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个股风云_证券频道 > 个股点评_个股风云_股票频道 > 地域板块
湖北投资需求结构性问题突出 五措施拟激发潜力
时间:2006年01月11日14:49 我来说两句(0)  

Stock Code:1A0001
     (行情-论坛)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上海万得资讯

    本文从分析湖北最终需求的现状特征入手,揭示近年来湖北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运用投入产出法、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来阐明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不同层面分析中长期制约需求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障碍。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扩大湖北社会需求的政策建议。

    一、最终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湖北省最终需求现状及特点

    1.从消费率和投资率变动情况看,消费率稳中趋降,投资率逐步上升。

    1994―2004的10年间,湖北省投资率的上升是固定资本形成增加所导致,而上世纪中后期,投资率虽然也保持了较高的比率,但存货增加占了相当大比重。但近年来投资率上升的同时,存货相对减少。因此,近几年的投资率上升是良性的上升,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期望和规律,经济增长的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2.从三大需求增长速度看,近几年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总额都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需求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强,消费与出口需求弹性系数变得富有弹性。

    2001年以来,湖北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总额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其平均增长速度都几乎达到2位数。近3年地区生产总值、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出口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表1)年份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资本形成总额增长速度(%)   最终消费增长速度(%)   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2002                                          9.10                        3.10                   12.60                   16.75
    2003                                          9.40                        3.60                   11.10                   26.52
    2004                                         11.29                       17.70                    8.60                   27.42
    近3年平均增长速度(%)                       9.93                       9.25                   10.72                   23.47

    为了更好地测度三大需求的变动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计算需求弹性系数,在这里按可比价格计算(注:出口总额只有现行价格数据,但考虑到在2004年以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所以2004年前的现行价格计算的出口总额应该也是可比的)。

    近3年的资料表明,湖北消费需求弹性系数为1.07,即最终消费每增长1%,可以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07个百分点;投资需求弹性系数为0.78,即投资需求每增长1%,可以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78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弹性系数为2.09,即出口需求每增长1%,可以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09个百分点。由于消费弹性系数和出口需求弹性系数>1,故称为“富有弹性”;而投资需求弹性系数<1,故称其为“缺乏弹性”。与前期相比,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和投资需求弹性系数都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尤其是出口需求弹性系数变动最为显著,说明出口需求对湖北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和能力。

    3.从最终消费需求内部结构来看,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政府消费比重上升;农业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下降,非农业居民消费需求急剧大幅上升。

    近几年,扩大内需政策应当说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农业居民消费需求出现了大幅成倍的增长。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公共财政作用的不断强化,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刺激作用增强,从而导致了湖北近年来最终消费需求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民消费需求所占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1952年的95.45%减少到2004年的79%,同期政府消费需求比重上升到21%;在居民消费需求内部,非农业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幅度远远快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所占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78.9%,下降到2004年的29%,同期非农业居民消费需求上升到71%。

    (二)消费及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投入产出分析

    国民经济是一个彼此联系、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大系统,每一个行业的每一种变化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虽然消费及投资需求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十分明显,但消费及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的拉动效果却不尽相同。为了准确分析消费及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拉动作用,在暂不考虑流入与流出的情况下,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就可以计算出消费及投资需求对全社会和各部门总产出的拉动效果。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湖北每增加1亿元最终消费将拉动全社会总产出2.3179321亿元;每增加1亿元居民消费将拉动全社会总产出2.403306亿元;每增加1亿元投资需求将拉动全社会总产出2.497554亿元。

    (三)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回归分析

    在经济发展中,一个经济变量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为了更进一步地显示三大需求与生产总值之间的变动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

    因各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是线性的,可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利用1985年-2004年间的有关统计数据,根据可比价格进行换算,使用SPSS统计软件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建立模型过程中,采用了逐步回归法。因而得到拟合的样本回归方程

    ①地区生产总值预测值=--20.021+1.470最终消费+0.755资本形成总额

    这个模型说明:当资本形成总额保持不变时,最终消费每增加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可增加1.470亿元;当最终消费保持不变时,资本形成总额每增加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可增加0.755亿元。

    ②地区生产总值预测值=-17.617+1.596居民消费+0.751固定资产形成

    这个模型说明:当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保持不变时,居民消费每增加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可增加1.596亿元;当居民消费保持不变时,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每增加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可增加0.751亿元。

