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12月01日09:06   来源:搜狐财经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图: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韦三水
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图: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傅桦
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图: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林泉洪
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图: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嘉宾合影
第一财经日报编读访谈 

图:《中粮命运》封面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

    韦三水:大家好,我是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记者站的站长韦三水,今天在搜狐演播室做关于第一财经日报和中国标杆企业的话题。今天被邀请的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位:一位是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记者站主任傅桦,一位是北京洋洋大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泉洪先生,我想请他们二人也简单第做一个自我介绍。

    林泉洪:大家好,我是北京洋洋大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林泉洪,也是韦老师的《中粮命运》那本书的出版商。

    傅桦:我是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记者站主任的傅桦,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聊聊第一财经的情况,以及韦三水最近的一本新书《中粮命运》。在一次跟欧洲几个企业巨头聚会的时候,我说以前在时代财富做副总编辑,那个时候是一条小船上的船长或者大副,现在到了第一财经日报,我说上了航空母舰,做了小小的水手。但是在第一财经日报航空母舰上,每个水手都有自己的骄傲和自己的职责。现在坐在这里,也是作为第一财经日报一名水手和记者和大家聊天。谢谢大家。

    韦三水:在就第一财经日报从去年到现在创刊一年来如何赢得中国标杆企业尊敬的话题进行探讨之前,请允许我介绍地介绍一下第一财经日报北京采编的基本情况,也是想跟各位网友做一下交流。

  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记者站从去年的9月份开始筹备进行的,到去年的11月15号报纸正式创刊的时候,人员在六十位左右,北京记者站一共设置了三个部门:综合新闻部,财经新闻部,产经新闻部。我们整个北京记者站这块是聚合了很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北京记者站也是第一财经日报重要的采编阵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举个简单例子,在第一财经日报第二项总编辑奖项中,仅仅北京记者站就有12名记者获得了总编辑嘉奖,而且第一财经日报一年来所做的主流性的文章,引起传媒界也好或者企业界也好,还是商界也好,有影响力的文章,像禽流感的系列报道,医疗改革的系列报道、十一五规划报道,啤酒甲醛门事件、股权分置等,包括去年的包头空难,煤炭反腐等等,都是北京记者站来全员策划,全员追踪报道,也是取得了风向标的作用,包括中海油的,包括联想的,都是我们抢到第一手新闻,而且做了深度报道。

    傅桦:我记得有一次参加明基的采访,明基在并购了西门子的手机部门以后,连他们负责宣传的总监都不知道这个情况,我们的记者已经拿到了第一手材料,而且报道出来。在第二天他们的宣传总监非常地被动,所有的这些新闻记者都把电话打到新闻总监,为什么通知了第一财经日报而不把这个新闻通知我们,最后我和三水对他们的回答是那是因为我们的记者太敏锐了,而不是他们不通知。

    韦三水:我刚才说了北京记者站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而且在这个取得成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记者,一年来的成绩取得也是离不开每位记者的努力,借这个机会,向北京记者站所有的采编人员表示感谢。在感谢的同时,我作为北京记者站的站长有非常深的感触就是第一财经日报仅仅创刊一年,就赢得了中国很多的标杆性企业的尊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前不久发生的啤酒甲醛门事件,不知道林总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什么感想?

    林泉洪:是震惊。

    韦三水:当时这个事件发生了之后,第一财经日报恰恰是捕捉到了早在几年前炒起不添加甲醛酿造的企业。从源头来抓住了,所以我们这个稿子出来以后,在当初甲醛门风波之中起到扭转风向标的作用。另外像联想并购PC,也是我们全员来做的,还有戴尔和联想之间的风波问题。第一财经日报在报道中国标杆性企业的时候,完全是以客观、准确、公正的态度去报道,从而以这种态度赢得了中国标杆企业的尊敬。这点,我想请傅桦来做一个介绍第一财经日报在具体商业报道中,跟中国标杆性企业进行双向交流,并赢得一种尊敬的过程。因为傅桦毕竟是北京记者站产经部主任,他很熟悉这个情况。

