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 > 民营经济分析会

黄孟复:民营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黄孟复:民营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工商联主席):

  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近几年,全国工商联每年均要召开一次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目的是通过与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分析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及自身特点,宣传民营经济的重大作用,提出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今年是第四次召开这样的会议,但在北京召开是第一次。下面,我就2006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分析,供大家参考。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GDP达到近21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0.7%。2006年,是党和国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特别是“非公经济36条”进一步落实的一年,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更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来源。

  一、2006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1、民营经济继续以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发展。

  ——私营企业大幅度增加。到2006底,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494.7万户,比2005年增长15%;注册资金总额为7.5万亿元,增长22%;从业人员为6395.5万人,增长9.81%;投资者人数1224.9万人,增长10.36%。

  ——民营经济投资大幅度增长。到2006年底,城镇中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即全部民营经济固定投资总额达到4.83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7.7%,高于全国13.2个百分点,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1.6%。

  ——私营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到2006年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2006年,全国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6.5%,高于全国增长率约23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为13.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52.1%,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2、民营经济的效益和社会贡献进一步增长。

  ——私营工业利润快速增长。到2006年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利润总额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47.2%,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

  ——私营经济税收快速增长。2006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3495.2亿元,比2005年增长28.6%,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28%,比2005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

  ——对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不断增大。以中国光彩事业为例,到2006年6月,光彩事业投资累计到位资金1247亿元,比2005年6月增长178亿元;安置就业479万人,增加179万人;帮助脱贫769.8万人,增加221万人;捐赠财物170亿元,增加近40亿元。

  3、民营企业素质不断提高。

  ——私营企业组织形式及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据全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到2005年底,独资企业比例为21%,比2年前降低了1.5个点;合伙企业比例为7.4%,降低了0.3个点;有限责任公司比例为65.6%,提高了2.7个点。抽样调查还显示,私营企业中设立股东大会的占58.1%,比2年前提高1.4个点;建有党组织的占34.8%,提高4个点;建立工会的占53.3%,提高2.8个点;设立了职代会的占35.9%,提高了约5个点。

  ——企业经济实力增大。2006年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为151万元,比2005年提高了8万元。到2006年9月,全国规模私营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为2620万元/户,比2005年提高200万元。2005年达到2亿元销售收入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2688家,比上年增长26.85%;其中前20位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5025亿元,比上年增长的37%,平均规模为251亿元;名列前三位的联想集团达1082亿元,沙钢集团为405亿元,苏宁电器集团为397亿元。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目前已达约15万家,在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70%以上为民营科技企业,其科技成果占高新区的70%以上。我国专利申请中,私营企业申请量占41%,高于其它经济成份;全国有7个省的私营企业专利申请比例超过50%,有6个省的私营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超了50%。

  ——民营上市公司明显增加。2006年是民营上市公司增加最多的一年。全年私营控股上市公司增加了28家,占全国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的39.4%,发行股份10亿多股,募集资金84.6亿元。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母体民营企业为2573家,占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64%。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产业分布主要是境外分销贸易及其它服务业和加工贸易生产,分别占48.6%和38.7%。

  4、民营经济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总体有利。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政策,如“十一五”发展规划、自主创新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战略及系列配套政策等,这为民营经济的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条件。

  ——中央继续强调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从年初的人大、政协会议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都在强调要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市场和法制环境。

  ——政府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取得新进展。有关部门推出了铁路、民航、邮政、军工和石油石化等部门鼓励非公资本进入的措施,金融部门也出台政策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及信用担保条件,税务部门对个体工商户及小企业的税收政策也有改进,国家发展委推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地方政府更加强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的重要意义。全国多数省区市均制定了“非公经济36条”的实施政策,一些地方的政策措施比较超前。

  5、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落实“非公经济36条”的措施推进不平衡。

  ——行业准入总体上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是在邮政、通信、广电、电力和金融等,民营经济的进入遇到大量的“玻璃门”现象,即看得见、进不去。比较突出的是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和从业资历等各种理由抬高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

  ——金融、税收政策总体改进不大。银行仍在信贷上对中小企业有种种不合理的条件限制;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中小银行的呼吁,仍不为金融管理部门认可。内外资企业统一税制改革仍处在研究制定之中,民营企业税赋成本明显高于其它企业。

  ——一些配套实施政策在执行中遭遇阻力。一些部门受传统的观念影响与习惯制约,在实际管理上对民营企业仍抱不太信任的态度,以致在具体工作上或有意或无意、或直接或间接地限制民营企业。

