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王金祥畅谈《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王金祥畅谈《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访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祥

  《中国投资》:尊敬的王主任,新出台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哪些主要目标?

  王金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是具体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统筹指导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是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动落实西部地区重点发展任务及重大项目的主要依据。

  《规划》确立的总的目标体系,可以归纳为“一稳三新”。一个“稳定”,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上。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6%以上。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

  三个“新”主要是指:一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主要包括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建设农村通乡沥青(水泥)路11万公里,铁路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100万千瓦。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下降2%,治理“三化”草原1.1亿公顷,国家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二是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包括:重点经济区和中心城市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明显提高,重要资源富集区建成一批优势资源开发及加工基地,重点边境城镇地区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能源及化学工业、优质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等六大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建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主要包括:“两基”攻坚计划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缓解,适宜地区户用沼气普及率明显提高,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以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通公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体农民。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人均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金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主要规划了以下八个方面的任务: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要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提出要抓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坚持每年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调要立足比较优势,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逐步形成若干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四、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强调要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等优势,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五、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强调要巩固和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突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六、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强调要加大国家资金扶持力度,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等薄弱环节。七、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围绕重点建设任务和市场需求,重点稳定和培养当地人才队伍,组织实施一批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八、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强调要统筹西部开发与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互动,加快转变对外经济贸易方式,构筑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为保障上述重点任务的顺利完成,规划还明确提出了包括国家政策扶持机制、金融服务支持机制、企业发展激励机制、资源合理开发机制、政府协调服务机制和规划有效实施机制等方面的要求。

  《中国投资》: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哪些重要的机遇?挑战是什么?

  王金祥: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转变了发展思路,创新了发展模式和机制,有利于西部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各类资金投入,有利于西部地区加强薄弱环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有利于推进西部地区能源矿产、农牧业、旅游、生物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改革向纵深推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加快得到缓解和解决,有利于西部地区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六、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合作的领域和空间。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一些严峻挑战,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一、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发展差距仍然继续扩大,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难点都在西部地区。二、基础设施依然滞后,尤其是西南地区交通条件亟待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三、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高,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四、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长,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五、“三农”问题和城乡就业矛盾尤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十分艰巨。六、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分散,承担着守土戍边的重任,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政成本很高。七、改革攻坚难度大,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仅占全国的3%多一点,发展观念和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八、实施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投入、人才开发、法制保障等方面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

  《中国投资》:国家在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长期稳定投资渠道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王金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在推进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初步统计,“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和其他预算内财力性投入总量逐年增加,累计约达7212亿元;国家长期建设国债累计投入约2758亿元,占全国同期国债的43%左右;中央预算内建设资金累计投入约393亿元;公路、铁路、三峡、民航和水利等五种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累计投入约1934亿元,占同期全国的53%。总的来看,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各类资金投入的规模不断增加,投资比重也不断增加。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会同有关部门,一直在抓紧推动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资金渠道。总的思路是:一是继续完善和用好现有资金渠道,确保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规模基本稳定和适当增长。二是结合深化投资、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研究拓展财政贴息、产业投资基金等新的投资渠道。

  《中国投资》:目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如何解决?

  王金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后继乏人;二是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实用人才紧缺;三是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要围绕西部开发重点任务,调整和配置人才结构;以稳定和用好现有人才为重点,积极吸引紧缺人才;坚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才交流。重点有四项: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实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稳定现有人才队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创业;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对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人才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党中央、国务院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加强人才培养、培训,调动西部地区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教育、卫生等方面人才对口支援,组织东西部地区之间公务员实行交流。建立西部人才竞争的体制优势。

  四是搭建人才平台。加强对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新农村建设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创立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平台,为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王金祥:大的方面,主要考虑从以下几点入手。

  鼓励和支持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要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引导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当前,要加快促进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

  积极推动企业合作。引导东中部地区有实力企业参与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参与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和区域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协会、联合会、行业机构等),为各类企业和投资提供服务。

  合理引导外商到西部地区投资。对于符合《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的外商投资项目,在市场准入、税收、土地等方面依法实行优惠政策。

  构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联合各方面力量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西部地区有条件的企业,或者联合东中部地区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在境外投资,参与对外贸易、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科技人才和文化交流、工程承包 、劳务合作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西部大开发

  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专访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曹玉书副主任

  《中国投资》:目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已经出台。《规划》对“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目标和要求?

  曹玉书: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与“十五”规划是一脉相承的。

  在总结“十五”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发掘,把“十五”好的做法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也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所以,两个“规划”之间,既是继承又是扬弃和完善,呈现一浪推一浪的总趋势。

  首先,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自“九五”后期正式提出后,“十五”规划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勾画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战略构想,应该说“十五”规划对西部地区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其次,西部大开发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不可能在第二个五年规划中就改弦易辙。“十五”规划确立的蓝图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因此“十一五”规划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而不是改变它。“十五”规划确立的几项基本任务,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都在“十一五”规划中得到了继承、发扬和升华。

  当然,“十一五”时期,西部开发也面临一些新的任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发展有了新的积累,包括宏观调控有了新的经验,在制订“十一五”规划时都有创新性的思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指针和依据,作为灵魂统领了西部大开发整个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的选择。

  《中国投资》:“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哪些重大成绩?

  曹玉书:西部大开发“十五”规划,使西部发展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态势,是一个良好的开局。从实践来看,“十五”规划确实不错。

  可圈可点的是,“十五”期间,西部地区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从数字来看:西部地区取得了年均10.6%的GDP增长率,这是历个五年计划中最高的,而且年份之间没有大的落差,波动很小;消费物价水平稳定,每年都保持在1%〜2%的增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整体来看,企业效益相当不错。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五”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五”之前,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里程很少;“十五”期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6853公里,总公路通车达22万公里。累计西部所有公路通车里程超过70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了1万公里。

  按照“十五”规划,国家每年都推出十几个重大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众所周知的青藏铁路,国家投资200多亿,是在极其困难、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建成的,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现在看来,青藏铁路运行很好,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拉萨,游客爆满,客流量非常大,接待条件供不应求。青藏铁路带来巨大的人流和物流,促进了西藏第三产业发展,对整个西藏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西电东送项目也非常成功,把西部潜在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变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东部地区发展。可以设想,2003~2005年严重缺电时期,如果没有西电东送每年1000多万千瓦的电力供应,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将更为严重,我国经济也不可能达到10%左右的增长。

  “十五”期间,西部地区新建10个民航机场,还对成都双流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昆明等大型机场进行了改扩建,使其承运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些支线机场,比如九寨沟黄龙机场、西双版纳机场,效益非常好。