    傅桦:说到第一财经日报和标杆性企业的交流,就是一个优秀的媒体需要什么样的记者,一个优秀的记者在产经类的媒体里应该怎么去做呢?我们对记者有一个要求。我们认为一个记者首先在一个优秀的媒体里,承担了三个职责,一方面是报社的记者,另外一方面是有共同理想的这群人的宣传队伍,再一方面是公关人员和外交人员。我们要求产经部的记者必须具备三个能力,第一是能进入商圈的能力,第二与商业高层交流的能力,第三是快速分析和写作的专业能力。以边长勇这个记者来讲,在最早的时候,实际上对酒业、饮料不是非常地了解,来这边工作了几个月以后,跟三水有一个深入的交谈,韦三水说一个专业的记者一定要瞄准你的专业,边长勇就选择了饮料、食品这个领域,进入这个领域以后,开始分析每个企业的背景材料,这些背景材料是常态的,但是在常态的过程中,每个企业都会产生不断的变化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常态与变态,不是心态的变态,常态与变态之中,正好有一个机会,边长勇和韦三水在捕捉信息的时候,发现甲醛门情况,深入挖掘进去,所有的媒体还在第一层面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新闻讲究第一落点、第二落点和第三落点,谈到第三落点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是新闻了,而是背景的分析,更深度的介绍,但是第一财经日报在最重大问题上,我们有必要把背景性的新闻加入我们分析思考,加入专家分析思考,加入调查研究,让与第一落点的新闻并列在一起,所以当时的关于甲醛门事件的这个报道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要求记者的时候提出来做到每次采访要做到六个有,即有策划,有图片,有与众不同的分析,有生动准确的标题,有时效性,还有后期的维护和反馈。谈到六个有,也提到从八个方面入手,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跟大家沟通。

    韦三水:一年来,第一财经日报的影响力已经超乎我们的预计,超乎我们的想象。第一财经日报的影响力之所以能提升这么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财经日报在具体商业的报道过程中,赢得了一系列的企业的尊敬,而且在这些具体的商业报道中,始终坚持了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第一的深入性的报道。而且作为日报来说时效性是必须要做到,在做到时效性的同时,必须要做到对新闻背后的逻辑的挖掘,对新闻背后商业逻辑的探讨,在这些方面,我个人认为第一财经日报完全做到了这点。同时第一财经日报竞争力的提升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另外一个原因,就像傅桦说的注重对记者专业素养的培养,尤其培养对产业有真正观察的记者,要培养出一系列专家型的记者。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是,未来大的趋势就是专家型记者将越来越有助于财经媒体竞争力的提升,而且记者要对背后新闻的商业逻辑的挖掘和把握,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财经媒体的竞争力。林先生之前也是一个传媒人,后来从事了出版业,而且他也是始终关注第一财经日报。

    林泉洪:我以前在财经类媒体工作过。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媒体首先要有良心,尤其是财经媒体,对国家的经济、对人民的经济生活都是有直接影响的,如果说一个记者,一个媒体没有良心,我想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第二,我认为要有勇气,包括三水先生还有傅先生提到的像禽流感这些事情,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去揭露这些东西或者去揭露真相或者接近真相。第三我认为有能力,这也是刚才三水先生提到的,你可能有很好的平台,也有接近真相的机会,有没有能力去实现它,这可能需要一大批专家型的记者,一些很好的企业产业的观察家给你做顾问或者就是自己的员工,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你也没有能力去实现媒体的价值。当然我原先也不是很好的记者,毕竟还是很关注中国财经界的媒体,我认为第一财经应该算是新的媒体,正在接近这个目标,有良心,有勇气,同时有能力。我们之所以在整个出版行业不是说很好的情况下,跟韦先生合作来出他的一部很好的作品《中粮命运》,就是我们从韦先生身上看到了一个记者的优秀素质,当然韦先生更多的做管理性的工作,但本职或者源头还是很好的记者,从这里看到韦先生对中国的标杆性的大型企业中粮在国企的改造当中,关注的情况,理解的情况,包括对问题的发现,对问题的思考,这样的媒体,这样的书籍,实际上是对所有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关注国企改革或者关注中国的标杆企业的人的一种有益的饮料。我们跟韦先生合作也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更多关注第一财经报纸,也更多关注这些专家型的记者或者其他人士写的对中国标杆企业观察的文章或者书籍。

    韦三水:我昨天跟几个传媒人在一起聊天,就聊到了第一财经日报明年的发展或者明年的挑战。因为大家都知道明年有一些报纸出版的频率会增加,这样会与第一财经日报进行一系列竞争。其中一位老资格的传媒人就问我,三水你怎么看第一财经日报明年的挑战,北京的采编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优势能够对抗或者说能够抗住这个挑战。我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就跟他说,别的不用说,单纯就北京采编来说,最大的竞争力就是我们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记者站有相当多数的记者都已经是专家型和准专家型的记者。刚才在这一点上已经谈了很多,都是围绕产业方面的记者来谈。我们其他两个部门,首先谈一下综合新闻部的记者,综合新闻部的记者事实上做政经类的新闻,做政经类新闻比做产经类新闻要难得多,但是让我很欣慰的北京综合新闻部的很多记者都已经成长为准专家型的记者。而在深入新闻的挖掘上,可以举个例子,比如田毅,如果对财经传媒界很熟悉的话,肯定知道他这个人;田毅一直从事传媒很多年,他是我们第一财经日报的主笔,现在一直是承担着研究型的工作以及重大选题的操作。别的成绩就不用说,就说两个:一个是关于北京天然气启示录,一个是关于禽流感的系列报道,都是出自他带领记者去做的。

