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被城市遗忘的“角落”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12月12日15:52   来源:财富中国      作者:淑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繁华都市的中心,放眼望去,都是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但就在这些高楼大厦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些角落:环境脏乱差,房屋破旧危,管理相对薄弱,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也非常艰难。曾经是商贾云集、寸土寸金的地段,今天却是凋敝不堪,成为城市贫困人口的聚居地,沦为城市的“边缘”和“角落”。
其实,这是很多城市在高速发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如今,人们在这些“城市角落”里究竟如何生活?“城市角落”的希望在哪里呢?

  繁华中的衰败,闹市中的贫困,《新财富周刊》本周特别推出――《被遗忘的城市“角落”》。

  初冬的北京已经有些许凉意,下午三点钟,三轮车夫王占庆拉着空三轮车,还在满大街地游荡。由于天气突然转凉,他的生意有些冷清,半个下午过去了他还没揽到一个活。拉着游客穿梭于距离北京天安门不足2500米、面积为1.26平方公里、拥有115条街道和胡同的大栅栏,就是他现在惟一的谋生之计。

  记者:您现在一天能赚不少钱吧。

  车夫老王:赚不了多少钱,我找的城管工商批这个照,人不给批,所以这车属于黑车,真的,人家不让干呀就是这样,趁中午人家回去吃饭休息,拉点活挣点钱养活家口就这么着。

  由于没有牌照,为了躲避城管的检查,老王只好四处打游击,一天要是能赚上四五十块钱,他就很满足了。但是有活儿的日子可不是天天都有,只要能揽到活,哪怕只赚十块八块钱,老王也会一边卖力地拉车,一边尽心尽力地给游客讲解。

  微驮的脊背,粗糙的皮肤,斑驳的头发,生活的压力让53岁的老王看上去显得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为了能揽到活,多挣点钱,老王平时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他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但私下里他却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们,这一身上下,从头到脚,没有一件东西是他自己买的。“这皮鞋是我儿子的,这不是我的,我这衣服全是人家给的,我没买过衣服”。

  老王是地地道道的大栅栏“土著”,除了当年插队下乡,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里。1991年下岗之后,他看过大门儿,做过零工,两年前才开始蹬三轮车,由于妻子是外地人,没有正式工作,一直以来,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几乎都落在老王一个人的肩上。现在,每天一吃完饭,老王和他的三轮车就准时出现在前门楼子。

  老王告诉我们:“媳妇儿回来没工作,孩子们上学就我一个人,挣八百块钱养活四口人,现在好一点,他们两个孩子刚上班,我媳妇还是山西的,有口音,人家一看好像是外地人,也是四十八岁到五十多岁人了,也去哪儿也没法干”。

  住房难 买房更难

  三轮车夫老王,曾经为自己是地道的北京城里人骄傲过,也曾经为自己生活在大栅栏——当年北京城里最繁华热闹的街市自豪过。不过现在,老王已经不愿再提及自己的生活,更不愿再提起自己的家,因为在许多人眼里,今天的大栅栏已经成为北京城里“贫民区”的代名词了。而年过半百的老王,也只能靠蹬三轮车、拉游客,在自己最熟悉不过的胡同里穿行,来招揽生意维持生计了。

  老王很不愿意让外人到他的家里,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他才不大情愿地把我们带到了石头胡同23号院,在这条不足一米宽、两边堆满了杂物的胡同深处,我们走进了老王的家。

  记者:您现在家里面住房面积有多大?

  老王:现在我这住房面积一共是十二平方米,加上自建的,自建的不在本上,按照拆迁要搬走,根本走也走不起,给那一万多,也走不起,按这面积给你多少钱?给不了多少钱,买房上外面四十多万五十多万的,哪儿能买得起房子,买是买不起,给现成的房子能住上就行,现在拿钱自己拿钱手里面没钱,怎么买那个房子。

  说起房子,老王显得有些激动,他告诉我们,他家里的四口人,原来只有九平米的一间房子,后来实在住不下,他只好在自家屋檐下又搭建了三平方米的临时建筑。可是按照规定,如果拆迁,他也只能获得九平米的补偿款,按每平米补偿一万多块钱,九平米也只能获得十万多的补偿,而这些钱对于老王来说,要想重新买房子,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买不起房子,这已经成了老王最大的一块心病。他每天蹬三轮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仅够一家人贴补家用。我们看到,在老王的小屋里,除了一台满是雪花的旧彩电,几乎看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他告诉我们,外屋临时搭建的三平米,原本想用来做厨房的,现在孩子大了,也只好既做厨房又住人了。

  记者:您家四口人都住在这儿。

  老王:对,都住在这儿。

  记者:那四口人怎么住呢?

