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传言一传再传 上市公司澄清再澄清

    近段时间来,沪深市场进入深幅振荡阶段,而兴于牛市中的有关上市公司传言,并没有因此戛然而止,反而呈加速蔓延的趋势,传言涉及的范畴更为宽广,甚至出现同一家公司数度澄清不同传言。

  传言“水漫金山”,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中纠缠着许多复杂利益。一些与传言相关的利益团体,在传言所不能探知的领域,悄然收获着巨大的利益。

  渐成燎原之势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上市公司的各种传言开始越来越密集,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对传言的澄清也越来越密集。

  根据本报信息部的统计,即使在整个2006年,也只有239家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平均下来,每月仅20家左右公司澄清相关事宜。但从2006年10月份以后,随着券商借壳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传言开始陡然增加,上市公司的澄清公告开始不绝于每日的信息披露中。

  进入2007年,传言在整个股市大盘上攻3000点的声浪中,程度更加密集。虽然截至目前,2007年仅过去一个月时间,但就在2007年1月份,即有57家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其中,在1月15日至1月31日,便有38家公司澄清相关事宜。

  而且,相比于以前,今年上市公司的辟谣甚至出现了“数度澄清”和“分别澄清”等新形式,与传言的密集遥相呼应。今年1月26日与27日,S哈药就曾发布三个澄清公告,对有公司借壳上市、筹备赴港上市及股票收益等事宜进行了分别澄清;传言被齐鲁证券借壳上市的鲁银投资,也曾在2006年12月末澄清一次之后,在不久前再度澄清;而地处重庆的西南合成,在澄清被重庆国投借壳的传闻之后不久,又对方正证券与泰阳证券借壳该公司的传闻进行了澄清。

  疯狂的背后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传言的肆虐?不可否认,无风不起浪,任何一个传言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与原因。

  “股市的疯狂孕育了传言的疯狂,这是传言络绎不绝的最根本原因。”一位有多年证券市场投资经验的李先生对本报记者说,“就如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股市疯狂炒作科技与网络题材一样,那时一旦能挖掘到有此类题材的股票,就能迅速演绎暴富的神话,于是,有关这类题材的小道消息就漫天飞舞。如今,只不过是题材变成了券商借壳、整体上市等新形式,但换汤不换药。”

  但在细节上,传言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在于传言的财富效应以及真真假假的现实。一方面,这些传言对股市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有着借壳、重组与整体上市传言的公司,其股票大多会在二级市场中非理性上涨,甚至在短时间内股价翻番。而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投资者并不相信传闻只是空穴来风,加上一些上市公司对传言澄清之后,但最后真正的结果却是真如传言所传,使投资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据本报记者了解,仅以券商借壳为例,就有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恒泰证券与新时代证券借壳西水股份、长江证券借壳S石炼化,在进行过相关澄清之后,又宣布最终借壳。

  上市公司的态度

  上市公司在一系列的传言风波、澄清以及利益的角逐中,是当仁不让的事件主角。对于传言为何屡屡“击中”这些公司,大多数上市公司表示并不知情。

  鲁银投资曾在澄清一次借壳传言后,传言并没有因此中止,表现在股价上依然是连连涨停,该公司因此就同样的事情二度发布澄清公告。昨日,记者就此连线鲁银投资董事会办公室,其一位工作人员称,“我们公司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传言会产生,他们想怎么传就怎么传。我们只是在核实、查清相关事情之后,进行相关澄清。”

  但有关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的“例行”澄清公告并非那么简单。“这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一些已经确定借壳或重组的公司,消息可能会通过某种渠道流出,但一些利益团体为了保障其收益,不排除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推迟发布澄清公告,争取一个时间差。而正是这个时间差,可以使普通投资者在迷惑不解之时,让这些利益团体完成对利益的“囤积”。

  一位曾参与某券商借壳上市公司的核心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早就已经确定好要借壳某上市公司,但其对外宣称的是借壳另一家上市公司。而在市场纷纷助推传言借壳公司时,他们已经悄然对另一家真正借壳的公司完成了低成本建仓任务。之后,再选择适当的时候公布这一消息。这样,他们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责任编辑:郭玉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鲁银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