    傅桦:三个月前,北大的一个新闻研究小组来问我们第一财经日报的一个问题。当时我们给他们这样的回答,第一是真实,第二是责任,我们强调了有两个责任,第一责任是社会责任,刚才林先生谈到的。

    韦三水:就是林总说的良心,这是社会良心。

    傅桦:第二个责任是产业责任。为了实现这个产业责任,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规律要非常地了解,同时在特定的时候,还要保护产业,不是有闻必录,我们反对有闻必录,把所有的篓子都捅出去,就会出现像无政府主义。

    韦三水:必须有专业性,不能说外行话,一定要跟被采访对话有思想共鸣,有对话的资格或者经验,尤其对作为我们这些财经记者。

    林泉洪:一定是专家型的,至少对行业或者产业有认识,不能说根本不懂。

    韦三水:门外汉根本不行的,第二,你报道的基调一定是客观、公正和准确的。客观、公正和准确,我觉得这是作为传媒人价值的核心所在,如果说一旦你的报道失去了客观、公正和准确,既无从对自己负责,也无从对社会负责,更无从对整个平台负责。除了刚才傅桦说的那几点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专业性、客观、公正和准确,而恰恰是这些都是我们第一财经日报北京采编也好或者第一财经日报采编人员都一直在坚持的一个目标或者是一个行为准则。林总也是传媒人,说白了是跟政府部门的采访在某种程度上采访困难比较大,但经过采访以后,赢得政府部门的认可难度更大,但第一财经日报北京的财经部就做到这一点。财经部很资深的记者禹刚写了一篇关于外汇的报道,就赢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认可和尊重,通报表扬,而且打电话活来。他的分寸拿捏的很好。

    傅桦:再加两个因素,有梦想,有激情,有协作能力的队伍,有职业感。说到协作性,因为记者都在外面采访,常常有后台很多东西要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天我们采访了山西省生长于伟军,是我们的独家专访,很难捕捉到,最后给了我们2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以后怎么办,我们这个稿子需要让他审核,但是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一个电话打到北京记者站这边,我们的编务秘书把稿子打出来,给他传送过去,经过审核,所以才得以发表,否则的话,这个稿子还会压下去,压到星期一,这个时候新闻就不是新闻了,就是一个旧闻了。

    韦三水:说到这里,第一财经日报未来将成为一个财经媒体界的研究案例,或者能够做到模式的探讨的案例。未来的财经媒体,之所以能够在传媒领域里站稳脚跟,必须要有专家型的记者,需要对产业结构、商业结构,有独到的分析和把握的技术。为什么说要持这样一种看法,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商业结构正在发生一种新的变化,就是随着未来国企的分化和再分化, 有一种第四种力量的崛起,也就是国企发生阵痛的裂变,原先我们心目中的国企是有公益属性的,完全代表国家的利益,随着市场化或者震动的裂变,会分化成战略型国企和竞争性国企,战略性国企也好或者竞争性国企也好,会跟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构成了四种力量,这四种力量的竞合会引起中国商业结构或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在这种商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环境里,就越发考验记者的专业性。

    傅桦:分析任何一个产业的时候,首先分析这个趋势,还有这个产业有哪些力量不断发生变化,有哪些因素影响这个变化,要能分析,如果能把握主要的力量,那么你的产业报道,你的企业报道,你的社会责任感就能体会的更深一些。三水的《中粮命运》这本书出来以后,我们在寻找中国企业标杆的时候,也在身边寻找媒体的标杆,记者的标杆和文章的标杆,《中粮命运》这本书也会成为做产经媒体的媒体人某一个层面的标杆。

