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上海老龄化达“世界水平” 5个市民中有1个老人
时间:2006年05月08日09:43 我来说两句(0)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上海已经冲到了现代化的前沿,而老龄化也先于现代化提前到来。

  “目前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上海市副市长周太彤坦言。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7%左右,而上海这一数据是19.58%,这意味着,5个上海人中就有1个老人;而这一比重仍有上升趋势。

  19.58%的老龄化数字,已经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先行者”——日本的22%“比肩”。

  不过,近年来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掩盖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成熟等个人和社会原因,使上海这个经济发达城市遭遇新的挑战。

  现在,上海市政府已经将老龄事业纳入到“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而上海率先孕育的“银发经济”,也引发和驱动了新的市场开发和商机,并为中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示范模本……

  上海老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俊才 ★胡喜盈/上海报道

  “儿时的弄堂消失了,刚刚搬进现代舒适的大房子,我们却成了老人。”家住上海静安区王家沙花苑的张秋芬女士,在自家一楼门口草坪的座椅上,面对《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安闲的神色中浅掩着淡淡的感伤。

  出生于1940年的张女士,身上汇集了众多的时代符号:“石库门”中度过的儿童时代,青年时期的上山下乡,中年时期的大返城,每一个时期的沧桑巨变都给她个人的命运留下深深的印痕。

  “按照国际标准,65岁即算‘老龄’,今年66岁的张女士正好跨进这个门槛,”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波向《中国经济周刊》推荐这一采访对象时特别提醒,“张女士,同时是上海步入‘世界级’老龄化行列的标志性人群。”

  和张女士临近的黄浦区山北居委会周晓路女士,一双儿女在国外,前年老伴乘鹤仙去,属于典型的“空巢”老人。自己已是71岁高龄的周女士,带着一批发髻班驳的老人,处理“辖区”事务,而安排照顾辖区内老人的日常生活是众多事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有些趋势汹涌而来,在你还没看清楚之前,就已让你措手不及。”阿尔文·托夫勒在《大未来》里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如今的上海正背负一个无形但越来越重的包袱—人口老化。

  上海老龄化达到“世界水平”

  驶入经济快车道的上海,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却在“一天天变老”:20多年的老龄化积累,10年的人口负增长,使得上海老龄化速度正逐年飙升。

  5个市民中有1个老人

  4月3日,上海市发布上海老年人口信息,首次公布了上海市老年经济生活各项指标。

  此次信息披露,是在2005年底开展的跟踪调查基础上,会同上海市公安局对全市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口数据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完成的2005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基本数据。

  根据发布的信息,截至2005年年底,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360.2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6.37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占总人口19.5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这表明,每5个上海市民中就有1个老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大大高于全国水平。”4月11日,王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是7%左右。”

  而根据联合国今年2月份刚公布的数据,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先行者”—日本,人口老龄化高达22%。因此,上海的老龄化已经“比肩”日本。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型人口的城市,上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目前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4月19日,上海市副市长周太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

  2002年,联合国将老龄人口的标准提高到65岁,根据这一界定所做的人口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为老龄社会。而上海早在1979年,65岁以上的老人已占7.2%,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城市。

  与此同时,上海连续10年人口负增长,这使上海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市中心“老”于新建设城区

  上海市老龄委是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直属单位,对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和老龄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据该部门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最新资料看,上海市老人的年龄段分布呈“金字塔”结构。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3.67万人,占总人口14.97%;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1.33万人,占总人口11.13%;7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9.00万人,占总人口6.54%;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3.77万人,占总人口3.22%,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43%;百岁以上老人共计600位,比上年增加52位,其中男性132位,女性468位。

  《中国经济周刊》同时从上海老龄委了解到,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仍高于新建城区和郊县,2005年末,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三个区县分别是静安区(22.89%)、卢湾区(22.43%)、崇明县(21.57%)。不过,新建城区和郊县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幅最大,排在首位的是奉贤区(+0.78个百分点)、金山区(+0.61个百分点)和崇明县(+0.5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海市市中心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郊县。2005年末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最高的三个区分别是黄浦区(21.77%)、静安区(21.40%)和卢湾区(21.36%)。全市有18个区县老年人口高龄化都比上年有所提高,增幅最大的前3个区县分别是黄浦区(+1.30个百分点)、闸北区(+1.24个百分点)和卢湾区(+1.21个百分点)。

