由1978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1.2%,其中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0.4%上升到2004年11.5%。据有关资料显示,出口1亿美元制成品相当于提供2.9万个就业岗位,创利税7,000万元;出口1亿美元农副产品,要有12.5万个农业劳动力提供劳动产品;出口1亿美元地产品,可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出口每增长10%,可拉动GDP增长0.53个百分点;引进1亿美元外资,可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对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新疆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记账贸易和对巴基斯坦的边境贸易。改革开放后新疆外贸企业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外贸业务。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租赁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旅游贸易等各种贸易方式应运而生,贸易形式呈现多元化态势,边贸占据主导地位,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比重不断增加。目前,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46.0:52.5:1.5:0.0发展为2004年的26.9:65.8:5.6:1.7。

    3、边境贸易是新疆对外贸易的支柱和主要拉动力量。1986年,外经贸部批准新疆开展同周边国家的地方边境贸易。1987年开始启动,当年贸易额1604万美元,仅占进出口总额的0.5%。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家赋予新疆边贸更多的优惠政策,新疆依托特有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当年边境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42.7%,1993年达到62.3%,2004年边贸进出口额37.1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65.8%,其中:出口22.38亿美元,进口14.70亿美元,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73.5%和56.8%。自1993年起,边境小额贸易连续12年占据新疆外贸的半壁江山,使新疆成为继黑龙江省之后全国第二大边贸省区。1987年—2004年17年间,边境小额贸易年均递增37.3%,高于同期新疆外贸年均增长速度19.1个百分点。

    4、私营企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资格进一步放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2004年,全区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达到1600多家,比1998年增加1000多家,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三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外贸企业队伍。私营外贸企业成长较快,2004年累计完成进出口22.22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9.4%。其中,出口13.30亿美元,占43.7%,进口8.91亿美元,占34.4%,是外贸进出口活动中最活跃、最具成长性的因素;国有和集体经济外贸市场份额日益减少,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4.3亿美元、8.03亿美元,分别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3.2%、14.3%。

    5、出口商品结构日益优化。从80年代以前单一出口农畜产品,到现在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工业品出口为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疆已实现了由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占较大比重的转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1978年的88.9:11.1调整为2004年的12.4:87.6。特色产品出口稳定增加,焦炭、番茄酱、塑料制品、木家具、硅铁、汽车、肠衣、电视机、杏酱、电子铝箔等地方特色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商品以资源型产品为主,铜及铜材、铬铁矿、废钢、原油、初级形状塑料、棉花、铁矿砂、氧化铝、飞机、化肥、成品油等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增加较多。外贸进出口热点商品激增。进口商品中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产品明显增多,新增的热点出口商品中有许多是新疆工农业特色产品,这些外贸商品虽然进出口总值不大,但增幅很高,对丰富并优化提升新疆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

    6、贸易伙伴日益全球化。新疆成立之初,与新疆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仅有前苏联等几个国家。1963年至1980年,因中苏关系恶化,新疆关闭了所有对苏口岸,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香港等地区。这一时期,与新疆有进出口业务的国家和地区总数不到50个,前五大贸易伙伴占全区外贸市场份额的75%以上。1992年后,新疆在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依托沿边开放口岸优势,积极扩大和加强地边贸易,进出口市场不断增多,贸易伙伴持续增加,1992年发展到58个,到2004年底,已与1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逐步形成了中亚、美国、欧盟、俄罗斯、港澳台等的主体市场。2004年,新疆对外进出口额超过一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欧盟、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智利等国家,进出口合计达46.58亿美元,占同期新疆进出口总额的82.7%。

    7、对哈贸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贸易如火如荼。从1992年起,新疆对哈出口贸易取代香港跃居首位,对哈出口贸易已连续13年独占新疆外贸进出口鳌头,占全国对哈贸易的70%以上。连续6年超过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0%,成为新疆最大、最稳定的贸易伙伴。新疆对哈国出口产品主要有:粮油食品、番茄酱、砂糖、棉花、纺织品、服装鞋帽、油漆、塑料、各类机械、家电等。新疆从哈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钢材、化肥、废钢、铝材、废铝、铜材、废铜、氧化铝、皮张、羊毛、棉短绒、棉花等工业原料产品。哈方商人已从单纯经营低端商品、以量取胜的模式中跳出来,开始追求中、高端商品,并从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上要效益,这一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相一致,从中哈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未来哈萨克斯坦仍将是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利用外资波动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外商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投资环境渐趋完善,随着新疆向西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新疆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深。

    1、世界经济变动对新疆外资规模的波动影响较大。自1980年新疆利用外资形成规模以来,25年累计签订外资合同项目1534个(不包括2000年以后的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目数),合同金额4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1亿美元。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改善,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利用外资的全新格局。1993-1996年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期。1997年以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全球外商投资趋于回落,新疆吸引外商投资能力亦有所下降。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的经济的回暖复苏,吸引外资能力又有所回升。

    2、外资项目质量逐步提高,规模明显扩大。近几年来,新疆充分利用外商投资加大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利用外资逐步实现了由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从1980年国家批准成立中外合资的新疆天山毛纺织有限公司至今,新疆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370个,合同金额1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亿美元,年均增长19.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了新疆美克家私有限公司、新疆统一食品有限公司、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新疆新捷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信誉好,技术含量高,在各行业中影响大,起到龙头和示范作用的外资企业。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项目逐渐增多的同时,项目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外资投入的合同资金为2.58亿美元,从新批项目情况看,80年代每个项目的平均合同外资仅为165.2万美元,2004年每个项目的合同外资达到348.5万美元,规模扩大1倍多。从工商登记情况看,2004年外商在工商局注册的外资企业总数为59家,2004年,新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2.58亿美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000---3000万美元企业17家,占全年新增外商注册企业的28.8%。比2003年增加11家。

    3、外商直接投资来源日益广泛。八十年代初,新疆的外商投资主体仅仅局限于港、澳、台投资商。2004年底,以香港、澳门、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中亚及俄罗斯等为主的世界五大洲共38个国家和地区对新疆进行了外商直接投资,欧洲及东南亚对新疆的投资明显增加。投资来源日益广泛,港、澳、台投资比重逐步下降,25年中,实际利用港、澳、台商直接投资3.5亿美元,占外商实际投资额的比重由80年代的79.4%、90年代的65.9%,下降到目前的28.8%。

