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 行业研究_证券研究_证券频道 null
关于棉纺织行业“十一五”技术进步方向的讨论
时间:2006年07月26日14:55 我来说两句  

Stock Code:1A0001
     (行情-论坛)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null

    从2006年起我国跨入了“十一五”发展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纺织工业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广大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我国棉纺织工业并联系浙江省棉纺织工业实际,就“十一五”棉纺织行业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行业竞争力等进行探讨。

    1 “十五”棉纺织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取得的成效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杜钰洲会长指出:十五期间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5年,是质量效益提升最快的5年,是市场活力发挥最充分的5年,是中国纺织行业融人全球备受国际关注的5年,也是棉纺织工业生产能力发展与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

    1.1 生产能力增加1倍

    1999年完成压锭改造任务后,全国保留环锭纺不足3500万锭,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 目前环锭纺能力已超过6700万锭,转杯纺也从原来60多万头发展到目前116万头,生产能力增长近一倍。浙江省生产能力增长高于全国,环锭纺从不足150万锭增加到目前450万多锭,转杯纺从2.5万头到已超过10万头,分别比“九五”末增加2与3倍。由于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2005年棉纱产量接近100万吨,生产能力已稳居全国第4~5位置,跨人了产纱大省的行列。

    1.2 采用先进技术对装备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目前国内纺纱采用清梳联比重达到36.8%,精梳纱生产比重为23.8%,无结纱超过50%,无梭布达到45%,全行业装备中采用国际先进装备与国内90年代后生产的已占40%左右,织造装备中采用无梭织机及相应配套的准备设备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浙江省棉纺织业由于民营经济活跃,对市场需求反映能力敏捷,故技术改造力度更大,目前全省棉纺织拥有清梳联装备已超过100套,精梳机设备超过1300多台, 自动络筒机有500多台,无梭织机已超过10万台。精梳纱、无结纱、无梭布的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尤其是转杯纺装备的更新改造更是处在全国前列,2001年后新增转杯纺机中,从国外引进的全自动转杯纺机有150多台(近5万头),占新增转杯纺头数的70%,并相应配套了清梳联、单并条机等先进装备,使纺纱工序缩短为3道。由于先进的转杯纺机引进并投人生产,使转杯纺纱的质量档次迅速提升,增强了转杯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1.3 产品结构调整与产品质量提高步伐加快

    通过大规模更新改造,有力地促进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和新产品开发。从纱线质量分析:以国际Uster2001年公报, 目前国内生产的棉纱质量平均已达到公报统计值的50%水平,基本上消灭了75%以上水平。一部分企业纱线质量已达到公报统计值的5%~25%水平,少数企业正在向国际A级纱努力。从纱线结构分析,常规纱的比重下降,精梳纱线、特色纱线、新颖纱线(采用新原料、新工艺纱线)发展较快,目前纺纱平均支数己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23.6tex上升到18.4tex,精梳纱比重已占1/4,同时由于差别化纤维与特种天然纤维的广泛应用,使纱线品种结构起了显著变化,以浙江省为例:已形成6大系列纱线:即精梳纱,色纺纱(包括彩棉纺纱),化纤纱(T/C、T/R、T/A及纯涤、晴、粘胶纱等),转杯纺纱,多纤混纺纱(羊毛、绢丝及各种差别化纤维),花式纱线(竹节、包芯、包覆、复合段彩)等。由于纱线档次、结构提升,不但满足了针织后加工开发新品种用纱的需求,同时也为纺纱厂带来较好经济效益。

    1.4 技术改造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由于在技术更新改造中淘汰了落后的装备,广泛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及高速、大卷装等先进装备,不但减少了设备配台,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纺纱工业劳动生产率为4841元/人年,至2003年达到38226元/人年,每万锭用工数80年代高达300~400人,目前已下降到200人左右。国内先进企业无锡一棉,由于采用先进装备,万锭用工在50人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浙江省由于企业改制与装备改造进度快,故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更为显著,目前全省棉纺厂万锭用工已在150—200人之间,有不少企业每万锭用工已达到100人的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采用全自动转杯纺的工厂,由于装备先进,纺纱工序短,用工更省,相当于1万锭环锭纺生产能力的转杯纺用工不到50人。由于用工少,工资成本降低,使吨纱经济效益高于环锭纺,这也是转杯纺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2 存在问题与差距

