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央行副行长给加息泼冷水:利率工具不能吸流动性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即时播报 记者 李强 报道: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吴晓灵新闻,吴晓灵说吧)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目前,在国际收支 双顺差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不过,她同时指出,利率工具并不能发挥吸收市场流动性的作用。

这或许显示央行近期并不考虑通过加息来吸收流动性。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称,由于市场流动性依旧充裕,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应进一步放缓,而公开市场 操作和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是国家抵御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手段。

  分析人士指出,近来市场中加息预期有所升温,具有官方背景的《人民日报》在此时发表编辑这篇文章,或意在打消市场中的加息预期。

  国内2006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高达2.8%,明显高于11月的1.9%,创2006年最高月度增速,并且使银行储蓄再次进入负利率的局面。有鉴于此,市场中有关央行将上调利率的预期近来有所升温。

  吴晓灵指出,目前中国的物价维持在较低水平,投资高增长的势头已经在趋缓,这种情况下,央行回收市场多余流动性的工具选择和经济热与不热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出于对冲流动性的需要。

  她表示,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政策工具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这两种工具效果一样,但价格上有差别。央行在选择这两个工具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货币市场利率。

  至今,吴晓灵已在多个场合表示过,今年央行将主要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两个工具来吸收流动性。

  人民银行自去年7月以来,已经四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每次的上调幅度均为50个基点,执行时间分别是2006年7月5日、8月15日、11月15日和2007年1月15日。

  以下是吴晓灵在《人民日报》 (2007-02-12 第14版) 所刊全文:

  在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利率工具并不能发挥吸收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利率工具一般在影响市场需求上会发生作用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急剧增长。由于外汇储备增加比较多,同时又要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央银行被动收购了很多外汇,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而实际的基础货币需要量并不是那么多,因此多出的部分需要中央银行对冲掉。在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对冲过多的流动性将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那么,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我们该如何选择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呢?

  应当看到,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这两种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实施效果是不同的。 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时,中央银行会把社会的超额储备的流动性控制在尽可能少的数量上。在这种全社会资金面比较紧的情况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是一个很大的震动。所以教科书上所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会改变货币乘数,是一剂猛药”是正确的,但需要加一个限定条件——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时候。另外,动用利率杠杆来抑制社会对信贷的需求和抑制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也是有效的。因而在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既有数量工具,又有价格工具。

  但是,目前中国的情况是,中央银行被动地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增加意味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在资产方,现在中央银行已经没有太大的主动性了:我们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已经降到了最低,仅剩下一些政策性的、目前不可能收回的贷款;中央银行所持有的政府有价证券数量非常有限,只够偶尔来用一用;而我们的外汇占款是大量增加的。我们在资产方没有主动性,只能在负债方进行调控。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在市场流动性过多时,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没有较大的震动,因为收走的只是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在收流动性的效果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两种工具的效果是一样的,但两者在价格上有区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按存款准备金利率这样一个不可商量的固定利率来冻结流动性;发行央行票据的利率则受商业银行资金供需的影响,因为商业银行会将贷款或投资的收益率与央行票据的收益率作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收流动性,还是用公开市场业务收流动性,央行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货币市场利率,衡量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在什么样的水平比较合适。另外,在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情况下,利率工具并不能发挥吸收市场流动性的作用。利率工具一般在影响市场需求上会发生作用。

  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宏观调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已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运转,物价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投资高增长的势头已经在趋缓。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回收市场多余流动性的工具选择和经济热与不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是出于对冲流动性的需要,出于对国际国内货币利差调控的需要。应当充分研究每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灵活操作,综合运用,以加强流动性管理。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人民日报》 (2007-02-12 第14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加息仍有可能成为现实

  第一财经日报莫凡

  从最近货币当局有关高层讲话和最新央行报告中,我们认为新年第一季度的调控可能加码,加息甚至也可能成为现实,货币当局的调控将更加具有前瞻性,力图用组合拳的形式达到预期,投资者应该全力做好防御工作,以应对基准利率 提高给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避免重蹈2004年宏观调控引发的覆辙。

  政策吹风

  在6日结束的2007年全国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对通货膨胀压力表示担心。他指出目前物价上行风险有所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值得关注。国际原因是主要粮食生产大国歉收。由粮食价格上扬带动的CPI 还将持续上扬。这一表态也增加了市场对加息的预期。不过我们估计近期,尤其是在节前的政策真空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市场预计过了春节,尤其是在最新的数据出台后, 投资和信贷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大。

  去年12月份的投资数据偏低,这存在有一些地方政府故意压低的可能,去年下半年被行政措施挤压的项目或将再度上马;同样,去年底信贷的数据也有低估,因此投资和信贷高潮很有可能在今年的春季爆发。

  通胀成显忧

  我们的担忧也体现在央行最近出台的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先报告对于物价的上涨持警戒态度,“整体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央行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预期不乐观,未来物价预期指数继续上升,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高点。同时,央行也提前考虑了国内资源价格的改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迫切需要。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促进资源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反映资源开发引起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治理成本”。这很有可能预示国内资源价格开始提速。

  同时,报告也印证了我们对于今年春季投资信贷重新提速的担心,报告认为“当前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

  提前消化资产泡沫

  央行也在这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了国际和国内目前的资产泡沫,比较认同的主要观点是,当前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全球货币当局长期以来保持宽松的低利率政策造成了全球性的流动性充裕;央行也对流动性的泛滥造成的后果非常忧虑,“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将进一步增加资本流入国的流动性,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上涨”,更加担心短期资本的撤离造成金融危机。当前的通胀抬头和商业银行的低存款利率成为鲜明的对比,负利率的存在,短期内不调整,可能进一步导致资本市场热钱的涌动,为今后的金融泡沫埋下了风险的隐患。因此,站在资本市场的长治久安的角度看,调整当前利率过低的局面也将促进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在通货膨胀、信贷投资以及资产泡沫等方面,央行的立场开始倾向于提高基准利率。央行将继续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也很有可能加大运用利率杠杆改变当前低利率造成的资产泡沫状况。

  (作者为东吴基金金融分析师)

(责任编辑:陈晓芬)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晓灵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