  老年生活状况:郊区不如城区

  从老年人生活状况看,市区与郊区差别较大。因为市区老年相对密集,生活条件也相对成熟,而郊区尽管在老龄化比例方面小于市区,但是,生活质量堪忧。

  《中国经济周刊》对此作的一份实地调查,充分显示了城区与郊区的老年生活差距。

  3月17日,记者在上海郊区嘉定区(原嘉定县)采访,74岁的季先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公布了他的家庭年收入。

  季先生和他70岁的妻子李阿婆已经双双退休,2005年,季先生的退休工资共计19510元,李阿婆退休工资和兼职收入有26900元,稿费和利息2110元,其他投资收入1200元,因此,他的家庭年收入共计61684元。

  上海2005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6820元,3口之家人均收入9075元。季先生家人均收入30842元,已超过上海人均收入2.5倍,步入小康水平。

  而《中国经济周刊》在浦东开发区的调查结构与此相差悬殊。3月21日,记者在浦东开发区机场镇望三村党支部和村老龄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对该村70岁以上老年人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进入被调查对象家庭访谈、座谈等方法。这次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7份。其中纯农户59人,占60.8%。在97人中,偶居的35人,独居的25人,二代同堂的1人,三代同堂的23人,四代同堂的13人。其中80-89岁的38人,占总人数97人的39.1%,90-99岁的5人,占总人数97人数5。1%。

  从全年经济收支状况来看,略有结余的15人,基本持平的16人,略有不足的22人,不填报的44人。

  调查显示,养老保障覆盖面达到100%。在97位老年人中,农保59人占60.8%;社保25人,占25.8%;征田劳保12人,占12.4%;镇保1人,占1%。参加合作医疗的59人,占60.8%;参加社保的38人,占39.2%。

  农保的老年人从2005年7月起月养老金为每月190元,仍处在低保水平。有8人得到了社会的救济及医疗帮困,还有22人因年老体弱、求医问药、人情世故等原因而入不敷出,有不同程度的生存困难,仅有10人得到了晚辈在经济上的帮助。

  据介绍,近几年,望三村的经济发展步伐很快,对农村老年人的关爱也摆到了党支部的议事日程,该村党支部从2002年起为坚持为高龄老人送生日蛋糕,又在春节、老人节、高温季节给纯农户老人送慰问金等。

  上海隐伏老龄化的危机

  人口老龄化使上海面临空前压力,未富先老,养老体系尚未成熟,使上海这个经济发达的城市遭遇尴尬。

  老人“满意度”下降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模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社会的消费需求甚至生产结构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据上海市民政局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调查资料显示,在经济状况与养老保障方面,被调查的上海市城乡老年人中96.9%的享受养老金或养老补贴,2005年的平均收入均比2003年调查有所增加;而2005年上半年,城镇老人的平均个人收入为1068.0元/月,比2003年的调查结果增加53.1元/月;而农村老人在2004年的平均个人纯收入为452.8元/月,比2003年的调查结果增加149.0元/月。

  上海全市养老金普及率很高,96.9%的老人享受各类养老金(或养老补贴)。其中,90.3%的老人以养老金(或养老补贴)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在享受养老金(或养老补贴)的数字上仍然存在“城乡差别”:城镇老人的平均养老金(或养老补贴)收入为970.7元/月,农村老人的平均养老金(或养老补贴)收入为266.7元/月。

  据介绍,在医疗保障方面:被调查老人中94.6%的城镇老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险待遇,92.6%的农村老人享受各类医疗保险待遇;79.5%的城镇老人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74.9%的农村老人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待遇;8.2%的城镇老人和8.4%的农村老人享受小城镇医疗保险待遇;6.6%的城镇老人和9.3%的农村居民享受征地医保待遇;只有2.3%的城镇老人和1.8%的农村老人在医疗上完全自费。

  调查资料还显示,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自我评价方面,被调查老年人中94.8%的老年人生活能自理,3.8%的老人认为部分能自理,1.4% 的老人认为完全不能自理。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能自理的比例上升了1.5个百分点,不能自理的比例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教授、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桂世勋认为:尽管上海市老年人的各方面生活质量都提高了,但老人对整体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却下降了。