    4、投资方式以合资为主,独资企业增长迅速。25年来,新疆累计签订合资项目988个,合同金额9.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分别占全部项目、合同金额、实际利用金额的72.1%、51.5%和55.9%。独资企业项目数、合同金额和实际利用额分别为270个、4.8亿美元和1.6亿美元,分别占全部项目、合同金额、实际利用金额的19.0%、27.4%和30.7%。合作企业相对较少。从外资企业形式的变化来看,随着一系列吸引外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外商在投资中更加强调控股权,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逐渐增多。新签外商投资项目中,无论是项目个数还是投资规模,都远远高于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2004年外商独资项目达到27个,合同资金8202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588万美元,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4.6%,独资企业比重明显增加。亚洲是外商独资的最主要来源,占独资企业资金的87.9%,而香港占亚洲独资企业资金的89.6%。

    5、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外商投资已覆盖了新疆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公共事业、居民服务业等各个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世界制造业中心向我国转移,新疆凭借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优势和日益完善的投资软硬环境,吸引了一批外资制造业落户新疆,制造业是迄今为止新疆利用外资最多的行业,也是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1980年—2004年,外商投资制造业合同数902个,合同金额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分别占全部项目、合同金额、实际利用金额的68.0%、64.5%和56.1%,25年来,在全部项目、合同金额、实际利用金额中的比重分别由1980年的60.0%、34.0%、100%调整为2004年的37.8%、36.5%和52.6%。农业、房地产业、采矿业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行业。2004年,制造业、房地产业、农业、采矿业分别位居外商直接投资行业排名前四位。上述四大产业的合同金额分别9417万美元、6153万美元、4532万美元、2512万美元,分别占总额的36.5%、23.9%、17.6%、9.7%,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外商投资各行业中资金到位率最高,达99.7%,2004的实际投资额达655万美元,仅次于制造业实际投资额位居第二位。

    6、外商间接投资。新疆间接利用外资主要来源于世界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贷款、赠款。改革开放之初,新疆利用外资的方式为单一的直接投资,主要来自香港和日本。1987年以后,新疆加大了吸引间接投资的力度,18年来,间接投资累计金额28.7亿美元,年均增长23.1%。

    间接投资主要流向农业开发、能源、原材料生产、基础设施等方面。通过借用外国政府贷款,投入新疆电信、石化、民航、公路等基础设施和油田开发建设项目,大大缓解了新疆资金紧张的压力,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新疆对外开放进程。自80年代以来,新疆借用外资建成了乌石化大化肥、邮电微波工程、独山子乙烯工程、乌石化聚脂一期、二期工程、邮电设施改扩建工程、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塔里木农业灌排及环保一期工程、南北疆通讯光缆工程、苇湖梁电厂改造等重点工程,由世行贷款建设完成了奎—赛高等级公路、乌鲁木齐外环路、塔里木盆地农业灌排及环保二期等工程。间接投资对新疆石油化工、交通、通信、农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塔里木盆地农业灌排工程的完成,大大改善了南疆五地州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加快了南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

    三、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迅速增长。吸引外国智力,人为地创造条件,使具有高素质的外国人力资本流向特定地区,可以使流入地区得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地区人才素质。

    近年来,境外来疆工作专家逐年增加。在全国引进智力工程总体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新疆与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四川、云南、西藏等9省(区、市)始终保持明显上升态势。2003年,境外来新疆工作专家2708人次,连续2年保持44.0%以上的增幅。引进境外专家总数位居全国第十四位,西北、西南九省一市第三位。其中,引进外国专家2664人次,占全部专家的98.4%,高于全国比重35.2个百分点,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专家44人次,仅占全部专家的1.6%。来疆专家中,长期专家276人次,仅占全部专家的1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3个百分点,短期专家2432人次,占89.8%。境外专家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位居新疆境外专家主要来源国(地区)前十位的国家。

    四、国际旅游在新疆服务贸易中一枝独秀。服务贸易包括金融、保险、运输、旅游、商业、建筑、通讯、咨询、计算机、信息、广告宣传等项目。国际旅游是新疆服务贸易的重要项目。新疆国际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90年代后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新疆国际旅游收入达到9108.29万美元,以1978年为基期,年均增长33.9%,全年接待国际游客31.69万人次,年均增长37.0%。国际旅游的客源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4年,分别占入境旅游人员总数的76.1%、12.1%、6.3%。

    旅游购物是新疆独特的贸易方式。1992年,在“贸易兴边,建设西北国际大通道,逐步把新疆建成全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发展战略指引下,新疆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国际旅游人数急剧增加。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为主的旅游购物市场快速发展,占新疆国际旅游人数的半壁江山。主要旅游目的地为伊犁、阿勒泰、喀什等地区的边境口岸,形成了新疆特有的以霍尔果斯、红其拉甫、乌鲁木齐等口岸为重点地区的边境旅游购物型市场。1992—2002年,旅游购物累计带出货物83.2亿元,年均增速10.0%增长,2002年以后,由于旅游购物享受的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成交额有所下降。但随着中西亚各国经济的日渐复苏,旅购贸易及边境小额贸易仍可能保持逐年上升的态势。

    五、边民互市和自由贸易区是新疆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经济一体化是指为了一体化组织的共同利益,参加国将部分经济权力让渡给一体化组织,根据共同利益,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行使组织与管理的方式和过程。目前,新疆仅有边民互市和自由贸易区两种组织形式,尚处于经济一体化的最初级阶段。

    1、边民互市贸易是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运作较为成熟、独具特色的贸易形式。边民互市以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哈萨克斯坦客商来口岸购物。1992年至今,边民互市贸易累计交易额77.2亿元,年均增速高达30.2%,贸易方式为典型的单边贸易,出口占贸易总额的95.8%。目前霍尔果斯边民互市贸易正处于不断调整和深化发展阶段。交易范围由过去单一的生活资料交易扩大到生活资料和部分生产资料交易并存,交易目的已由满足个人或家庭消费转向赚取更大的流通环节利润。贸易形态逐步从以往分散、零星、简单的集市贸易,向现代物流中心的运转模式发展,由此带动了与此相关的服务业发展。