  在重大水利工程方面,宁夏沙坡头、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相继建成,既能发电又能灌溉,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五”期间,西部地区光缆覆盖达到112万公里。

  “十五”期间西部开发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十五”规划把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十五”期间,着力推进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重大工程,成效非常显著,退耕还林达到了1.35亿亩,退牧还草1933万公顷,实施生态自然修复面积2800万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00万公顷。这些数字充分说明,西部生态环境不但没有被破坏,还加大了保护力度。过去,一些山上的树木被农民砍下来当柴烧,西部大开发之后,不许砍树了,保护了环境,自然生态得到了恢复,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十五”期间西部开发还有一个成绩,就是西部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任务都按照计划推进,效果很好。农村医疗保障逐步走入轨道。特别是实施了“西新工程”之后,西部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最大的成绩,是西部地区的机制、体制以及人们观念上的巨大变化。从各级政府领导到群众,都一门心思谋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西部地区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有些地区经济增长很快,逐渐重视提高发展质量,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总的发展态势非常好。我认为,人的精神面貌的改观比基础设施的改观更为重要,这方面的变化不容易直观地看到,但是可以感受到。这是未来成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证。

  《中国投资》:那么在“十五”规划的执行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中解决?

  曹玉书:“十五”规划在执行中总体上是好的,但回头看,也有一些不能令人完全满意的地方,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总结。

  首先,西部地区在过去5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发展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还需要认真总结。总的来看,西部的发展质量在提高,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些地区在上项目时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仍需好好总结。比如有的铜矿开采项目污染了河水,有些地区上项目时环保措施不得力,有些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另外,在考虑发展时有单纯追求GDP的现象。比如一个县,如果上一个水电站项目,就可以使GDP翻番,财政收入也可以提高。当然,按规划和政策上电站项目也无可非议,但该项目对农民增收产生多少好处?如何使农民摆脱贫困状态?应该是地方政府充分考虑的问题。

  其次,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在增加,但是东部地区增长更快,相对来讲,东西部之间的增长率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拉大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西部地区社会事业有很大发展,但欠账更多。农村的教育、医疗和社保都没有钱解决。一些东部地区,地方财政实力雄厚,能拿出一些钱来改善农村状况。西部也想这样做,但财政没有钱,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在强调和谐发展的背景下,西部财政的压力很大。

  第四,从“十五”规划执行情况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中央“十六大”提出要建立西部大开发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其中有财政转移支付、预算内投资和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公路基金、铁路基金、水利基金等渠道,并且要形成保持每年比上年增加的机制。但现实问题是,长期建设国债逐年减少,2006年只剩800亿,比最高的年份减少了700亿。过去,长期建设国债大部分安排在西部。中央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当年增加了150亿预算内资金来弥补,可是与减少的700亿比起来相去甚远。为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要么长期建设国债能保持一定数量,要么用预算内投资来弥补缺额,但具体机制正在研究,还不健全。有一种建议说从财政增收中拿出一部分来弥补,但尚未达成共识。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一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社会事业欠账,有一些是新形成的问题,比如铜矿污染河水。社会事业欠账问题是历史形成的,西部地域辽阔,孩子上学很困难,这是很客观的。上铜矿项目如果之前进行科学论证就不会带来污染。我们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认真总结和思考过这些问题,努力使“十一五”规划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

  《中国投资》:从您讲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几大块来看,都需要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在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和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在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方面,《规划》提出了怎样的创新性的思路?新的规划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曹玉书: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有几个突出的亮点,一个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个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还有一个是重点地区加快发展。

  “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亮点之一,就是要使西部大开发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发展西部地区的活力、动力和内在竞争力。

  国家对西部地区增加的建设投入都是投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比如修路、修电缆,之所以国家要修,是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财政还不能自保,没有钱修。而西部要发展,就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从宏观上讲,这是一种用全国纳税人的钱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做法,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全国是一盘棋,之前东部的发展离不开西部提供的资源和劳动力,现在东部发展较快,有一定能力,理应回馈西部。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税收。我认为,税收一部分应该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还有一部分就要支持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支持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中国投资》:西部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时,如何既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又要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

  曹玉书:目前,西部的基础设施已有一定基础,我们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提出要在现有基础的条件下,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十一五”规划描绘了西部地区六大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蓝图,有思路,有方向,有项目,有政策。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包括:能源及化学工业??要优化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要集约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要着力振兴,高技术产业??要积极发展,旅游业??要加快发展。

  能源及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工业。之所以要优化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能源支撑,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情况比较复杂。比如电力方面,一方面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供大于求,必须掌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同时,煤电又有一个产生污染的问题。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小火电设备老化,污染严重。所以要优化小火电,逐步淘汰没有竞争力的小火电,同时上些大的电力项目,“上大压小”,这就叫“优化发展”。再比如石油天然气,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肯定都是供不应求的,西部四川、新疆等地区有丰富的储量,就要加大勘探力度。为了解决石油供给不足问题,西部还应该发展植物乙醇酒精等替代石油燃料。西部地区也要发展垃圾处理,把垃圾变成沼气??这些都是能源优化发展的内容。

  另外,优化发展的意义还包括,我们不应只想着发展水电,要充分意识到水电项目带来很多问题:水力资源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移民解决不好会留下社会包袱。能源是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要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包括有色金属、稀土、铝、钾等,这些资源很多都集中在西部。“十一五”规划提出:要集约开发,不能滥挖滥采;开发资源时要注意环境保护,特别不能造成水和土壤的污染;资源开发要形成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做强做大。

  西部地区在农牧产品深加工方面有很多独特优势,比如新疆的西红柿,由于当地干旱日照时间长,所产西红柿质量特别好,在国际市场很有竞争力。新疆也有地缘优势,临近中亚,这个地区国家的农牧产品加工能力比较落后,新疆就可以把西红柿的加工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又比如,西部地区生产的烟叶质量非常好,很多沿海地区卷烟厂要到西部去购买原料。再比如名酒多数集中在西部地区,赤水河一线就有茅台等著名酒厂。内蒙古的牛羊肉质量非常好,已培养出伊利、蒙牛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装备制造业方面要着力振兴。“一五”规划的156个装备制造业项目不少设在西部,目前西部地区装备制造基础发展不错,如飞机、汽车、发电、大型数据数控机床等,名列前茅的有东方电机厂,重庆的嘉陵摩托车在国内技术和竞争力比较好,重庆和西安软件开发方面不错。在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也有相当基础,有很多工业园区办得不错。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一些产业是可以做大做强的。

  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人所共知,我国的精品景点很多集中在西部,“十五”规划中描绘了西部旅游的十大旅游区,如丝绸之路、三峡、青藏高原、川黔渝金三角、贵东贵北、滇贵民族风情、西北大漠、西夏王陵、锡林郭勒草原、黔中南以及红色旅游区左右江、川西草地、遵义、陕甘宁等长征一线,都很有发展潜力。

  《中国投资》:人才短缺是制约西部省份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吸引人才方面,《规划》提出了哪些创新机制?在您看来,从根本上解决西部人才短缺问题的大思路是什么?