  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老人对整体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是因为他们作比较的参照系发生了变化。虽然现在退休养老金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在职职工以及临退休的人员收入增长的幅度却更大,退休人员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在职人员增长的幅度,因此老人在和现今的年轻人及临退休的人员对比之下满意度降低了。”

  “两高一冠”慢性病隐患

  仍然利用问卷的方式,《中国经济周刊》3月底在南汇调查了解到,多数老年人知足常乐、安度晚年。以家用电器及饮用水为例,一件没有的有9人,占被访人数的9%,有一二件的41人,占42.3%,饮用井水的56人,占57.70%。

  很多老人因为防病治病的需求,生活简朴。如曾荣获四次劳模称号的退休老工人盛锡渊,老夫妻俩每月养老金700多元,平时捡柴禾、割芦苇在柴灶上烧水煮饭,平时靠捉小鱼虾来改善生活,经常是为了买到价格相对便宜的东西宁可多走一些路,通过各种方法节约每一个铜板,至今家里仅有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和一台电风扇,饮用的是井水。像盛锡渊这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另据调查,上海市郊区老人,“两高一冠”慢性病较突出。《中国经济周刊》在南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康老年人24人,占24.7%,亚健康老年人15人,占15.4%。在饮食起居方面,有72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自理,占74.2%。慢性病老年人58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比较多。

  机场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科吴惠翠医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机场镇高血压患者(44人)居各种疾病之首,除家族遗传影响外,这与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饮食,缺少运动(锻炼),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关。有的是重病号、老病号,生活不能自理,面对医疗费、药费的攀升,负担过重。

  该镇一队纯农户乔林昌夫妻,年过80,居住在低矮破旧的平房,因长期患高血压、脑梗栓、糖尿病等慢性病,尤其是妻子摔伤后生活不能自理。现在两老是“药罐子”,“拄拐棍”维持日常生活。每月仅药费开支就300多元,而身边子女自身经济比较窘迫,使老人望而兴叹,仅去年透支就在4000元左右,经济十分困难。

  记者采访了解,这一情况尽管的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但是,毕竟杯水车薪,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养老机构“两少一高”门槛高

  《中国经济周刊》在机场镇望三村的调查中了解到,该村的老年人口比重也较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58人,占全村总人口1889人的18.9%。其中70-79岁的123人,80-89岁的67人,90-99岁的7人。

  不过,该村的老年“四有”状况较好。在被访的97人中,在老有所学方面:学习科学文化、书报,8人;学习技能,1人;收看收听电广播,56人。老有所为方面:种田,14人;做家务,58人;发挥余热,1人。老有所乐:参加健身活动,7人;参加棋牌活动,10人;参加其他活动,12人。老有所养:有保障,18人;基本有保障,21人;欠保障,12人;无保障,7人。

  “老年之家”形式的养老院已经成为很多老年人期待的一种生活方式。

  望三村有一个“星光老年之家”,其面积有近200平方米,从2002年以来,领导重视,有专人负责,管理有序,老年活动丰富多彩,多次举办健康讲座,每天有30多人参加棋牌、健身等活动,尤其是每月一次的“业余沪剧大家唱”活动,深受老年人的赞誉和众多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不过,农村老年人的“四有”活动还受到城乡差别、公共资源配制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所以,老年人平时收看(听)广播、电视,或做家务占多数,参与活动比较单一,农村老年“四有”还需开拓。

  而养老院的收费价格高也制约了一批老年人的选择。《中国经济周刊》调查了解,上海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养老设施较优,每个床位月费用达1000-1500元,而机场镇第二敬老院每床月费用也在480-880元。

  养老机构少、养老床位少、费用高,即“两少一高”使上海市农保(低保)的老人望而却步。如在望三村,尽管“老年之家”的养老生活让很多当地老人向往,但因为个人收入与入住价格的差距,居家养老仍然是当地一些老人的首选。

  对望三村97位老年人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依次是:居家养老有62人(靠子女57人,雇请保姆5人),占63.9%,其次是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和其他。

  老龄化的市场价值

  人口老龄化在对社会经济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着商业机会。解决老龄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政府主导、民间资本乃至外资,都将是可以利用的方式。