    韦三水:刚才说了未来国企的分化与再分化,简单地跟大家做一个沟通和交流。原有的国企在人们的概念当中主要发挥公益属性,无论国资委的嫡系部队还是地方政府管辖的国企都是如此,随着国企第三次革命,国企的面目正在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将出现均衡分布的情况,也就是说与以前相比,其市场属性将迅速加强,这部分国企依然享受政府政策的资源的扶持,但在运用并放大这些资源效率的时候,政府所给予他们的政策支持有别于先别的垄断照,更趋向于政策放行,并树立国企权威,当出现两种属性不平衡的时候,分化趋势进一步明显,也就是这种影响是核心竞争力体现 市场属性的现代型国企。也叫竞争性国企和公益性的战略国企,现代的新国企而言,他们能够从垄断资源优势竞争主体,开始成为市场导向的新竞争主体,有意识成为产权上的突破,从根本上突破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困局,无疑为国有企业的再造和改革提供新路径。按照这种思路来推进的话,一个比较大的趋势是随着国企竞争力的再造和分化,中国正在步入市场力量泾河的时代,这个市场有竞争性的国企,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和战略性国企,这四种力量会左右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结构调整。当然他们也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也就是说竞争型国企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难题在我看来会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全球的体制中获取竞争力,没有抛弃官办企业的政府文化特征,没有建立赢利体系的市场文化导向,经营管理团队不能完全由董事会从市场选择,并可以自主的聘任和解聘,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他们的直接干预以及特殊保护程度如何,也在影响着他们。我刚才说的关于国企的分化与再分化,这个思路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观点,有这样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已经被2005年社科院的新型国有企业的重点课题报道重点引用,我完全是对香港华润集团和中粮集团研究说的。我刚才说的这些东西恰恰也是体现到《中粮命运》这本书上。

    林泉洪:《中粮命运》的出版也是一个巧合,因为和韦先生算是新朋友,我们认识了三四个月,因为我是从事出版工作,对这方面比较关注,有一次跟韦先生坐在一起聊这个,因为我们都接触国企方面的事情,在聊国企改革,国企的再造。确实有很多想法或者说有很多新的观点,韦先生都是很独到的,也是很准确的。同时由于韦先生从事的职业,接触了大量的企业的实例,在实例当中,确实能够间接地应征了这个观点,韦先生提出了新国企论的观点,刚才韦先生对他的观点做了陈述,在这点上,我们确实有很多的共识。当时我就提出来,既然有这么多好的想法又有这样的实力,为什么不写出来,让大家作为借鉴或者参考。这种情况大家一拍即合,就开始操作《中粮命运》这本书,包括三水先生也是写作很勤奋的作者在我们出版商看来,随后还会有其他的企业的分析或者观察的书籍的跟随,《中粮命运》可以看到封面上这是三水成长企业研究书系,虽然叫三水书系,实际上是韦先生集中了很多他的同事还有相关的顾问人士的精华,能够形成对中国标杆企业的观察和分析,每个中国的标杆企业何为标杆,就是他有很大的代表性,才能够叫做标杆企业,如果我们能够对标杆企业进行很深入的剖析和观察的话,希望对中国尤其是其他的这些企业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对读者来讲,看到这样的书籍,也是一种知识的汲取,能够引起读者的再思考。基本上这本书的出版过程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中粮命运》,关注三水成长企业研究书系,大家如果对国企分析或者技术有一些看法和意见,我们在每本书上都会留着作者的联系方式或者其他的联系方式,能够和我们取得联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三水先生在第一财经,也希望在报纸的平台上能够深入展开这个话题。

    傅桦:从《中粮命运》这本书,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现在图书出版业肯定在发生一些变化,读者的兴趣已经从揭秘那样一些书开始转化成关注一个企业的命运或者关注一个产业的命运或者关注一个地区的命运,人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学习的过程和对这些企业的把握的过程。前段联想风云,我是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中粮命运》这样的书也是基于这么一个考虑,我们很多标杆性的企业确实有人客观地 总结它、分析它,包括对一个人与一个企业的命运,一个阶级与一个产业的命运,一个产业与一个民族,一个阶段的命运,我想有的时候还是密不可分的。

    林泉洪:这里提到命运,这也是我们在斟酌题目的时候选择了一个字眼,认为所谓命运是一种运势或者大的环境,作为中国的国企在世界的企业界都很有特色甚至很独特的企业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中粮原先的国有大型企业,它就被扔在了命运当中,它必须对命运做选择或者说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里面也涉及到林刚明这样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或者能够影响一个企业命运的人物形象,即使大家关注一个企业,我跟三水沟通很多次,影响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韦三水:占50%的分量。