  曹玉书:“十一五”规划对人才问题非常重视,作为专门一章来讲未来五年西部地区如何开发人才、吸引人才、使用和留住人才。

  由于各种原因,西部地区经济收入低,过去有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人才就是要往高处走,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因此要解决西部人才短缺的问题,要留住人才,就要创造客观条件,通过市场解决。怎么解决?就是让西部的产业发展起来,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他们的才华,这是最根本的。因此,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优秀人才觉得在西部创业是有奔头的,体制是合理的、宽松的。

  最近,国务院西部办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在成都、重庆、南宁、西安等地建立海外归国人才创业园区,每个地方拨款20亿元作为专项贷款。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启动,效果初步显现,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

  “十一五”规划在人才问题上注重两个方面。一个是高端人才,我们把党政干部企业家送去东部培训,如在浙江大学创办了西部发展研究院。在东部发达地区找了个知名大学搞一个西部发展研究院,目的是为了让东西部人才互动。我们让西部政府官员、企业家们亲自到东部去感受那种理念和激情,使他们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让西部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与东部企业家交成朋友,可以把东部企业家引到西部创业。

  《中国投资》:西部各省区的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成都、重庆等地的基础条件比较好,吸引外资也很成功,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一些省份的发展就慢一些。在“十一五”期间,西部省份之间如何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曹玉书:西部开发不可能一面推,齐头并进,必须要有重点有突破,选择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带动作用。我们选择三类重点地区、三个经济增长带:

  第一个是成渝经济带,这里条件好,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都很好,产业基础好,特别是产业发展态势也非常好,是未来的增长点。

  第二个是以陕西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带。这个地区的工业基础很好,有望成为西北地区的新增长点。咸阳还提出了“西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第三个是北部湾经济带,就是以广西南宁、北海、青州、防城港等为中心的环北部湾经济带,有望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点。从大环境来看,这个地区是泛北部湾地区在中国的重要地段。过去,西部落后的客观原因就是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如果能有一个出海口,把矿产资源和加工制品运出去,这盘棋就会走活了。北部湾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非常好,发展潜力非常大,我们对其寄予厚望。

  “十一五”时期,这三大经济带作为重点发展地区,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西部大开发必将产生巨大的拉动力。

  另外一类重点发展地区是西部省会城市。这些城市既有自然优势,也有行政优势、经济优势、教育优势。这些省会城市大环境都不错,发展势头很好,可以带动周边的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众多经济增长点。

  还有一类就是边贸城市。边贸城市不能小看,现在边贸发展快,很多口岸发展前景很好。只要开放一个口岸,就慢慢从一个村落发展成为一个城镇,成为国境线上一个又一个的增长点。

  《中国投资》:“十一五”时期,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有怎样的目标?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曹玉书:西部农村分散,有一些还没有通路、通电。所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新农村建设,加强整个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

  首先是不断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中央政府投资的将近2/3都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其次是把农村通乡通村公路修好,有了路就可以把农产品运出去,就有了经济效益。第三是农民烧柴问题,帮助他们使用沼气。第四是解决通电问题,“十一五”期间凡是无电乡都要通上电,无电村也要尽量满足,能进大电网的进大电网,不能进的就发展小水电,有条件的要发展风电。

  还要解决民生问题。要让农民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要在西部地区普及广播电视,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文盲,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也要不断加强,使中央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在西部得到落实,使农民得到实惠。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有一个理念问题。不能幻想让西部地区边远农村人均收入、人均GDP达到广东和上海的水平,但是必须让他们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卫生条件,生活的水电路气等基本民生条件得到改善。

  《中国投资》:“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已成为西部省份的一个共识。具体而言,西部地区体制和机制创新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曹玉书:西部大开发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强调改革开放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西部人民,他们必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必须能够用崭新的观念接纳东部地区乃至全世界的资源,才能最后成功。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强调开放、强调创新,只有以改革促开发,以开放促开发,西部开发才能成功。

  从改革角度来看,也是西部现实的需要。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例远远高于沿海地区,民营经济总的发展态势也是不错的,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比较大,特别是缺少众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浙江省有300多万民营企业家,整个西部地区加起来恐怕也达不到。西部地区要培养民营企业家,怎么培养?只能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创造条件。

  从开放角度讲,外资是严格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西部有些方面不如东部有优势,比如广东与香港、台湾等有人脉关系,所以外资就先去了,做到一定基础,然后不断滚雪球,越来越大。外资进入西部的时间本来就晚,政策环境也没有沿海地区宽松,因此外资少。所以,西部地区要加大开放力度,开放政策优惠还要继续实行,包括“三减两免”等税收政策。

  西部对外开放的另一层内涵,是对东部特别是东部企业的开放,就是中央提出的“东西互动”。沿海很多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积累,企业想再投资,而东部地区土地是瓶颈,原材料也是一个约束条件,所以很多东部企业家愿意到土地约束不严格、原材料供应较丰富的西部去。现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运输成本降低了,为东部企业家投资西部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认为这个路子一定能够走下去,取得实效。

  《中国投资》:过去,在东部快速发展过程中,西部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东部,现在是否希望把劳动力留在当地?

  曹玉书:还应鼓励西部劳动力去东部打工、创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还把东部好的理念以及操作技巧带回西部,在西部形成一批农民企业家,他们是西部未来的希望。同时,东部企业到西部创业,在西部地区创造了劳动岗位,也吸纳一部份西部劳动力。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的东西互动,对双方都好。

  《中国投资》:在鼓励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方面,目前有哪些具体的优惠政策?

  曹玉书:优惠政策有很多,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鼓励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将继续实行优惠政策。“三减两免”的税收优惠将一直执行到2010年。银行贷款延长期限,土地供给尽量满足??这些政策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中国投资》:过去,我国的对外开放由东向西有一个梯度推进。今后,在西部吸引外资的问题上,是否还要把握一个相对慎重的尺度?

  曹玉书:与其说相对慎重,不如说提高水平和质量。外资来了同时要带来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和法律规范。西部地区尽管非常需要外资,也不要那些高耗能、高污染、效益差、没有技术的外资。

  西部大开发再上层楼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西部人民思想观念上的巨变、改革开放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蓬蓬勃勃的创新欲望,将成为“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的原动力

  到西部去!

