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食用油价将涨到什么程度 崇洋媚外却有苦说不出

  乙醇汽油的汽车眼下越来越多,能酿造出乙醇的玉米也变得紧俏了起来,期货市场现在的玉米价达到了158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就连农贸市场上的玉米面也跟着水涨船高,一公斤卖到两块多,快赶上优质面粉的价了,最近涨价的还不止玉米,两个月前一桶30元钱的油,现在要40多元才能买得到,这油一涨价,动静比玉米还大,饭馆的油条、油饼、水煮鱼,甚至连肯德基的炸鸡腿也都跟着涨价了,油价 为何上涨?它将涨到什么程度?

  油价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

  经常逛超市的李大妈发现,大豆油的价格最近长了不少。

  李大妈:“涨了,涨了十多块钱。”

  怕豆油会继续涨价,李大妈带来了一家子人,打算多买一些以防万一。

  李大妈:“原来60多,后来就70多,后来这现在89了。”

  小郭:“都说拿水炒菜了,不拿油炒菜了,水便宜。”

  小郭是这家超市的进货员,她告诉记者,这次食用油涨价覆盖了所有大豆油品牌,平均涨幅在30%以上,目前在市场上,30元以下的5升装大豆油已经很难再买到。

  记者:“这桶油以前卖多少钱?”

  小郭:“四十五。”

  记者:“现在呢。”

  小郭:“现在卖五十多。”

  小郭告诉记者,大豆油涨价后,其他的花生油等品种也开始跟着涨价了,她不敢多进货,只好天天往批发市场跑,在小郭的进货记录上记者看到,5升装的大豆油,2006年11月3日上午,每瓶进货价是31.5元,到了下午,进货价就到了32.7元,第二天,价格又升到了33元,此后几天,价格一直飞速上涨,11月20日,油价涨到了46.6元。

  小郭:“一看涨那么多,我都傻了,进一次油涨一次,进一次油涨一次,我也不敢多进,我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北京,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豆油涨价的情况,在上海,经过几次价格上调后,目前5升装大豆油的平均售价超过了40元,同比涨幅在41%以上,在济南,物价部门调查发现,大豆油一天三个价 ,同比涨幅超过32%,在广州,大豆油同比涨幅达到43%,为什么近段时间大豆油会出现大幅度涨价呢?随后,记者到几家油脂厂进行了调查。

  油脂企业负责人:“应该是原料,基本上都涨,普遍都上涨。”

  北京市宜佳禾美粮油有限公司经理师建铎:“成本就长了十几块钱。”

  师建铎在油脂行业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他告诉记者,国内油脂企业使用的原料,80%都是进口大豆和毛油,可是2006年,受干旱少雨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减产,导致大豆货源短缺,9月中旬,美国芝加哥交易中心的大豆期货价格开始攀升,到港的进口大豆从每吨2240 迅速上涨到了2900元。

  师建铎:“9月份开始调价的,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原料价格上涨,2006年11月份初,国内各大豆油脂企业开始上调大豆油价格,目前出厂价已经上涨了2000元,现在,对于下一步的价格走势,生产者心里也没了底。

  师建铎:“因为原料这块,都是进口来的,那要受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

  “崇洋媚外” 有苦说不出

  国际大豆的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原材料成本升高,推动油价上涨,这个逻辑似乎非常简单,但背后其实还有更复杂的原因,一个图表显示:2004年国际大豆的平均价格是每吨2411元,最高时的价格曾达到4300多元,2005年平均每吨是1971元,2006年11月,价格是2600元左右,其实国际市场上大豆经常都会出现价格波动,今年11月以来的波动并不算是幅度最大的,但这次不大的波动却对我国食用油的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

  记者到师建铎经营的这家益家禾美粮油有限公司进行了采访,让记者意外的是,在大豆油价格突飞猛进的这1个多月,这家企业竟然停产了。

  记者:“从几月份开始停的。”

  师建铎:“我们就从11月份断断续续开始生产。”

  2006年11月份以来,国内大豆油虽然涨价势头迅猛,可是师建铎却并没有因此多赚钱,反而一开始就亏了本。

  师建铎:“刚开始的时候,原料涨到一个价位,我们要给客户订一份货,订完货了以后我们再进原料,那就拿不到以前的价位了,那你就得赔着钱走。”

  师建铎的企业全部是用进口大豆和毛油作为原料,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幅度很大,2006年11月初的时候,他每生产一吨豆油就要赔两百多元。

  师建铎:“一吨赔两百多,几百吨就是几万元没了。”

  一个月下来,师建铎就赔了近百万元,让他犯愁的是,尽管赔钱,可为了维系老客户,当时企业还不能停产,他只好苦苦支撑着,可是没过多久,师建铎发现企业不得不停下来了。

  师建铎:“因为这原料老是供不上,干着急没办法。”

  进不到原料,师建铎无米下锅,只好停产,现在,什么时候能开工还是个未知数。

  师建铎:“停一天损失就是两千块钱,租金就十几万,还有这些工人的工资,这是最基本的费用。”

  记者:“有办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吗?”

