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印象2006

  这是一个内心情感极其丰富的时刻,有许多生命中经历过的影像要回味,有许多藏在心底的祝福要送出。在这个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们祝贺你新年快乐,祝福你有好的运气,祝福你得到鼓舞,祝福你有一个似锦前程。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这些怀抱着理想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在料峭春寒里摇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色彩,在热烈的夏天里以轻松的舞姿扛起天空的一角,在成熟的秋日里奏响一曲曲美妙的和弦,在冬日雪白的梦里揣想无语的超然。

四季轮回,我们以热情为墨,用镜头做笔,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件,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片段和点滴,也记录下了如你我一样普通百姓的命运。我们关注自己就如同关注你们、关注我们的国家一样。

  那么,首先让我们回首2006年的春天。

  《公务员诱惑》宣传片

  【配音】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将做出人生最关键的抉择

  【同期】袁宏:“找工作现在基本形势不容乐观。”

  小新:“房的问题 车的问题,将来结婚的问题”

  小张:“我的户口正好是不在北京”

  【配音】他们参加的是一场比高考还要激烈的考试,他们都在被一个职业、一个名词所诱惑

  【同期】(袁宏)“公务员”;(小新)“公务员”;(小张)“公务员”

  【配音】他们的人生将何去何从?他们的命运又将折射出怎样的时代潮流?

  播出时间2006年1月7日 《公务员诱惑》 编导:刘乃谦

  2006年春天,我们的记者走近了这样几个人物,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当上公务员。在他们的眼中,他们正面临着不同的人生困境,又面对着不同的诱惑。

  刘乃谦: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吸引了我们,职业的热度似乎折射出了某种社会潮流,这正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采访了这样几个人。

  袁宏:总希望有一天有运气,上帝能眷顾到自己,能把好的运气给自己,就是通过这一下子就一飞升天了,都是这样的想法。

  李洁:做公务员就不一样了,公务员很多都在分房,即使不分房也会有内部的投资建房,内部资金建房的话,交的钱很少,但是能拿到很大的房子。

  刘乃谦:试想,假如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还会不会有这么多人报考?试想,假如企业员工的社会福利得到了保障,户口不再成为限制,养老和医疗都将不再是未来的忧愁,还会不会有这么多的高收入阶层也向往着去当公务员?这,似乎正是这期节目带给我们的思考。

  《城里 村里》宣传片

  【配音】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农村日渐陌生【同期】“我自己凭我自己的经验感觉都熟了,结果摘下去,那么多西瓜,(瓜

  瓤)全都是粉红色的,如果按照当时种的玉米来算的话,相当于一亩玉

  米的纯收入就没了。”

  【配音】一个在城市里读书的大学生,与城市咫尺天涯

  【同期】“我记得我哪一年回家,然后我们家里面人以为我去过王府井,我当时还没有去过,我就想为什么要去王府井。”

  【配音】他将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

  【同期】“基本上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

  播出时间2006年4月1日 《城里 村里》 编导:汪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年轻人就要有宏伟的抱负,就要有远大的理想,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担当‘解民生之多艰’,勇于担负起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任”

  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离开母校前的留言,2006年3月,他和其他59位2006届大学毕业生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了“北京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第一批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周刊记者完全记录了一个大学生从“村官面试”到上岗培训到正式开始工作的全过程,试图通过解读一个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为大学生们探索出一条区别于城市就业的道路,尽管这条路还处于探索阶段。

  汪凌:“大学生”和“农村”,一个是学历名词,一个是区域概念,这两个字眼似乎是相互平行,彼此的发展鲜有交点,如果他们都与“城市”有关,就

  有相交的可能,甚至可能完全重合。

  《票号复兴》宣传片

  【同期】乔家大院:汇通天下

  雷锦魁:拿钱赚钱

  【配音】是历史的巧合?还是现实的需要?

  【同期】专家:央行有需求

  县长:支持三农

  老板:想做银行家

  【配音】是使命使然?还是多方利益找到了结合点?