    2、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新疆最早的自由贸易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横跨中哈两国边境,分A区和B区,A区是中哈两国跨经济合作区,区内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拟建成集对外贸易、商品展示和金融服务、旅游休闲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商务活动中心,旨在促进中哈两国经贸合作、繁荣边境地区,并为推动中哈自由贸易区以及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实现与示范。B区作为支撑A区发展的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进出口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及其它相关配套产业,即利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特点和口岸区位优势,就地生产、加工并出口;进口周边国家资源进行初加工或深加工,以供应国内市场或再出口。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将建设成为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经济交流区域。

    对外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疆对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存在着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对外出口为主,服务贸易和国际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项目较少等问题。

    一、对外贸易增长空间有限,国际市场贸易竞争日益加剧。近年来,中亚国家经济不断升温,消费品市场需求变化较大,一方面,由于欧洲、南韩、日本等国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大量商品涌入中亚国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新亚欧大陆桥的通而不畅至使从新疆进入中亚市场的很多产品转运次数较多,中间商较多,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俄罗斯、中亚、非洲等石油资源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了新疆从周边国家进口石油等资源型产品的难度。

    二、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现行的出口导向政策造成千军万马争过出口独木桥的单一国际市场开拓方式,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为了争夺出口市场,很多企业甚至以低价竞销为手段,致使出口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出口价格倾销和进口抬价抢购现象并存,形成外贸的"贫困化增长",这种现象往往引起对方国家的强烈不满,并以加征报复性关税或实施严格的配额管理及提高技术壁垒等非关税措施进行抵制。在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欧盟、美国等贸易逆差国为控制贸易逆差,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当地制造业,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种状况势必影响新疆外贸出口规模的扩大和持续快速增长。

    三、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地区政府积极性,出口增长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根据2003年10月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对出口退税进制进行重大改变。降低了一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部分资源性商品和国家限制出口的商品取消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发生变化,由中央财政负担改为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加大了边境口岸地区的财政负担,对新疆出口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2.1%,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吸引外资环境,刺激进口增加,但是,其负面影响是抑制出口,导致外债规模扩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加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尤其会对新疆服装、棉花、蕃茄酱等受制于价格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生影响。

    四、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亟待完善。2004年新疆对外出口已达30.46亿美元,而同年对外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仅为2330万美元,相对于新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合同金额2.58亿美元而言,差距极为悬殊。

    引进外资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2004年,新疆实际利用外资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乌鲁木齐市2130万美元、阿克苏地区640万美元、伊犁州538万美元、石河子400万美元、昌吉州398万美元,占全部利用外资的89.5%。外资来源不均衡,实际投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台地区、新加坡、独联体、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产业结构失衡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外商实际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新疆具有优势产业的农业、采矿业和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状况不容乐观。

    五、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下降,合同履约率不高。1980年至1996年,是新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成长期,1997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迅速波动到我国,直接影响到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随着近几年我国加入WTO的步伐日益加快,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日趋减少,外商投资趋于谨慎,全国及新疆利用外资规模同步下滑,合同投资和实际投资之间的离差率明显加大,1990年-1995年,1996年-2000年,合同履约率分别为32.9%、36.0%,2004年合同履约率下降到17.8%,2004年,外商投资看好的首选四大行业制造业、农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2412万美元、366万美元、206万美元,37万美元,分别占实际到位资金的52.6%、8.0%、4.5%、0.8%。投资履约率分别仅为25.6%、5.9%、4.5%、1.5%,一方面说明新疆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吸引外资的配套政策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六、引进人才处于起步阶段,境外专家分布极不均匀。引进外国专家仍处于低水平的起步和尝试阶段,并没有真正发挥外国专家对提高新疆经济、管理、技术水平的作用。从境外专家的行业分布看,从事经济技术管理类专家1947人次,占7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文教科卫类专家761人次,占28.1%。2003年,新疆各行业引进的外国专家分别为机关社会团体1723人、教育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业546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82人、制造业113人、采掘业78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33人、农林牧渔业28人、社会服务业4人、批发零售贸易业仅1人。长期专家主要集中于各类大中专院校,占长期专家的3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6个百分点。短期专家大多集中于机关社会团体,占短期专家的6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0个百分点。外国专家主要集中于内资企业。在三资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外国专家很少,2003年仅为70人,仅占企、事业单位总聘用人次的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9.3个百分点。在全部境外来疆工作的外国专家中,办理访问签证和工作签证的仅占外国专家总数的20.1%,合同聘请和从事项目技术服务和工程承包的仅占总数的16.3%,这对于新疆引进并吸收外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培育和锻炼新疆自己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极为不利。

    新疆在国际产业链中分工体系中的特殊位置

    全球经济一体化表现为从纵向的行业竞争到横向的国家或地区间的竞争,从纵向的行业合作到横向的国家、地区或企业间的互惠互利。由竞争到合作,由合作到集合、再由集合到垄断的演进过程。

    一、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在产业链中的位置。高一层次的产业结构几乎可以完全控制低一层次的产业结构。目前,全球经济产业链已逐步形成了美欧――亚太――中国东部――中国西部――中亚的雁行梯次转移的产业链体系。随着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中各个环节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美国是当今国际经济中惟一从根本上既可以控制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又可以控制经济产出流动方向的国家,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科研设备,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高科技人才流向美国,奠定了它在国际经济中的主导作用。90年代以后,亚洲四小龙逐步游离出以日本为头雁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 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产业转移关系链,绕过日本直接与高新技术发源地(美欧)打交道。这一时期,香港、新加坡、台湾等经济体一方面开始向产业链下游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开始大力发展新的具有更高知识含量的产业,以此填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的产业真空。就我国而言,随着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日益确立,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位置迅速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和出口结构不断升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东部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向经济下游地区转移产业链,并进一步开拓市场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相应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把给予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纵深扩散到中西部,扩大了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开放度。20世纪90年代后,东部沿海省区开始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将一部分成熟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为新疆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东联西出提供了相当大的市场空间。