  1960年代,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奔赴西部,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寄托了自己全部的青春、才学和梦想。40年后的今天,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包括外国人,再次涌向中国西部。

  王刚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生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去了西安工作。王刚并不会感到孤单,他有40位同学都选择了西部。“这三、四年西部地区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在这里我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王刚说。

  3月1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正式发布,这个统筹指导未来5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将为西部带来新的历史机遇。自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政策体制环境,目前正进入一条加快发展、深化发展的快车道。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办副主任王金祥明确表示:西部对外开放的力度和领域比中国其他区域都要大。目前,西部利用外资的总额占到全国利用外资的总额只有3%左右,潜力相当巨大。

  毋庸讳言,“人往高处走”是经济规律使然。吸引王刚等优秀人才的,乃是西部地区已经搭建起了一座座为人才大显身手的平台。在古城西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外资研发机构,形成一种浓厚的创新氛围。世界500强德国英飞凌集团,在西安市追加投资1250万美元,注册了一家研发中心。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也决定增资500万美元,扩大再生产。

  西南部的成都和重庆,目前是最火爆的外商投资地。早在2002年,摩托罗拉看重成都的人才和投资环境优势,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已经由100名员工发展到目前的300多名。

  “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附近的人才和基础设施都很完备,政府也鼓励创新。我们希望通过成都来辐射周边的市场,吸引周边的人才。”摩托罗拉传播与公共事务部总监杨伯宁对《中国投资》说。

  摩托罗拉还在乌鲁木齐成立了西北区总部,目标客户是铁路、油田等需要专业无线通讯产品的大型客户。“我们还在不断寻找机会”。

  1月24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摩托车行业、医疗解决方案、自动化与传动、能源、软件系统及服务、交通系统、环境保护、信息与通信等八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西门子高级副总裁麦亚明表示:“重庆是西门子进入西南市场的重要关口,重庆将成为西门子的投资重点。”去年6月,热情的重庆人,把每年1月24日定为“重庆西门子日”。

  世界装备制造业巨头卡特彼勒,打算在昆明建设一家研发中心。

  改革原动力

  “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西部人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曹玉书说,“他们必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必须能够用崭新的观念接纳东部地区乃至全世界的资源,才能最后成功”。

  在曹玉书看来,“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最可喜的成就,是西部地区从各级政府到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改革开放的意识不断地增强。

  这种看不见的精神层面的巨变及其带来的创新欲望,将构成“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的原动力。“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也是《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每一座里程碑,都揭示了创新的重要性。比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成功的根源都是机制创新。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包括“公务支出的均等化”和“公共福利的均等化”。

  肖金成指出,考虑西部地区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以及所承担的责任,西部公务支出应当高于东部地区。但由于财政体制问题,西部公务支出与东部相比差距很大,不能满足当地公务支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国家转移支付的力度”。

  另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是保护生态。“新时期的生态保护,应当采取生态环境和富民政策相结合的体制。”肖金成认为,生态建设应该是国家的事,过去提倡“绿色银行”的概念,但只有存没有取,仅靠西部人民的奉献和义务劳动,因此很难推广。

  “如果把流域综合治理、土地整理和自主造林当成三峡工程来做,集中国家财力,让当地人民充分介入,不仅治理了环境,更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就业。”肖金成表示。

  作为“十一五”规划重要任务的东西合作,也需要找到体制创新的突破口。目前,江苏省在新疆伊犁地区共同建设了一个工业园区,双方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共同管理,共同招商,分享收益。

  “这些都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肖金成说。

  东西共赢

  “东西合作”作为对内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写进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西部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便宜的土地成本,又是能源富集地区,这对东部沿海企业不啻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沿海很多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的制约,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因此,东部企业家愿意到土地约束不严重、原材料供应较丰富的西部去。现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为东部企业家投资西部创造了良好条件。

  其实,精明的浙商牢牢抓住了西部大开发商机,很早就进入了西部淘金。

  4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重庆璧山,如今已是一个现代工业园,奥康集团投资10亿建设了“西部鞋都”。这个占地面积158亩的西南鞋材交易中心,可容纳100家鞋业配套生产企业和近1000家鞋材经营厂商。

  在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的战略布局中,重庆是雅戈尔的根据地,重庆人每年消费的雅戈尔服装,占到了该公司西部九省市营业额的30%以上。“如果贴近市场建厂,至少可以降低70%的成本。”李如成说。

  有统计表明,目前百万浙商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已经超过2500亿元。在兰州,温州商人大约有3万多人。在内蒙古,浙江企业实际投资运作资金已达300多亿元。

  东西合作的含义,不仅仅是东部企业家自发进入西部,还包括政府间的合作。

  2月3日,上海市向云南省捐赠了2007年度帮扶资金1.2亿元。据介绍,2007至2008年度,上海市与云南省对口帮扶将继续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每年将援建160个白玉兰扶贫开发重点村。同时,对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实行对口帮扶合作。类似的对口支援一直都是东西合作的重要内容。

  特色优势产业新思维

  “很多东部商人到西部去,是瞄准了西部的市场,而不是西部的产业。他们在西部开设商城,推销东部的产品,对当地经济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带动作用。因此,东部企业投资西部特色优势产业,还需要继续深入。”肖金成说。

  西部地区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水等核心资源在全国都具有开发利用的比较优势。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有着长期在西部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动情地说:“中国最好的牛奶、最好的糖、最好的水果、最好的烟草都在西部,但是目前开发出的农副产品中能够占领市场、受到国际国内老百姓欢迎的知名品牌,还不是很多,这方面潜力很大。”

  《中国投资》杂志在采访中了解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不但是基于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对“十五”西部大开发的反思。

  由国务院西部办经济社会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的《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分析其原因,一是有些大项目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本身就是一个全国性的项目,它主要是解决沿海地区的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对当地的带动作用不是特别大。

  而且,在项目招投标和建设过程中,中标企业大多为沿海企业,工程建设所需设备和零部件也大多来自沿海地区,甚至民工也来自中东部,由此形成了一个“投资漏斗”??国家投资西部的带动效应,很大一部分是在西部之外。

  专家指出,此次“十一五”规划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目的是通过发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实实在在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发展西部的特色优势产业?