    林泉洪:应该是第一位的因素。这是既有中粮的命运,也有企业领导人他的命运,对这种命运的揭示同时也是很好的参考。因为事情是人做的,不是说简单的一个企业说一个机制,一个文件就能够改变什么,需要有这样有魄力的人,有能力的人,有想法的人去实现这种命运的改变或者实现企业的再造,像原先的简单的讲一些枯燥的企业理论或者是满足好奇心理的书籍它的精神价值或者说阅读价值,远远低于观察、分析类的,对一个案件,就说中粮当然很大,在中国企业来讲是小小的麻雀,我们如果能够好好地把麻雀解剖好,能够分析它,包括对里面的人物的性格,对企业人的分析如果能够有一个很深入或者很准确的揭示的话,整个对其他的类似的企业一种参考作用,我觉得是很有价值的。我们也愿意出这样的书的原因,因为我觉得他是有真正的阅读价值,因为书籍的核心就是阅读价值,如果一本书没有阅读价值的话,我相信即便火或者即便好看,也仅仅是暂时的像快餐一样,吃完了,添一下子肚子而已,没有真正的营养在里面。

    傅桦:您谈到阅读价值,我就想阅读的核心价值可能从书的定位、策划开始的,但是真正一本书的价值最初的形成可以分析一下,比如以前有很多书是网上扒下来,大家拼凑,很快出一本书,一个月,40天,马上就出一本书,但是这样的书出来以后,有没有它的思考,有没有核心价值,有没有对这个企业真正的把握,有没有他与这些企业家深入的交流和探索,没有。所以记者写书可能也是将来的一个趋势,但是这样的记者,一定是他对这个产业或者企业有深刻的了解以后,用了一些心血去琢磨出来,最后写出一本好的书出来。记得前段时间我们谈到一个话题,德鲁克就是一个财经记者,后来成为一个管理大师,他的书也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欢迎,他的这些管理思想就是他跟这些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去发现,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味,用心去创造价值。

    韦三水:说到这点,当初写这本书,我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所谓风险就是我有一种心里准备,当这本书推出来的时候,我肯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不是说很多人,至少有一部分人反对,反对的声音主题是为什么你要写一本关于国企的书。

  网友:请问韦站长,你觉得在书中提倡的新国企论,尤其实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国企都是恶的,不管怎么改造,最后都只有一个结局:失败。

    韦三水:就这个问题,我想回答一点,我不看结果,为什么要以中粮为案例去写关于未来新国企探讨的一本书,当初有几个原因,这个原因在这本书的序里已经写的很明白,中粮是国有企业,而且是老国企,他曾经躺在外贸体制内睡大觉,曾经因为政策优势的逐渐减弱和国际贸易的风云突变而束手无策,他也曾经因为无法有效利用外资而险些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然而有一个核心精神,就是能够从垄断资源优势开始转变成新导向的市场主体,有意识产权突破,从根本上突破国企的经营空白。这里比较理论的话,在1992年以前,中粮集团所有的业务都是皮包生意,就是空手套白狼,这是建立在国家政策的优惠,从1992年到现在,仅仅12、13年里,中粮利润的来源60、70%已经来源于市场化,大家耳熟能祥的福临门,都是他们的,还有中粮广场。我觉得一个企业从开始完全是像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自己的主业,到现在核心的竞争力完全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这是能够触动我的原因,而且时间仅仅有12年的时间就做到这一点。第二个一提到国企,大家就有一个认识,有一种叹息,国企就是那回事,躺着睡大觉,一提到民企,经营管理机制灵活,成长速度很快,一提到外企,外企的机制很规范。但是事实上所有的这些提法没有做到细而化之。我刚才一直在说国企已经有一种分化,我们现在不要一说国企就说国企怎么样,竞争性的国企,中粮就像竞争性的国企,已经突破了原先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靠政府关系,批文,垄断资源,国企要分而看待他,哪批国企是有竞争力的,哪批国企按他说的是恶的,垄断性国企是恶的,在我看来垄断性国企进一步打断垄断,从垄断国企成为竞争主体,走上建立在市场化主体之上的新竞争主体。

    傅桦:这里插一个简单的例子,昨天晚上看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镜头的时候,当时就在思考,当时大明末期,已经是所有的军队已经文化是一片腐朽的境地,但是吴三桂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在战斗中起到主导作用,最后为什么能维持住这么一个力量。很多时候在分析老国企和新国企的时候也要区别对待,为什么他们当时出现那么一个情况,人有生老病死,衰落的过程,国企尽到以前的责任的时候,开始老化,这个时候怎么样在这个集体里产生新的东西,怎么焕发他的新机,这是思考。刚才谈到中粮做实的话题,还可以谈到一个话题就是城镇养老保险,大家都知道有八千亿的空帐,这也是需要做实,帐户要做实。中粮也是通过他的企业慢慢做实,竞争力就有了,我们8千亿的空帐逐步地做实,这种竞争力也是有了,稳定性也就有了,但是最初的时候,不要对他太多的苛求,太多的贬义,太多的压力,让它没法发展,给他一个空间,他会发展起来,他会得到回报。

