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基金动态

睿智与激情的碰撞--访博时基金杨锐

    ■基金经理英雄谱之五

    博时基金杨锐 睿智与激情的碰撞

    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2005年1月开始,圈内人就没见着杨锐。

时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策略分析师的他主笔的博时投资策略在投资界颇有些名气,他的收笔让很多投资人士很有些失落。

    一年之后,杨锐回来了。原来,作为博时的重点培养对象,这一年他到华尔街的基金经理群中“混”了一圈,还和国际级投资大师、经典教材《漫步华尔街》作者麦基尔教授合著了《漫步长城》一书。

    历经一番“洋风”熏陶之后,杨锐似乎愈发睿智,其担纲的博时平衡配置基金在股票仓位最高只有60%的情况下,自去年6月1日成立以来,到目前仍然取得了40%以上的回报;而在记者看来,杨锐身上洋溢着自信与乐观,“我能”,这半认真半风趣的调侃,成为其信心的充分写照。

    站着接受采访

    在记者近八年的新闻生涯中,很少有人站着接受采访,杨锐是第一人。

    “我到了美国以后,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现在许多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看起来和美国差不多,其实在很多细节方面还差不少,比如说同样是写字楼装电梯,美国很多地方更人性化地装了残疾人专梯,这样成本就几乎提高了一倍,另外美国的高速公路是密密麻麻,而我们深圳到广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也只有一条高速公路,还有美国的很多房屋即使在偏远的地方孤零零地立着一幢,但各种市政管线照样要从地下埋过去与其连接。这些后面意味着什么呢?两点:一是生活质素的进一步提高,将会带来可观的投资需求,二是从投资、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几个方面看,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潜力巨大,一句话,中国的现代化是个长期的进程。”谈到这些感受,杨锐很激动,一下从椅子上起身,来回走动着向记者介绍,此后的采访就一直站着进行。

    看得出来,在思考问题时,杨锐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他是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而激动,也是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前景而兴奋。目前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是,在2006年中,很多股票已经翻了二、三倍,很多人认为市场投资风险很大,这时候是离场还是坚定投资呢?杨锐的观点是后一种,“未来基金经理投资业绩的高低,就取决于他们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理解有多深,这决定了他们对于很多有良好增长前景的公司大笔投资,装备制造行业有结构性的机会,消费行业有总量增长的机会,为上中下游提供服务的金融证券地产等行业有重大机会。”杨锐说。

    在高度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杨锐看来,A股市场遍地都是机会。博时平衡基金建仓完毕后,由于其股票组合市值的上涨,杨锐经常因为基金合同的限制很愉快地卖出部分股票,以避免超过60%持仓限制。

    不过,投资者根本不用担心杨锐在投资时会同样兴奋甚至冲动。一旦思考投资策略、做股票交易,杨锐就变得非常理性与冷静。在这方面,博时基金公司的交易员是最好的见证人,他们注意到杨锐买股票下单其实是非常耐心的,曾经在买一只非常心仪的重型装备类的股票时,他持续买了二十多个交易日才买到自己想要的量,盘面表现一直风平浪静。

    “这是双子座的特点。”杨锐笑着说,根据一些书上的解释,双子座人的意志一直都是一体两面的积极与消极,动与静、明与暗,相互消长,共荣共存的。

    很爽的2006

    谈及2006,杨锐用“很爽”两个字来形容。

    2006年5月底6月初之际,万科的股票一路下跌,很多投资者都在卖股票。当时市场的噪音很多,其中有宏观调控因素,还有很多学者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去批判高房价,这一切让投资者对房地产股票人心惶惶。

    吃进,再吃进。杨锐管理的博时平衡基金在5块多的价位大幅建仓万科,非常果断。杨锐其实一直很看好万科,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价位,在5块多的价位他判断万科的估值已经相当合理。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建仓银行股,其中主要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事实证明,地产股、银行股均是下半年的领涨龙头,万科在去年底已经到达15元的高位,比当初的5元价位翻了2倍。

    杨锐在2006年打的另外一场漂亮仗是钢铁股。在钢铁股于四季度启动之前,博时平衡比较早地配置了很多钢铁企业的股票,稳稳当当的赚了50%以后撤出钢铁板块。虽然其后钢铁板块仍然还有50%的涨幅,但杨锐并没有为此患得患失,他觉得这算不上失误,钢铁股的上涨完全是靠估值的变化,涨到50%已经体现了合理的估值,后一个50%在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市场情绪的作用。

