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储备”何时出手?现在似乎还不是给出答案的时候。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超过18%的下跌,尚不能引起中国石油储备办公室的足够兴趣。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没有迹象表明“中国需求”对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的认可。 中国石油储备与国际炒家的对峙仍在继续,专家分析,前者进场的目标价位在50美元左右。
石油储备尚未行动
“油价从76美元下降到63美元,但是中国的石油储备办公室,并未做出购进原油的决定。”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岳来群博士透露:“现在沿海建设的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依旧空空如也。”
据了解,浙江镇海基地一期工程于2005年8月交付使用,今年10月份完全交付使用这也是中国首次确定建设的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展最快的基地,镇海储备基地计划建设52个储油罐,每个油罐储油10万立方米,总计可储备石油520万立方米。另外3个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为岱山、黄岛、大连。4个石油储备基地都建在沿海。
据透露,按照工作流程,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可以在石油价格下降期间,向上级部门递交提议,以购买原油。
“现在是没有人敢买,国际石油价格走势不明。”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了石油储备办公室领导层的顾虑。
消息人士称,石油储备办公室的领导层来自于发改委能源局。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单卫国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原油战略储备短期内很难启动。原因在于:按照9000万立方米的储备数量来推算,等于中国需要在短期内形成强大的买家力量,而这一动作很难逃出国际炒家的视线。届时,中国计划动用百亿元人民币进行石油战略储备的风声会传遍全世界,进而直接拉高国际油价。
“一直在刻意回避‘中国因素’的发改委等管理层面不至于如此行事。”
发改委能源局内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我国4大原油储备基地的确处于空置和建设状态,但并不意味非要把储罐装满原油。“储备代表的是促进石油安全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种目的。”
他分析,现阶段油价回落到了一个低谷,此时把进口过来的大量原油存进储备基地,势必要破坏或者减弱国内石油企业的炼化能力,进而导致国内供需失衡,这不符合经济规律。
“不妨假设,现在油价63美元/桶,我国马上吸储原油9000万立方米,付出900亿元人民币的采购成本,但半年过后,油价仅升高到65或者70美元/桶,巨大的资金沉淀和其他费用也足以抵销油价上涨带来的进口成本。更何况,油价并非只涨不跌。”格林期货石油分析师李冬梅表示,国家建立战略的本质是要防止原油进口渠道一旦中断,国内能够马上保证供应。
目标价位
其实,我国在石油战略储备工程建设之初,设计的理想吸储价位是30~40美元/桶。超过这个价位吸储,国家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和市场成本。但现在这一预期已有所上升。
“现在业界普遍认为,当石油价格回归到每桶50美元左右时,是中国原油储备的最佳时机。但是短期内达到这一价格似乎不太可能。”岳来群预测。
岳所供职的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每个月都要对下一阶段油价走势进行预估,预估结果将交付财政部。
这个判断主要来源于对油价未来走势的判断。国际油价之所以在近日大跌,直接原因在于美国发现大油田。
但从近两年油价的波动看,每年在八九月时油价都有一个下挫的过程。其中2004年最大跌幅为15美元/桶、2005年为13美元/桶。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单卫国表示,有关方面不应该盲目奢望油价在目前水平上继续大幅下跌。
“不要忘记,布什是从石油家族成长起来的,每次事涉石油利益或者面临选举(大选)筹资时,他们总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格林期货石油分析师李冬梅分析,尽管今年石油整体供应的基本面好于往年,但石油的需求总量不会因为油价高涨或者下泻而改变。因此,不要轻言油价未来会持续低位运行。
与李冬梅观点相似,广东油气商会也给未来油价走低“设计”了一个最低支撑点为60美元/桶的设定。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从国家战略储备的角度看,首先是要考虑战略安全,其次才应考虑吸储价位高低,所以,现在大量进口原油进行战略储备时机较好。
在高油价时期,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点在于:一是如何及时调整我国的油价相关政策,最大程度降低价格倒挂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我国的能源经济安全;二是如何制定科学的石油进口战略规划,降低石油进口风险,逐步实现多元化格局。而石油战略储备显然属于后者的范畴。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