  【同期】裴小勇:信用社贷款难

  农民:高利贷

  农民:雪中送炭嘛这不是。

  【配音】打击地下金融,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民间金融破冰,平遥古城再现新兴票号。

  播出时间2006年5月6日 《票号复兴》 编导:刘乃谦 闫鹏

  2006年4月,山西,平遥,这个曾经是中国银行的发源地的古城,一时间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里刚刚成立了两个新兴票号,周刊记者随之赶赴山西平遥。

  闫鹏:其实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扶持三农,在中国搞的两个小额贷款试点,与以往的小额贷款试点不同的是,这次完全由个人出资,以公司的性质成立,只放贷款,不吸收存款。

  孔祥毅:有人说平遥这个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是票号又在平遥恢复了。事隔一百年,被冷落的平遥,现在金融要活跃起来了。

  闫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公司的投资人都是山西的煤老板,他们的梦想是做中国的银行家。

  韩世恭:我希望真正成为好像咱们四大商业银行的,我有信心有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做到十个亿,五十个亿一百个亿,好像日升昌(票号)一样汇通天下,我的信心挺大的。

  【解说】作为多方利益的结合体,这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承载着农民顺利贷款和老板们成为银行家的双重梦想。有人说平遥是幸运的。但是,相隔一百余年后,这种“转基因”票号能在今天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吗?新票号在承担了多重使命的同时,似乎又埋下了诸多悬念。

  这是发生在2006年春天的一组故事, 2006年的春天我们把镜头锁定在了这样一些普通人的身上。普通人的命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所以这里请允许我们向普通人致敬。

  我们向那些身居庙堂之高却不忘民意的人致敬,我们向那些处在江湖之远的却不忘国家利益的人致敬,我们向那些正在学习和正在工作的人致敬,因为你们的劳动意味着我们国家GDP的增长。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普通人,把个人的生涯与历史的嬗变、时代的进步融汇到一起。这是个人的幸运,更是公众的福祉。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6年夏天。

  《博客是什么“客”》

  【配音】名人开博又出书,博客被谁炒火了?

  【同期】“博客的排行榜,网友的留言等等,其实都是在帮助他找现实世界中他的位置,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这个位置,名人也不例外。”

  【配音】老人小孩齐开博,全民博客来了吗?

  【同期】“我觉得从2005年开始,就是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早期大众。”

  【配音】博客经济初露端倪,作者网站谁受益?

  【同期】“实际上,博客经济是一种利益共同体,或者是一种信息共同体。”

  播出时间2006年4月29日《博客是什么“客”》 编导:赵新燕

  2005年,有人把它称作“博客元年”,因为这一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个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

  记者:你知道博客是什么吗?

  8岁的天天:我个人的网上家园。

  80岁的老太太:就是BLOG,中文翻译就是网络日志,BLOG后面加个er就代表这个人,写博客的人,就是博客。

  30岁的柴静:博客实际上像“两会”一样,它是一个大的会场,你可以在每个人的评论跟留言当中,听到大家就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碰撞、争论。

  46岁的潘石屹:博客是你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跟别人来分享,你写的不管对不对,马上有人评论你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写作方式吧。

  2006年3月,博客与“两会”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两会代表和委员”用博客征集民意;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电视节目通过博客与观众互动交流。

  中央电视台《两会观察》栏目 记者

  柴静:我是因为所有的这些评论跟留言决定留下来写作的,因为我的写作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因为我要有这样一个地方,听到大家的声音,所以我就写了一篇博客叫《博客是署名的会场》。我觉得“两会”也好,或者是公民有很多参政议政这种方式是没有错的。那么,博客其实也是一种大家共同来讨论、共同推动事件,一个决策的很好的方式。

  赵新燕:中国的网民有一个亿,而博客才1600万,所以“全民博客”的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但是,上至80岁的老人,下到8岁的孩子,都有人对博客充满热情,从这里我们似乎也不难看出博客的发展趋势,正在由“精英”走向“大众”。

  《网络·江湖·剑》宣传片

  【配音】这是一次武林高手的聚会。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声。

  【同期】“我觉得,WEB2.0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我认为,WEB2.0在中国不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发展速度相当快。”

  【字幕】唇枪、舌剑

  【配音】这是一场新兴势力与传统盟主的斗争。没有刀光,没有剑影。

  【同期】“至于是1.0,还是2.0,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对产业发展有用,我

  们就用。”

  “对搜狐来讲,有多重的事情可以做,能够把网民留在这,竞争优势会逐渐的爆发出来,现在也正在爆发了。”

  【字幕】独门秘笈、绝世内功

  【配音】是新兴武器的比拼,还是真金白银的较量?