    “十五”期间我国棉纺织工业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虽取得巨大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反映在全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纺织加工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全球化市场的快速反映能力等几个方面。

    2.1 技术装备差距

    以纺纱清梳联、精梳机、环锭细纱机、转杯纺纱机及自动络筒机5种主机装备进行对比分析。

    a)清梳联:国外清梳联配套的梳棉机台时产量可达80~120kg,国内日前只能达到50~80kg,单机产量是国外的2/3。国产清梳联目前在使用的虽已超过1000套,能基本满足棉纺企业纺纱质量要求,但与国外先进机型相比在加工精度,使用材质及运转稳定性上尚有一定差距。

    b)精梳机:目前国内精梳机有低速、中速、高速之分,且低速精梳机仍占60%~70%;高速精梳机最高运转速度在300钳次/min左右,而国外精梳机瑞士立达E65型,设计最高速度为450钳次/min,实际生产速度可达到400钳次/min,且质量稳定,能自动换卷和棉卷接头。目前国产精梳机虽基本上能适应生产精梳纱质量要求,但相比生产效率较低,同时机器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材质上也有较大差距。

    c)环锭细纱机:国内细纱机生产效率较低,最高锭速为20000r/min,自动落纱尚未普及,集聚(紧密)纺纱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细纱机最高锭速已超过25000r/min,并普遍采用全自动落纱装置,集聚(紧密)纺纱己在逐步推广,并采用多电机牵伸传动系统,锭子同步传动,微机控制人机对话、纱线数据管理等系统。

    d)转杯纺纱机:国内设备多为带排杂结构自排风型,少数为半自动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纺杯速度分别为5~6万r/min与8~9万r/min,引纱速度最高为150m/min,只能纺29tex(20s)以下中粗支纱,且机上均无电子清纱装置,纱疵较多,不能用于高档织物用纱。国外均采用抽气式转杯纺机,有全自动与半自动两个型号,最高纺纱速度可达15万r/min,最大引纱速度为300m/min,每台最多360头,筒子最大重量5kg,且设备白化程度高、适纺支数范围广,达97~14.5tex(6~40s),并有保证纺纱质量的各种监控装置,故成纱质量优良。

    e)自动络筒机:国内目前只青岛纺机厂一家批量生产,系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意大利沙维沃自动络筒机技术,最高卷绕速度为1500m/min,多电机单锭独立驱动机型尚未批量生产。国外最新型号自动络筒机卷绕速度在400~2200m/min,机电气仪一体化水平高。计算机全程监控生产过程、数据统计、工艺参数设定,并有电子智能加速、变速防叠、张力闭环控制接、接头循环逻辑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2.2 生产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差距

    在纺织前沿技术方面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

    2.2.1 高新技术纤维开发滞后。目前在棉纺织产品中虽使用了部分新型纤维原料,但多数还只是在服饰上使用,对功能性纤维如耐高温和高强、高模量纤维,防磁、导电、阻燃、防紫外线纤维,智能化纤维,纳米纤维声,光导纤维,以及适应信息、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需求的新型纱线,尚处在小量试制与研发阶段。对一些有资源基础和市场前景的新型纤维(如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甲壳素、玉米纤维)的应用,上下游配套研发整合力还较弱。

    2.2.2 纺纱加工工艺技术尚较落后。国外纺纱采用新工艺,过程连续化、在线检测控制等技术己较普遍,如清梳联、细络联、清棉、梳棉、并条自调匀整与在线控制技术,开清棉异纤拣出装置等均已在生产中普遍应用,而国内尚处于起步与小批量使用阶段。总体纺纱工艺技术仍处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水平。有些企业为稳定产品质量还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多配台的传统纺纱工艺,与国外采用的高速、高效自动化纺纱工艺技术差距甚远,使得生产场地与用工均较多。

