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秋水的人们终于感到了一丝欣慰。国家发改委日前决定,自1月14日起,将汽油价 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这是自2005年5月以来油价的首次下调;全国各地汽油零售价应声下调。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回落。1月11日国际油价降到了每桶51.9美元,是2005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按照去年年底的说法,国内油价新机制要改紧盯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计算办法,为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的原油价格为基准。这样一来国内油价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反应速度肯定就快了一些。
这是我们一直希冀的油价市场化改革取向。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现在国内油价下调,仍是出于宏观调控目的的行政手段。虽然我国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但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连续六七个月创出新高,通胀压力不容忽视。这一点与前年5月24日下调汽油出厂价的情景大抵相似。
国内油价的这两次下调,无论幅度与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上一次每吨降了150元,当时纽约主力合约价格已跌至46.80美元。这一次降了220元,效果仍然甚微。每升汽油降了不到两毛钱,加一箱才可能省出两升来,出租车 司机一个月节省的成本不过百十来元。
市场一边是对油价下调的欢喜,一边是对恩惠如此微薄的抱怨。其实,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发改委又一次退而求其次的“试水”。油价调整是相机抉择的结果。宏观上看,油价下调要照顾到各方特别是强势利益群体的利润与利益,微观上看,现在市场普通质疑石化股与金融股定价太高,现在大盘在震荡调整的过程中,石化股连续下跌,如果油价下调幅度较大,势必会引起强烈反应及震荡。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笔者甚为支持油价碎步下调的行政方式。利益纠葛丛生与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的框架内,温和地多次下调油价几乎成为唯一选择。其实无论是上调存款准备金 率,还是下调油价等调控措施,在当下的政经背景下,或许只有遵循小步、温和的原则才能裨益多方,所谓的“一步到位”,只能增加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众所周知,中石油、中石化曾多次迫降旗下成品油出厂价,挪的也是小碎步。而成品油零售市场对外资的开放,及今年元旦起国内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开放等利好消息出来后,市场却普通持谨慎乐观甚至担忧状。
国内油价今年上半年宜再次碎步温和下调。从刺激消费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得力措施之一。原来市场测算,汽油价格每吨下调450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通胀、刺激消费支出的目的。而国家发改委研究院本月13日一份报告预测,2007年消费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去年的38.2%,创下历史最低水平。
油价碎步下调让消费者福祉有些许的增加。不过,也要谨防一些投机与行政元素,在将这一福祉传递给终端市场时,有意无意避实就虚的行为。比如昨天成品油价下降后,北京有关部门迅速表示出租车未达“调价标准”。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还任重而道远,如今的行政力量多番温和的推进虽不是最佳方式,但至少也是一种次优选择。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