  师建铎:“这状况我们真是改变不了。”

  这种困境,师建铎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他告诉记者,大豆的国际贸易,实际上是被少数跨国粮商控制着,2004年3月,在跨国粮商的影响下,进口大豆出现过一次大幅度上涨,师建铎和国内的几百家油脂企业,在每吨4300元的历史最高价,采购了大量美国大豆,可是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大豆价格迅速下降到了3100元/吨,师建铎因此亏损了6000多万元,在那次危机中,大连华农、三河汇福等一批国内大型油脂企业也元气大伤,依靠进口大豆生存的中小型企业几乎全军覆没,接近80%的企业被随后而来的跨国粮商低价收购或者是并购。

  师建铎:“你上多少家企业,完了以后,他趴下,倒了,我们就有点承受不起了。”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师建铎渡过了2004年的危机,可眼前的危机能不能渡过,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记者看到,依赖进口大豆生产,众多油脂企业几乎被送上绝路,可是记者得知,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有丰富的大豆资源,国内的油脂企业为什么非要依赖进口大豆,不使用国产大豆呢?

  师建铎:“成本太高了,一箱的话,就差了二三十块钱。”

  由于受规模生产、产业化程度、政府补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口大豆种植成本远低于国产大豆,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每年都拿出190多亿美元补贴大豆,相当于每吨大豆补贴200元钱,目前,美国大豆每吨的生产成本是1395元,巴西为984.4元,我国却高达1592元,这使得使用国产大豆作为原料的那些油脂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一家油脂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坚持使用国产大豆榨油的企业,可是因为成本太高,他们设在东北地区的5个分厂早已经全线亏损。

  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董事长田仁礼:“赔了6000万。”

  公司董事长田仁礼解释,使用东北地区产的大豆,因为运营费、收储费较高,相比较直接到天津港口买进口大豆,每吨生产成本要高190元。

  田仁礼:“如果我满负荷作业的话,我要收购到250万吨以上,差将近四个亿。”

  四个亿的沉重负担,让九三集团不得不向生存屈服,2004、2005年,田仁礼在大连、天津建了两个分厂,全部采用进口大豆作为原料,用以反哺在黑龙江亏损的5个分厂。

  田仁礼:“农民埋怨我,说九三油脂太不象话,国产大豆他不买,他买进口大豆,但是我现在是有苦难言,如果我不进口,我就要死掉了。”

  显然,价格低成了国内油脂企业依赖洋大豆的主要原因,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此后几年,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2005年达到2650万吨,预计到2007年,进口大豆将达到3000万吨,80%将全部依靠进口,中国市场对洋大豆的依赖,让研究大豆产业已经47年的刘忠堂研究员颇感忧虑。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大豆这个产业,它是个大产业,第一它的种植面积,全国4个超亿亩的作物,其中有大豆,第二,大豆的加工链最长,不光是豆农问题,它涉及企业的发展,加工、包装,一系列的产业,这么大个产业,靠进口,完全依赖进口,那绝对是错误的,绝对不能,你没有大豆,就要受控于人,将来发展到16亿人就等着吃人家的东西,人家怎么说你就得怎么办,那你就毫无办法。”

  刘忠堂分析,现在的贸易是全球贸易,国内的大豆及大豆油价格会受到国际市场影响这并不奇怪,让他担心的是,今年因为粮食主产区遭遇干旱,农业减产,整个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都出现上涨,可是从涨幅来看,2006年12月份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4.7%,大豆的涨幅高达23.47%,是所有农产品中涨幅最大的一个品种,刘忠堂分析,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现在是明明白白的事实,大军已经压境,整个的加工企业被垄断了,原料被垄断了,市场被垄断了,定价权被垄断了,我们非常着急这个事。”

  洋大豆横扫中国市场

  在大豆之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县,村民王勇柱告诉记者,近年来受进口大豆的影响,他家前年种的2000公斤大豆一直没卖出去。

  记者:“最近价格不是涨上来,怎么不卖呢。”

  王勇柱:“涨上来也不行,现在还合不上本。”

  记者:“还不够成本。”

  王勇柱:“不够成本?”

  记者:“他们来收是多少钱?”

  王勇柱:“他们收现在是一块二毛多钱。”

  记者:“那你成本得多少钱?”

