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政策往往是经济不均衡的根源。
国内经济主要问题是内需不振,经济发展不均衡。而经济不均衡往往是政府配置资产导致的。如城乡差别,资源配置多的城市和资源配置少的城市的差别。而包括汇率机制、股市机制等不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都造成了中国经济不均衡,更在制造不公。
典型的如证券市场,管理层垄断新股发行的政策市,管理层调控价值中枢,管理层屡屡试图靠人为的调控市场供求平衡,结果政策配置资源导致的近几年来的数万亿亏空。造成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东巨大的不公平。值得忧虑的是,直到今天,管理层对中国股市的态度仍然是在管理层稳定市场的前提下,引导社会资金大规模进入。显然在宏观上还是管理层配置。以后很容易造成发行股票的卖股票者的和二级市场买股票者之间的不公平。
影响更大的人民汇率机制,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尽合理,导致人民币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而近似于固定汇率的汇率机制,给了外资疯狂购买人民币资产的空间。也相对冲击了中国的经济秩序。汇率改革并没有改变不公平的经济秩序,倒是在改革过程中加大了不公平。在近几年来人民币要升值的呼声中。中国外汇储备从2001年的2000多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近9000亿美元。于此同时,中国的楼市出现了持续数年的强劲上涨。最近的股市也出现了气势如虹的疯涨。这里面存在国外资本和国内资本之间不公平,外资本受惠行业地区和非外资受惠行业、地区的不公平。助推了中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股市火暴、房地产火暴,而且这种火暴是建立在资产泡沫的基础上,据统计中国房地产各项指标如空置率,房价和居民收入比等都显示出房地产泡沫,还有股市的股价格水平,经历近日的大涨,深圳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据说已经超过50倍,泡沫迹象明显。
中国经济的不均衡,资产泡沫的出现是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非市场化的汇率政策作为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其直接引发了股市、房市的资产泡沫。而另一方面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注资银行、券商,托大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其结果就是牺牲人民币升值空间,助推了中国资产泡沫。这都是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在减少不公平,相反正在制造不公平。
二,中国“钱太多”的资产泡沫局面应以汇率市场化改革来改变。
中国资产泡沫的产生根本原因是钱太多了,而钱太多的根本原因是外汇占款过多,基础货币投放过渡导致的。而外汇占款过多又缘于汇率市场人民币汇率低估,外资疯狂涌入购买人民币资产所至。解决中国资产泡沫的根本手段就是改变目前中国钱太多的局面。以往管理层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都是改变钱太多的思路。但这并不是在源头解决问题,只是把太多的钱暂时筑坝截流,一但以后积累过量被迫流通,那么所筑的坝堤就注定被冲毁。回笼货币总要出来流通的,这显然是堵的思路是不解决问题的。
中国钱太多的问题根源在汇率形成机制。只要外资看好中国就会源源不断的涌入,央行就要源源不断的印刷钞票投放基础货币。而要从源头解决中国钱太多的问题,最合理的是改变目前外资进入中国投放基础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从全世界来看最合理的汇率机制是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这样外资进入中国就不会改变国内人民币的流通总量。而国内货币数量保持稳定,那么国内经济结构就不会因为汇率机制不合理而出现巨大的变动。
市场化汇率的优点就在于市场是最复杂的计算机,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能够较合理的实现价值发现。在人民币汇率上涨或者下跌的过程中,都能实现人民币币值的合理定价。这样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贱卖人民币资产现象,在以后人民币升值到位后,也不会出现汇率高估资本出逃的现象。
三,政府的作用是建立和维持公平的经济秩序,而非打造“国家队”。
中国经济的不均衡基本上是政策配置资源导致的,或者说政府没有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大秩序。而没有公平竞争的秩序,就会出现类似掠夺的经济现象,社会就会倒退。如非市场化发行的证券市场,其放开发行价格不放开发行公司的数量,就会出现了用友软件一次圈钱十个亿的
“掠夺”。还比如近似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机制,在有巨大升值压力的前提下保持汇率稳定,就无疑给数量庞大的外资以足够的时间来购买人民币资产。使得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进入资本市场的QFII成功抄中国A股市场大底。事实上外资进入中国进入一个封闭的市场(股市、楼市),基本都会形成该市场的大幅上涨,形成该市场的大底。反过来当人民币升值到位后,外资大规模的外资流出也一样可以形成该市场的大顶。这都造成了外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掠夺”,这也是对民间资本的不公。