    韦三水:是的,看待国企应该是分而看之,说到民企,说民企经营管理很灵活,我在采访王石的时候,就问王石一句话,我说民营企业现在是否到了一个扮演很重要,相当重要力量角色的时候,我觉得王石是很有智慧的一个企业家,他跟我说,虽然大家都在说民营企业成为一种活跃的力量,这是事实,但是民营企业一定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哪怕有一个国企让给你民营企业去做,你未必做得好。也就是说民营企业有其存在和发挥力量的必要性而且很大的必要性,但并不代表着民营企业现在已经能够承载一切或者能够在中国的商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举一个例子德隆,德隆问题很明显,在没有坍塌之前,都在说德隆模式,说它很好。股市大颚,金融大颚,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之后,谁来担保,还是国家,国家还是派了像中粮这样的企业去接。

    傅桦:一个比如,国企始终是家里面的老大,当家里面出问题的时候,老大最是要扛担子,承担责任。

    韦三水:在第一点上,我说了不要看结果。第三点要讲看过程,之所以写这样的一本书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种关于未来国企的理论,我的一个基本点就是看过程不看结果。为什么要选中粮,最大的原因就是让人们看到中粮再造这些命运的沉浮能够给我们思考的样本,更重要的给国有企业再造和改革提供新的样板。

    林泉洪:中粮是很有代表性的企业,原先做的很大,是靠像你说的皮包公司或者靠批文、采购权等等这些的东西,同时又有国企所拥有的历史的积淀,比如说员工的包袱还有机制的包袱,他从中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从原先的政策性的国有企业到竞争性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实际上非常有代表性,因为他拥有很多国有原有的历史沉积和历史的包袱。

    韦三水: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戴着有色眼镜挖苦国有企业的时候,我想给中粮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意义很大。在2002年我提出在产权制度和市场导向两个根本层面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把中粮和华润贴上新国企标签的时候,我深深感到如中粮一样新型的国有企业所做的转型和努力,其意义要远远超过最后的结果。我不惜笔墨和心血来记录最大的原因中粮生存在垄断体系的身躯的家伙学了新观念和新转变,已经学会在非垄断环境下用非市场垄断的方式并使中粮朝着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林泉洪:前几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我希望在国企改革,而且我相信在国企改革的河流中会留下路标,会留下几个很重要的石头在那,让后来者或者同行或者同行者有更好的坐标和参考系。确实结果不是那么重要,也许这个人走到一半被急流冲走,但是我认为研究它或者说分析它,观察它,会对通行者或者后来者有非常大的建议,而且我认为这样的先行者是值得尊敬和赞扬的。

    韦三水:为什么一直说第一财经日报很大气,很有智慧,很有影响力,内在的原因不是一夜之间爆发影响力了,关于国资改革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在仅仅一年过程中,对国资的改革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分析、报道和追踪。而且仅仅社论,我所撰写的社论就有五篇之多关于国资改革的。这种包容性。第一财经日报这种包容性恰恰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或者提供一个空间,让我能够抽出很多时间去著书立说。尤其是第一财经日报的朱涛社长和秦朔总编辑。

    傅桦:我们第一财经日报非常幸运,在做自己工作的同时,能够把工作跟我们的兴趣、爱好、理想能够融为一体,当所有的力量融到一块的时候,能够非常专注,你的梦想让你这么专注,你的职责让你这么专注,你的岗位让你这么专注,然后第一财经日报给你提供平台,可以在专注的路上走的更深更远。

  前段时间对采编记者进行了一个统计,要求每个记者报出他所联络沟通非常深入的15个大企业或者有影响的标杆性企业,我们的记者一报名单,就发现很多问题,没办法,我一报就是50个,他一报就是30个,这些企业有些是交叉怎么办。核心的你只能选出15个来,最后以这个方式,每个人列出15个名单,这15个在追踪过程中,有重要的漏报现象,这个板子打在你身上,我们记者冲在前面,我们的管理把缰绳收一收。

    韦三水:说到这一点,又回到刚才谈到的话题。之所以有竞争力就是有一批很优秀的专业型记者或者准专业型的记者,至少不能做门外汉,第一财经日报这个平台的确是培养出了很多,虽然说仅仅只有一年,但是在一年过程中,很多的记者都开始接近或者达到了专业的培养,按照北京采编,第一财经日报至少是北京记者站会给北京的采编提供一个品牌经营的平台,我有一个观点,未来的财经的媒体竞争力还要体现在你的旗下究竟能够有多少有品牌影响力的记者,现在的记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有个题目去采访,采访完了就交差就这种流水线的形式。但是在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这块,我一直跟大家做沟通和交流,一直让大家做到要学会个人的品牌和经营,你个人品牌经营的前提是什么,你必须要专业的素养,专业的知识,必须要有在你的领域里要做到专家型。