  播出时间2006年10月14日 《网络·江湖·剑》 编导:赵新燕 汪凌

  2006年9月,中国互联网的传统派和少壮派之间有一次尖峰对话,本期节目,记者着实领略了一次这些网络新贵的厉害。

  张朝阳:我只互联网是有连续的曲线,可以总结出一些特征。

  齐向东:只是网站筛选信息,已经满足不了阅读需求了,或者是我不满意

  谌振宇:可以往互联网上放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

  赵新燕:网络的确是一个江湖,中国互联网从来就没有平静过,经历了2000年之前的那一轮网络泡沫后,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浮躁了,面对未来,他们虽然仍存争议,但是他们已经显得理性了许多。

  《赌球生死劫》宣传片

  【配音】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群体,他们曾经把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付之一炬;

  【同期】徐镜然:全部成泡影了,一切一切都没了,自己多年努力的一切都付之东流了。

  【同期】任杰:到最后我把自己的两百万输完了,公司也输的没有了,房子卖了,房子抵押了,借了朋友一百多万吧

  【配音】这是一种难以鸣壮的经历,他们曾经为自己犯下的错误面临死亡;

  【同期】徐镜然:我那时候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了。在我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字,死

  【同期】任杰:就开始加码、加码,结果后来就直接到疯狂,不断加码

  【配音】究竟是什么,曾经让他们魂牵梦绕;

  【同期】李承鹏:是一个精神鸦片,是一个迷幻的药,甚至比迷幻的药还可怕,控制你的心理。

  【配音】又是什么,让他们一夜之间由腰缠百万变成了负债累累。

  播出时间2006年10月21日 《赌球生死劫》 编导:闫鹏

  2006年的夏天,参与人数最多,热情也最高的一件事,非世界杯莫属了。在2006年的整个六月,足球赛事如火如荼,球迷通宵鏖战,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但是,在有些人看来,世界杯却是另外一幅模样。在他们眼中,滚动的足球更像是翻动的骰子,沸腾的球场更像是喧嚣的赌场,他们就是参与赌球的赌徒。本期节目通过与两个赌球者的对话,揭露了一个触目惊心的赌博群体。

  任杰:太疯狂了、太可怕了。赢了75万之后就发过誓,当时是怎么说也不愿意再去赌了,绝对不会再赌了,发过誓。甚至还可以说,觉得再赌就是傻子了,比较清醒自己觉得。

  2006年世界杯对任杰来说可以说是噩梦惊醒的一天,任杰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有车有房,。但是从2002年世界杯参与赌球开始,他不仅输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最后连房子、车子都卖了,最后还欠人家200多万,他曾经走投无路去自杀。

  任杰:那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心理崩溃了,不会想到别的,只是想到自己太不是人,觉得太对不起父母、孩子,就想到自己压力很大,就想到自己没脸见人,就想着解脱,别的那时候什么都没想。

  闫鹏:赌球,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50%的胜率,但实际上长期来看永远胜不了,必输无疑。赌球是一个精神鸦片,是一个迷幻的药,它控制你的心理。采访任杰的时候真是可气又可怜,还好,最后他勇敢地向媒体披露了自己的赌史,也戒掉了赌球。

  这是发生在2006年夏天的一组故事, 这是一组关于网络的故事。

  2006年,你拥有自己的博客了吗?你通过网络观看电影了吗?你通过网络购物了吗?甚至,你通过网络谈恋爱了吗?你通过网络赌球了吗?