    从以上两个模型可以得出结论:湖北省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力小于消费需求的推动力;固定资产形成对经济增长推动力小于居民消费的推动力,这说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愈来愈明显。所以,经济增长方式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实行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

    二、湖北省中长期需求增长潜力分析

    (一)湖北省中长期需求增长潜力理论分析

    1.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中长期需求增长潜力增长提供物资和环境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以满足居民的吃、穿为主。第二轮增长周期始于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电力等)、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等。第三轮增长周期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2.中部崛起的总体战略目标为湖北中长期需求增长潜力提供较大的发展时空

    中央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为包括湖北在内的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中部崛起的总体战略目标: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明显缩小,中心城市或核心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赶上沿海发展水平;二是建立完善的经济自主发展机制,发展速度快,经济结构优,增长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经济活力足。把中部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建立符合“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机制,中东西三大地带实现互动协调发展。以上三条既是中部崛起的目标又是检验中部崛起的标准,力争在15年内基本实现上述目标。

    (二)湖北省中长期需求增长潜力现实分析

    1、消费需求

    (1)农村消费需求呈现强劲增长势头:长期以来,湖北农村市场不仅销售绝对值低于城市,增长幅度也有明显差距,农民消费水平低、增长速度慢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购买力增强,拉动了农村市场。2004年全省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达838.05亿元,比2003年增长11.0%,增幅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6.8%,较2003年提高3.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的活跃对整个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月加大。与此同时,城乡消费增幅差距大幅度缩小,在2003年缩小7.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04年继续缩小。200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缩小为2.5个百分点,基本与城市市场同步增长,这是近几年城乡消费增幅差距最小的一年。这一可喜变化的深层意义在于,长期以来国民经济链条中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薄弱环节正在弥合。

    (2)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出现升级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向提高质量转变,特别是居民家庭在住房、汽车等新大件上消费量高速增长,消费层次出现升级趋势。2005年前三季度,建筑装潢材料、汽车等市场消费热点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成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据统计,前三季度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43.8%,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72.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4.2%,汽车类增长20.4%。

    2、投资需求

    (1)政府投资需求的乘数效应显著:2004年湖北继续优化投资结构,调整布局,注重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交通及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城镇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投资399.16亿元,增长47.6%,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省城镇投资总额的19.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87.77亿元,增长41.1%,占全省总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13%上升到13.9%。全省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1.9亿元,占全省城镇投资的18.4%。列入“三个三工程”的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4.99亿元,占全省城镇投资的10.9%。湖北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各类投资主体扩大投资的内在驱动力增强。2005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投资额1766.4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民间投资594.04亿元,同比增长58.2%。

    (2)城镇居民住房投资需求潜力增长空间巨大:据测算,今后几年湖北住房需求量年均在1800万平方米左右,其依据是:第一、住房消费进入一个新阶段。2004年湖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00多美元(现价),根据国际上一般规律,这时进入住房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加入WTO、房改配套政策的全面出台和住房金融体系的确定等有利因素将加快这一进程。第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对旧城区的改造、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以及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等都要求房地产有相应的发展,按照目前全省的拆迁规模,每年有300-400万平方米的被动需求。第三、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长对住宅的需求巨大。一是从居民的住房需求来看,2000年以来,湖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年均达到9.8%,而同期商品住宅的平均售价基本保持在2200元左右的水平,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有所增强。同时湖北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5万人,按人均建筑面积27.3平方米计算,每年需为新增人口建设住房400万平方米。二是从居民的住房条件来看,截止2004年底,湖北城镇居民平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7.3平方米,仍大大低于发达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潜在需求旺盛。1990-2001年(以后年份为建筑面积),湖北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年均增长5%,考虑到其他因素,设定今后年均增速为2.5%,按照现有人均住宅面积27.3平方米计算,每年至少需要增加住房需求1200万平方米。

    (3)企业投资需求快速增长:2004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是1996年以来投资形势最好的一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6.38亿元,增长25.1%,超计划目标10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073亿元,增长32.6%,增幅比2003年高15.7个百分点。尽管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全省投资增长呈逐月回落的态势,但2005年前三季度城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仍增长28.0%。