  老王:就互相挤着,弄一把沙发来,白天坐着沙发,晚上推出来,姑娘和我们,仨人在床上,儿子在沙发上,就那样,现在大了以后没法解决了,真没办法,蹬这三轮挣这点钱买房子,下辈子我们也买不起。

  住房的拥挤,让老王感觉很无奈,眼看着两个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因为买不起房子,他甚至不希望孩子们过早地结婚,“能晚一年结,就晚一年结”,这是老王现在既朴实又苦涩的愿望。

  记者:多大了您儿子?

  老王:儿子今年二十六了。姑娘今年二十四了。

  记者:都没结婚呢。

  老王:对,都没结婚呢。我说实话,这个阶段,这两年我还不希望他们结婚,为什么?条件在那儿呢,我们现在没有退休费,我俩全没有退休费,实际就没能力,别说现在,结婚首先问你要,要房子是大事,比上天还难呢,现在生活条件我们互相能维持这个生活。

  在石头胡同这个大杂院里,一共住着19户人家,几乎都是本地人。采访中,老王告诉我们,像他家一样,四口人住着十几平米的,在这个大杂院里并不在少数,有些家里六七口人的,也照样得挤在一间仅有十二三平米的小屋里。

  老王说:“这里95%以上的是这样的,真有钱人就不跟这儿住了。真有钱真百万富翁,人家要这房子干吗,早都走人了,我要有钱我还蹬那三轮车啊,我家里休息,人家说老王怎么蹬上三轮车了,过不去啊”。

  没有能力改善生活,一家几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屋里,三轮车夫老王的情况在大栅栏地区绝不是个别现象。在采访中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宣武区的大栅栏地区,常住居民近六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近一万人,失业登记人数近五千人。在大栅栏地区,有90%以上的人至今仍居住在各个胡同大杂院的低矮平房里。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街巷狭窄,火灾隐患多,已经成为大栅栏地区最为突出的问题。

  在大栅栏的胡同中穿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带的房子,可以看得出,有不少房子都是主人自己搭建的,一些就势加高的阁楼,远远望去如鸽子笼一般杂乱地分布着,随处可见。在朱茅胡同42号院,十几户的居民就是伴着这里破旧的阁楼,和十几间蜘蛛网一样交错的小屋,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居民王春梅告诉我们:生活在这里,感觉危险时时存在。“因为冬天的烧过的煤,夹出来都往那儿放,有的你像我有的时候注意点把那个煤用水泼了,有时候人家不泼,你给人说呢,人家爱听不爱听的还单说,完了之后你看,这要着起火来多危险啊,这么一个灭火器,您说能管什么用啊”。

  在纵横交错的大杂院里,记者看到,每家住户的门前都堆放着冬季取暖用的蜂窝煤,这里都是密不透风的院落,火灾隐患时刻威胁着居民的安全。王春梅告诉我们,居住在这里,冬天担心的是火灾,而在炎热的夏季里,居民的担心就变成了虫灾。

  王春梅说,夏天这树上的虫子很多,她们根本就不敢开门,一开门虫子就顺着门缝爬得床、衣服上都是。

  生活在繁华的都市,王春梅认为自己根本享受不到都市生活的便利,像吃水这么简单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却非常麻烦。由于屋里没有上下水管道,居民们只能到院里一个公用的水龙头去接水。很多人因为无法在家里洗澡,不得不到很远的公用浴池。

  让大杂院的居民感到头痛的,不仅仅是吃水问题,由于院里一直没有采取一户一表的用电制度,电费平摊,也成了大杂院里矛盾产生的直接根源。

  行走在大杂院里,我们时刻都要注意头顶和脚下,因为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头顶两边的屋檐或是脚下踩空。虽然生活在城市中心,但王春梅却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大杂院里太多的无奈和困惑,让她早已厌倦了这种生活,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赶快拆迁,尽早离开这个地方。

  记者:您家这个房子是多少平米。

  居民:我们家是两间七米的。你说我孩子十七八了只能从中间隔一下,给里弄出一间来。

  记者:一共就七平米?

  居民:这是七平米一间,等于是两间里边还一间这么大的。真是,我们这儿真水深火热了,我感觉是在住房上说,我们盼着他拆迁,我跟你说。

  城市角落 是拆还是改

  20年前,前门大栅栏地区还是北京市的商业中心区,是人们求之不得的好去处。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地价非常昂贵,再加上规划的特殊性,使房地产商望而却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以大栅栏为首的繁华地带日渐衰落,最后沦为“城市角落”。前不久,北京市社科院公布了一份名为《北京城区“角落”调查》的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在大栅栏地区,有60%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其中更有21%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在5平方米以下。那么如今的大栅栏,它给人们留下的到底是什么印象?周刊记者在北京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记者:您知道大栅栏吗?