  ——某些垄断企业在实际上更加排挤民营企业。部分垄断企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需要,通过长期维持垄断高价、影响政府部门抬高行业准入门槛等手段,排挤民营企业进入。

  (2)市场环境面临许多问题。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2006-2007全球商业环境报告》,2006年中国的综合商业环境排名居第93位,虽然比2005年提升了15位,但在175个经济体中仍属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开办企业居第128位,获得信贷第101位,投资者保护第83位,缴纳税款第168位。这些评价结果说明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仍须加大力度进行改善。

  (3)社会某些舆论存在负面影响。

  ——在对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的讨论存在某些偏颇舆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部分社会舆论简单地将其主要归因于是私营经济发展,这使不少人对民营企业仍持异样眼光。

  ——关于“原罪”问题的再次争论给部分民营企业带来某种心理影响。面对民营企业在早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某些违规行为,一些人将此视为“原罪”,要求进行谴责和追究。这种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某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了某些司法行为,也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心理。

  (4)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尚有不小差距。

  ——劳动纠纷不断增加。民营企业的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和安生卫生等劳动纠纷案件发生的比例和频率虽然并一定高于其它企业,但案件发生的总量和增长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

  ——社会诚信意识仍有不足。商标假冒、产品伪劣、财务失实、偷漏税款等问题仍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存在,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

  ——资源环境问题有所加重。受技术、管理水平因素和某些人为因素影响,相当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比较粗放,由此带来资源浪费加大、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近来,社会不时披露一些发生在民营企业身上的违法犯罪案件,引起了群众公愤,造成了不小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长期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很重要作用。比较重要的方面有:

  一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最重要基础。目前,民营经济已经占GDP的65%左右,占经济增量的70—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二是维护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普遍就业是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基础。民营经济现已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绝对主体。民营经济在就业上的贡献,为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促进社会公平。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既是国家在政策、法律和制度上逐步给予民营经济以公平待遇的过程,也是民营经济不断争取政策、法律和制度公平待遇的过程。这一公平的形成过程,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更大公平。

  四是提高生产效率。效率、特别是生产效率,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实行了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民营资本产生了、壮大了,民营资本效率显现了、展示了。正是民营资本的出现和民营资本的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资本和全社会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五是带来创造活力。自由地创业、创造和创新,是社会充满活力的最重要标志。几千万家个体工商户的产生,几百万家私营企业的崛起,还有上千万自由职业者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追求创业自由的重要体现。几千万个人和家庭的创业,为个人创造了价值,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国家创造了实力。民营经济还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民营科技企业已超过15万家,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民营科技企业占70%以上;全国企业专利中由私营企业的申请占41%,高于其它经济成份。

  六是增大民众财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大幅度增加,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全国有2576万家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近2.53万元;这些个体户涉及家庭人口达7500多万人,其中多数人基本上过上了小康生活。全国有494.7万家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151万元;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近1300万人,涉及家庭人口近4000万人,私营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比投资者人数更多,涉及的家庭人口更多。这些家庭多数是比较富裕的家庭。民营经济使这么多的人家庭财产得以日益增加,过上富裕和比较富裕的生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保证。

  七是参与新农村建设。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是扭转我国城乡和工农差别扩大趋势、推进全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民营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数百家国家级、数千家省级和数万家县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私营企业,它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几十万家乡镇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他们是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主力军。可以说,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农民,主导力量是政府,而一个最主要的社会参与力量就是民营企业。

  八是平衡地区发展。改变落后地区经济状况,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是全社会和谐的很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民营经济发展是改变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一个主要因素。80年代中期以来的江浙等地,90年代中期以来的福建等地,都是主要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才得以迅速赶上并超过全国增长水平的。目前,中西部地区都已认识到,要加快改变经济落后,发展民营经济是一条主要出路。

  九是贡献公益事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如参与中国光彩事业活动的有近2万家民营企业,近5年的各项光彩公益事业捐赠总额超过150亿元,年均30亿元。在浙江,近年来各级慈善组织所接受的捐赠有近80%来自于民营企业。最新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约有84%的业主有过捐赠行为。

  三、2007年民营经济发展趋势

  1、宏观经济形势背景。

  2007年中国的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态势,这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条件。中央提出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8%左右,实际可能达到10%左右。

  2、重大法律政策背景。

  一是《物权法》制定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保护各类财产、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人财产的最基本法律,它是维护市场经济基本秩序、推动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法律。

  二是企业所得税法出台。这是实现市场公平竞争的最主要的法律之一。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将明显降低民营企业的税赋,明显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经营利润率。

  三是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中央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的信贷条件,特别是直接融资条件。这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真正大显身手创造了基本条件。