    目前湖北投资已由以往的政策推动逐步转为市场推动,主要表现在非国有投资已成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2004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59.6%的投资来源于民间投资、外商及港澳台等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在城镇非国有投资中民间投资完成961.37亿元,增长57.9%,高出国有投资增幅13.2个百分点,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6.4%,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4.6%,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个百分点。

    3、出口需求

    2003年,湖北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45.2%上升到91.42%,实现了由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2004年,机电产品首次超过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出口产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8.7%。现在,湖北省贸易伙伴由欧盟、美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多年来,湖北省外贸出口绝对值少,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出口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一直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省经济发展。2003年以来,湖北外贸出口开始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2002年,全省外贸出口为20.99亿美元,2003年达到26.56亿美元,2004年这个数字更新为33.83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外贸出口额33.14亿美元,同比增长43.6%。湖北外贸出口用了18年才突破10亿美元,用了11年突破20亿美元,而从20亿美元到30亿美元只用了2年时间,出口需求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制约湖北中长期需求潜力转化的因素分析

    (一)湖北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投资需求的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需求行为受到现行体制的较大约束

    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历时20多年,但国有企业产权主体依旧不甚清晰,政企不分还比较严重,行政干预生产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尚未建立完善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至今仍然不能完全成为市场真正的竞争主体。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的企业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从而抑制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实现。

    湖北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雄厚的工业基础为湖北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向东部转移,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政策优势,以“三资企业”及个体经济等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湖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民营经济却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是国有经济比重高,骨干企业的规模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大,通过资产重组吸引海外和民间资金进入国有大型企业仍存在许多政策障碍;二是以国有工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大都具有资金密集的特征,民营资金进入的壁垒较高;三是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人员负担,对这些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成本较高,影响了民营资本的进入。虽然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规模、速度、结构等方面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深层次结构性的经济矛盾造成供需结构失衡,严重地影响潜在需求的实现

    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变化的方向不一致,造成供需错位现象严重。湖北工业经济结构矛盾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社会生产与市场需求变化不相适应,造成产销脱节、积压严重,而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升级的新产品却供不应求。工业产销衔接不理想,工业生产增幅居全国的位次靠前与产品销售增幅居后不协调。与全国相比,今年上半年湖北工业生产增幅快于全国3个百分点,但同期产销率低于全国0.1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增幅慢于全国,而产成品增幅则快于全国。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不利于城乡居民消费的实现。从国际经验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正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新起点,此时,“财富效应”开始凸现,国民经济结构趋向“高级化”,即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从总体情况看,湖北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水平却不高,与湖北经济发展、全国先进省市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仍是湖北经济生产服务体系中相对短缺且亟待发展的最大产业群体。2004年湖北生产总值为6309.92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10位,其中服务业增加值为2295.16亿元,总量在全国处于第12位,与1990年相比下降了2位,表明湖北服务业发展滞后于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实现。

    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弱。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比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落后10年,消费水平落后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12年左右,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二强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对萎缩。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民低收入、低消费的状况仍十分严重,反映出城乡社会统筹发展问题严重,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向城市倾斜,成为影响湖北省潜在需求实现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居民消费存在后顾之忧。

    失业、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是关系到城镇从业人员生活以及生存质量的基本权益保障,是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险种。除去工伤和生育保险有待进一步实施外,前三个险种已经在城镇各类企业和事业等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中全面推行。据从劳动部门了解,湖北目前实施的缴纳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是,失业:个人1%、单位2%;养老:个人7%、单位20%;医疗:个人2%、单位6%。这三种保险费合计个人10%、单位28%。据初步统计,按照全省2003年1211万城镇从业人员大约1300多亿工资总额计算,这三项险种应征保险费大约500多亿元,其中个人应缴130亿元左右,单位应缴370亿元左右。应该说,每年应征的保险费可以满足支出的需要。但从目前这三项险种的征缴情况看,由于不少个人和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致使全省这三项费用的发放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对城镇居民来说,在当前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企业向社会化过渡时期,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教育等一系列制度改革还未到位,人们“吃不准”,普遍存在不安全感,致使相当多的人存在有钱不敢花的心理,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需求。

    (四)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差距扩大,整体消费倾向下降

    近几年湖北省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2000-2004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8.0%和4.3%。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9.7%。2004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23元,在全国居第1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13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01元,在全国居第14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46元,比2003年降低2位。