    二、新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在新疆对外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和区域自由化步伐日益加快,形成了经济互动和利益双赢的局面,边贸关系在新疆外经贸总体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4年,新疆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成交额达46.15亿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1.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9.7个百分点。自1980以来,新疆累计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3.68亿美元,占全部实际利用外资的68.6%。

    表:全国及新疆同周边国家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单位:万美元)

    外贸进出口              新疆                   全国
                        总额   比重(%)       总额   比重(%)
    合计              563563         100   1.15E+08         100
    #周边国家         461459        81.9   60243161        52.2
    1、东盟10+3        21938         4.2   19374823        31.5
    #新加坡              858         0.2    2668207         2.3
    日本                8999         1.6   16783577        14.5
    韩国                4676         0.8    9004566         7.8
    2、港澳台地区       9539         1.7   19280251        16.7
    #中国香港           4663         0.8   11266529         9.8
    中国台湾            4876         0.9    7830374         6.8
    3、中亚五国       386819        68.6     584326         0.5
    #哈萨克斯坦       328607        58.3     449809         0.4
    吉尔吉斯           46206         8.2      60229         0.1
    4、其他周边国家    41616         7.4    4003761        3.47
    俄罗斯             22314           4    2122553         1.8
    蒙古                1644         0.3      69442         0.1
    巴基斯坦           16315         2.9     306054         0.3
    印度                1087         0.2    1191404         1.2

    1、新疆与东盟10+3地区:2004年,新疆同东盟10+3地区(包括东南亚的文莱、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的进出口占全疆进出口总额的4.2%。日本在新疆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新疆长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而且在利用外资、服务贸易等方面都与新疆形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近年来,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韩国对新疆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也是新疆国际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之一。新疆和我国西南边境省区地质、地理特征丰富、旅游资源和特色农副产品差异性大,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以边境游促进我国西部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发展新疆与西南地区的边境交流互访活动,可以更好地带动其他关联产业发展。新疆应借助东盟10+3的优惠条件,扩大对东盟国家和地区出口新疆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份额,并借东盟10+3看好新疆投资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大好机遇,与东盟国家形成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2、新疆与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服务中心。1963年-1992年,港、澳、台地区一直是新疆最主要的贸易伙伴,1980年-1990年新疆引进外商投资的前10年中,新疆利用港、澳、台商直接投资达到最高值,签订外商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疆的63.5%、70.5%、78.2%。近年来,随着外商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港、澳、台商直接投资份额有所下降,但始终是新疆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以香港为最,1980年至2004年,新疆共与香港地区签订外商投资项目613个,签订合同金额8.9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分别占全疆的44.7%、50.6%、49.9%。随着新疆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为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新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已有不少港、澳、台商开始在新疆进行投资部署,实现了双方资金、技术、资源的优势互补。按照港、澳、台地区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采取的“市场细分化”投资战略,新疆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潜在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再次成为港澳台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

    3、新疆与中亚: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国,地处欧亚大陆结合的独特地理区位,幅员辽阔,资源十分丰富,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98年,中亚五国签署了五国关税联协议,彼此内实现进出口免税制,整体促进了中亚国家经济的恢复。近年来,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各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各国经济逐年增长,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之中,财政收入、人均收入都有明显增加,东西方国家都十分看重这个区域。

    ①新疆与大多数中亚国家为邻,近年来,新疆同这些国家的边境贸易和转口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有力地促进了中亚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五国的合作已从政治意义过渡到经济发展层面。地缘优势与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使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红火异常,中亚五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外贸市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外贸进出口额始终呈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2003年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6.36亿美元、出口总额30.47亿美元,其中对中亚五国的进出口总额为38.68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1.80亿美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8.6%,出口总额的71.5%;占全国对中亚进出口总额的66.2%、出口总额的72.3%。

    与中亚国家相比,新疆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地区,具有向西延伸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来自欧盟等发达国家对中亚及周边市场的激烈争夺。中亚国家与新疆有相近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消费偏好。中亚五国承接了前苏联产业结构的固有格局,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居民生活消费品大多数依赖进口。与之相比,新疆处于轻工业发展的上游地区,产业链和消费品市场层次相对较高,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产业链和消费市场向西扩张极具潜力。

    随着新亚欧大陆桥承载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新疆和中亚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直线距离将大大缩短,为新疆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功能创造了良好契机,同时也使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导向面临极大挑战。中亚国家既可以以中国为龙头承接产业链的转移,也可能直接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发源地美欧打交道,从而使原有的国际分工产业链体系发生变化,在中亚市场发生断裂和结构重组。

    ②新疆在促进中哈两国经贸合作方面有极强的优势。拓展对哈萨克斯坦的对外经济规模,在新疆外贸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正在努力寻找与中方企业进行大额贸易及合作生产的机会,我国也欢迎哈方企业加入新疆大开发的行列。哈萨克斯坦大使馆设在新疆乌鲁木齐签证处的一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吸引外国投资者。在哈13年的独立发展过程中,哈萨克斯坦一直致力于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有利的条件。目前,哈国已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约300亿美元,其中近3年吸引了130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9000多家外资企业中,中国企业只有155家,仅占1.7%,目前,新疆对哈投资企业主要有阿拉木图新康番茄制品厂、亚联中国商品商贸城等34家,占全国对哈投资企业数的21.9%,中方投资总额为166.95万美元,说明新疆对哈投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开拓哈方市场的潜力巨大。