  王勇柱:“现在成本我算计算计得达到一块四。”

  王勇柱告诉记者,大豆是村里人主要的收入来源,可是豆价低无人买,村民家家户户的角落里,都堆满了卖不出去的大豆。

  王勇柱:“这一天到晚看这,打出的黄豆去卖,一块一毛多钱,瞅着就是干赔,卖不出去。”

  王勇柱告诉记者,村里人种大豆的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很多人都扔下地外出打工去了。

  王勇柱:“心凉了,都不想种了,觉得种大豆没有啥出路。”

  记者得知,2006年黑龙江省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了25%,原本以种植大豆为主的阿城、海伦等地,经济发展因此遭受了惨重的影响。

  黑龙江省海伦市市长李树田:“每年农民减少1个亿的收入,我认为我们现在跟国外的大豆没有竞争的可能。”

  面对来势汹汹的进口大豆,无论是豆农、还是管理者,都备感无奈,那么作为大豆产业的下游产业,饲料加工业又有什么对策呢,青禾科技有限公司是哈尔滨市一家规模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从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以来,企业的成本大幅度上涨,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着提高出厂价。

  黑龙江省青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学忠:“以前1900多块钱,就是最初,最低的时候,现在应该是2200多了。”

  记者:“那因为这个豆粕涨价,你的这个饲料出厂价提高了多少钱?”

  黑龙江省青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学忠:“出厂价我们提高了150元左右,100元到150元。”

  殷学忠分析,饲料涨价给周围的养殖场增加成本,照此下去,肉蛋奶等食品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价格上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个推断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12月25日,由于受到粮油涨价等生产成本提高的影响,肯德基开始上调部分产品价格,与此同时,各地也传来了肉蛋奶、餐饮行业涨价的消息。

  国内制油企业和饲料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强烈依赖,已经使我们的相关产业深陷困境当中,完全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帮助我们的企业走出困境,谁又能来保卫我们每一个人餐桌,不被洋大豆所控制?

  中国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民:“现在我担心的就是大豆有可能是国外垄断我们农产品市场的第一个试验品,下一个有可能比如说玉米或者其他产品。”

  王继民,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5年前,当中国要加入 WTO 的时候,王继民就指出中国农产品将面临挑战。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民:“这里面是几个原因,从美国巴西来看,他们的生产优势一个是规模大,一个农户可能有上千公顷,再一个就是说使用的是高科技,这个节约很多成本,而我们国家是小规模,也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技术采用,在美国的话,种大豆还是有一部分这个补贴。”

  王继民发现,来自政府的巨额补贴是不少发达国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政府已经拿出了1780亿美元,用于对农业科研、种植、运输、出口等环节进行补贴,农产品价格由此降低了43%,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上限为每年农业总产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从2004年开始,平均每年的数目为120亿元,而美国每年用于农业补贴的数目高达190亿美元。”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原来关于大豆成本我做过分析,巴西的,阿根廷的,美国的都比咱们高的多,他补贴的多,所以豆农一下成本降下来了,咱们大豆没有补贴,所以就显得我们的成本高了。”

  凭借巨额的政府补贴,最近 10多年里,进口大豆飘洋过海,横扫中国市场,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大国,更为严峻的是,刘忠堂发现,另一场危机也悄然逼近,2003年,我国棉花进口量还只有87万吨,2004年一下就猛长到了190万吨,2005年增长到了257万吨,2006年达到424.6万吨,进口棉已经占到中国棉花消费的40%,美国棉商正是凭借强大的政府补贴,以每吨比国产棉花低2000元人民币 的优势占领了中国市场,导致国产棉严重滞销,棉农和棉花经营企业损失惨重。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棉花要步你们大豆的后尘,现在棉花也很紧张,形式也非常不妙。”

  研究者发现,危机同样在玉米产业悄然而至,凭借政府补贴降低成本,美国玉米正在迅速占领国内市场,2003年以前,每年都有800万吨玉米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自2005年7月份转基因玉米被批准进口后,国内企业已经订购了近6万吨,预计今年玉米进口量将至少是去年的15倍。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继民:“有可能玉米加工上或者其它方面也会造成这种垄断局面,形成就是说国外企业对这个价格的控制能力。”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忠堂:“必须用政策来扶持大豆这样脆弱的产业和民族加工业,得如果这方面不扶持,那很快就让人挤垮了,因为人家势头很猛,我们现在越弄越缩小,所以我说,已经达到最后抉择的阶段了。”

  半小时观察:种粮食不再只靠锄头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地球上还有好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大都,中国人就已经嫌炒大豆、煮大豆吃腻了,发明了豆腐,中国人比谁都会种大豆,但是现在,我们好吃点豆制品还得看外国人的脸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种粮不再是播种、收获这么简单的事了,农业已经被充分产业化,形成了长长的、复杂的产业链条,大家拼命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以便控制这个链条中的更多环节,加上现代资本市场的充分参与,大豆还是那个大豆,但种大豆、卖大豆已经完全不是中国农民熟悉的那些传统游戏。

  开启的大门不可能再关上,中国农民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种自己吃的年代,我们唯一的选择是组织起来,让中国农民熟悉现代农业的游戏规则,谁来做这个工作?政府拥有众多资源,只能由政府来牵头,其实,在全球化的游戏里,我们也不见得是弱者,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比如巨大的市场就是我们的一张王牌,现在的关键是,谁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中国有几亿农民,种了千万年粮食的中国人绝对不能失去种粮食的本领。

  稿件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责任编辑:胡立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师建铎 | 王勇柱 | 刘忠堂 | 田仁礼 | 阿城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