  网络,正在细致入微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在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当然偶尔也在催生着罪恶。

  这里,让我们祝福他,祝福年轻的中国互联网加速创新,也祝福年轻的中国网民加强自律。

  《一个都不能少》宣传片:

  【解说】他们的眼里为什么含着泪水?

  【 】

  【解说】他们求学的路究竟有多远?

  【 】

  【解说】他们究竟能否解决学费问题?他们究竟能否变得自强自立?

  播出时间2006年8月26日 《一个都不能少》 编导:刘乃谦

  2006年7月,学生们放暑假的日子,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有些大学生却因为凑不齐开学的学费,他们面临的将是失学。本栏目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主办了“2006·新长城优秀高考特困生寻访行动”,我们的记者刘乃谦和王凯也专门奔赴辽宁省绥中县进行了寻访。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这次寻访。

  2006年7月26号,寻访活动第二天,晴。

  今天是我参加寻访以来,最受冲击的一天。坦诚的讲,我喜欢这家人。

  (栗磊)残酷,我也没感觉什么残酷

  栗磊,辽宁省绥中县第一高中学生,今年以613分的成绩考取了天津大学。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面对我他表现出来的要比现实生活中乐观的多。虽然,她家的现状最让我们惊讶。

  (栗磊弟弟)我的家庭,首先我介绍我家庭四口人,我家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家庭贫困(哭)家庭贫困,然后父母供自己念书挺不容易的,哥哥不在家,我也知道家庭情况,有别人来找债,父母爸爸有时候挺生气的,我家庭感受最深的。给我印象最深也就是这个吧。

  妈妈:我这病的话,头一次就花也有好几万块钱,完全大姨妈,二姨妈都还了什么的,完了瞧病什么的,那啥能给人家就给人家,完了亲戚能帮点也帮点,帮点完了那啥,盯着2003年,还没喝完呢,完了这又那什么了。

  家长:负担不了,我们咱们说真话,就不外人,因为咱见面这么长时间了,就是都是抬借的钱。

  记者:都是抬借的钱

  家长:抬借的钱,就是说就只有一个念头,就总行思,就总有一天会把孩子供出去,就宁可把房子卖了,把家的地什么都处理了,只要把孩子供出去就行,就这个决心。

  记者:砸锅卖铁,那抬钱抬了大概有多少?

  家长:能有三万左右

  刘乃谦:这次寻访贫困大学生最大的感受。。。。。(他说,孩子肯定是要上大学的,实在不行他就把家里的羊卖了,猪卖了,房子也卖了。我佩服他。他让我领会到了贫穷并不可怕的道理,让我领会到了坚强向上的另一种含义。这让我想到了我跟随他的小儿子去寻找他路上的那一道风景。)

  《平价就医路》宣传片

  播出时间2006年4月8日 《平价就医路》 编导:孙景刚

  今年年初,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等一系列新的医改措施。其中有一条就能给大家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那就是高强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者平价病房,主要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及老人和儿童服务。这,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兴趣。周刊记者也赶赴北京,去探访第一家平价医院的情况。

  公司职员:就是给孩子看感冒

  记者:花过四五百块钱

  公司职员:对,四五百块钱,而且开很多很多那个,甚至可以开两三年的药给你。

  公司职员:不知道说这个药为什么那么贵,我想知道这药为什么这么贵。

  退休职工:500多,你说拿不拿,太贵,一礼拜的药,你说这吃得起吗?

  孙景刚:那么,某些医院为什么喜欢高价药呢?很简单,卫生部规定,医院只能加价15%,那么一百块钱的药可以赚15块,一块钱的药呢?只能赚1毛5分钱,这么分析起来,自然是药价越高越受欢迎。一些简单的病也是杀鸡偏用宰牛刀,这就是所谓的“过度医疗”。

  《小区战事》宣传片

  【配音】烽烟四起,金牌小区变成PK场

  【同期】我们小区我们自己做主(起哄鼓掌)

  【同期】你无耻,你不要脸!

