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金融报道
中国将深化外汇体制改革 促国际收支平衡
时间:2006年04月17日12:56 我来说两句(0)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7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为《求是》杂志撰文时称: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外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发展不均衡、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较大等问题。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动内外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已成为我们在“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客观认识中国当前的国际收支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收支的总规模不断扩大。1994—2005年,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小幅逆差以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保持顺差。截至2005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8189亿美元。

  国际收支顺差是中国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所出现的特征。中国正处于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阶段,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由于国内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加上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目前,中国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四位,其中172类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在纺织品、服装、机电等一批行业和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客观上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顺差明显扩大。

  国际收支顺差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结果。过去20多年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良好的投资机会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1996—2005年,国际产业加快转移,中国每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超过400亿美元,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加工制造业中心,从而奠定了国际收支顺差的基础。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一直很高,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额的48.6%,加工贸易顺差达1425亿美元,成为对外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

  国际收支顺差是中国内部发展不均衡的外在表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经济过热的1993年外,储蓄率(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投资率,2004年两者缺口占GDP的比重达4.2%,2005年则超过8%。这一状况的产生,并非因为国内投资不足,而是因为国内消费增长相对较慢。目前,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相对不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此外,生产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也无法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类、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政策性、体制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际收支顺差。中国长期延续外汇短缺时期确立的外贸“奖出限入”、资金“宽进严出”和产业“填平补齐”的管理思路与政策框架,涉外经济管理体制调整和思想观念转变相对滞后,对出口和资金流入的激励较多,进口和资本流出方面则不够便利。加上市场机制不健全,利率、汇率等价格信号还难以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此外,国际收支顺差还受一些周期性和短期性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全球贸易增长较快,拉动了中国出口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外一些歧视性安排逐步取消,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出口增长。同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下降,也扩大了贸易顺差。

  上述情况表明,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特征。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可能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如购买外汇成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可能影响货币调控的主动性和效果;境外资金流入超常增长,一旦环境有所变化,又可能转为集中流出,影响国内经济金融稳定;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容易引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恶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等等。因此,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是趋利避害的需要,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体制创新,加强政策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深刻认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将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改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国内储蓄率也较高,扩大内需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反映出国内产出大于需求,国内产能相对过剩,更多地依靠出口来消化。这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程度,可能加大经济的波动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把扩大内需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占货币供应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制约宏观调控的效果。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外汇储备平稳增长,可以提高货币操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目前,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总体不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较低,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增长较快。引进外资中也有相当部分从事低端的加工制造业或资源性出口商品的生产。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需要适当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等。这些措施将加快经济由粗放式扩张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促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在国内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资本项目仍较大规模净流入,反映了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乐于到境外融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外汇储备经营和商业银行境外资产运作,其他主体投资受限,资本流出渠道较窄。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有利于在继续用好国外市场的同时,加大国内消费市场的开拓,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在继续利用好外资的同时,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引导资源在国内外市场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缓解对外经贸摩擦的需要。随着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和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受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不仅与欧美贸易摩擦加剧,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这不仅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大局。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有利于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切实维护中国的正当权益,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政策协调,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应统筹兼顾,加强政策协调,形成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合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最近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指出了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即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将为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奠定坚实的基础。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缩小经常项目顺差。要全面贯彻《纲要》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需求潜力和就业容量大的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适当增加财政向社保、教育、卫生等公共支出和中西部地区的投入,运用转移支付等手段有效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国内消费能力;稳步推进城镇化步伐,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夯实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要按照《纲要》提出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支持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出口,抑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出口,适当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进口;加快加工贸易升级转型,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放松关税配额,减少许可证等非关税进口壁垒,促进企业自主发展。

  进一步理顺要素价格关系,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基础性作用。要贯彻《纲要》提出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本外币利率形成和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提高汇率反映市场供求的程度;稳步推进土地、能源、电力、交通等基础产品及公共服务价格的市场化;切实落实土地、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等相关政策法规,逐步解决人为压低要素成本带来的价格扭曲和资源不合理配置;加快培育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国内高储蓄使用的效率,继续推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夯实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微观基础。

  深化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为国际收支平衡提供体制保障。要贯彻《纲要》提出的“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更加重视出口的质量、结构和效益,适当扩大进口;逐步统一中外资企业和境内外资金使用的税收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综合运用税收、产业和金融等政策,积极引导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稳步推进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分销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十一五”时期,国家外汇管理系统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宽资本流出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管理和国际收支监测预警,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改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放宽个人购汇限制,满足企业和个人外汇持有、使用和投资的需要;加大进出口核销改革力度,建立非现场核查体系;大力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从以单证审核和限额控制为重点的事前管理逐步转向事前便利、事后监管。

  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跨境资金平稳有序流动。按照《纲要》提出的“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进一步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健全境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稳妥促进证券类投资有序流出;适当放宽企业和个人购汇进行外汇理财的限制,便利其资产选择多元化;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继续支持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积极推动中外资在市场准入、税制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在资本开放中注重为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和产品服务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促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市场,逐步发挥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作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下一阶段,要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增加市场流动性,扩大市场交易主体,为金融机构防范自身或客户汇率风险、开展自主交易提供更多的制度便利;加强对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管理,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市场工具;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防范资本流动冲击更加重要。为此,要进一步规范资金流入,加强短期外债的监测和管理,完善全口径外债统计;研究制订金融机构离岸业务的外汇管理措施,防范境内外套利资金通过离岸运作违规进入境内投机;完善高频债务监测预警和市场预期调查系统,逐步建立或有负债和境外债权的管理与统计监测网络;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出入的均衡监管,加大对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的检查力度,继续打击各种外汇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王燕)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温家宝出访澳斐新柬四国
·八荣八耻 台湾地震
·他信辞职 伊朗军演
·王治郅回国 2006世界杯
·刘翔 国足 科比 NBA F1
·马自达3 本田思域
·大众速腾 华晨骏捷
·奥斯卡金像奖 馒头血案
·传TOM集团将收购新浪
·黄金暴涨 暴利税开征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