    “我没有患得患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去年11月份博时平衡的资金从钢铁板块后撤出来之后,配置了券商类上市公司。”他此次逻辑一如既往的清晰:在股市财富效应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储蓄资金开始转到股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股票基金,这一切都会进一步促进股市的繁荣。杨锐此次转战结果非常漂亮,回头来看,他进驻券商股的时机非常恰当。

    正是漂亮、持续的战役,让杨锐管理的博时平衡配置为持有人获取了丰厚的回报。进入2007年,博时平衡配置的净值增长在平衡型基金中一直排在前三位。杨锐目前管理着博时的三只基金,分别是博时平衡配置、博时价值增长1号与2号,他对未来的投资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2007年到2008年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主题:世界冠军,从奥运会世界冠军到企业世界冠军,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从精神到物质的统一。企业世界冠军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消费升级和金融理财行业的国内企业,它们抓住了全球最大的新兴中产阶级,是基于消费及升级的世界冠军。另外一条线索是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累积,创新和升级,逐渐具备与全球跨国公司竞争的中国企业,是基于制造的世界冠军。

    “我觉得我做投资并不累,把问题想清楚了,会累吗?”杨锐这样反问那些怀疑他管理三个基金精力有可能不够的人,“想不清楚的人才累。”

    华尔街的“逡巡”

    2005年1月,时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及策略师的杨锐被博时派到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做访问学者,随后又在华尔街管理5800多亿美元的AllianceBernstein股票投资部门工作。按照《机构投资者杂志》的统计,在2004年全美前300强机构投资者中,排名第六。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如同博时这般有远见,这一年在主流机构的经历让杨锐极速的充了一次电。

    在这间公司的最高一层,杨锐分了一间很好的办公室,不仅能看见中央公园,Hudson河也在窗外,以及更远处新泽西连绵的丘陵。后来看到他们转发的邮件中,有这样的句子:Boshi is the real thing,杨锐才知道他能混上这么好办公室的原因。

    刚开始每天早上与AllianceBernstein的基金经理开会时,杨锐有些不适应,因为基金经理们都是用英语很快的介绍全球期货、股市、黄金的情况,各种数字、图表一闪即过,杨锐此时深切体会到海外基金经理在做投资时的广阔视野,这让他后来受益匪浅。

    杨锐介绍说,在历史上,Bernstein专注价值(value)投资,Alliance的核心是成长(growth)投资。在网络股泡沫期间,Bernstein在经历了5年的郁闷之后,被春风得意的Alliance收购。两个公司合并后,却各自保留了风格。在架构上,两公司成为两个部门,各自独立运行自己的产品。例如,建行上市路演时,上午一趟到价值组,下午一趟到成长组。合并后产生了一个新部门:混合投资部门(core-blend),就是把两种不同风格的投资各取一半(50/50)的权重,运行新的产品。杨锐在Al-lianceBernstein的工作顺序是:混合/成长/价值。

    杨锐在混合投资部遇见一位极认真的人—————一位名叫Tom Frontaine的40多岁的组合经理。混合投资部的圣经是一本叫做积极的组合管理:数量理论和应用的书。杨锐被这位组合经理要求边学边体会,杨形容其中过程痛苦不堪。

    不过,杨锐在此次学习中对基金经理最需要的组合管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积极的组合管理的起点是一个基准组合,寻找的是超额收益,但承受的风险与基准组合相当。所以,要权衡对超额收益的预期和增加的风险间的关系。如果基金经理对未来的预期与一致性预期一样,那么,他就应该持有基准组合。至于预测收益率,用两个模型,一是APT,一是股票估值模型。目的是从粗的数据分析产生预期超额收益。要高度相信自己的模型。为什么能相信呢?因为他们用了1970年以来的数据不断做回归,找出影响收益率的显著因素,再用这些因素确定未来的投资决策。而对于新的模型,一般会给3-4年的时间来检查。”

    在美国的一年经历中,杨锐抓紧一切时间向高手学习。他与麦基尔教授、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梅建平教授合作研究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麦教授何许人也?他的一本《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初版于一九七三年印行迄今已经是第八版了,畅销32年,奠定了他在华尔街的地位。与大多数学者不同的是,麦教授也是美国规模排第二大的基金—————先锋基金(vanguard mutual)的董事。重要的是,有人甚至认为,麦教授本人和他的《漫步华尔街》是成就指数基金帝国—————先锋基金的重要力量。

