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和厦工集团的收购谈判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除了价格上的讨价还价之外,最大的障碍是,卡特彼勒仍然坚持要将厦工作为其中国堡垒的部分,限制以原有品牌出口,而包括厦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内的中方各方,则希望保留自己的品牌。 ” 厦工总经理王昆东表示。
    卡特彼勒收购厦工集团的谈判变得扑朔迷离。
    资本吞食战略下的游戏
    2005年10月25日,徐工改制尘埃落定,美国凯雷胜出。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失手徐工,然而这一切并未打乱卡特彼勒的扩张步伐。
    事实上,卡特彼勒盯上的企业并非一两家,其重新布局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计划颇为庞大。包括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宣化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在内的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几乎都被卡特彼勒纳入的并购对象,且“游戏规则”都由卡特彼勒制定:合资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战略下进行,并服从卡特彼勒的全球战略;卡特彼勒为了强调其全球一体化目标,规定限制使用中国企业原有品牌;把中国企业建成具有能生产卡特彼勒产品的企业,成为其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显然,卡特彼勒的“扩张野心”在于:整合并吃掉中国整个机械制造行业。一位分析人士说,“目前,美国卡特彼勒进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其大举并购目的是要形成更强有力的的资本吞食。”
    对于这次卡特彼勒对厦工集团的收购,业内人士称之为是一场“强者与强者的对决”。据悉,厦工集团是中国500强和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企业,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厦工”牌装载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同行首位。对两强的谈判,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研究颇深的经济学家白津夫担忧地表示,卡特彼勒在中国诸多的并购中,收购厦工集团甚为关键,一旦卡特彼勒并购厦工集团成功,就基本上确立了它在中国装载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其在中国装载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必将提前形成,并将使我国装载机行业几十年积累的竞争能力和自主品牌随之消失。对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价值链低端危机堪忧
    像卡特彼勒这样力图以资本运作方式“吃掉”中国工程机械排头兵企业的跨国巨头并不仅其一家。近年来,我国对工程机械需求的旺盛吸引了国外大型工程机械巨头的目光,小松山推、韩国现代等外资企业都不断通过合资或者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工程机械领域。这些事例都在向我们告诫, 国际巨头们正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吹袭强势的并购风潮。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认为,当前外企进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对华合作方式由早期的许可证生产方式变为资本输出的方式;二是资本输出中外资所占比重由开始的一般性参股变为坚持要求控股,或者独资。还有的坚持要求控制中资企业原有的技术开发部门。
    “必须控股”、“对方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点已经成为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收购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条款下完成并购,把中国的机械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中国民族工程机械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消失。核心部分、关键领域、高附加值的部分如果被外资控制,行业发展将出现一种“外大内空”的危险景象。在国际分工中,我国装备制造业就有被死死钉在价值链低端的危险。
    品牌保卫实力不坚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益忻教授日前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归根到底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占领是客户经济时代的最高级形式。外资的产业布局,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反本土化。”
    事实上,卡特彼勒们的“司马昭之心”显然并未在其觊觎的“中国的几个重要的国有企业”顺利实现,徐工对卡特彼勒的拒绝就是在于保护品牌方面。徐工如此,柳工如此,厦工也是如此,卡特彼勒意欲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野心招致致力于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国内工程机械巨头们几乎一致的反感。
    然而,面对外资疯狂进攻,国内企业方面多少有点左右为难。一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使得众多国内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特别是在跨国巨头欲主导国内产业的形势下,国内企业的价格优势并不能长期保持。在中国企业本土优势逐渐消失的同时,外国产品性价比却不断提高。国内企业人才本来就匮乏,加上近年日趋严重的技术人才流失,形成技术研究缺失又无后续的技术与人才支持的恶性循环。
    蔡惟慈建议,对于外资的并购,我国政府也应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尽快出台有关规定,不应再对外商来华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要给国内外企业一个平等的经济发展环境,不能够为了体现招商引资政绩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税收方面。在购并过程中,工程机械行业各企业同时还要考虑诸如国有资产的保值、经营层的控制、职工身份的转换、企业的长远发展、市场的扩大、自身产品品牌的保留和维护、产品档次的安排等问题,还要采取积极的防御策略,防止一些投机公司恶意收购现象的发生,相关规定的出台也就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