  王金祥副主任指出,“国家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不是给钱,而是优先推广这些地区企业的设备,并给使用这些设备的企业给予支持。”另外,国家也支持这些西部的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更鼓励其自主创新

  成渝合作样板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三个重点经济区发展方向: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并对这些区域的重点发展产业方向做出了明确描述。

  正如曹玉书指出的,“西部开发不可能一面推,齐头并进,必须有重点有突破,选择重点地区发挥带动作用”。

  事实上,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广西5个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6个省和一个直辖市重庆,共12个省级单位。总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71%。总人口3.72亿,占全国人口的29%??在这样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区域里,要素和人口分散,迅速发展起来不容易;如果把要素和人口集中起来重点发展,效果则会更加明显。

  成都重庆的合作模式得到了称赞。“两地的商业竞争肯定存在,但从产业结构来看双方更多是互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林凌说,“如成都的优势在于金融、商贸、电子工业、高新技术、旅游,而重庆的优势在于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物流,两者完全有条件协同发展”。

  专家也指出,成渝合作首先要打破行政分割,突破体制障碍,不挖墙脚,不设壁垒,要消除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市场;其次是要研究各自经济的特点,突出互补性,实行产业分工协作。有些问题需要中央协调,但地方政府也要争取主动。

  肖金成认为,较小区域的增长极可能更有效,就像当年的深圳和浦东一样。选择一些对国家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好的小城市,给予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让他们迅速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地区。这些增长极个数少,规模小,但是效用大。

  西藏

  特色旅游崛起

  文/边巴次仁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世界之巅的西藏又是一番什么感受?

  “千年唐蕃古道、今日青藏铁路”,已成为西藏旅游业的一块金字招牌。青藏铁路开通,强劲地拉动了西藏多种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被称为“政治线、经济线、生命线、幸福线”。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扎诺介绍说:去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亿元,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增长35%。

  扎诺说,西藏旅游的宣传覆盖面正进一步拓展,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展销会,通过参展宣传,不断拓展欧美、亚洲、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吸引更多国际国内旅游者来藏旅游。

  旅游业是西藏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依托青藏铁路,“十一五”时期,将是西藏旅游业一个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

  根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2010年旅游业将成为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预计入境游客达28万人次,国内游客达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亿元。旅游业产值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到2020年旅游业将成为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预计入境游客112万人次,国内游客9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28亿元。旅游业产值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

  在规划中,西藏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是以入境旅游为先导,国内旅游为主体,区内旅游为补充,依托特色资源,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铸造精品品牌产品体系,建设成为中国与南亚地区跨境旅游的结合点,成为融青藏高原生态与藏族人文体验于一体的世界最著名的高地旅游目的地。

  扎诺说,西藏旅游环境条件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以拉萨为中心的四条黄金线路改造速度加快,茶马古道和拉狮公路正在全面建设;部分景区公路建设积极推进;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国家名录:“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和“青藏线旅游规划”进展顺利。一批宾馆饭店得到改造,新建宾馆饭店37家,新增床位9000余张,旅游住宿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据悉,改善旅游发展硬环境是2007年西藏旅游局的首要工作。西藏自治区将着力推进旅游“四条黄金线路”和“两大走廊”旅游干线公路黑色化建设。“我们努力提高可进入性,确保游客进得来,游得好,出得去。”扎诺说。

  新疆

  打造“新丝绸之路”

  文/本刊记者 秦凤华

  今后5年,国家和新疆将投资1000亿元左右,在天山南北建设公路、铁路、民航三位一体综合运输网络。

  新疆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十一五”期间,由中央与新疆地方财政共同投资的802公里口岸公路建设工程。一条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以新疆15个陆路边境口岸为终点的扇面状公路运输网络,在2010年底将更加快捷,通畅。中国拟在5年内投资23亿元,改建新疆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连的口岸公路,进一步提升中国向西开放等级。

  随着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的建成,“新丝绸之路”的魅力逐步显现。“新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南欧和西欧等地区许多国家联系在一起,成为连接中国腹地与西欧工业中心的现代化道路网,成为我国一条便捷的对外贸易通道。目前,新疆共有37家企业的1500余辆客货运输车辆常年奔波在国际道路运输线上。口岸经济已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1月通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显示了新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勃勃雄心。“十一五”期间,新疆公路建设将以实现干线畅通和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为重点,预计总投资550亿元新建、改建公路4.2万公里,使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39公里、一级公路4185公里、二级公路9517公里。

  重大项目引人注目。2006年7月19日,全长586公里的星星峡?吐鲁番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底建成通车。同年8月8日,总投资45.63亿元的连?霍国家高速公路赛里木湖?果子沟口、果子沟口?霍尔果斯及218国道清水河?伊宁3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工。

  “十一五”期间,新疆铁路也进入了新一轮建设高潮,仅2006年就有3条铁路陆续开工,分别是:乌鲁木齐?精河铁路复线,吐鲁番?库尔勒铁路复线和奎屯?克拉玛依?北屯新线。乌鲁木齐?精河铁路复线将有效解决目前第二条欧亚大陆桥新疆段铁路运力紧张的问题;吐鲁番?库尔勒铁路复线对新疆南部系列石油石化项目的启动尤为关键;对于铁矿、铜矿储量丰富的新疆北部地区而言,奎屯?克拉玛依?北屯新线为此类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对克拉玛依500万吨稠油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十一五”规划,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新疆还计划修建喀什到和田,喀什到吉尔吉斯斯坦、乌孜别克斯坦的铁路。这些运输动脉的贯通不仅将推进西部能源大区的优势资源转换,同时能进一步加强我国东西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除了公路、铁路建设外,新疆还将加大机场建设力度。”新疆自治区发改委交通运输处李洁调研员说。“十一五”期间,新疆机场投资将达66亿元,其中乌鲁木齐国际机场40亿元,其它10多个支线机场共26亿元。

  2006年11月,估算总投资近28亿元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批准立项。其中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资金中拟申请民航专项资金17.1亿元。改扩建后,2015年,机场可满足新疆年旅客吞吐量16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5万吨、飞机起降15.5万架次需求。届时,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将成为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十一五”期间,新疆将以完善枢纽机场功能、打造干线机场、开辟新航线为重点,投资约100亿元,建成那拉提、喀纳斯机场,迁建库车机场、石河子机场和吐鲁番机场,复航哈密机场,改扩建一批重点支线机场。到2010年新疆民航机场将达到20个。

  目前新疆已开通了国际国内直航航线69条。今后,民航总局还将支持中国其他航空公司开通经乌鲁木齐至中亚、西亚及欧洲航线。

  内蒙古

  农牧产品深加工凸显品牌优势

  文/本刊记者 秦凤华

  春节前,内蒙古兴安盟15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组团进京,把绿色有机食品统一整合包装后,进军北京市场。

  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超市中,随处可见来自内蒙古的食品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知名品牌: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草原兴发、草原伊盛、河套酒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内蒙经济发展中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十五”期间,全区农牧业总投资规模在800亿元以上,尤其是“十五”后两年,平均每年安排的投资规模都突破了180亿元,由此支撑了农牧业的较快增长。在投资拉动下,到2005年,全区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有1541家,总资产691亿元,从业人员33万人,实现销售收入874.5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60亿元,约占全区工业增加值近1/4。