    傅桦:要具备资格,三水说的专家型,我们特别强调一个话题,做产经类的记者有三个条件,第一就是专家型的记者,第二,行动型的记者,鼓励我们的记者出去,可以在家里面分析、思考,但是记者必须得出去,要在路上。第三个是和谐型的记者。为什么谈到专家型加行动型加和谐型记者?只有专家能够把握住规律,能够掌握这种规律,只有行动能够寻找到真实的本身,你去探索,行动的时候甚至像侦探一样探索,甚至我们记者冒着危险去探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关于海虹的报道,到现在为止,我们保护这个记者,也保护给这个记者提供线索的线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提倡线人制度,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也会通过我们的渠道获得线索,这篇报道出来明显在股市上引起的反响和振荡可以说是地震般的作用,我们报社对这样的稿件也是非常奖励。这个稿子报社那段时间正好是已经过了一轮奖励期,报社拿出五位数的奖励这位记者。优秀的记者敢于奖励,这是管理中非常好的激励机制。

  另外,如果我们的记者出去,一个一个都像狼,到了哪大家都会恐惧你,躲着你,你没有和谐的环境进去,没法获得支持,一个不能获得支持的记者在业界没法立足的,一个不能获得欢迎和支持的报纸也是没法在社会立足的,所以讲究和谐。我们的记者可能有的时候会触动某些机构或者某些企业或者某些个人的利益,但是这种利益也一定是为了这个产业,以及这个企业和这个群体更健康的发展。

  网友:问一下三水成长企业研究书系,既然是书系,下面将会关注什么样的企业?

    韦三水:下面就《中粮命运》这本书推出来之后,接下来推出第二本书《燕京·天下——当中国企业对全球化竞争说不》,预计年底推出。第三本书正在操作过程中,是《最后的黄雀——百威的品牌分销和运作》。为什么要分别选择燕京啤酒和百威啤酒来说,简单说一下燕京啤酒是中国啤酒业的名牌企业,在全球化今天,燕京啤酒是最后一个没有被外资吃掉的大型啤酒企业,而且这个企业是排在中国前三名的企业。第二独特性是25年来,它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30%,大家都知道某乳业公司,它的成长速度很快,按百分之几百,但是有没有持续的发展,就是25年或者30年,哪怕10年还是能这样走,这就要拿时间来检验。至于为什么选百威啤酒,百威应该是整个中国商界里,在外资进入中国经营的品牌最成功的一个品牌,在它的分销、品牌、资本运作,百威的老总程业仁先生,我们一直存在交流的关系,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提示。

    傅桦:我们的记者在出去采访的时候,也是在经历着一种体验,一个人的成长可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体验,一个记者的成长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体验,作为记者非常幸福,不断在生活第一线,体验第一线,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们有两个记者到内蒙去调查当时风能的情况,当时也是能源紧张的时候,他回来的时候说我们有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怎么样在推动生产力,我们每周上午星期一的时候有选题会,每次都会谈感受,这次的感受,记者就谈到科技如何改变落后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生产力,平时谈到这个话题觉得很空洞,什么都在改变,生产力这个话题大家谈起来很无聊。他就告诉我们,每个细节,每个故事,在当地感受到的很深刻的体会。这个记者,大学毕业出来以后,工作两年,现在还在北大经济研究中心,一边在工作,一边在读在职硕士,他能有这样的体会,我感觉内心非常欣慰,我感觉记者这个行业让我们记者本身作为一个个人来说,他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刚才三水也谈到一位优秀的记者应该把这些思考积累起来,应该有一些积累,通过研究,就像三水出的《中粮命运》这本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也在考虑,这么多优秀的记者,将来能不能够有第一财经日报的书系。

    韦三水:上海总部在筹划,明年会推出。

    傅桦:这样的书有思想,有一线的感受,有故事,有责任,同时我也相信他们以前拥有这么多的读者,将来这本书出来,也会有很多的读者,他们站在这样的视角观察这些企业和产业,一定会告诉大家一个,我们眼里的做法,我们眼里所看到的企业,我们眼里所看到的产业。

  网友:现在很多写企业的书基本上都是靠企业来支持的,没有企业的支持你的书是卖不出去的,因为现在整个财经的书系市场很低迷的。

    韦三水:第一个,我是从2004年开始决定去做成长企业研究书系的,而且成长企业研究书系目标只是一个,就是选择处于中国商业里的企业标杆来进行解读的。第二个,我的三水成长企业研究书系完全是自己独立性操作,也就是说不受任何企业的控制。第三,以具体的《中粮命运》为例子,我完全是一个字一个字独立去写的,中粮集团没有任何来支援你,而且没有任何的经济支持。第四,我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书系,目的就是想借我在这个领域里研究的心得、体会与中国阶级的本土的再造的案例能够给中国商界,能够给关心这方面的人提供一点点启示和借鉴,如此而已。

  网友:请问林总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会选择出经管类的书?