    2.2.3 品种质量档次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目前纺纱使用原料棉花仍占60%以上,且常规棉制产品仍占主导地位,新型纤维开发利用虽有进步,但所占比例只占10%~15%之间。在新型纺纱中,转杯纺纱虽有一定发展,但与环锭纺相比,所占比例仍较低,且应用领域尚不广,主要用于牛仔布等粗中支织物上,而国外OE纱已向中细支纱发展,其中针织用纱占42%以上。浙江省除转杯纺发展较快外,其它新型纺纱还落后于全国。

    产品质量近几年有很大进步,但实物质量上适应后道用户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与国际上A级纱质量相比差距还较大,故国家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优质精梳纱与特色纱线。

    2.3 信息化和快速反应技术差距

    信息化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的带动性因素,它关系到生产过程和营销过程的现代化。快速反应是在全球化和网络时代条件下企业全部业务流程改造的核心动力,在这两方面与国外比较差距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

    a)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

    b)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应用ERPR的比例小7%。

    c)电子商务起步慢。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交易量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的95%,而国内电子商务还处于成长阶段。

    d)快速反应能力不强。目前纺织产品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已进入个性化、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货、零库存的敏捷订制时期。国内企业接到询盘的反映一般为2~3d,明显慢于国外4—6h反馈速度,不利于抢占有利时机。信息化滞后使行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不强,直接影响行业竞争力。

    3 “十一五”技术进步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3.1 指导方针

    纺织工业“十一五”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中指出: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在2020年使我国纺织工业的纤维材料技术、装备工艺技术、信息化水平、骨干企业开发创新能力达到同期世界较先进水平,初步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

    3.2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

    根据这个指导方针,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设备,其中棉纺织行业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积极采用3大类新型纤维材料

    a)新型树酯多元化技术新品种FIT、PEN、CO—PET。尤其是PTT纤维,其染色性能好、弹性好、挺括、干爽、易加工,抗污性强,兼有涤纶、锦纶及部分氨纶纤维性能特性,且用途较广,发展前景广阔。

    b)可降解聚乳酸纤维(PLA)及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PLA是以玉米淀粉等天然生物资源为基础原料的新型纤维,具有光泽靓丽、舒适、耐用、滑糯、快干等优点。新一代纤维素纤维兼有人纤和合纤的性能,国内在应用开发上已有多项成果。

    c)蛋白质系列化纤维的开发应用。蛋白质纤维包括大豆、牛奶、蚕蛹蛋白质等,尤其是大豆蛋白纤维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国际上首次取得工业化试验成功的植物蛋白改性纤维。该纤维强度适中,比重轻,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吸湿和导湿性能优良,亲肤性好,抑菌功能明显,能满足舒适性和健康性要求,可开发纯纺、?昆纺、交织等各种面料。

    3.2.2 积极采用棉纺织高新工艺技术

    a)棉纺生产新工艺技术。研究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机理层次上的创新技术,缩短纺纱工序;开发单机自动化和工序连续化技术、工艺检测、控制技术,推进纺纱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

    b)推广集聚环锭纺(紧密纺)新技术。提高纱的强度和大幅度减少毛羽,改善纱线和织物品质。到2010年集聚环锭纺从目前30万锭增加到300万锭,同时要积极推广复合纺纱(赛络纺、包缠纺、包芯纺及缆型纺)。

    c)中高支转杯纺、喷气及涡流纺纱技术。研究29.5~14.8tex(20~40s)中高支转杯纺纱技术,及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技术,同时研究最佳的前纺配套设备及工艺参数。研究采用国产喷气、涡流纺纱生产技术。