    哈萨克斯坦与我国外交关系友好,由于特殊的气候、资源等条件,双方在某些方面的合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合作领域十分广阔,双方应在以下重点行业扩大合作:

    a、石油天然气工业。哈国有大量石油天然气有待开采,我国石油不足,从哈可以得到弥补,我国部分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建设设备,辅助设备对哈比较适用,与欧美相比,具有价格竞争力。

    b、电力业。哈国民经济门类单一,轻工机电日用消费品薄弱,而这是我国的强项。哈萨克斯坦国内没有电力设备和附件生产能力,其发电站多采用俄罗斯生产的电力设备。近年来,我国电力成套设备和输变设备配件在国际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新疆应抓住机会,与内地大力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资本有关电力项目的国际竞标,国家有关部门和进出口银行也应考虑以出口信贷形式带动我国电力成套设备向哈萨克斯坦批量出口。

    c、农业机械设备和食品加工设备。哈方在农业方面有优势,但农业机械设备老化、效率很低,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很大空间。哈轻工业基础薄弱,其中糖果、面包和土豆条加工设备需求较大。由于哈萨克斯坦传统食物是肉和奶,肉类加工在哈萨克斯坦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目前,哈萨克斯坦多项对价值在10万-20万美元的生产线的小规模肉类加工设备有一定需求。我国农业机械设备和食品加工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d、电信通讯设备。哈萨克斯坦通讯设备生产能力弱,近几年来中国在通讯设备研发、制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我国产品的价格也只有发达国家产品价格的1/3或1/2,为新疆企业开拓哈通讯设备市场创造了机遇。

    e、矿山开采及冶炼设备。哈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与我国产业结构上有极大的互补性,目前,哈萨克斯坦一半的矿业开采、加工和冶炼企业设备老化过时,需要大量维修,而哈萨克斯坦没有自己的矿业机械制造业,主要从俄罗斯进口。我国在地质勘探和矿产开采冶炼技术设备方面有比较优势,近年向巴基斯坦、赞比亚和南美等许多国家出口了大量成套设备,哈萨克斯坦为中国地质勘探、矿产开采冶炼技术设备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f、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哈萨克斯坦对计算机零配件和部件需求也较大。当地一些公司通过进口散件进行组装,这样可以降低关税,降低商品价格,增强竞争力。中国计算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可以与国际品牌媲美,而价格上与欧美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PC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市场上有很大的机会,并且产品在打入哈市场后可以进一步向其周边国家扩展。

    g、医疗设备。根据哈萨克斯坦《政府采购法》要求,所有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都要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进行。哈萨克斯坦目前需要的医疗设备包括:牙科设备和用具、消毒设备、外科仪器和用具、实验室设备和用具、确认监测设备和药品生产线,我国部分医疗器械在哈具有竞争力。

    ③中小企业拓展中亚市场具有明显优势。2003年,中亚五国GDP总额仅为549.7亿美元,哈国占63.7%,中亚五国的GDP合计仅相当于同期中国GDP的3.9%,新疆GDP的2.42倍。存在国内市场规模小,加工业风险大的不利条件,因此大型外国企业不愿意在哈国投资。从哈方的主观意愿来看,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问中国时多次提到欢迎中国企业去哈国投资。新疆中小企业可在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行业、废旧金属加工等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与哈方联合发展。

    新疆在陆桥经济带中的核心地位

    1990年9月,亚欧大陆桥全面开通,新亚欧大陆桥东起太平洋西岸连云港等中国东部沿海港口,西可达大西洋(行情,论坛)东岸荷兰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港口,横贯亚欧两大洲中部地带,总长约10900公里。共连接着中国、东亚、中亚、西亚、中东、俄罗斯、东欧、中欧、南欧、西欧等10余国,占世界国家数22%;面积397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域面积26%,居住人口22亿,占世界人口36%。新亚欧大陆桥的东西两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行情,论坛)两大经济中心,基本上属于发达地区,但空间容量小,资源短缺;而其绵延万里的狭长中间地带亦即亚欧腹地除少数国家外,基本上属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国中西部、中亚、西亚、中东、南亚地区,地域辽阔,交通欠发达,自然环境较差,市场空间容量大,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好、潜力大。

    一、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特殊经济意义。(又称黄河经济协作区)东起黄海之滨,西至帕米尔高原,贯通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九省区,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东段与黄河流域交融,西段与丝绸之路交汇,形成了我国资源最为富集的陆桥经济带,沿桥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可同时享有东、中、西部三重发展机遇,这种“通海达边”、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资源特别是能源多元化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与俄罗斯、蒙古、中亚、南亚诸国接壤,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与我国互补性很强,可为协作区各方提供广阔的周边市场。沿桥九省区山水相连,经济发展水平梯度相接,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各方将根据各自特点,在全方位开放、新型工业化进程、交通通讯设施、城市辐射带动、旅游合作、科技交流、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合作,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各省区单一优势为区域整体优势,使黄河经济协作区陆桥经济带尽快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隆起带。

    二、陆桥经济带是21世纪中国与国际经济融合度最高的经济带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全面开通,使新疆一跃成为通向欧洲、西亚以及其他周边国家的桥头堡,将有力地促进新疆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人才交流与合作,同时打开向欧洲、俄罗斯、南亚、西亚及中东诸国贸易往来与合作的大通道。通过新亚欧大陆桥的联动和辐射效应,引进并吸收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先进经验,强化沿海与沿边省区经济互补,主动接轨,相互融入,谋求在更高层面、更广阔范围的联动发展,既有利于西部开放型经济搭上沿海的快车迅跑,也有利于新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黄河流域经济整合、联系的主轴和核心,是一条横亘于亚欧大陆的运输通道,已由单一的铁路干线向包括铁路、公路、管道、航空、海运在内的复合型立体化运输通道演进,由单线运营向网络运营演进,由单个桥头堡向多个桥头堡演进,沿桥省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内聚力极强的陆桥经济带。依托这条立体交通运输通道,可以构建东接亚太经济圈、西通欧洲大市场,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与长江经济带比肩齐翼的新经济增长带,从而实现新疆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陆桥经济带双向开放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新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将新疆对外开放的格局由单一的向西开放转化为东西联动,海陆双向开放的新格局。

