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公司调研

10年增值数十倍 平安回归造就多少亿万富豪

  本报记者 王小明 深圳报道

  即将回归A股的中国平安(2318.HK),也同样即将成就近两万名平安员工和高管的致富神话。

  1月26日,中国平安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在中国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

预披露信息中明示,平安员工投资集合共持有平安11.63%的股份,如以平安目前约38港元的股价、约2300亿港元的市值计,由部分高管和大量普通内勤员工及保险销售代理人组成的平安员工投资集合的18,969名平安员工人均身价达百万港元以上。如以目前市场估计的A股回归价计,这些当初仅投入数万资金的平安员工将迎来更大幅的资产增值。

  追本溯源

  上海静安广场9楼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的一处办公区,48岁的老冯望着窗外略显阴沉的天空,心情却晴朗无比。老冯断未想到,十多年前曾被自己视为“鸡肋”的8万元股权,即将随着平安上市水涨船高,给自己带来十数倍的收益。

  这笔“意外”的财富来自一直为外界所揣测的平安员工投资集合。

  根据预披露信息,“平安设立了员工受益所有权计划,由参与员工认缴员工投资集合资金并获得单位权益,而由该投资集合分别通过新豪时投资、景傲实业间接投资于本集团。员工投资集合的权益持有人受益拥有本集团现有股本总额的11.63%。”

  在平安员工投资集合这个“创富团队”中,包括平安部分高管和大量普通内勤员工及保险销售代理人。在平安内部,员工投资组合被当作一种奖励的荣誉,其对象是“对本集团做出重大贡献的董事、监事、高级顾问、专职员工(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若干保险销售代理人”,“有权购买的集合单位数额取决于其资历、工作年限以及对集团的贡献等多种因素”。

  这些持股的源头最初始于1992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员工持股方案获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平安综合服务(平安职工合股基金,即员工投资集合前身)公司,于当年度出资2236.3万元,购买中国平安10%的股份;次年再次出资4196.1万元,认购1398.8万股。

  据一位平安老员工回忆,合股基金这个“大胆”设想,在刚开始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新合股基金设立之初,由于5年内不分红,不少员工不愿意参与投资。有人甚至认为不仅个人工资要投入基金,还要倒贴钱购买,实在不划算。为了完成增资扩股,当时的平安甚至把增资扩股作为业务考核指标分派到各个分支机构,要求各机构必须完成规定的募股额,否则影响机构负责人年度考核。

  其后,随着平安的发展壮大,当年抱着“牺牲小家成就大家”念头购买股份的员工开始逐渐尝到了甜头。员工持股也开始增加。

  招股说明书显示,1996年12月,已更名为新豪时投资的职工合股基金再度认购5654.8万股,当时的价格是每股1.76元。之后,在2003年中国平安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前夜,为避免股价过高,该公司曾按10转10的比例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拆细”操作,新豪时投资的持股量亦随之增至1.95亿股。

  截至2006年末,新豪时投资持有中国平安股份达到了3.90亿股,对照12月29日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香港股市43.05港币的收盘价,扣除汇率影响,这部分股权在10年间的增值达到了40多倍。而员工持股的另一个平台——成立于1996年末的景傲实业,至2006年底累计持有中国平安3.31亿股。

  综上统计,2006年末,中国平安员工作为权益所有人,已间接持有平安11.63%的股份。

  持股比例较外界想象低

  在平安员工投资集合所创造的致富神话里,个别数字似乎显得特别突出。

  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平安的员工投资集合受益单位的份额自2001年10月后,未再增加。截至2006年末,该公司员工投资集合有18969名权益受益人,共持有4.31亿份权益单位。

  其中,包括董事长马明哲等在内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权益单位19,200,382份,占权益总额的4.47%。马明哲在员工投资集合中占比1.10%,占平安现有股本总额的0.1%。按1月30日H股38.75港币的收盘价,这些高管间接持有的股份市值达12.48亿港币。

  平安高管持股的另一平台是江南实业。按招股说明书,江南实业是一所“对发行人股权投资进行管理,不从事其它具体经营活动”的公司,该公司持有中国平安2.25%股权,2006年净利润3.56亿元。平安13名高管人员实际合计持有江南实业26.54%的股权,其中马明哲持有5.86%,孙建一持有3.83%,副总经理陈克祥持有3.81%。按1月30日H股收盘价,这部分高管持股市值14.34亿港币。

  员工投资组合与高管持股两者合计,所涉17名高管人员共间接持有中国平安1.64%的股权。“按披露的持股比例,平安高管所拥有的财富比外界想像的要低,”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西方经济学人普遍认为,公司高管持股是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上市公司绩效与高管成员所拥有的股权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财富500家大公司中的250家公司发现,持股的高管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更主动的作用,公司业绩也更佳。据接近平安的一名财经人士称,2004年平安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的时候,公司高管低比例持有股份曾经引起基金经理的质疑,认为“平安高管似乎对公司发展未存乐观信心”。

  而马明哲本人则在内部场合表示:“个人的股份占比不多,但我非常满足,因为我最在意的,是全公司有近19000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他认为,合股基金是其“个人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之一”。

  36个月的锁定承诺

  19年间,平安累积上缴的税收有数百亿元,和未来有机会兑现的员工投资集合相比,国家及股东的收益其实更为可观。

  2005年,汇丰以每股13.2港元的价格向与高盛及摩根士丹利毛里裘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汇丰集团收购其持有的9.91%股权。以此计,摩根、高盛当年分别以区区3500万美元入股平安,退出时溢价达十几倍,堪称摩、高在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之一。倘若这两家大行再沉得住气一点,到今天,卖出价又可高近三倍。

  而早期的内资股东收益则肯定远高于摩根、高盛:一是因为两大行进平安时,本身就是溢价六倍进入;二是卖出价,平安A股的预期发行价就已经数倍于摩根、高盛当年出手的价钱。

  “造富神话”的背后,不少平安人心情淡然。一位平安老员工说:“从投资回报看,同样是10万元,如果当初投入A000001深发展,收益可能远大于平安。”至于三年锁定期结束后,会不会卖?这位老员工的话更加意味深长:“不一定吧。倒不是一定要等到平安涨到什么价钱,而是觉得这是我作为平安创业者的一种象征。”

  招股说明书显示,三家员工与高管持股公司对所持有A股做出36个月的锁定承诺。“理论上我们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但这是通过合股基金实现的,我们无法变现,只能分享增长的部分。”不久前,中国平安一位A类干部对记者表示。

  对于离开中国平安的员工,则设定了退出机制,“权益持有人不再是本集团的员工或销售代理人时,可向有资格认购员工投资权益的人员转让其投资权益,或者由员工投资集合回购。转让价格由转让方和受让方自由协商,回购价格则为员工投资权益上年度末每单位账面净资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摩根 | 马明哲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