    杨锐与其研究了为什么中国可以长期享受(enjoy)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他经济体的原因,也证明了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相对于盈利及其增长、历史估值水平的价格吸引力,并逐一分析了美国投资者分享中国增长的各种途径的潜在风险和收益。他们三人合著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出版商的兴趣,希望在此基础上扩充成为一本书。据介绍,为了与麦教授的成名作《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相对应,新书的名字是《漫步长城》(A Random Walk Up the Great Wall),预计将在2008年8月18日北京奥运会之前的9个月发行。

    有这么一种独有的华尔街经历之后,杨锐并不认为自己的投资会变得所谓的西化。而在很多人心目中,只要一讲到欧化,就认为可能不适应本土的特殊情况,或者再进一步就是必须洋为中用。杨锐对此显得豁达许多,“你看我们投资的很多教材,都是从海外翻译过来的,其实无论是欧化还是本土化,最关键的是不是接近事物的本质。”

    睿智印象

    总是发出开怀大笑的杨锐,在风趣、具有亲和力的同时,更给人留下睿智的深刻印象。

    在最近一次博时基金经理与持有人的网上交流中,有人问杨锐:请问您同时管理三只基金会不会太多而影响您的管理水平?

    杨锐答道:一个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一条生产线还是三条,不会有显著的区别。

    有人问道:我进入基金市场不久,很想购买增长2号,请问有什么建议?

    杨锐答道:不吃梨,怎么知道酸不酸。

    有人问: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基金的管理上轻灵中保持稳重。

    杨锐:谢谢您。“我能”。

    有人问:希望你能有稳健的表现,先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决定

    杨锐:时间是不可逆的,很多人在等待中错过机会。

    睿智的人似乎总是很从容。在平时的投资中,杨锐很少火急火燎地要交易员去下单交易,生怕买不到或卖不出去,有时交易员告诉他说没买着,他也总说没关系。他这样向记者调侃道,“无所谓,主意多着呢。一拍脑袋就一个。”

    这种主意来自于杨锐细致的观察与深入思索,有时候一条旁人不太注意到的新闻也会对他的投资引发很大的触动。杨锐平时的阅读量很大,这是一种信息的快速过滤。在年初的一期财经杂志上,一篇《斗胆多卖了三五块》的文章让他有了感觉,这篇文章讲的是全国制造业主们第一次张开口,怯生生地向海外客户要求提价,却幸福地发现没有道理可讲的海外客户开始慢慢接受他们“一个点一个点”的加价。“究竟这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需要密切跟踪观察。”

    睿智体现在基金投资中,就是杨锐会抓住并坚守共同基金最核心的东西,“共同基金的投资不同于巴菲特的Buy and holding,因为共同基金的运作期间会不断有赎回和申购,资金动态特征明显,所以公募基金经理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样采取鸵鸟战术,把头深埋在沙里不管其他,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组合管理。”

    杨锐和肖华的故事

    提到博时基金,不可能不提及肖华,肖华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因重仓汽车股一战成名,成为当年最耀眼的基金经理明星之一。公告显示,肖华于去年底业已因个人原因离开博时基金,杨锐成为其接棒者。

    在杨锐的成长经历中,其从1999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博时,7年间从分析员做到基金经理,期间从2002年10月起,杨锐兼任肖华的基金经理助理近两年之久。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杨锐如此感慨,“在做助理期间,肖华教会我很多,他有极强的洞察力。”

    也许是肖华过去的光芒太耀眼,总是有投资者拿杨锐与肖华作比较。在被问及投资风格与博时价值增长的前任基金经理肖华有何差别时,杨锐表示:“将会秉承价值投资风格,股票挑选是一样的,行业配置会更均衡,操作会更有弹性。”

    在日前博时公司网站每周一次的基金经理网上路演活动中,一位投资者提问:现在肖华先生离开了,杨先生能够继续为我们理好财吗,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我能相信你吗,您能保证吗 ?

    杨锐诚恳地回答说:谢谢你,非常谢谢你!与你很像,我从毕业的第一天就在博时工作,到现在8年了,从没有离开过,从这个角度,您看可以信任吗?