  全区现有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927家,其中伊利、蒙牛两家奶制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40亿元。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40家,销售收入占全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57%。

  农畜产品加工已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五”末期,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989元,其中有1000元来自于农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占33%。农畜产品加工链条约辐射农牧户142万户,占农牧户总户数的36%以上。

  目前,内蒙古绿色食品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达10%左右。伊利、蒙牛(奶),草原兴发(肉),河套(面粉),河套(酒),草原(糖),小肥羊(餐饮)等16个品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使内蒙古成为拥有驰名商标最多的少数民族省区。2006年,仅满洲里一个公路口岸就实现果菜累计出口23.25万吨,同比增长12.1%,占全区公路口岸出口货物7成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果菜出口绿色通道。

  在已经形成和确立了乳、肉、绒毛、粮油、马铃薯、饲料饲草、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果蔬加工、中蒙药和生物制药等九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将重点建设玉米、马铃薯等5大优势农产品种植区,促进名优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建成了符合内蒙资源特点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农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依托龙头企业,发挥绿色品牌优势,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做大做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是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农畜产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乳业以适宜奶牛生长地带为重点区域,加大奶牛饲养基地建设力度,推广奶牛新品种,加快饲养方式向规模饲养、集中挤奶、统一服务方向转变,提高奶牛饲养和品种水平。力争伊利、蒙牛进入世界乳业20强,建成以呼和浩特为基地的全国最大规模的乳业生产加工中心。

  羊绒产业依托鄂尔多斯、鹿王、兆君等龙头企业,创立国际品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以鄂尔多斯西部草原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稳步发展绒山羊养殖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进纺织、染整工艺,提高羊绒服装的设计水平,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面料、羊绒衫、羊绒系列服装等高精羊绒制品和绒毛、绒丝等混纺产品。力争建成世界级羊绒科研、生产加工中心。

  肉类加工业依托小肥羊、小尾羊等龙头企业,数量与质量并举,整合资源,大力推广低温排酸及冷冻保鲜技术,发展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肉类制品生产。形成特色鲜明、相对集中、规模饲养的肉业生产格局,建成以包头为中心的肉业生产加工基地。

  广西

  北部湾开发提速

  文/本刊记者 袁宏明

  早在2005年,广西自治区党委、区政府就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广西努力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并争取国家把这一区域像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一样纳入国家总体规划。

  广西自治区的勃勃雄心是,把北部湾打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将依托沿海高速公路和铁路路网以及首府南宁市,逐步构筑以南宁为核心城市的“南北钦防”(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北部湾沿海城市群。

  在刚刚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北部湾被作为重点发展地区。

  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动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正在提速。近两年广西投资100多亿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沿海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开工了一批炼油厂、火电厂、炼钢厂、浆纸厂等项目。位于广西钦州的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153亿元,是迄今为止广西最大的工业项目。该项目2009年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形成400亿元的工业产值,有效地缓解中国西南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它既是中国和东盟的结合部、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汇点,也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这一区域将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陈武说:“广西地处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中国与东盟经济圈,西南、华南经济圈,广西处在中国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前沿枢纽的位置,这么一个区位使广西成为重要的通道和门户,具有战略作用。”

  广西自治区计划,到“十一五”末,北部湾将建成亿吨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形成一条以南宁为中心、以防城、北海、钦州三大港口为纽带的西南出海大通道。2月14日,北部湾广西国际港务集团正式成立,统筹、开发、建设、管理防城、北海、钦州三个港口。借整合港口资源这一契机,北部湾三港扬长避短,重新给自己定位。

  目前,华南最大的铁矿石码头和国内唯一的硫磷码头已在防城港投入使用。防城港还与西班牙公司签下协议,引资8亿多元兴建集装箱中转站。防城港计划到“十一五”末,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6000万吨。

  北海港则放弃煤炭等传统货源,开通了到越南下龙湾的国内首条国际旅游航线,着力建设国际商贸旅游港。钦州港投入10亿元,重点开发10万吨以上的深水航道,把目光瞄向了临海重化工业。

  目前,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已跃升至国家经济战略布局。去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倡议,中国与东盟应积极探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可行性。

  1月27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延强对外披露,广西将推进出境铁路、公路、桥梁等项目建设:包括南宁?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沿海铁路通道、南宁?河内?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铁路便捷通道、中国?新加坡的泛北部湾沿海高速公路、中越界河?北仑河上的第二座跨国公路大桥以及尽快建成南宁?河内、南宁?河内?海防?广宁两条客货运输线路,打通跨国陆路通道。

  陕西

  西部高科技重镇

  文/本刊记者 秦凤华

  2007年1月,权威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公司发布的《2006年中国开发区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位居全国107个开发区第三位,排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近3年,西安高新区平均每天成立约4家科技企业,平均每天至少有3项科研成果变为产品进入市场,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内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陕西以西安高新区为龙头,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批有竞争力、有优势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陕西形成,并呈规模化发展。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其对全省高技术产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呈现出向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说,高新技术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早在2002年9月30日,陕西省就出台了《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决定依托关中地区的科技和经济优势,着力打造国家已批准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关中星火产业带,使关中成为国内最有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所谓“一线两带”就是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以线串点,将西安、宝鸡、咸阳、杨凌、渭南、铜川这五市一区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以点带面形成的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为特点的产业经济体制。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作为陕西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加大扶助力度。

  作为一个科技大省,陕西拥有坚实的科技基础和雄厚的科技力量。全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部门和国防重点实验室51个、各类科研机构107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8个。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4所、军事院校11个。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拥有量居全国第7位,全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5.3万人,西安地区是全国少有的科技人员密集地之一。

  目前,以西安、宝鸡、杨凌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已经形成。

  杨凌示范区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聚集了高品位的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企业,生物工程和无害农用生产资料、节水灌溉等产业发展较快。经过多年发展,宝鸡市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有色金属四大产业支柱,省级名牌产业48个,占到全省名牌产品的1/3。

  咸阳、渭南、铜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带动当地区域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气候。

  目前,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内各高新区有高技术企业5345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留学人员创业园3个,国家级软件、集成电路、光电子、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5个。开发带2004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成为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

  省科技厅厅长唐俊昌说,陕西今后每年将投入3~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预计到2010年,全省高技术企业将达到5000家,高技术企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22%;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技工贸总收入4000亿元,年均增长26%。

