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新经济导刊 > 2006年第1期
高端访谈: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时间:2006年01月13日16:14 我来说两句(0)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根据商务部的数字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5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数字超过10000亿美元,预计2005年全年规模超过13000亿美元。
很显然,中国对外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然确立。

  但是,中国目前还不是贸易强国。一方面,我们的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还不够强,应对各类贸易摩擦及变化的能力还比较弱;另一方面,商品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除了我们的优势商品纺织服装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一个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需要国家、企业及相关方面付出怎样的努力?创造怎样的环境条件?

  请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怎么说。

  扩大内需,首先要提高收入,而不是减少对外贸易。

  扩大内需,对外贸易必须再上一个台阶。

  对外贸易与扩大内需并不矛盾

  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特别强调要扩大内需,由此,不少人认为,扩大内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降低出口,降低对外贸易的程度,您怎么认为?

  张:认为扩大内需与发展对外贸易是相互矛盾的,我对这个提法表示质疑。如果倒退十年十五年,那时国内外两个市场确实是矛盾的。因为当时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非常薄弱,处于一种短缺经济状态,国内大多数产品供给不足,是卖方市场,那时许多出口产品是靠勒紧裤腰带,压缩国内需求节省下来的。

  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很多产业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产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再说立足国内需求与扩大出口即外部需求是对立的,值得商榷。

  李:如何理解“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扩大内需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张: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报告中,强调扩大内需,同时还强调继续扩大外部需求,两者是并行的,不是对立的。只不过,在强调内需时更强调消费需求。如何提高消费需求呢?有消费环境、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收入问题。如果收入不提高,扩大消费也无从谈起。特别是那些低收入者,完全靠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行,主要还是靠创造就业机会,而扩大外需,其中一个积极的重要作用就是创造就业机会。

  李:扩大内需,一方面是指规模扩大,同时也指结构升级。特别是后者,更依赖于国际市场,这点如何理解?

  张:扩大内需一方面是增加低收入者的消费,扩大需求规模。另一方面,从总体看,国内需求不仅是规模的扩大,还必须是结构上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而这如果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是不能做到的,必须同时依靠国际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包括消费结构更加合理、供给丰富多彩等方面,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因此,对外贸易与扩大内需,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

  李:中央特别强调要扩大内需,具体是指哪一方面的内需?

  张:现在政府税收、企业利润增长很快。但中央强调的扩大内需,并非指前者,而是那些低收入者,如何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讲扩大内需,不能笼统地讲,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一块。在投资与消费中,重点是指消费,而消费中更强调居民的消费,所以简单讲,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的消费。

  李:房地产、汽车,以及文化、教育、医疗方面的需求,也是内需,如何扩大这些内需消费?

  张:房地产在国民经济统计中是作为投资统计的,但一旦购买之后,就变成消费了。比如装修、维护、买家具等,涉及一系列的消费问题。国家出台的调控措施,对于房地产消费有两个引导意义,其一是稳定房价,防止局部过热投资;其二,对消费者而言,则涉及长远消费,如果买不了房,那么后续的一系列消费都无法实现。

  汽车消费也是。是否有消费环境,比如停车是否方便,路况如何,后续费用是否过高,能否养得起车等。这些都涉及到政府的公共支出政策,未来,政府是去投资建设更多的生产型企业,还是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为居民消费创造更好、更便利的条件,显然,后者是政府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否则,很难扩大消费。

  李:发达国家是如何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来扩大内需的?

  张:想让居民消费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发达国家政府往往没有专门的消费政策,只有收入政策,我国比较特殊,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特别大,所以扩大内需,不仅有收入政策,还要有消费政策。总之,要将对外贸易与扩大内需放在一起来考虑。

  对外贸易摩擦会时有发生。

  不仅要处理好与发达国家,更要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

  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对外贸易环境

  李:加入WTO后,大家突然发现,我们的对外贸易环境越来越恶化,贸易摩擦不断,是这样的吗?