    “我能”,杨锐对投资者的表态坚定了持有人的信心。相信接过肖华一棒的杨锐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2005年1月开始,圈内人就没见着杨锐。时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策略分析师的他主笔的博时投资策略在投资界颇有些名气,他的收笔让很多投资人士很有些失落。

    一年之后,杨锐回来了。原来,作为博时的重点培养对象,这一年他到华尔街的基金经理群中“混”了一圈,还和国际级投资大师、经典教材《漫步华尔街》作者麦基尔教授合著了《漫步长城》一书。

    历经一番“洋风”熏陶之后,杨锐似乎愈发睿智,其担纲的博时平衡配置基金在股票仓位最高只有60%的情况下,自去年6月1日成立以来,到目前仍然取得了40%以上的回报;而在记者看来,杨锐身上洋溢着自信与乐观,“我能”,这半认真半风趣的调侃,成为其信心的充分写照。

    站着接受采访

    在记者近八年的新闻生涯中,很少有人站着接受采访,杨锐是第一人。

    “我到了美国以后,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现在许多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看起来和美国差不多,其实在很多细节方面还差不少,比如说同样是写字楼装电梯,美国很多地方更人性化地装了残疾人专梯,这样成本就几乎提高了一倍,另外美国的高速公路是密密麻麻,而我们深圳到广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也只有一条高速公路,还有美国的很多房屋即使在偏远的地方孤零零地立着一幢,但各种市政管线照样要从地下埋过去与其连接。这些后面意味着什么呢?两点:一是生活质素的进一步提高,将会带来可观的投资需求,二是从投资、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几个方面看,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潜力巨大,一句话,中国的现代化是个长期的进程。”谈到这些感受,杨锐很激动,一下从椅子上起身,来回走动着向记者介绍,此后的采访就一直站着进行。

    看得出来,在思考问题时,杨锐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他是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而激动,也是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前景而兴奋。目前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是,在2006年中,很多股票已经翻了二、三倍,很多人认为市场投资风险很大,这时候是离场还是坚定投资呢?杨锐的观点是后一种,“未来基金经理投资业绩的高低,就取决于他们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理解有多深,这决定了他们对于很多有良好增长前景的公司大笔投资,装备制造行业有结构性的机会,消费行业有总量增长的机会,为上中下游提供服务的金融证券地产等行业有重大机会。”杨锐说。

    在高度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杨锐看来,A股市场遍地都是机会。博时平衡基金建仓完毕后,由于其股票组合市值的上涨,杨锐经常因为基金合同的限制很愉快地卖出部分股票,以避免超过60%持仓限制。

    不过,投资者根本不用担心杨锐在投资时会同样兴奋甚至冲动。一旦思考投资策略、做股票交易,杨锐就变得非常理性与冷静。在这方面,博时基金公司的交易员是最好的见证人,他们注意到杨锐买股票下单其实是非常耐心的,曾经在买一只非常心仪的重型装备类的股票时,他持续买了二十多个交易日才买到自己想要的量,盘面表现一直风平浪静。

    “这是双子座的特点。”杨锐笑着说,根据一些书上的解释,双子座人的意志一直都是一体两面的积极与消极,动与静、明与暗,相互消长,共荣共存的。

    很爽的2006

    谈及2006,杨锐用“很爽”两个字来形容。

    2006年5月底6月初之际,万科的股票一路下跌,很多投资者都在卖股票。当时市场的噪音很多,其中有宏观调控因素,还有很多学者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去批判高房价,这一切让投资者对房地产股票人心惶惶。

    吃进,再吃进。杨锐管理的博时平衡基金在5块多的价位大幅建仓万科,非常果断。杨锐其实一直很看好万科,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价位,在5块多的价位他判断万科的估值已经相当合理。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建仓银行股,其中主要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事实证明,地产股、银行股均是下半年的领涨龙头,万科在去年底已经到达15元的高位,比当初的5元价位翻了2倍。

    杨锐在2006年打的另外一场漂亮仗是钢铁股。在钢铁股于四季度启动之前,博时平衡比较早地配置了很多钢铁企业的股票,稳稳当当的赚了50%以后撤出钢铁板块。虽然其后钢铁板块仍然还有50%的涨幅,但杨锐并没有为此患得患失,他觉得这算不上失误,钢铁股的上涨完全是靠估值的变化,涨到50%已经体现了合理的估值,后一个50%在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市场情绪的作用。