  四是“非公经济36条”政策的进一步落实。2007年将是“非公经济36条”进一步落实的一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实,进一步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央的要求,将更大地推动各部门各地区制定与落实相关配套措施。

  3、发展趋势判断。

  一是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高于全国水平快速发展,但增长率相对下降。2007年及今后几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增长率仍将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估计大约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由于民营经济经过约20年的超速发展,总体规模和基数已经很大,今后几年,民营经济虽然会在总量上会大幅度增加,但增长率将相对下降。

  二是民营经济效率与效益进一步提高,但企业间差异扩大。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所得税的政策即将实施,信贷政策的相对放宽,资本市场的明显扩大,行业准入条件的进一步宽松,等等,这一切将推动民营企业降低投资与经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益。但各类民营企业参差不齐,企业间的效率与效益水平差异会进一步扩大。

  三是民营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但仍面临种种困难与矛盾。由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进入的行业领域更广,大中型民营企业更多,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的影响比过去更大更深。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中小企业,以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等为特征的生产发展,仍是民营企业的主要增长方式。

  四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将明显加快,但总体水平仍待提高。近几年,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在外投资建设产品营销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且总体上处于中低档次,总体水平仍须提高。今后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在国外建立营销基地,扩大加工基地,同时,一些企业还将建立研发基地、资源基地、融资基地和人才基地,部分基地将建立在发达国家。

  五是新的社会阶层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但人员差别日益明显。作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队伍将不断扩大。一方面,一批批成功人士不断涌现,一批批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断产生,已经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素养、较大贡献、较大影响的代表人士队伍。另一方面,相当大部分人士在文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素质仍待提高。

  四、采取更积极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全面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

  一是加快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凡不符合宪法及其相关法律中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的法律法规,凡是不符合“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政策及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政策,都要进行清理和修改。

  二是认真检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各地区各部门,未制定“非公经济36条”配套实施政策的,都要及时制定;已经制定了的,要进行检查,推动切实执行。

  三是切实解决行业准入问题。垄断行业、重要领域准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要按照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要求,充分听取和尊重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意见,避免国家政策出现局部性的利益化。

  2、着力改进税收金融政策。

  及时改进税收政策。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真正实施可能要到2008年才开始。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今年就应对民营企业的某些太不公平的政策按照新税法进行适当调整。金融改革与创新要充分考虑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服务提供必要服务的问题。各类银行要在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服务。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发展金融业,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企业和建立社区银行。在发展科技金融方面,可建立中国的科技银行。建议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部分有条件城市的高新区进行科技银行试点。

  3、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的严肃与公正。

  当前,在一些领域和地区,既存在执法不严问题,也存在执法不公问题。前者表现在部分地区为了吸引投资、加快发展,放任民营企业的某些违规违法行。后者表现在有的领域,面对同样违规行为,若发生在国有和三资企业身上,可能不算问题,但若发生的在私营企业身上,则往往视为经济犯罪被诉诸于法律。必须加快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机制的步伐,加强社会和谐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障,提高行政执法与司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为各类企业提供公平的执法环境。

  4、不断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

  要通过舆论宣传与引导,在群众中逐步树立起三个新观念。一是树立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新社会阶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也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新政治观;二是树立民营资本、私人财产,也是国家与社会的财富的新财富观;三是树立客观公正地看待民营企业早期发展中的某些与当时规则相冲突的新历史观。只有在群众意识和社会舆论中真正树立起三个新观念,才能根本解决在部分群众中仍然存在的某些旧观念旧意识,也才能根本解决在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仍然存在的某些担心与疑虑。

  5、民营企业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更大责任。

  民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承担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一是推动发展的责任。民营企业要不断地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岗位、扩大就业,增加利润、增大税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推进公平的责任。民营企业既要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加公平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也要公平地对待社会其他群体,努力维护职工的公平权利与合法利益。三是促进自由创造的责任。民营企业既要积极争取消除对创业、创新和发展的不合法限制,又要努力推动改变那些表面合法、实不合理的限制。四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的一切合法权利与权益,是民营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民营企业获得员工认同、支持和积极劳动贡献的条件,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产生的基础。五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责任。民营企业应积极主动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坚决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生产能力。六是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民营企业作为企业公民,要切实遵守劳动法、合同法、工资法、环保法、税法、生产安全法、社会保障法、资源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商业贿赂法等一切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七是遵守道德诚信的责任。要在企业家中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真正建立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八是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责任。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扶贫事业、社区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

  构建和谐企业,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是民营企业的社会与历史责任。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要为此而不断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丁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