  “银发经济”驱动民间资本

  上海比全国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在未来25年内,目前35岁到60岁年龄段的人将逐步进入老年人口阶段,这个庞大的人口群体(2005年为609.35万人)将极大地提高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因此,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充分重视因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话题。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的上海,因社会老龄化而引发的相关影响更为突出和重要,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多方面关注;同时上海的做法和对策,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可以效仿的经验和模版。如继1979年上海跨入老年化门槛之后,2002年西安入闱,预计到2012年,宁夏也将加入这一行列。

  上海市人口委主任谢玲丽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上海市呈现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的小型化。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9%,而家庭平均只有2.6人,这就使家庭成员养老成为今后的大问题。

  据统计,上海市赡养系数(指老年人口与就业人口的比值)正在不断升高,目前上海60岁以上老人占到15-59岁劳动力人口的赡养系数已高达20.6%,也就是说,目前5个劳动力人口抚养一个老人,到2025年,这一比值将达58.5%,2050年高达90.1%,也就是接近于1个劳动力人口抚养一个老人。

  此前,上海市统计局对上海1000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超过40%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1/6的老人因为生活难以自理或缺乏家人的照料而想住敬老院。“未富先老”,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无疑会影响其经济建设的步伐。

  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着商业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银发经济”。

  1990年上海开办了首家职工公寓——浦东老年公寓。2003年10月23日,李嘉诚捐资2810万元兴建的上海金山众仁老年护理院落成,这是李嘉诚在内地捐资兴建的第一所老人护理院,他还计划继续在内地投资建造类似的老人护理院。

  4月19日,以教育产业起步的上海建桥集团,第一个老龄社区——亲和源已完成前期筹划,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将于明年重阳节交付使用。亲和源是建桥集团和康桥镇政府联合投资的项目,已得到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的全力支持。

  有专家指出,解决老龄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政府主导、民间资本乃至外资,都将是可以利用的方式。

  上海:

  一个解决老龄化的示范模本

  上海已经冲到现代化前沿,而老龄化已经先于现代化。

  椐上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市政府将老龄事业纳入到“十一五”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在区县分别建立了由30余个委员单位或方面组成的老龄工作委员会,以加强统筹协调。全市街(镇)居(村)委会都建立了老龄工作组织,有近80个街道建立了老年协会。

  但是,有专家分析,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上海离现代化还有一段路程,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还有更严峻的事实,中国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截至2005年底,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因此,有专家指出,如果上海的社会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全国则可能都很难;上海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实践和探索,可以为全国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示范模本。

  

  (配文)

  日本社会的今天,应该给中国经济发展的明天敲响警钟: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并非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才会产生。当日本还处于老龄化“潜伏期”的时候,就已遇到了相当棘手的经济难题。为从根本上缓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应对社会老龄化“宜早不宜晚”。

  法定退休年龄可上浮5岁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5个建议

  ★文/政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任浩

  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掩盖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虽然在隐性到显化过程中,逐渐得到市政府的重视,但与面临的严峻前景相比,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

  如早在2003年12月,上海市人大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于2004年4月15日后执行,这是一个地方性法规,调整了人口与婚育政策,规定11种情形可再生育;取消“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应当有四年生育间隔”的规定,并增加人口出生预报制度。这对上海人口控制和缓解非常有利。又如在上海市政府公布的2004年要解决10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中,改善老年教育条件,兴办10所、完善80所老年学校;新增养老床位2500张;为2万名生活难以自理的困难老人提供就近上门照料服务等赫然在列。

  但与此同时,现实变得更为严峻。2005年5月,市政协十届十七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适应老龄化社会趋势,促进本市养老事业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提案。提案指出了上海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上海老年人群的主要特点是: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且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老年人尤其是退休早、高龄老人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日常需照顾、护理的老人多;老人文化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纯老人”数量不断增加。

  目前上海有政府和社会办的养老机构及居家养老等模式,但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养老机构总量不足。2004年,上海养老床位数量占老年人口的1.6%,比2003年增加0.1个百分点,而同期老年人口增长率为0.3%,养老床位增长滞后于人口增长;二是养老机构结构不平衡。郊区养老机构由于交通和医疗不便,虽然收费低,但老年人入住率不高,市中心不少养老机构条件并不好,但受到周边老人的欢迎;三是居家养老质量无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中,服务人员较少,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许多服务项目不健全,在为老人提供用餐、护理、就医等服务方面与老年人要求差距较大。