    “我没有患得患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去年11月份博时平衡的资金从钢铁板块后撤出来之后,配置了券商类上市公司。”他此次逻辑一如既往的清晰:在股市财富效应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储蓄资金开始转到股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股票基金,这一切都会进一步促进股市的繁荣。杨锐此次转战结果非常漂亮,回头来看,他进驻券商股的时机非常恰当。

    正是漂亮、持续的战役,让杨锐管理的博时平衡配置为持有人获取了丰厚的回报。进入2007年,博时平衡配置的净值增长在平衡型基金中一直排在前三位。杨锐目前管理着博时的三只基金,分别是博时平衡配置、博时价值增长1号与2号,他对未来的投资前景非常看好。他认为2007年到2008年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主题:世界冠军,从奥运会世界冠军到企业世界冠军,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从精神到物质的统一。企业世界冠军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消费升级和金融理财行业的国内企业,它们抓住了全球最大的新兴中产阶级,是基于消费及升级的世界冠军。另外一条线索是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累积,创新和升级,逐渐具备与全球跨国公司竞争的中国企业,是基于制造的世界冠军。

    “我觉得我做投资并不累,把问题想清楚了,会累吗?”杨锐这样反问那些怀疑他管理三个基金精力有可能不够的人,“想不清楚的人才累。”

    华尔街的“逡巡”

    2005年1月,时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及策略师的杨锐被博时派到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做访问学者,随后又在华尔街管理5800多亿美元的AllianceBernstein股票投资部门工作。按照《机构投资者杂志》的统计,在2004年全美前300强机构投资者中,排名第六。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如同博时这般有远见,这一年在主流机构的经历让杨锐极速的充了一次电。

    在这间公司的最高一层,杨锐分了一间很好的办公室,不仅能看见中央公园,Hudson河也在窗外,以及更远处新泽西连绵的丘陵。后来看到他们转发的邮件中,有这样的句子:Boshi is the real thing,杨锐才知道他能混上这么好办公室的原因。

    刚开始每天早上与AllianceBernstein的基金经理开会时,杨锐有些不适应,因为基金经理们都是用英语很快的介绍全球期货、股市、黄金的情况,各种数字、图表一闪即过,杨锐此时深切体会到海外基金经理在做投资时的广阔视野,这让他后来受益匪浅。

    杨锐介绍说,在历史上,Bernstein专注价值(value)投资,Alliance的核心是成长(growth)投资。在网络股泡沫期间,Bernstein在经历了5年的郁闷之后,被春风得意的Alliance收购。两个公司合并后,却各自保留了风格。在架构上,两公司成为两个部门,各自独立运行自己的产品。例如,建行上市路演时,上午一趟到价值组,下午一趟到成长组。合并后产生了一个新部门:混合投资部门(core-blend),就是把两种不同风格的投资各取一半(50/50)的权重,运行新的产品。杨锐在AllianceBernstein的工作顺序是:混合/成长/价值。

    杨锐在混合投资部遇见一位极认真的人———一位名叫Tom Frontaine的40多岁的组合经理。混合投资部的圣经是一本叫做积极的组合管理:数量理论和应用的书。杨锐被这位组合经理要求边学边体会,杨形容其中过程痛苦不堪。

    不过,杨锐在此次学习中对基金经理最需要的组合管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积极的组合管理的起点是一个基准组合,寻找的是超额收益,但承受的风险与基准组合相当。所以,要权衡对超额收益的预期和增加的风险间的关系。如果基金经理对未来的预期与一致性预期一样,那么,他就应该持有基准组合。至于预测收益率,用两个模型,一是APT,一是股票估值模型。目的是从粗的数据分析产生预期超额收益。要高度相信自己的模型。为什么能相信呢?因为他们用了1970年以来的数据不断做回归,找出影响收益率的显著因素,再用这些因素确定未来的投资决策。而对于新的模型,一般会给3-4年的时间来检查。”

    在美国的一年经历中,杨锐抓紧一切时间向高手学习。他与麦基尔教授、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梅建平教授合作研究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麦教授何许人也?他的一本《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初版于一九七三年印行迄今已经是第八版了,畅销32年,奠定了他在华尔街的地位。与大多数学者不同的是,麦教授也是美国规模排第二大的基金———先锋基金(vanguard mutual)的董事。重要的是,有人甚至认为,麦教授本人和他的《漫步华尔街》是成就指数基金帝国———先锋基金的重要力量。