    三、以交通和流通为切入点,强化陆桥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成功入世的背景下,发展陆桥经济带可以有力地促进新疆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并同亚欧沿桥各国开展贸易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实现产业互补、谋求共同发展,为繁荣世界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交通、流通是新大陆桥的首要功能。目前,哈萨克斯坦现有的宽轨铁路无法满足新亚欧大陆上桥新疆以西段畅通物流的需求。由于哈方铁路与国际标准轨距不同而引起的换轨费用是造成铁路运费高居不下的原因,据哈国铁路部门测算,换装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30%—40%。2004年,哈方提出修建新的符合欧洲和中国标准的穿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土耳其通往欧洲的铁路干线的计划。并与我国签订了修建过境运输铁路(哈萨克大陆桥)的合作备忘录。随着中哈阿塔苏——阿拉山口输油管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双方又将联合修建过境运输铁路提上了议事日程。2005年下半年,哈萨克大陆桥将破土动工,总长3070公里,计划投资35亿美元,预计2010年建成,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哈国铁路的过货能力,真正发挥新亚欧大陆桥对联接、扩张中国、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独联体和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形成统一大市场的需求,我国可以取得到达欧洲市场的便捷通道和通向里海的出海口。将我国通过西北欧港口运抵欧洲的中国货物时间缩短一半,减少到半个月左右。同时,我国还可以为印度、日本和东南亚其它国家提供货物过境服务。因此,在合资建设哈萨克斯坦大陆桥的同时,我国需及时加强本国陆桥段的铁路建设,不断完善陆桥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加快兰新铁路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改善铁路网络布局,提高运输速度。沿桥各省应齐心合力,共同完善与铁路相适应的公路运输体系,加快建设连霍(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在输油管道建设中考虑与中亚国家油气相配套的问题;建设陆桥信息高速公路,在乌鲁木齐等沿桥中心城市建立具有直通式口岸功能的国际集装箱中转场站。通过新疆“陆路港口”,将沿海口岸的功能沿大陆桥延伸至新疆新疆沿边口岸,使新亚欧大陆桥成为货畅其流的快速物流通道。加快连云港、阿拉山口这两个口岸的建设,加快陇海——兰新线的电气化改造和复线建设,合理配置铁路支线,发展公路运输网,发展空运,形成以铁路为中心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以提高大陆桥中国段的整体带动能力。首先满足不断增长的哈萨克斯坦出口货物(石油、矿石、氧化铝、铬矿石、铁合金等)的运输需求。目前,哈国厂家已经做好了扩大向乌鲁木齐、上海、大连和太原的工厂供货的准备工作,供货量是目前铁路运力的两倍。哈国还准备扩大向中国出口钢板,但由于中方没有足够的换装车皮,计划无法落实。

    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需承担中亚、南亚、西亚乃至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历史重任。然而新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新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致使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比较差,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带动整个陆桥经济带经济全面腾飞。由此可见,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解决资金问题。这种巨额资金投入仅仅依靠新疆自身的力量去解决是远远不够的,而依靠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开放,积极疏通与拓展利用外资的途径便显得尤为重要。新疆要加大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倾斜政策,吸引国外资金与东部资金流入新疆。对于启动和加速新疆开发来说,今后几年内的重心应当是优先建设与国际经济联通的基础设施。在交通设施建设上,优先考虑连接外部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通道。在通信和互联网等的建设上,实施跨越式的发展战略。中央调拨的建设资金要相对集中,引进外部投资时也需要相对集中。首先铺设好新疆与国际市场相通的高速公路,有效地扩大区域内的GDP总量,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积累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发展硬环境。以制度创新为手段,通过资本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高速公路、输变电系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立出口保税区,争取国家批准设立海关、商检办事机构。加强海关、商检、银行、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支持扩大出口的合力。加快建立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港,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促进物流、人流繁荣。

    四、树立内外结合的观念,依托新疆位于陆桥经济带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优势,进一步增强陆桥经济带的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新疆在挖掘陆桥沿线各地、州市内部潜力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对外协作关系,使新疆在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等方面更具条件。我们应充分发挥“西口”的开放功能,努力提高开放层次,促使亚太经济与欧洲经济在陆桥经济带的“西口”对接融合,力争把新疆的开发开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进一步拓展陆桥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使新疆逐步成长为陆桥经济增长带中具有强大内聚力和辐射力的亮点和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辟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实施了一系列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使得东部沿海地区以此为契机率先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经济技术水平比较高,加工业发达,资金充裕,管理水平较高,但能源、原材料缺乏;而新疆能源、原材料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缓,经济技术水平低,加工能力弱,资金匮乏,管理水平低。以资源互补、联合开发为重点,加强东西协作,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在新疆建立沿边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多方联合开发新疆的资源,既可以解决东部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又可以弥补新疆资金的不足,还可以提高新疆沿边口岸向西开放的承载力。

    五、实行“点――线――面”战略,构造陆桥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借鉴沿海地区某些行之有效的开发开放政策,努力使新亚欧大陆桥成为“陆上公海”。重点开发沿边、沿桥开放的大中型城市,使它们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陆桥区域发展的支撑点。增强沿边和沿桥开放城市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沿桥、沿边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搞好已开放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加强对已开放的伊宁、塔城、阿克苏、喀什等沿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它们成为联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纽带,使沿桥大中城市实现由“点”向“面”的扩散。从而形成开放型经济增长圈。

    进一步开放边境口岸,争取早日恢复开放对印度、巴基斯坦和俄罗斯的边境口岸,扩大新亚欧大陆桥的辐射范围,恢复中巴、中印、中俄边境贸易。新疆与中亚国家有多处通商口岸,应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努力把口岸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口岸建立加工工业区,对进入区内的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生产产品进入中亚,并利用从哈方进口的原材料,在新疆搞深加工,通过口岸加工区的发展来带动整个陆桥经济带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突出重点,聚焦发展,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打造开放型经济增长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使之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按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整合工业园区,着力提高园区建设质量和效益。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为依托,集中力量引进跨国公司和大项目,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创汇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工业园区的发展层次和水平。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全面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增强新疆工业经济实力。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参与园区的开发经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园区服务体系。

    根据新疆产业政策和区域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将新疆沿陆桥经济带地、州划分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目标进行开发建设,使一些有一定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区域尽快发展起来,再向周围地区辐射,最终带动沿陆桥区域“面”的开发与开放。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应定位于泛中亚商品和物资的聚集区。将新疆建成中亚的商贸中心,中亚地区制造业的后发区、亚欧辅助的交通枢纽中心、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三大中心。新疆首先发展起来,将使毗邻国家大受裨益。