  张: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加入WTO之前,我们的贸易环境是否非常好?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当时美国国会每年一次就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讨论听政。其实,加入WTO后,我们的整个贸易环境是明显改善了。

  李:可是,为什么反倾销案越来越多?

  张:在加入WTO之前,反倾销比例也是这么高,并不是因为加入WTO才高了。首先,总体上看,我们的贸易环境在加入WTO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环境好了。入世后,贸易总量(进出口总量)从6000亿增加到8000亿,再到1万亿,不断地上台阶。另外,从占全球的份额上看,2000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比例为3.9%,2004年上升为6.7%,2005年有可能突破7%。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连续超过加拿大、法国、英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大国,仅次于第一、二位的美国和德国。

  李:有人认为中国的贸易总量太高,存在威胁,如何理解这种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张:历史地来看,那些发达强国,他们在工业化颠峰时,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都非常大。美国、英国都超过20%,日本在90年代初时,其制成品也超过10%。

  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必然会在世界工业品贸易中占重要份额。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才大量向外转移,美国、英国都曾经历过。因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成本就上去了,制造业就会大量削减。后工业时代就是制造业不断地向服务业发展。美国过去十年间,其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减少,服务业人数则不断增加。所以,并不是中国单走的这条路径,也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李:贸易摩擦,目前主要集中在纺织品上,是一个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的?

  张:这两年,我们与美国、欧盟在纺织品上有摩擦。但纺织品摩擦是一个短期现象,与其他摩擦是有区别的。2005年,当全球实行纺织品全面取消配额时,我们作为WTO成员,分享纺织品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本来就是我们应该享受的权力,但由于我国入世时与其它国家达成妥协,有一个特保条款,美国、欧盟就是利用它,在我们出口增加时采取限制措施,但这是短期的。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将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李:关于纺织品配额问题,2004年有一个伊斯坦布尔宣言,具体是怎么回事?

  张:因为我国原来的出口潜力特别大,受到配额的限制,潜力没有正常发挥。现在配额取消,突现一个井喷式增长,表现为我国在美国及欧盟市场的份额迅速扩大,而其他一些出口国比例则在下降。伊斯坦布尔宣言,是由30多个国家的70多个行业组织参与,联名给WTO组织写信,要求推迟中国享受取消配额的好处,后被WTO拒绝了。其中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工业化初期,纺织业作为起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现在,中国扩大对欧美出口,使得他们利用外部市场的机会减少,自然会采取一些行动。

  李:出口方面,纺织品的比重在发生哪些变化?

  张:实际上,现在我国出口量最大的是机电产品,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电信等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0%,高科技产品占28%,纺织品比重在下降,低于整个出口的增长速度。在我国新增出口中,纺织品所占比例并不大,而且在不断下降。中国扩大出口已经不完全靠纺织品了。

  李:看来,贸易摩擦不仅仅是美国、欧盟等,还与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关?

  张:是的。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是劳动成本低,供给量大,出口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自然会导致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包括发达国家(他们本身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发展中国家,但更严重的还是发展中国家,因为他们主要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

  李:如何处理好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的摩擦呢?

  张: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能否成为贸易的强国,处理好与所有贸易伙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注意与发达国家,还要注意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在国内讲和谐,在国际上也要讲合作共赢。否则,对将来整个发展环境不利,包括今后我们去海外投资开发资源、开拓市场等,包括去发达国家利用投资,获得品牌和技术等,均要强调合作共赢。参与经济全球化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李:外汇储备增加是否贸易顺差带来的?

  张:一部分是。贸易顺差已有十年,但每年顺差数量都比较少,几十亿,几百亿美元,2005年可能要多些。但近年来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主要还不是顺差造成的。2004年外汇储备增加2000亿美元,但外贸顺差才三百亿美元。外汇增长这样快,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投资,另一部分是短期资金,特别是企业的短期资金。

  李:您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来自哪?