    杨锐与其研究了为什么中国可以长期享受(enjoy)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他经济体的原因,也证明了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相对于盈利及其增长、历史估值水平的价格吸引力,并逐一分析了美国投资者分享中国增长的各种途径的潜在风险和收益。他们三人合著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出版商的兴趣,希望在此基础上扩充成为一本书。据介绍,为了与麦教授的成名作《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相对应,新书的名字是《漫步长城》(A Random Walk Up the Great Wall),预计将在2008年8月18日北京奥运会之前的9个月发行。

    有这么一种独有的华尔街经历之后,杨锐并不认为自己的投资会变得所谓的西化。而在很多人心目中,只要一讲到欧化,就认为可能不适应本土的特殊情况,或者再进一步就是必须洋为中用。杨锐对此显得豁达许多,“你看我们投资的很多教材,都是从海外翻译过来的,其实无论是欧化还是本土化,最关键的是不是接近事物的本质。”

    睿智印象

    总是发出开怀大笑的杨锐,在风趣、具有亲和力的同时,更给人留下睿智的深刻印象。

    在最近一次博时基金经理与持有人的网上交流中,有人问杨锐:请问您同时管理三只基金会不会太多而影响您的管理水平?

    杨锐答道:一个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一条生产线还是三条,不会有显著的区别。

    有人问道:我进入基金市场不久,很想购买增长2号,请问有什么建议?

    杨锐答道:不吃梨,怎么知道酸不酸。

    有人问: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基金的管理上轻灵中保持稳重。

    杨锐:谢谢您。“我能”。

    有人问:希望你能有稳健的表现,先观察一段时间再作决定

    杨锐:时间是不可逆的,很多人在等待中错过机会。

    睿智的人似乎总是很从容。在平时的投资中,杨锐很少火急火燎地要交易员去下单交易,生怕买不到或卖不出去,有时交易员告诉他说没买着,他也总说没关系。他这样向记者调侃道,“无所谓,主意多着呢。一拍脑袋就一个。”

    这种主意来自于杨锐细致的观察与深入思索,有时候一条旁人不太注意到的新闻也会对他的投资引发很大的触动。杨锐平时的阅读量很大,这是一种信息的快速过滤。在年初的一期财经杂志上,一篇《斗胆多卖了三五块》的文章让他有了感觉,这篇文章讲的是全国制造业主们第一次张开口,怯生生地向海外客户要求提价,却幸福地发现没有道理可讲的海外客户开始慢慢接受他们“一个点一个点”的加价。“究竟这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需要密切跟踪观察。”

    睿智体现在基金投资中,就是杨锐会抓住并坚守共同基金最核心的东西,“共同基金的投资不同于巴菲特的Buy and holding,因为共同基金的运作期间会不断有赎回和申购,资金动态特征明显,所以公募基金经理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样采取鸵鸟战术,把头深埋在沙里不管其他,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组合管理。”

    杨锐和肖华的故事

    提到博时基金,不可能不提及肖华,肖华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因重仓汽车股一战成名,成为当年最耀眼的基金经理明星之一。公告显示,肖华于去年底业已因个人原因离开博时基金,杨锐成为其接棒者。

    在杨锐的成长经历中,其从1999年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博时,7年间从分析员做到基金经理,期间从2002年10月起,杨锐兼任肖华的基金经理助理近两年之久。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杨锐如此感慨,“在做助理期间,肖华教会我很多,他有极强的洞察力。”

    也许是肖华过去的光芒太耀眼,总是有投资者拿杨锐与肖华作比较。在被问及投资风格与博时价值增长的前任基金经理肖华有何差别时,杨锐表示:“将会秉承价值投资风格,股票挑选是一样的,行业配置会更均衡,操作会更有弹性。”

    在日前博时公司网站每周一次的基金经理网上路演活动中,一位投资者提问:现在肖华先生离开了,杨先生能够继续为我们理好财吗,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我能相信你吗,您能保证吗 ?

    杨锐诚恳地回答说:谢谢你,非常谢谢你!与你很像,我从毕业的第一天就在博时工作,到现在8年了,从没有离开过,从这个角度,您看可以信任吗?

    “我能”,杨锐对投资者的表态坚定了持有人的信心。相信接过肖华一棒的杨锐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