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股市快报_证券频道 > 热点板块

中星入股中华?上海国资地产有戏

  一则传闻已久的消息,终于显露端倪:上海房地产行业排名第四的中星集团,很可能入股母公司上海地产集团旗下的兄弟公司中华企业,并成为这家老牌房企的第二大股东。新一年上海国资地产重组的大幕,由此徐徐拉开。

  上海滩兄弟联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华企业(600675)将定向增发3亿新股,大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将购入1.5亿股,另外1.5亿股的增发对象将是中星集团。

据估计,增发定价每股为7~9元。至本报道发稿时止(3月1日),中华企业挂牌价为每股13元左右。

  目前,中华企业总股本6.97亿股,其中上海地产集团持股2.5225亿股,占36.17%,为第一大股东。如上述说法属实,增发完成之后,中华企业总股本增至近10亿股,上海地产集团占4亿股,持股比例约40%,中星集团持股15%,为第二大股东。

  但也有消息称,中华企业此次增发只是预期募集资金3亿元。近日记者致电中华企业集团相关人士,对方称不知道有关事宜,却也未明确否认。受有关市场传言刺激,中华企业股价一度迅速上涨。

  中星集团和中华企业均为上海市政府所辖上海地产集团旗下龙头房企。据了解,排名上海房企50强第四位的中星集团内部曾考虑过改制、上市等方式,寻求国企升级发展之路,比如中星职工持股会的改制尝试,早已启动实施。但去年下半年此举突然被叫停,有分析称,这可能是受到席卷上海的反腐风潮冲击。

  而中华企业主要股东变更的传言更不时传出,去年有媒体报道说上实集团将入股中华企业,但随即遭到中华企业否认。

  今年前两个月,中华企业先以3.2亿元收购福禧集团名下的浦东商务大厦项目(后者因董事长张荣坤卷入社保案而处境艰难),再以7.62亿元收购位于长宁区核心的洛克双喜大厦。这两次对优质商用地产项目的大手笔收购,也许正是其即将引入强援的信号。

  国资地产重组提速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星此番入股中华企业,不过是上海国资地产业务重组的第一步,好戏还在后头。

  过去数年来,国资企业集团改革备受上海市政府重视。此前的基本思路是:每个涉及的行业成立一艘“超级航母”迅速做大,同时借力资本市场逐步做强。2003年商业零售巨无霸企业百联集团的成立,正是这一思路的典型标本。不过数年来外界对百联的成败得失褒贬不一,最大的争议在于,这次由政府主导、涉及五家A股上市公司及540亿资产大规模企业集团重组,只是做大,是否真正做强则见仁见智。

  2006年初,上海国资委制定《上海市“十一五”国资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强调“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是国资企业调整和发展的三个着力点之一,其目标是“建立国资流得动、调得动、能联动的机制,推动优质资产和资源向关键产业领域和优势企业集聚”。

  去年,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港集团和上海汽车已实现整体上市,预计今明两年内,上海国企的整体上市将呈现一个小高潮。另据新华社报道,有意整体上市的上海国企集团将近10家,到2010年将有三成经营性国资以不同方式“变身”上市公司。

  上海国资企业中房企数量极多,其改革重组历来是各方关注重点,国资“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既是大势所趋,国资房企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上海地产集团旗下两大龙头房企此番联手,似乎也是意料中事。

  分析人士指出,中星集团入股中华企业将是多赢局面——对中星来说,借助中华企业上市公司地位,可一举打通资本市场之路,突破发展瓶颈;对中华企业来说,引入实力雄厚的股东,无疑也是极大的利好。

  实际上,中星集团入股中华企业,并非上海大型国资房企并购重组的首例。此前说得沸沸扬扬的上海实业集团收购上海城开一案,已是万事俱备,只等临门一脚。但上海反腐风暴之后,上海国资委负责人更迭,有关批准手续迟迟未办妥,日后走向如何不得而知。

  即使是上实集团内部进行的上实地产整合重组,近期也未对外公布最新进展,可能还有变数。这个涉及资产规模超过百亿元的重组,如有大的变化,都需要获得上海国资委批准。

  业界由此认为,若中星入股中华企业一事得以最终落实,影响不仅限于上海地产集团本身,对上实集团等更多国资房企早先的并购改制尝试,将产生直接的示范效应,也预示上海国资地产重组将大幕再启。