  居民:大栅栏,听过。

  记者:您印象中大栅栏是什么样的。

  居民:感觉就是贫民区那种吧,可能是吧。

  居民:居住的地方,居住的地方太挤了点,人口稠密。

  居民:我好长时间没去过了,以前我觉得挺乱的。

  记者:主要是什么乱呢。

  居民:感觉环境不太好,然后就是建筑环境也不太好,跟北京整个不太协调,然后呢,反正是觉得,因为外地人挺多,管理也不太好,都不太好,没事不愿意去那儿。

  由于大栅栏地区的房屋老化严重,街道狭窄,环境比较差,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破旧衰败的印象,而参与《北京城区“角落”调查》的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腾仲日则认为,大栅栏目前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衰退,还有比衰退更重要的问题。

  腾仲日认为,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呢,大栅栏应当认为它是一个衰落的街区,这是无可非议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就是人口密度相当大,相当的拥挤,第二,市政设施呢欠帐太多。第三,外来人口聚集治安混乱,第四,就是百姓对于改善生活这个呼声非常强。

  城市角落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腾仲日研究员还告诉我们:生活在城市“角落”的居民,大部分属于困难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收入较低、失业比例较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亟待改善。而大量聚集在这里的流动人口,他们的生活状况更加令人担忧。 而这些人当中,每天生活费不足十元,最低的八元就能连住带吃在这儿维持。

  与现在的衰败和不景气相比,曾经的大栅栏是那样的繁华。旧时北京人就有句顺口溜说:“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马聚源的帽子,内联升的布鞋,瑞蚨祥的绸缎,既是大栅栏的招牌,也是老北京心目中响当当的名牌。但现如今,这些依靠独门手艺吃饭的老字号,却都随着大栅栏的变迁,已经辉煌不再。这个原本处于城市繁华地带,占据优势地理位置的地方,却成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角落”, 大栅栏的现在和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还是让我们先来听听百姓的意见。

  居民:这种市容市貌的整改,这种形象,就是比较鲜明化,这种我觉得有必要进行整改。

  居民:我觉得如果拆迁的话还是要保留原来的特色,在原有的特色不变的情况下当然变得好一点当然最好了,不要把原来的北京的老的东西都拆没了。

  居民:如果需要改造的话,尽量或者在异地迁建,就是让改造后的大栅栏既给人焕然一新的这么一个感觉,同时呢,又让人找到以前大栅栏旧的风貌。

  居民:我觉得应该是保留原有的基础上,不动原来的古建筑,进行完善和修补,不应该把原有的东西拆掉重新建我觉得那个是变了味的大栅栏了。

  居民:你要想改造,我觉得现在不要弄这种大高楼,还应该保持解放以前的那种风貌,能够体现咱们五千年的历史,你的历史从哪儿表现,都给拆了,谁不会盖啊,国外都是这个,让他盖一个天坛试试,让他盖一故宫试试,让他盖一四合院他盖得了吗?

  老百姓的话,听起来不无道理,作为文物保护型的“城市角落”,大栅栏的存在,的确有它某些特殊的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它的落后状态,同时也让人们感到了某种不和谐,大栅栏到底该不该改?应该怎样改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呢?

  作为北京大栅栏城区角落调查的主要负责人,腾仲日认为,大栅栏已经开始走向它的衰败期,这是市场经济当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能断定大栅栏就没有开发价值了。商业娱乐功能只是大栅栏的一部分,大栅栏是多元历史和市井文化的载体,如何激活这些资源,才是重兴大栅栏的当务之急。

  针对大栅栏地区的居民最为关心的住房问题,腾仲日则指出,让有条件的居民在原有住地自行建房,也不失为缓解政府压力的有效办法。

  大栅栏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地价昂贵,政府开支巨大。目前,大栅栏地区的居民每户平均面积为19平方米,政府和开发商最多能够为每户居民提供拆迁补偿款20万元,但当地居民则要求至少补偿40万元,这个缺口达到了50亿元。对于腾肿日主张居民自主建房的问题,长期参与北京市政规划的北京城市经济学会的副会长刘维新,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大栅栏来说我认为自建房不合适,因为它属于北京市的三大中心之一,大家的印象比较深,你现在自建房你就是有规划也很难完全找来投资,各方面很难,这个地方还是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改造比较合适”。

  从刘维新那里记者了解到,此前北京市政府和企业曾经三次斥资改造大栅栏,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格局。目前一些开发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一直紧盯着这块宝地,一旦政策放开,让他们随便开发,大栅栏将面目全非。

  刘维新强调,政府规划关一定要把好,不能让开发商任意去搞,包括这个地区开发商可以竞标,可以竞争竞标,但是搞什么建筑,使用什么颜色,包括建筑材料,都应该有标志进行规划,否则的话就搞乱了。

  大栅栏地区的发展和改造,究竟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专家们也是各有各的看法。而事实上,豪华高楼与破败平房,繁华市井和困窘生活,确实是不少城市在高速发展中的一种常见景象,并非是大栅栏地区所独有的。如何改造这些城市中的角落,让它们跟上现代都市的发展步伐,如何解决城市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摆在很多现代人面前的课题。

(责任编辑:任宁)



共找到 190 个相关新闻.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