  张: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主要是全球的失衡,即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其本国的投资与储蓄在下降,造成其经常项目下的大量逆差。2004年,中国在全球经常项目顺差中的比例为不到8%,而德国和日本加起来占30%。美国一国占全球经常项目逆差将近70%。所以说,全球贸易不平衡,中国不是主要原因。今年中国的占比可能上去,但也是短期的。

  有人把全球失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储蓄率都在升高,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在不断降低,于是表现在国际上经常项目下的大量逆差。这个问题要解决,硬着陆是不行的,但长期不解决也不行。

  从大到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自主创新分三个层次 哪个层次都离不开对外贸易。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高附加值是根本,自主创新是源泉

  李:我们的出口贸易,基本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为什么?怎么办?

  张:从历史角度看,过去我们出口什么?倒退20年的1985年,初级产品占一半以上,其中石油占1/4,主要是出口资源,几乎没有工业品可供出口。20年后的今天,出口产品中90%以上是制成品,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另外,过去制成品出口以轻纺产品,比如纺织、服装、鞋、玩具等为主,现在也变了,机电产品占到50%以上。必须要历史地看,一个国家不可能跳跃发展,从出口石油到出口高科技产品,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李:如何看待外商投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我国的高科技产品不容乐观?

  张:出口结构变化与国际产业转移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57%的出口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首先是世界选择了你,而不仅仅是你选择了世界。现在,我们的出口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生产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这恰恰是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是跨国公司的一种选择。我们的IT产业,主要是外资发展起来的,外资占比重70%~80%。,高科技产品中90%是外商企业出口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公布的,2004年我们公司与大学的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20,日本的1/10,韩国的1/2。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明显可见。

  一方面,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装备确实得到更新,生产能力扩大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但这不等于你拥有了先进技术,拥有了开发能力。

  我们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了,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了,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靠引进,靠吸引投资,靠跨国公司的力量,并不代表自身技术水平与研发水平。

  李:对于目前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您如何评价?

  张:事实求是地放到全球中看,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是什么产业?你的优势是什么?一方面,不能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我国就业压力很大,不就业哪来的收入?如果都是高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不可能吸收中国那么多人就业。

  另一方面,发展高科技产业就要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进入高附加值领域。没有投入,自然只能拿最少的加工的收入,这就是分工。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在所有领域都依靠外国的技术,更不能指望跨国公司无偿转让技术,为什么中央提出自主创新,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李:现在强调自主创新,如何理解其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张:首先,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不发展了,中央强调要稳定劳动密集型出口,不能跳跃发展阶段,不能因为附加价值低就不做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虽然一个月几百元,但对农民来说也是好的,起码从第一产业到了制造业或服务部门。

  其次,强调自主创新,是否就不要加强国际合作了,不要引进了?答案是一样要加强合作,而且是更高层面的合作。即使是大国,即使将来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也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生产,还是要扩大对外贸易,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如何理解新的对外贸易层面上的自主创新?

  张:自主创新包括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个层面。而三个层面均有与国际合作的问题,都必须在开放而非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有些领域涉及安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严格控制设备出口和技术转让,只能依靠自己,依靠原始创新。

  有些领域,比如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比较大,跨国公司均在中国生产,原始创新从头做起太慢,就要重点开展集成创新。

  还有一些领域,我国与国外技术差距很大,仍然需要从引进做起,否则连见都没见过,根本谈不上创新。在引进过程中消化吸收,再创新,更要扩大国际合作,关起门来不行。

  李: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张:中国人要沉下心来,实事求是,看到差距,才能迎头赶上。政府要有政策扶持,投资环境要好,面对外部竞争压力,要自主创新,首先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不尊重人家的自主知识产权,自己的创新意识就难以形成。因为,没有好的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没有人愿意投资创新活动,也没有人敢创新。

  大方向明确了,未来要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但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特别是媒体都需要努力,创造氛围。

(责任编辑:丁潇)



共找到 866,278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关注2006年铁路春运
·大陆赠送台湾大熊猫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
·李宇春发单曲张朝阳捧场
·MOP收购DONEWS
·2005年经济回顾
·东风标致206正式下线
·春节晚会
·2006达喀尔拉力赛
·湖南人禽流感病患者病变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