显然目前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秩序。包括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注资银行系统,其目的更多的是着手打造强大的“国家队”,而不是建立公平的竞争秩序。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优胜劣汰。而不是建立一个一再由国民买单的效率低下的“国家队”。
对于屡屡出现大量呆坏帐的中国银行业,因为其特殊身份一直可不不遵守市场的优胜劣汰规则,而“国家队”屡屡不被市场淘汰,这个游戏已经不公平了。且他们的存在还严重制约了民营资本对国家垄断行业的介入,挤压民间资本的投资途径,以至于16万亿都存在银行里。笔者认为合理的银行改革应该让经营不善的银行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以尽比较低的价格将国有资产出售给国内投资者。当然国家仍可以是大股东,这才是藏富于民。
国家用国民财富为银行的经营不善买单,从另一个方面助涨了全民炒楼。因为不炒楼更多的意味着要为房地产泡沫买单(外汇储备注资银行和券商的后果是通货膨胀,或减少人民币升值空间,这损失是要全体国民承担的)。这种经济模式结果必然是资本高耗,是不利于中国经济整体利益的。
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造的不公基本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的不公平上。国家动用国家资源(国民财富),在维持着中国政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角色。成立汇金公司动用外汇储备,转眼间国家又把亏的一塌糊涂的银行业、证券业重新打造成金融帝国。国家金融体系又往往支持国家垄断行业,成这使得国家垄断企业对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的生存空间进行压缩。更加严重的是国家出台的政策对民营资本的不公平,如以往证券市场非流通股对流通股东利益合法不合理的侵占。如某些行业对民营资本的限制。二是中国的经济政策造成了外资和国内资本不公平的竞争。外资在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下,基本以低于国内资本相当大的成本和国内资本竞争。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相当于一半掌握了中国的印钞机,另一半掌握在动用外汇储备的政府手中。还有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的现象,比如外资在银行业。
如果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公平的大经济秩序,包括完全市场化的市场机制的建立,包括更合理的法律环境的建立;包括解决因为以往不合理的经济秩序造成的弱势群体,由国家对他们进行一定补偿。如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如对因为市场机制不合理导致亏损的股市投资者的补偿;如对由于汇率机制、国家政策等原因造成的地区差别的补偿。总之政府应该着重建立一个起点公平、公平竞争的大经济秩序。而不是借改革名义,考虑如何在经济市场化改革中瓜分国民财富,组建更庞大的“国家队”来破坏大经济秩序的公平。事实上国家有必要,也最应该建立公平的大经济秩序。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真正的欣欣向荣。
四,中国经济运行应尽量简单化。
经济的复杂程度就象天体运行一样。我们必须理清头绪。使经济问题尽量简单化,如果采取市场化汇率机制,这样在人民币总量可控的前提下就能宏观调控好中国国内的经济均衡。中国经济结构的国内均衡是不应该由外资导致的。所以应该尽快摆脱因为大量外汇占款导致的中国内部经济失衡。
如果认为汇率低估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中国制造占领世界市场,那么同理汇率低估外资更容易并购国内资产。这样即使是中国制造占领世界,那么也一样会出现世界资本占领中国的局面。中国会逐渐成为世界资本的经济殖民地。市场化的汇率机制也会由市场自动调节进入中国的外资成本。只有汇市能做到价值发现,中国在于世界进行资产、商品兑换的过程中,才能以公平的价格交易。
当然目前国内不乏反对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原因何在?就在于目前中国经济秩序下产生相对弱势群体的巨大不公平。只要国家纠正了以往的不公平,补偿弱势群体。那么除了少部分即得利益者,基本没有人会反对进一步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注资券商,显然有保护弱势股民的意图。但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保护“国家队”,维系不公平的经济秩序。而维持现行汇率机制积累外汇储备,然后动用外汇储备,显然这样运作还不如政府直接印刷钞票更合理。起码市场化的汇率机制不会给外资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现在的中国政府已经足够强大,有足够的能力建立和维系一个公平的经济秩序。不需要继续打造强大的“国家队”于民争利。中国的经济改革应该留更大的空间给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建立一个公平的经济大秩序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首先的就是补偿以往经济秩序规则不公平导致的弱势群体。如果有资金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解决资金缺口,政府是有发行货币的权力的。尽快的实现汇率市场化,改变中国经济受外资制约的局面。而不是借助用现行的汇率制度,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然后动用外汇储备。不单在国内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对国民经济有利益。建立一个世界都认可的公平经济秩序(如汇率市场化),也一样对国民经济有利。 (责任编辑: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