    六、以陆桥为依托,建立多元化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市场、金融、信息及体制等方面的对接,谋求更高层面、更广阔范围的联动发展,组建陆桥发展银行。改革陆桥区域资金运行的组织系统和管理系统,使内外部资金更有效地参与陆桥经济运行,创造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资本,满足沿线各国和地区发展开放经济日益增长的资金需要。加快陆桥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在沿桥省会城市和各国首都设立国家开发银行分支机构,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外资引入尝试多种形式,如特许权、经营权转让,可转换债券等,充分利用国外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低息贷款。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需要巨额投资和很长时间才能改变。比较现实的途径是从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镇开始,尤其是从一些与国际市场联系较为密切的城镇区域开始。使生态环境建设能较好地直接服务于新疆的对外开放,从而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地结合起来。随着陆桥经济带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就会有更多的财力来从事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外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新疆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新疆与区域外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新疆将进一步加强双边、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遵循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新疆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吸引外商参与新疆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与东西方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这既是经济全球化意义下新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实际内涵,也是结合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所做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一、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疆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全新格局,为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从某些方面看,今天新疆的开放比早期东部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时条件要好,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并不需要一步一步地重走东部已经走过的道路。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连年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为新疆扩大进口贸易规模和引进外资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度。

    新疆不仅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还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地缘优势。新疆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立足长远,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通过自身努力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更新和产品研发,进行工业品、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巩固中亚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向西扩张外贸市场,扩大对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新疆沿边传统贸易市场的进出口规模。

    1、遵循WTO规则的要求,提高新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新疆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比例较高,稳定农业,保证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和粮食安全,依然是新疆首要的战略决策。200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高达55亿美元,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短短三年,中国已经从农产品出口国转变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说:“关税降低和相关配额取消后,外国农产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美国和欧盟对农产品生产实施的巨额补贴政策,扭曲了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至使我国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国际农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我国同类农产品生产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造成相当一部分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从提高新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角度出发,新疆应充分利用WTO规则,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引起贸易扭曲的“绿箱”政策和产生贸易扭曲的“黄色”政策,并将其用足用好。WTO《农业协议》规定,政府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其费用由纳税人承担而不应从消费者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微小的贸易扭曲作用,对生产的影响很小的支持措施,以及不具有给生产提供价格支持作用的补贴措施,均属于“绿箱”措施。政府可以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进行资金补贴,但不得对农业生产者直接提供价格补贴。发达国家为提高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灌排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水费等方面实行高额补贴,其工程投资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和水电、工业部门偿还。欧洲各国补贴灌溉费用的40%,加拿大补贴工程投资的50%以上,日本补贴工程投资和维护管理费用的40~80%,印度大型工程补年费用的80%,秘鲁补助大型灌溉工程的全部工程费用,坦桑尼亚补助全部工程投资和运行管理费,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补助全部工程投资和部分运行费用,巴基斯坦国对印度河下游灌区补助了大部分工程投资。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农产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需要我们从世界的角度研究各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有关理论和政策,从中学习借鉴对我国有益的成分,为将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深入发展提供依据。

    2、赋予新疆外贸经营企业更大的对外经济管理权。创新体制,激活外贸资源,加快培育出口创汇新主体。确保各类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在加强海关、商检、外汇、项目审批等方面管理的基础上,给予新疆有外贸经验和实力的外向型企业发展外贸的自主权,让企业依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自主经营。鼓励新疆企业出口,对于在新疆本地注册登记的附合幼稚产业标准的出口加工企业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在信贷方面给予优惠安排,提高东部企业向西转移的吸引力。

    大力促进外贸主体多元化,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在新疆落地生根和转型升级,提高新疆加工贸易在外贸进出口额中的比重,有效承担东部发达省区向新疆制造业的产业链转移,推进现代化工业进程。放开各类所有制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扩大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队伍。加大对新获权企业的人才培训力度,激活各种资源,以新的体制机制促使外贸企业重新焕发活力。积极推动国有外贸企业向混合所有制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形成科工贸一体化、名牌型、外向型的大企业集团群,增强出口的带动能力。引导企业加快资源整合,上规模,树品牌,提高出口竞争能力。

    二、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从理论上看,资本在不同国家间收益率的差异是促使资本跨国流动的根本动因,一般来说,资本总是趋向于从收益率低、风险高的地方向收益率高、风险低的地方流动。产生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有三点:1、汇率的变动产生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资本的国际流动。2、由于各种风险因素或规避风险而造成资本的国际流动,如汇率、市场风险等,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资本将流向收益率高的地方,在收益即定的情况下,资本则流向风险较小的地方。3、由于其他因素造成资本的国际流动,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对于跨国投资继续增长的国际环境,还是西部大开发赋予新疆吸引外资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新疆和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均表明新疆利用外资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机遇。从国际环境看,1990年-2004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9%,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当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主要表现在:跨国直接投资重新呈上升轨道,投资的流向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分流,投资的热点是亚洲、中东欧等一些新兴国家,投资的主要方式已转向跨国并购,投资领域趋向于现代服务业。跨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和投资趋向为新疆利用外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从新疆经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新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后劲十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外商来新疆投资信心已明显增强。

    从国际投资的走向来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房地产、零售业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继续成为外资争相进入的重点领域。服务外包已逐步成为吸收外资的一大亮点。跨国并购在吸收外资中将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全球服务外包呈现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逐步拓宽、参与群体日益增多的趋势。我国是新兴的服务外包承接国,推动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吸收外资领域,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

    新疆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在全国区域分工中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新疆棉花、蕃茄酱、香梨、哈密瓜、枸杞、啤酒花、肉类、奶制品等农副产品在资源和消费市场上都具有突出的特异性,工业化开发的价值和潜力很大,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一方面,我们可以吸引内地资本来新疆发展制造业,另一方面,也可以联合内地企业直接到中亚、欧盟等主要特色产品出口市场从事跨国投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优势、经营管理和技术优势,对新疆特色资源进行精、深加工,既可以提高新疆特色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也可以比较容易绕开东道国的各种贸易壁垒,得到东道国消费者和产业工人的青睐和认可。