    d)无梭织造自动化、数字化技术。2010年无梭织机提高到40万台,占有率达到50%,无梭布比例达80%。

    3.2.3 现代化高效棉纺织生产线的研制

    a)采用现代化高效棉纺生产线可以缩短纺纱工序,显著提高纱线品质和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其主要内容是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单机的多电机独立传动和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和应用;在线检测和控制研究及开发;单机自动化和工序连续化技术;棉纺生产线中设备、工艺以及质量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技术;解决自主开发清梳联、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细纱机与络筒机连接的关键技术。至“十一五”后期,形成具有中国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机电一体化的成套棉纺新设备。

    b)加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便于推广的紧密纺技术,显著提高纱的强度和大幅度减少毛羽,改善纱线和织物品质。

    c)开发国产新型转杯纺机,从半自动接头向自动生头、接头,自动清洁提升,开发质量在线控制系统。纺杯转速从目前7~10万r/min提高到15万r/min以上,纺纱支数从目前28tex以下提高到14.5tex。

    d)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的研究和产业化。无梭织机已成为国内机织行业技术改造的主要装备。采用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开发电子式剑杆织机与喷气织机,重点解决各运动机构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国产的电子多臂、电子提花、电子储纬器、电子选纬器等关键配套件的高速适应性,以提高织机运行速度和效率,扩大品种适应范围。

    3.3 技术进步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纺织工业科技发展纲要精神,结合棉纺织行业实际, “十一五”期间,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行业竞争力,使产品质量档次和装备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具体的目标是:高质量、高速度、高劳动生产率、低成本(简称三高一低)。

    3.3.1 高质量:不仅仅是达到Uster统计值5%、10%的微观质量指标,而是宏观的质量观念。目前国内最好质量的棉纱在国际上还达不到A级水平,说明仅用指标水平来衡量质量是不够的,应该满足最终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需要,符合“三提高”的要求。

    a)提高产品档次,实现产品升级。主要是进一步提高精梳纱、无结纱、特种新颖纱线和中高支转杯纱以及9.7tex以上精梳纱的比重。

    b)提高名优产品比重。实现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措施之一,企业都要在创优质名牌产品上下功夫,制订产品质量升级和创名牌的规划。

    c)提高单位产品的创汇水平,这是高质量产品出口在经济效益上的反映。加入WTO后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设限不是金额而是数量,提高单位产品创汇水平,就可以在完成一定配额条件下多创外汇。

    3.3.2 高速度:国内外棉纺织技术装备总的发展趋向。若梳棉机实际单产达到40~60kg/台时,并条机出条速度600m/min,粗纱机锭速1200~1400r/min,与国际差距不很大。目前与国际差距最大的是细纱工序。国际上近20年在细纱机上有两大突破,一是负压式吸气集聚纺纱(紧密纺),二是卷绕部分改进,实施高速锭子工艺,锭速突破20000r/min。比我国目前水平高20%~30%,尤其是在纺高支纱时效果更为显著。我国目前细纱卷装多数还是采用中速中卷装,但国际上已从低速大卷装改为高速小卷装(与自动落纱配套)。因此要实现细纱高速必须从锭子,钢领及设备基础部件的制造精度等方面作系统改进。细纱高速后要做到:质量不降低,看台不缩少,用工不增加,消耗不上升,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3.3.3 高劳动生产率:70年代前我国棉纺织行业有两大优势,即廉价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目前这两大优势已基本消失。由于当前国内棉纺织生产自动化、连续化程度铰低,手工操作比重较大,故用工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国外纺纱每万锭用工30~60人,少数为10人,最先进企业只6人。国内目前多数在200~250人,少数企业在100人左右。吨纱用工为日本的2~3倍,美国的5~6倍,织布用工为日本的4~5倍。与东南亚国家比,由于印、巴棉纺锭中90年代以后先进装备比例已占50%,其单位用工也比我国省。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浙江等沿海省份纺织业“十一五”期间重要任务之一。