  解决养老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将养老保障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充”的养老保障模式,并以此作为地方政府业绩的考核内容;

  二是完善政府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给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财政补贴,还可发行养老保障债券,增加福利彩票收益中用于养老事业的比例等。对生活在贫困线边缘的老人,要根据本地区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社会保障标准,完善老年人的救灾救济和紧急救助机制,对发生特殊情况的老人及时给予救助;

  三是鼓励发展社会养老产业。上海老年产业发展与上海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不相适应,也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相适应。因此,应对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在用地、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是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的执法力度。按照上海市建委颁布的《上海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开发居住区必需同时建设一定面积的养老机构和老年服务设施。但这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落实不够,需加强相关法规的监督执行。

  五是适当考虑逐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年代制定的。目前男的是60岁,女的是55岁,如果将退休年龄上浮5岁,将使上海市养老压力大大缓解,但是,这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

  (配文)

  地球越来越老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郭惠/综合编译

  2050年,世界有多老?

  联合国的统计预测表示,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1%,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10%。

  预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总数将由目前的2.36亿人增加到3.95亿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增加到33%。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1990年日本的老龄人口比例为12.1%,美国为12.4%,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15.0%、14.0%和15.7%;到2020年,日本的老龄人口预计将进一步上升为25.5%,而届时美国预计只有16.1%,德国预计为20.9%,法国预计为19.7%,英国则为18.0%;从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间,日本的老龄人口将增加13.4%,而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3.6%、5.9%、5.7%和2.3%。日本的老龄人口增加速度不仅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也超过了其本国前30年增加速度的1倍以上。

  继发达国家人口普遍老龄化之后,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正在大量增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比例将从目前的8%增加到2050年的19%,且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速度大大快于发达国家。目前,全球62%的老年人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将超过全球老年人口的70%。

  右边这个图表就很能说明问题:在1950年,发达国家的超过80岁的人口占世界此类人口比例的60%,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降为45%左右,而到了2050年,将只有30%左右。

  尽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各个洲之间存在差异,全球老龄化还是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每10个人中有1个是60岁以上;到了2050年,每5个人中将会有1个人年龄超过60岁;而到了2150年,将会有1/3的人超过60岁。

  其次,从老龄人口自身的结构上看,老龄人口自身的老龄化日趋突出。

  第三,从性别比例上看,大多数的(55%)老年人是女性,而在高龄老人中,65%是女性。

  第四,老龄化地区差异巨大;在欧洲,有五分之一的人超过60岁,而在非洲,这个比例仅为1/12。

  第五,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续增加。

  第六,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最后,老年人口抚养率的提高渐渐成为社会问题;在2000年到2050年,老年人口抚养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将会翻倍,在欠发达地区将会增加两倍。由于老年人口抚养率增长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将成为一个研究和公众关注的领域。

  

  亚太地区面临越来越严峻的

  老龄化问题

  对亚太地区来说,未来50年内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日趋严重。在2005年4月25日公布的一份题为《2005年亚太社会经济形势概览》的报告指出,截至2000年,亚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当地人口总数的9.4%。未来50年内,这一比例将增长到23.5%。报告预测,到2050年,亚太地区将有12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球老龄人口的63%。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金学洙说,到2050年,日本、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4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都会有明显增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2%,29.9%,22.3%和20.6%。此外,高龄人口也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50年,全球61.5%的80岁以上老人都将生活在亚太地区。

  在日本,社会老龄化现象已经十分突出。目前,超过65岁的老年人占日本人口比例为20%,而且预计2014年前会攀升至25%。

  2005年5月,日本《朝日新闻》,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叫《二百年以后,日本会不会消亡?》用这样的标题,无非就是提醒人民要注意,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使得各国政府已经不得不正视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国是老年人大国,应该在社会保障体制、退休制度、社会福利设施方面应该做出调整以适应人口老龄化。有人把日本九十年代的经济低迷归因于老龄化的影响,而我国是“未富先老”,相关制度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铭心)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胡锦涛访问美国等五国
·所罗门群岛爆发骚乱
·社会主义荣辱观
·王治郅回国 2006世界杯
·火车票交易吧 国足 NBA
·凯美瑞 思域CIVIC
·大众速腾 华晨骏捷
·我的女孩 王子变青蛙
·清华紫光 瑞星 S.H.E
·新农村建设 加息 油价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