    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由2000年的2.44∶1扩大到2004年的2.78∶1。二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地区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之比,由2001年为1.56∶1扩大到2004年1.63∶1;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与最低之比由2001年的2.33∶1扩大到2004年的2.48∶1。三是居民内部收入不平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之比由2001年的3.66∶1扩大到2004年的3.88∶1。60%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平均数之下,这种状况从总体上制约了消费规模的扩大。收入差距的拉大,使社会财富向少数高收入者集中,高收入者受生理极限制约,消费倾向持续低迷,使其高收入无法转为消费,相当多的资金沉淀为储蓄,不能形成有效的消费需求;中低收入者有消费欲望但无力消费,这种现象的综合结果导致全社会消费倾向下降。

    (五)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使消费增长缺乏理性支撑

    从消费观念看,“量入为出”、“节俭第一”、“无债一身轻”等陈旧的观念仍然在起主导作用。从消费心理看,在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即期消费的欲望不可能得到彻底的释放。从消费信心看,在现阶段,影响居民消费信心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假冒伪劣商品、坑骗消费者、虚假广告等非诚信现象充斥市场;二是售后服务不到位,这一点在农村表现尤为明显。从消费技能看,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技能偏低,直接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内容和实现程度。

    四、扩大社会需求的对策建议

    从对最终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可以看出,湖北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消费需求就开始持续增长并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从建立的湖北省1985年-2004年期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看,最终消费每增加1亿元,生产总值可增加1.470亿元;居民消费每增加1亿元,生产总值可增加1.596亿元。从两个模型得出的结论是:湖北省的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力小于消费需求的推动力;固定资产形成对经济增长推动力小于居民消费的推动力,经济增长方式应该实行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再从利用2002年列昂惕夫逆系数所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看,湖北省每增加1亿元居民消费将拉动全社会总产出2.403306亿元。而且,居民消费的增长非常有利于现代IT行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于经济结构的高新技术化发展。

    还可根据需求弹性分析结果看,湖北消费需求弹性系数为1.07,即最终消费每增长1%,可以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7个百分点;而投资需求弹性系数为0.78,即投资需求每增长1%,可以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8个百分点。

    对未来15年的需求预测也显示,在2005年―2020年期间,湖北的居民需求和政府需求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04%和10.98;与此同时,资本形成总额的平均增长率则呈缓慢下降的态势。这说明消费对经济的重要作用愈来愈明显,愈来愈重要。所以,在制定“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时候,要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

    如何实现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的转变,实现扩大社会需求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利用个人所得税建立从“富人”到“穷人”的社会转移支付制度。特别要关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两个群体的收入调节问题,积极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悬殊问题。

    2、提高公务员工资,带动全社会工资水平上升。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提高,必然会扩大消费需求,消费水平会相应提高。应进一步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完善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推进国家公职人员福利待遇货币化,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3、国家财政应增加对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投入,显著扩大社会保障面,消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城镇居民即期消费愿望不断下降、不敢花钱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教育等一系列改革还没有到位,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预期。国家应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改革的透明度,要从社会保障体系上和各项政策措施上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利益保障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农村人口是中国的居民的主体,中国收入分配不平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城乡收入差别扩大造成的,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消费的重要环节。去年农民增收比较多,今年的消费增长率就高于去年,就说明了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意义。扩大农村消费,主要应从减轻农民负担角度考虑,比如增加农村公共品提供,支持农村发展新合作医疗,以及把农村中等义务教育由国家包下来等等。此外,还应考虑较多地提高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救济标准;

    5、拓展消费贷款的空间,支持居民的住宅、汽车和其他方面消费。近年来,住房、汽车、电子通讯、旅游等新消费热点的快速增长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一方面这些新的消费热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小,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大众消费效应。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必须继续努力培育和保护新的消费增长点,发挥住房、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在拉动消费结构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者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要尽快开放住房二级市场,活跃住房交易。控制部分城市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关注2006年铁路春运
·大陆赠送台湾大熊猫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
·李宇春发单曲张朝阳捧场
·MOP收购DONEWS
·2005年经济回顾
·东风标致206正式下线
·春节晚会
·2006达喀尔拉力赛
·湖南人禽流感病患者病变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