  在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下,陕西的装备制造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航天、航空等国防科技领域,陕西集聚了全国1/3的人才和资产投入,在大中型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运载火箭和星载设备制造等方面,不仅具有一流的设计能力,而且已经形成了以航天、航空为龙头的制造业集群效益。

  随着一批重大高科技项目的建成??西电集团直流输电设备国产化、陕重汽重型汽车新基地、比亚迪电动轿车、法士特变速箱技改项目及惠大丝束二期、骊山公司集成电路等,一批由核心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配套,分工协作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陕西省高科技产业基地、功能园区和企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四川

  打造全国水电基地

  文/本刊记者 袁宏明

  继去年11月26日我国综合规模第三大的向家坝水电站开工之后,今年1月30日,雅砻江上最大的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主体工程也全面动工。这两大项目标志着,四川“十一五”打造水电基地已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

  《四川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显示:“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经过15~20年的努力,四川省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

  备受瞩目的向家坝水电站,是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已列入2006年西部大开发重点开工项目的重要工程,是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的又一特大型水电工程。同时,向家坝水电站还是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一期工程和“西电东送”的骨干工程,电站的建设对于加快金沙江水电开发、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实现能源优化配置、促进流域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被称为“千河之省”,水力资源蕴藏量10万千瓦及以上河流共781条,是我国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的大省。根据最近全国水力复查成果,全省技术可开发量1.20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1.03亿千瓦,约占全国总量的1/4。

  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指出,由于四川省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能资源比较富集的都是大山,总体上开发利用条件比较好。一是境内河流控制流域面积大,径流丰沛。二是落差大而集中,技术经济指标优越。三是淹没损失相对较小,单位电能需安置移民及淹没耕地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四是大中小水电站类型齐全,特别是大型规模电站的优势突出。五是多数河流具备规划建设龙头水库的资源条件,梯级整体调节性能较好。六是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低,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容量尚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30%,未来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很好,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

  根据《四川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底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川电外送能力600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7530万千瓦左右,川电外送能力达到3330万千瓦左右。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建设“十五”新开工并结转“十一五”及以后投产的一批水电项目,约2040万千瓦。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干流的溪洛渡、锦屏一级、瀑布沟等一批大型水电项目以及其他一批大中型河流的水电项目。

  新开工并建成一批水电项目,约400万千瓦。包括大渡河干流的龙头石,支流的革什扎河、东谷河梯级;金沙江支流的西溪河梯级电站;雅砻江支流的木里河、安宁河梯级电站和九龙河、青衣江、嘉陵江、白水江等大中型水电梯级以及其他一批中型水电项目。

  加快建设“十一五”开工并结转到2011年以后投产的一批水电项目,约2700万千瓦。包括金沙江上的向家坝、雅砻江干流的锦屏二级、官地、桐子林、两河口等,大渡河干流的深溪沟、大岗山、猴子岩、金川、双江口、丹巴、长河坝、黄金坪、泸定等以及岷江、嘉陵江等流域上的一批大中小型水电项目。

  王怀臣说,水电开发是四川省“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四川要建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要把省内这些重点工程都建成水电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推动“海归”西部创业

  文/本刊记者 秦凤华

  推进西部大开发,培养和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到西部创业非常关键

  1月29日,西安高新区举办了今年第二场招聘会,组织者是西安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但与一般招聘会不一样的是,参会企业都是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

  目前,“海归派”在西安创业已渐成气候。

  成立于1998年的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留学人员参与了西部的创业,创办的留学人员企业达450家,一大批留学人员企业已经走向了规模化发展阶段。

  政策扶持

  2007年1月22日,西安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在西安高新区签订了总额20亿元的专项贷款合作备忘录。与此同时,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批准的“国家全球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西部创业中心”也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

  这是继成都市、南宁市、重庆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共同签署“全球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专项贷款合作备忘录”之后,又一项专门针对“海归”西部创业的贷款合作。

  为什么会给予海外留学人员在西部创业的特殊待遇呢?

  西安创业中心副主任、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闫玲说:“留学人员创业具有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理念新颖等明显优势,对于提升西部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西部的经济发展,加速西部的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今,闫玲又有了一个新头衔??担任刚刚成立的国家全球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西部创业中心副主任。她告诉《中国投资》,设立专项贷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

  大多数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无论是在新产品开发、中试,还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过程中的规模生产、市场开拓,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而国内现行的资金供给机制难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特殊的资金需求。“资金短缺成了留学人员企业在关键发展阶段必须克服的重要瓶颈。”闫玲说。

  西安根据留学人员企业创业特点,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专项扶持基金”,主要包括支持企业创建初期的房租补贴、研发阶段的无偿资助、市场开拓阶段的市场拓展补贴和规模化发展阶段的贷款贴息。到目前为止,累计支持额度达3068万元。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业项目地方专项资金”,每年从财政拿出600万元左右,专门扶持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此外,还制定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大展身手

  “‘海归‘在西部创业真正实现了双赢。”成都荣耀科技公司总经理曾嵘告诉《中国投资》。荣耀科技是一家由留学归国人员组创,集设计、研发、营销、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高新网络应用技术企业。曾嵘是当时的创办人之一。

  “当初选择来到西部创业,除了本身家在成都是一个重要原因外,西部经济迅猛发展也是重要因素,尤其在成都,投资环境很好,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IT业并对“海归”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曾嵘说。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相比,成都在市场竞争方面相对小一点。东中部地区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市场趋向于饱和。而在西部,对企业来说机会还很多。

  2007年2月1日,荣耀科技在“成都市高新区2006年度优秀企业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创业企业”。

  曾嵘认为,成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等院校众多,大学毕业生人数超过6万,另一方面,成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久远,并且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和荣耀科技获得成功一样,在西安,由多名留学人员参与发展的“力邦制药”先后开发研制了10多种原料药产品和仿制药物,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GMP生产基地、资产1.5亿元、年销售额上亿元,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速成长的企业集团。

  西安的盛创软件公司、时光企业集团、恩科网络有限公司以及康柏自动化工程公司等由“海归”创办的企业均已驶入规模发展的快车道,年销售收入都达到或超过了1000万元。一些企业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积极筹备着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以留美博士葛云涛创办的“丰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留法博士张小会等创办的“石文软件有限公司”、留德学者刘小鹏参与创办的“好信科技有限公司”、留日学者刘前力创办的“西立电子公司”,一批初创企业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国家科技部、人事部、教育部等重点支持的全国首批留学人员创业园中仅有的两个西部地区创业园,西安和成都园区管委会分别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海归”来西部创业。