  【配音】同室操戈,风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利益博弈

  【同期】你不交物业费维的哪门子权?

  【同期】恶意诉讼,这是

  【同期】什么利益能做到这种的,不共戴天的感觉在里面。

  【配音】迷雾重重,业主、物业公司、业委会孰是孰非!

  【同期】这些人大概是四年不交物业费的人

  【同期】胡扯,我交物业费了

  【同期】现在物业公司都是业主花钱养的对吗?但是他在给谁干活? 他在给发展商干活,

  播出时间2006年11月4日 《小区战事》 编导:张迅

  2006年9月开始,一场业主告物业的案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同时也给这个小区的当事人带来了一场难以平息的战争。这,就是发生在北京市海淀区美丽园小区的业主维权案,该案被称为中国业委会告赢物业管理公司物业费的第一案,对美丽园小区业主来说这应该是件好事。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场打赢的官司,却在美丽园小区掀起了至今都不能平复的波澜。

  字幕2006年 9月24日下午三点

  有你们在,美丽园没一天太平。(接)你无耻,你不要脸(接)(业委会)这样做是对我们公民权利的践踏,(起哄)(换同期)

  像的场面,自从2006年9月1日起,在美丽园小区来说已经经历了不止一次了。

  雷霞:早就料到是这个样子了,但我还得来

  雷霞,美丽园小区业委会前主任,如今却成了部分业主的众失之的,在大起大落之间,雷霞无形之中也成了许多人眼里的名人。

  张迅:以雷霞为中心,小区业主们分为了两派。反对派,反对业主委员会当初和物业公司打官司,要求罢免现在的业主委员会;支持派,支持雷霞和业主委员会当初和物业公司打官司,保留现在的业主委员会。

  “雷霞,下台!雷霞,下台!”

  “业委会,下台,业委会,下台!”

  众人继续喊:“雷霞,下台!雷霞,下台!”

  张迅:最后结局怎么样了,好象后续《新京报》有篇报道。。。。。。。。。。

  这是发生在2006年秋天的一组故事,这是一群曾经远离了人们视线的人。透过这一张张或悲喜或迷茫或痛苦的面孔,你会想到什么?

  2006年,我们在关注大城市的同时,也在关注着农村;我们在关注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关注着贫穷落后;我们在关注着亿万富翁的同时,也在关注着平民百姓。因为我们深知,这是一个转型中国的时代,经济体制转型与政治体制转型如影随形。在这个时代,我们在目睹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还在亲历着转型中国正在经历的阵痛。我们希望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希望政府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同时,更加关注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更加关注公众利益,更加关注自身的完善与健全。我们希望所有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都能看得起病、买得起房,上得起学,我们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发现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户了解我们这个时代,了解我们每一个人所应该关注的切身利益与整体格局。

  让我们继续努力。

  《购房一种》宣传片

  解说:房价涨,买房难,同期:王鉴辉2115全国现在这种现状,人民买不到房子。解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同期:赵智强06 10放在这里的,是给自己解决住房问题。解说:集资,拿地,建房,温州人首开风气同期:曾雪秋02 43要比一般的房开公司便宜30%林立人 我电话都打爆了,他说我们也要干。解说:有困难也有希望,同期:赵智强49 40要相信我们会成功。解说:是偶然还是必然?同期:易宪容 有可能也是一个失败的案例。解说:解析温州个案,探寻购房出路,敬请关注。

  拥有自己的房子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面对昂贵的房价,有没有一种新的选择?《购房一种》纪录了“集资建房”背后的种种苦涩。

  赵智强:我们最大的意义,我们温州的成功,对别的地方,能不能起到一个借鉴,推动作用。能不能够把我们这个模式复制出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赵智强,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一个芝麻官,还是个民间组织的芝麻官,但是就是这个芝麻官最近一夜成名了。不过,听过他的话您可能还是弄不清楚他为什么出名。这里让我们来告诉你,赵智强出名是因为搞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这些年,从南京到北京,从上海到深圳,国内至少有十六个城市尝试过合作建房,并且发起人的名头也都比赵智强响亮,但是温州的赵智强,是迄今为止,最接近成功的那一位。最近,他拍到一块价值上亿的土地,号称在5个月之内,就要把几百号人的房子给盖起来。

