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金融改革需要高效的协调机制

  寻找恰当的改革时机是改革成功的要素之一,如果改革的压力越积越大,而各种压力之间相互发生纠缠和矛盾,改革就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不改,压力更大;改,则需要顾及各种矛盾是否激化。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就面临类似的困局。

1月19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讨论金融改革事宜,就农村金融体制设计、国有金融管理框架重构、企业债市场建设、外汇投资管理、利率形成机制等做出布局。

  与每年一度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不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只在1997年和2002年召开过,主要涉及金融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和突破。十年过去,旧有的体制性问题大部分已经逐步解决,主要商业银行都已经股份制改造后上市,各种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也初步完善,因此,金融改革的焦点越来越技术化和机制化,当然,这并不表示不存在体制问题。

  此次会议前夕,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12月的消费品价格环比上升2.0%,同比上升5.7%,尤其是粮价和油料作物价格,同比则分别上涨9.1%和11.1%。由此可见,是次会议的背景是流动性严重过剩以及通胀压力抬头。业界不仅关注会议对金融体制做如何安排,更关注就流动性过剩做出如何应急的布局,比如是否增加汇率 弹性、加息等。

  过去的几天里,相关部门透露出一些解决流动性过剩和确保金融安全的措施。众所周知,中国流动性过剩正在催生资产泡沫,而又不能采取人民币升值 或者加息的方式缓解流动性,因此,金融机构只有加速构建金融安全网,即金融系统需要更多证券化的流动性而不是依赖银行信贷。有消息说,过去由发改委监管的上市公司债券发行管理工作将交给证监会主导,有望加速发展。过去,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规模较小,再加上停止审批企业上市融资,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中国也有望在近期启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完善国家金融安全网,防治呆坏账冲击金融安全。银行贷款,尤其是地产按揭贷款是否证券化还不得而知。

  流动性过剩之所以能带来如此大的压力,皆因相关改革缺失导致的机制的不健全与失灵。例如,货币政策不能有效传导, 因此,第一个就是要解决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推动利率市场化,央行于1月4日正式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中央也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通过人民币体系外的局部完全市场化的交易形成市场化利率,为国内更大范围内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提供参照等。此外,在过多的外汇储备压力下,除了增加汇率弹性外,国家可能成立类似“淡马锡”的专门机构经营管理部分外汇储备,上海各大银行正在争抢外汇交易员,可见汇市也可能有所变化。

  管理部门集中推出和将要推出系列政策说明一个问题,即改革不容再拖,为形式所迫。那么为什么不提前主动改革,而是在流动性过剩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才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安全网呢?因为应急的改革很容易产生副作用。例如资本市场,在熊市 阶段停止扩容和创新,而在流动性过剩到可能酝酿资产泡沫的时候才紧急扩容和推出股指期货等衍生品,虽然可以缓解压力,但是也可能给市场带来震荡和更大的投机,不利于市场良性运作。一般而言,在压力较小的市场氛围中改革和创新,会减少运行出大错的机会,获得更多经验和修正机会,有利于培育健康的市场机制。

  与此前改革金融体制不同,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目前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问题主要涉及机制以及技术来完善市场,这需要高效的专业的监管和决策机构。在原来体制约束下,活跃度不高的金融体系运行相对稳定,市场化后,在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影响下,时常会瞬息万变,这需要决策效率。当然,正因为中国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曾有专家提议,成立一个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各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中国应该进行监管机制的改革,可以考虑建立一个高效的协调机构和金融机构独立决策的机制。

(责任编辑:崔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矛盾 | 金融商贸职业技术学校 | 金融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