  企业档案上海地产集团与中星集团、中华企业

  上海地产集团成立于2002年11月,是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投资组建并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最大规模房地产企业,仅注册资本即达人民币40亿元。集团成立之时,上海市长亲自到场揭牌,现任董事长皋玉凤,曾任上海市建委副主任。

  上海地产集团与上海土地储备中心是两个牌子、一套班子,代表市政府行使土地整理储备及运营增值的职能。除中星集团、中华企业之外,专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上海城投、上市公司金丰投资(600606,集团持股36.98%,为第一大股东)等都是其麾下重量级企业(详见上图)。

  中星集团连续多年排名上海房企50强第四位,年销售额近40亿元,现任董事长胡克敏。以往上海人耳熟能详的凉城新村、田林新村等均出自其手,近年开发的中星海上名门、海上名庭等“海”字系列楼盘,也一直销售良好。据了解,该集团现有土地储备达三四千亩。

  中华企业成立于1954年,为上海第一家房地产企业,也是著名上市地产公司,现任董事长朱胜杰。50多年来,该公司在上海高级住宅区古北地区陆续建设了华侨公寓、华侨新村、宛南华侨新村、中华别墅和宝石公寓等大批知名社区楼盘,现有可开发土地储备超过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长期战略土地储备310万平方米,后者包括上海崇明岛(4655亩)和洋山深水港临港新城(8000多亩)等项目。

  中华企业子公司古北集团也是上海知名房企,开发了古北国际花园等知名楼盘,还负责黄金地段古北新区136.6公顷土地的整体建设,迄今已完成开发面积52.3公顷。王其明绿地式收购:抓住国企改制良机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的农历新年假期,恐怕不会过得太悠闲,但也心满意足了。

  春节刚过,绿地即斥资15亿元成功竞得古城西安北郊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幅257亩地块,来了个开门红。而就在节前不久的1月25日,该集团对外宣布,收购沈阳国资房企绿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5%股权。

  这是2004年以来张玉良指挥绿地集团进行的第四次重大收购(历次收购案详见链接)。与土地公开出让市场上刺刀见红的拼杀相比,张玉良看来更喜欢兵不血刃地把“猎物”一举拿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绿地要做别的企业不能做的事情”。

  资料显示,沈阳绿建是沈阳六家国资房地产开发、建筑类企业整合而成。截至2006年3月31日,该公司资产总额8亿元,负债总额约6.14亿元,净资产评估值约1.93亿元,年营业额近10亿元。绿地未公布有关收购价,但沈阳方面的消息称,绿地是以底价1.62亿元实施此项收购的。

  张玉良称此项交易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表示它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互借平台、追求双赢”。显然,通过控股沈阳绿建,绿地在沈阳、辽宁以及东北市场的全面拓展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万科及新加坡凯德置地等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同业收购的知名开发商相比,“绿地式收购”的最大特点,是抓住国资企业转制的良机。比如收购宝钢建设,就是在国资委要求中央直属企业突出主营业务、剥离非主营业务的背景下得手的。此后历次收购,皆不例外。

  同时,“绿地式收购”另一特点是要么绝对控股,要么是当第一大股东,总之要求拥有企业控制权,决不小打小闹。

  “绿地集团参与国企改制的丰富管理经验、经营类似项目的出色能力,为企业平稳转制和职工安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绿地集团高层在沈阳绿建的收购仪式上表示。

  换言之,通过企业力量帮助政府解决国企转制中“职工安置”等老大难问题的能力,使绿地获得了极强的竞争优势和更多的市场机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这种能力尤其受到当地政府青睐。

  这也让人更容易理解张玉良时时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企业要做政府想做的事情,按照政府产业导向进行市场运作,是绿地成功的秘诀”的深远含义。

  事实上,这一经营原则让绿地获益匪浅。过去一年里,在江苏昆山、山西太原,绿地与当地政府合作,一次性拿下超大面积的开发项目。即使在国内房企第一集团中,绿地“圈地”能力,也鲜有能与之匹敌者。(王其明/中国经营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玉良 | 海上 | 方式 | 王其明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