    林泉洪:我们做书怎么也算是文化人。我们一直坚持的是书是有阅读价值或者说有意义的书,我觉得通过和三水的接触包括对这本书认真地拜读了一遍,我认为它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书,不管市场怎么样,我认为经管市场是有人要看经管书,我认为虽然市场不好,但是好的书或者值得一读的书仍然会受到市场的欢迎,我们也愿意出这样的书。

  网友:请问傅先生,中国那么多的民营企业,他们的命运又会是如何的,怎么看?

    傅桦:应该这样来看,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更多的淡化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新国企以及外资企业的区别,因为他们已经站在同样的竞技台上,这个时候他们可能有些打法不同,条件不同,但是将来他们都是企业公民,都是企业法人,都是企业公民。可能风格有些不同,但是他们所面临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就是如何在市场里能够存活。中国的民营企业可能经历了几个过程,最早的像乡镇企业,个体户,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的精英人才和很多优秀的产业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像柳传志的联想集团,你说它属于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还是各种产业性质都有一些,谈到民营企业,可能很多人都会看到现在的民营企业也有一些出了问题,比如德龙,像科龙以前的老总顾雏军,还有其他的企业都出了一些问题。反过头来想一想,顾雏军的失败不能称之为民营企业的失败,他可能是能够给大家提供很多启发,一匹快行的马,在奔跑的时候,一下踩到了坑里,这个属于顾雏军摔倒了,就有很多声音,说民营企业不行,说顾雏军这个人有问题,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特别客观的说法,我们应该想一想每个人在进去的时候,都有可能失误,都有可能摔倒,但是整个的企业价值和一生的价值是不是提出了启发,是不是有创造型的,是不是有贡献型的,在当时进入科龙的时候,是不是为科龙带来有价值的管理,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如果顾雏军这样风险性较大的民营企业的失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发,另外也可以看到,很多稳健的民营企业他们的发展让我们感到欣慰。像鲁冠球,万科这样的企业,像扶摇玻璃的乔德旺,像方太厨具,他们这些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

  网友:请问韦站长,在您写作过程中,因为您谈到的是独立的研究,并没有企业的支持,有没有想放弃过?

    韦三水:我肯定是不会放弃,因为做记者就这点能耐,把自己喜欢想写作的东西写出来,并出版出来,这是最大的快乐。第二我想说的是我写的任何一本书,到目前《中粮命运》这本书我没有要过一分的稿费,把所有的稿费都提供给后续的对企业的案例的独立研究工作中去。

  主持人:在访谈的最后,各位说一下对第一财经日报明年的预期。

    傅桦:我相信第一财经日报到现在为止,包括我自己我也对第一财经日报有诸多的问题在思考,诸多的建议在提出来,但是我们始终相信第一财经日报会成为很多优秀记者的家,很多优秀记者的平台,欢迎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有能力的记者加入到我们的阵营里边来,也欢迎他们加入第一财经日报北京记者站产经部的阵营里面来。

    林泉洪:希望第一财经日报能够做一个能够影响中国经济环境的财经类的媒体,同时也希望能够和韦先生这样的媒体人有更多的合作。谢谢。

    韦三水:想让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说的还是刚才聊天说的,始终贯之的一个主题,正是因为第一财经日报做到客观、公正和准确,正是因为第一财经日报北京采编有很多优秀的专家型的记者,所以我相信第一财经日报明年会办得越来越好。同时业请多多关注第一财经日报和搜狐、清华大学举办的“经管纵横论坛”以及搜狐财经&第一财经的月度论坛。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此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单秀巧)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第一财经日报与中国标竿企业(11/16 10:10)
·《第一财经日报》最具影响力、创新力股改方案排行榜(11/15 14:03)
·第一财经日报11月15日发布“中国价值榜”(11/14 19:10)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周年庆典(11/04 16:01)
·搜狐财经—第一财经日报月度策划:加快税改步伐(10/25 09:27)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