  于凌罡

  那温州的买地成功,应该说第一个优势,第一个原因应该说就是这个,北京这边或者其他的合作建房,能够给它提供前提工作和方案的解决,第二个作为温州来讲,温州的民间这个集资一直比较发达,这是其他地区,没有这个同样可比性的。

  合作建房,在中国已经开展了三年,尚未成功。从我们搜集的资料来看,其实在一些西方国家,合作建房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模式,甚至很多富有的中产阶级也喜欢采用这种模式。在这些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健全的。而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赵智强们创造的模式是否成熟,是否可行,至少,他们的勇气是值得嘉奖的,我们很乐于见到他们的成功。

  《寻找自主车》宣传片

  【配音】秀色可餐 动感十足 这里香车美女如云

  【同期】小提琴表演(重庆力帆)

  【同期】架子鼓表演(奇瑞秀场)

  【配音】比技术 拼实力 斗市场 这里群雄逐鹿

  【同期】秦力洪:把我们的明天捏在自己手里

  【同期】李书福:这是一场持久战争,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这个行业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此而奋斗。

  【配音】聚焦北京国际车展,关注2006车界风云。问中国汽车业能否成功突围?

  【同期】夏治冰:对于造汽车的人来说,这种局面我们有必要去改变。

  【同期】祁玉明:把中国车打到美国去。

  播出时间2006年12月12日 《寻找自主车》 编导:闫鹏

  2006年底的一次媒体大战非北京国际车展莫属,从1990年第一届到今天,北京国际车展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与往年不同的是,2006年的北京国际车展最大的亮点,就是自主品牌的汽车占据了半壁江山,在本界车展上,记者就带着大家一同寻找自主品牌的汽车。

  祁玉明(华晨):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一定要拥有自己国际性的品牌

  李书福(吉利):吉利在造汽车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做好了一个打算,什么打算呢?这是一场持久战争,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这个行业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此而奋斗。

  夏治冰(比亚迪):以前中国造汽车的人是抬不起头的,人家可以在我们自己的场合说,中国造汽车你对汽车工业的贡献率是零,这是很大的刺激我们,对于造汽车的人来说,这种局面我们有必要去改变。

  这是发生在2006年冬天的一组故事,这一年,有这样一个标志性的时刻让我们铭刻,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五周年,许多行业结束保护期。 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如当初人们设想的“狼来了”,我们也没有看到所谓的清场效应,相反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大的贸易顺差,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币升值,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的如火如荼的发展,是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

  当然,我们前行的障碍并未全部扫除,我们的房价仍然在上涨,我们的投资增长显得有些过快,我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仍需调整。

  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爱我们这个国家,还有这个国家的人民。

  我们走在和谐社会的路上。

  本节目宣传片

  30’片头,音乐:激昂、澎湃。做一组类似《纪事》的片头,左:将2006年52期节目的标题和错落有秩的排列开;右:呈现时间(2006.1.7,2006.1.14。。。。)

  背景画面:要能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画面,以及我们的记者、摄像的工作镜头,或者出镜解说画面,要有立体感、有动感,采用分割画面、三维窗口等元素。色调:温暖、温馨

  回首2006,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总是有一些惶恐与不安。惶恐的是,做为一个新闻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能不能做的更好;不安的是,回首2006年,我们和我们的祖国一同经历过的那些不能抹平的记忆。或许,这,就是中国经济的背景音乐。

  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记录,或者说,就是让我们所目睹的事实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传媒的发达,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事情,但也有不少的事情被忽略掉了。

  我们尽可能多地看见,尽可能多地听见,尽可能多地追问,尽可能多地想和尽可能多地讲。

  对于2007年,

  我准备好了,你呢?

  再见……

(责任编辑:丁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闫鹏 | 刘乃谦 | 赵新燕 | 方式 | 汪凌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