    提高劳动生产率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首先从装备上要采用“自动化,大卷装,连续化”等措施,从装备上为减少人员创造条件,省去一部分手工操作也有利于质量改善。其次要与改进管理相结合,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劳动组织,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如无锡一棉在细纱千锭时断头很低情况下,挡车工任务主要是处理断头,3万锭只2个挡车工,前纺采取自动换筒与大卷装等措施后,看台能力也可扩大,粗纱1人看3台,并条一人看7台,从而为减少用工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装备改进,到2010年万锭用工(一线工人)多数企业要达到100人的先进水平,采用国外引进设备的要达到50人左右。

    3.3.4 低成本: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棉纺织行业由于产能过剩,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激烈等多种因素,目前多数企业处于微利艰难经营时期,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课题。要降低成本,一要节能降耗,节约用棉,修旧利废,通过改进工艺减少配台,延长机备件使用寿命;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用工,把工资成本降下来;三是改进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

    要实现以上“三高一低”目标,就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技术改造,推进现代化进程,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来改造现有的纺纱和织造设备,达到“一精、二联、三高、四自、五无”的要求。

    一精:扩大高效能精梳机的使用比例,逐步更新改造A201系列精梳机。新型精梳机使用面达到50%以上。

    二联:扩大清梳联的应用推广,逐步发展细络联。清梳联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

    三高:积极采用高速环锭纺,高速转杯纺与高速无梭织机,提高纺纱织布生产效率。

    四自:积极推广应用梳棉、并条自动换筒大卷装及自调匀整装置,细纱自动落纱及转杯纺机自动接头、换管、落纱等装置。

    五无:通过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清花无卷、络筒无结、布机无梭、粗纱无铁孢、细纱无疵点(少毛羽)纱的比重。要选用一批高精度、高质量的器材与之配套。

    4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措施

    4.1 改变单靠规模扩张的陈旧模式,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

    由于十五期间棉纺织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目前已出现低档次纱线与织物产能过剩,故要调整产品结构、原料结构、技术结构、人员结构,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经济增长与效益增长的持续发展。

    4.2 根据企业实际搞好产品定位

    目前国内棉纺织企业可分为规模型(以量取胜)、精品型(以质取胜)、时尚型(以新产品取胜)、传统型(装备陈旧依靠传统管理)及低档次小型企业等多种类型,而市场也有高、中、低档次之分,因此企业在制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规划时,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企业今后发展方向精心定位、找准位置。分析确定本企业目前属哪一类型,通过技改和发展要晋升到那一类型,根据生产何种档次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企业不一定是单一类别,既要有主导产品也要有特色产品,没有主导产品的企业,每天忙于品种翻改,既不利于企业管理也不利于产品质量稳定。

    4.3 长期规划分期实施

    根据企业现有装备与产品档次,分层次有步骤进行改造。如要生产高档次、出口为主体的产品,则要采取引进关键设备与国产先进装备相结合的改造模式,对20世纪80年代A系列装备可采用更新或关键部件改造方法使技术升级。此外,根据棉纺织生产特点,技术改造时要采取一条生产线或一个品种一条龙改造,这样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当然有必要也可按工序进行改造,如细纱提高速度,进行卷绕部分关键部件改造;改善车间生产环境,进行空调滤尘改造等。

    4.4 以价格性能比来选用技术改造设备

    目前国产纺纱与织造设备虽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但除少数设备需要引进外,多数国产设备是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的,国产设备价格比进口同类设备低,从价格性能比分析,只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积极选用国产先进设备,可以节约技术改造投资,提高投资效益o.

    4.5 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要靠人才。纺织工业近几年快速发展,人才缺乏是突出问题,要从改革人事劳动制度倡导激励机制来引进人才、用好人才;通过开办各种培训班培养各类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提高队伍素质。大力提倡企业与科研院所挂钩,实施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能力,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 精华区 辩论区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用搜狗拼音输入法发帖子,体验更流畅的中文输入>>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印度孟买发生连环爆炸
·车臣匪首巴萨耶夫被击毙
·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
·2008奥运会 NBA 科比 F1
·2006世界杯 姚明 王治郅
·2006年德国世界杯
·世界杯精彩图片
·世界杯视频 积分榜
·2006广州车展
·新宝来 日产轩逸 奇瑞V5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