    尽管新疆利用外资发展较快,但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处于全国落后水平,今后要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把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作为利用外资工作的重点。建立完善与大跨国公司联系制度,以信函、网络、邀请访问、年会、论坛等方式,定期向他们介绍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新疆投资信息,促成他们在新疆设立办事机构,在某些投资领域可适当放宽限制或给予特殊优惠,鼓励他们来投资,利用他们技术、人才、营销网络等多种优势,推进新疆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积极实施跨国并购的方式。抓住国际兼并浪潮引发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有、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促进外资参与新疆国有、民营企业的改组改造,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积极吸引外部资本参与新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大做强国有经济,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紧紧抓住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效益情况好转的有利时机,向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出让产权、债权进行合资合作,形成战略联盟,获得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多重效应。

    三、加快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步伐。当前,新疆对中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及欧洲的开放基本局限于对外贸易阶段,对外投资和服务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无法满足沿边经济圈的经贸合作需求,也未能实现陆桥经济带向西拓展延伸的历史使命,至使新亚欧大陆桥由于新疆以西段的通而不畅难以发挥真正的功用。与新疆建设中亚、南亚、西亚乃至东欧国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基地和商贸中心的战略地位严重不符。中国与中亚这个沿边经济圈既是我国周边经济圈中发展规模最小、最不成熟、最具发展潜力,也是国际市场争夺最激烈的市场。扩大对周边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改善周边国家的投资环境,畅通新亚欧大陆桥,加大新疆吸引外商服务贸易的投资力度,应该成为新疆发展对外经济的中心任务。新疆应充分利用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优惠政策,逐步打破行业垄断,提高新疆服务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尽快提高新疆服务业在陆桥经济带中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地位,通过完善竞争机制刺激信息产业、电信、金融、技术和咨询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新疆第三产业参与国际与国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一方面,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涉外服务业,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区内服务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扩大对外业务合作与技术交流,逐步提高国内服务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应进一步加强与香港地区的经贸合作,认真学习香港发展全球港口中心城市的经验,将新疆尽早建成我国沿边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和服务中心。

    积极稳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服务外包企业,探索在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专业人才聚集的县市区建立服务外包的试点基地。把利用外资与服务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优先发展为外向型经济服务的第三产业。根据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入世”承诺,积极吸引外资进入物流、旅游、高等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有序推进金融、保险、电信、交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继续支持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以适当超前的意识,率先推出一批服务业合作项目,精选国际合作伙伴,抢得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先机,争取在服务业引进外资上有新进展。

    四、重视产业链招商。继续打造地方传统节、电子商务、网站等招商引资平台,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在招商过程中围绕新疆产业特点,形成和扩大产业链。在引进一家大企业后,注意跟踪这家企业在国外的上下游企业,并且吸引它们也来投资,从而带动新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和监管。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外资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把工作重心放在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坚决抑制部分过热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防止变相出台优惠政策、盲目攀比等无序竞争行为,促进新疆利用外资健康快速的发展。推动新疆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与互动。建设招商网络和专业招商队伍,发展会展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吸引外资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更好地发挥外资的带动效应。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所谓"走出去",既包括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也包括向外输出资本,即到国外投资办厂。我们应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东联西出”充分发挥新疆的比较优势,重点选择独联体等经济转轨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1、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政府要在宏观调控、服务、监督等方面多下功夫,从金融保险服务、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做好国际市场和国别情况的信息发布和咨询工作,以满足国内企业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避免一哄而上,在国外搞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自相残杀。应制定微观企业的具体发展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解决"走出去"的区域和产业选择问题。U

    2、积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劳动力流动即包括经济原因也包括非经济的原因,从经济的意义看,产生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各个经济体劳动力的供求不平衡,经济周期引起的劳动力劳动,伴随区域间贸易和跨区域投资及其他跨区域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的形式主要包括:永久移民式的劳动力流动、中短期劳务输出(工程、服务等工作人员)、留学人员、技术劳动合作、在外资机构的工作人员、跨区域工作等。劳动力的自然趋向是从收入低的地方流向收入高的地方。

    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需要有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应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使引进的人才和技术成为新疆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群,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核心资本。坚持以人为本,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要进一步制定倾斜的人才开发政策,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外国专家长期来新疆各类企业担任核心管理职位,依托重点高校,建立企业培训基地,为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的场所和机会,选送优秀经济管理干部出国深造,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前沿信息和新知识,促进技术标准和规范、财税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中高等教育,引导中高等院校调整办学目标,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满足新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和劳动力输出的要求。创造以事业留住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使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从根本上增强新疆开放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加快劳动力市场发展,有效扩大劳务输出量。帮助企业取得外经贸权,鼓励具备条件的实体企业到中亚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开展承包工程业务,迅速扩大外经企业队伍。加大区内外经企业整合力度,创造规模优势,增强整体实力,提高开发国际劳务市场的能力。推动外经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通过靠大联大,迅速提高国际劳务输出能力。鼓励发展国际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加强与驻外使领馆联系,畅通国际劳务信息来源渠道。加快新疆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力输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鼓励、支持促进劳动力输出的中介机构发展,支持中介机构跨地区强强联合。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促进中介机构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建设网上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力市场信息化水平,为劳动力的培训、输出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南。加强劳动力供求信息管理和统计工作,搞好劳动力市场的宏观预测和综合分析,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

    4、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政府磋商机制,保持与主要经贸伙伴国家在不同层面上的广泛接触与交流。重视并充分发挥各种政党、议会、团体在区域合作对话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各显其能,各展所长,使新疆对外经济朝着更加广泛深入和持久有效的方向发展。主动出击,通过与周边国家和东部沿海省区高层人士的互访、民间团体的交流等活动加强国际、国内信息沟通与了解,建立广泛的经贸友谊与合作。同时,通过在新疆承办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年会、协会、论坛、文化艺术节,如全国科协年会、跨国集团公司高峰论坛、中西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等形式,“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将四方宾朋请进来亲身感受、实地考察,为新疆发展对外经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创造机会,牵线搭桥。借全国、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共谋新疆发展大计,并就新疆能源开发与优势互补;陆桥经济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与中亚新的投资贸易合作通道、与南亚、西亚等国家的合作热点与方式等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借此增强社会各界对新疆的关注和认知,举全国、世界之力为新疆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打造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共找到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