  “西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我感到最揪心的或者最担心的也就是西部人才严重缺乏,西部不少地区人的素质现在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说。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为解决西部人才短缺问题指明了方向:围绕西部开发重点建设任务和市场需求,重点稳定和培养当地人才队伍。调整人才地区布局,优化人才结构,完善和创新人才开发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大力组织实施一批西部人才开发重点工程,明显缓解人才流失趋势,基本完成《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在稳定和用好当地人才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现状和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加大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引进人才特别是急需优秀人才的力度,已成为西部各省区的共识。

  2002年10月,西安高新区留学创业园在美国硅谷设立了联络处,宣传推介西安的创业环境,为留学人员解答西安高新区的基本情况、优惠政策等,提供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前期咨询。联络处将广泛收集留学人员的项目和人才信息,并定期向西安留学创业园通报。

  创业园还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在企业注册方面:放宽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条件。留学人员持外国护照或国外长期居留证可以首期出资1万美金注册外资公司,持中国护照或中国身份证可以首期出资3万元人民币注册内资公司;留学人员在高新区设立公司对经营范围不做核定;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其股份比例可以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

  在资金支持方面:留学人员在西安高新区内创办公司创业园可以提供5~10万元的房租补贴,对高新技术项目可以提供5~20万元的无偿资助,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贷款的,还可以获得10万元的贷款贴息。

  在生活方面:留学人员在西安高新区创业、工作,需要解决户口的优先办理,其配偶和18岁以下的子女可以随迁,免交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需要购买住房的可以享有2万元的安家补助;留学人员子女入托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优先安排;对加入外籍的留学人员及家属可以申请办理5年内有效的居留证和一次办理5年内多次往返有效的签证。

  另外在税收方面也可以享有一定的优惠。

  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留学人员的创业门槛,减轻了创业初期的困难和解除了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

  看重西部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

  ??专访欧盟中国商会执行总经理康逸安

  文/本刊记者 袁宏明

  《中国投资》:中国加入WTO已经有5年时间,过渡期结束。在这个背景下,您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中国西部的投资机遇?

  康逸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欧盟企业在中国的业务越来越向前发展。目前,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们注意到中国西部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随着西部地区GDP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大。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建设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那里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西部有大量劳动力可以加入到新兴工业、行业中来。对欧洲公司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吸引我们之处。

  我认为,以上优势可以帮助西部地区进一步深入开发,就像沿海地区过去30年发生的变化一样。

  《中国投资》:近几年,欧盟企业在中国西部地区投资,在数量上呈现怎样的增长?

  康逸安:在数量方面,我们没有统计。但我们知道,欧洲公司到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发展,有两个很大的原因:这些主要城市有很好的教育系统,拥有大量的劳动力。

  我可以给你一些具体的例子。在基础设施领域,法国拉法基公司、威立雅污水处理公司、壳牌公司、BP石油、ABB,都是很大的欧洲公司,总共有30~40亿元投资在重庆。在高科技领域,阿尔卡特和爱立信在中国西部建立了研发中心。在消费领域有家乐福公司。

  在一份四川省政府报告里提到,欧盟在四川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美国企业。目前,中国西部已经有很多欧洲公司,建立工厂、研发中心或大型消费品商店。我认为,这个趋势肯定是向前发展的。

  《中国投资》:您是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西部地区投资环境?

  康逸安:除了刚才提到的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之外,我们看到,中国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参与西部开发,在税收方面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四川省是第一个获得外商投资地方所得税3%的省份。我们认为,这3%是额外附加的一个税种,对外商投资是不利的。去年11月,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在成都参加中欧贸易洽谈会时也谈到这个问题。

  《中国投资》:在您看来,中国西部要改善投资环境,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康逸安:我认为主要是政策透明度的问题。在政策执行力度上,我们希望在各个行业都能平等。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西部建立研发中心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权申请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商业人士公司希望在业务中有很多的安全感,不希望政策经常变动。

  《中国投资》:与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国家相比,中国西部地区是否更有吸引力?

  康逸安:这可能跟行业有关。比如英国与印度有很多渊源,印度官方语言也是英语,很多英国企业就把呼叫中心业务转移到了印度。在制造行业,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制造成本。比如孟加拉在纺织业有优势,越南在制鞋业有优势。

  我们期待,与中国西部一样,越南、印度、孟加拉都能有越来越好的发展,但谁会发展更快一些这个很难讲。

  《中国投资》: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里,非常强调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对欧盟公司来说,是否有一定的影响?

  康逸安:中国欧盟商会有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组,主要是讨论环境保护方面的事宜。我们倡导为员工、为社会提供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

  据我了解,欧盟企业一向非常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公司股东、董事施加压力,要求管理者关注这方面问题。欧盟企业一直在努力提高劳工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都将为中国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十一五”规划西部投资重点

  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公路??北京至昆明、包头至茂名、清炖至银川、上海至西安、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昆明、福州至银川、广州至昆明等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通达重要口岸公路、进藏公路改造;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部分路段。

  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兰州至重庆、临河至策克、贵阳至广州、西安至平凉、重庆至利川、奎屯至北屯、大理至瑞丽、中吉无铁路,青藏铁路延伸线、吐鲁番至库尔勒扩能、乌鲁木齐西至精河、西宁至格尔木、包头至西安、遂宁至重庆增二线。

  机场??改扩建成都、西安、乌鲁木齐、西宁、重庆、贵阳、兰州等机场,迁建昆明机场,新建康定、阿尔山、玉树等小型机场。

  内河航运??加快实施泸州至重庆、宜宾至泸州、水富至宜宾等长江干流中上游航道治理工程以及西江水系航道建设和嘉陵江、右江渠化;重点建设重庆、泸州、贵港等港口码头设施。

  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巩固成果,稳步推进,在长江、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和严重沙化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切实落实“五个结合”配套保障措施。

  退牧还草??通过建设围栏、补播草种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方式,在内蒙古东部、内蒙古宁夏甘肃西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北部4大片区治理严重退化草地。

  天然林保护??对工程区内的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保护,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开展公益林建设。

  京津风沙源治理??通过退耕还林、荒山荒地荒沙地区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育草、草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移民等方式,治理工程区严重沙化土地,恢复林草植被。

  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工程,推进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

  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湿地保护区,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等措施恢复重要湿地。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退牧还草64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65万公顷,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80万公顷,鼠害防治209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5万公顷。

  青海湖周边生态治理??以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根本,以治理湿地萎缩、湖水下降、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展、生物多样性下降严重为重点,促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00万公顷。

  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自然保护区,继续实施对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拯救工程。

  石墨化地区综合治理??通过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改变耕作制度、建设农村沼气、易地扶贫等措施,加大沙漠化地区治理力度。做好西南岩熔地区草地治理工作。

(责任编辑:李淑琴)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金祥 | 应用 | 曹玉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