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经济半小时》:危险的染发剂 餐盒的秘密


  图片01:染发剂含铅 ,只要跟双氧一调的话,产生化学反应,所以对头发有伤害。专家们说,大部分的染发产品无论品牌知名与否,其中所含的有效染发成分相差不多,因此发生的副作用自然也就相差无几。


  图片02:记者在一家平房院内发现几个工人围着震耳欲聋的机器正在繁忙的加工餐盒,含有致癌物质的餐盒在这样的加工车间里加工完毕,卖到各种餐厅和饭馆,最后到了消费者的家里和餐桌上,市场上这种劣质餐盒屡禁不止。  

  危险的染发剂 餐盒的秘密

  3.15已经过去,但是保障消费者权利,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依然在进行。爱美之心人皆有,如今染头发成了一种流行时尚,年纪大点的,想盖住白头发,年纪轻的,更是要追时髦,赤橙黄绿青兰紫,怎么高兴怎么来。

各种牌子的染发剂现在也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商店里、美发店里,总有人极力向你推荐。可就在头发颜色变来变去的时候,有人却变出事了,我们不禁要要反思:美发师向您介绍的各种新产品,商店柜台上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品牌,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染发剂的质量真的可以保证吗?

  危险染发剂受害者实录

  一名姓杨的医生描述到这样一位病人:“他就蒙着面纱进来的,底下拿个卫生纸接着,把面纱揭开以后才发现,她的整个脸都肿了,而且渗出的液体就滴滴答答往下流。”这位患者,脸部红肿,并有液体渗出,根本无法看清她的真实容貌。而杨大夫告诉我们,这样的患者他遇到已经不止一个了。

  此类的过敏现象如果医治及时,还是可以痊愈的。而北京市朝阳区的韩女士却没有这么幸运,2006年4月的一天,韩女士因高烧住进医院,而让她没想不到的是,自己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与病魔抗争了三个月之后,韩女士还是遗憾的离开了人世。医生在排除了一系列诱发白血病的原因之后,发现韩女士每隔三个月就要染一次头发,这个习惯他坚持了15年。最终根据医生推测,就是这种长年的染发习惯,夺去了韩女士的生命。

  不管是脸部红肿的那位张女士,或是已经离去的韩女士,他们都为染发付出了惨痛代价。染发本该是给顾客带来美丽的一种服务,结果却出现了上述两个不该发生的悲剧。专家指出,这两个人都是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染发产品,导致皮肤过敏和恶性病变。那么在美发店里使用的专业染发产品究竟是否安全呢?

  像张女士和韩女士这样的现在不是个别案例。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数据:在我国,2003年染发过敏投诉案例高达7万起,由染发过敏诱发的死亡人数多达200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染发引起的投诉已经超过4万起,经济损失约上千万元。染发然出悲剧,幕后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合格的染发产品,当这些染发剂接触到头皮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毛囊,渗入人体,日积月累,最后就会导致皮肤过敏和恶性病变。但让我们奇怪的是,张女士和韩女士,她们平常都是到正规美发店染发,用的也都是名牌,那怎么还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假货泛滥 真品无奈

  崇文区的珠市口的美博城,是专业的美发用品批发地,在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里,都摆满了几十个品牌的五颜六色的专业染发剂。记者暗访了一家店铺,记者询问一个叫巴黎的佩维斯的品牌多少钱?商户说:“8块,最低了,最低最低给算6块钱”,看到记者没有心动,商户又介绍了一款:“那这个五块给你拿”

  这里的染发剂最便宜的五块钱,记者转了几家,奇怪的是,这几家都向记者推荐了同一种染发产品——威娜系列,一家店员向记者介绍到:“威娜挺好的,高仿的,真的就好了,四十多块钱。” 店员所说得高仿就是指假货,做得和真的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价格便宜一些。

  记者:“那多少钱最低?”

  店员:“七块”

  每瓶染发剂只有七块钱,从外观上看,店员所说的假货和真货根本看不出什么差别,这种便宜的假货,是否就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罪魁祸首呢?这种染发剂含铅 ,只要跟双氧一调的话,产生化学反应,所以对头发有伤害。铅可以破坏肝、肾、脑等器官的功能,严重时会使人丧失意识或运动能力。专家们说,大部分的染发产品无论品牌知名与否,其中所含的有效染发成分相差不多,因此发生的副作用自然也就相差无几。

  医生:“染发剂里面会有一些染料,这些染料主要是芳香胺类的染料,有一些芳香胺染料是可以致癌的,一个是可能有毒性”。

  在一家专业美发店中,记者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买到了真正的威娜产品,他发现老板在给别的顾客染发所使用的威娜产品和自己买到的真品之间有一个细微的差别,瓶身上的曲线标志的颜色不同,一个蓝色、一个为黄色。

  这位老板介绍到:“刚才拿的好像不是这盒,这是今年新款的产品 ,这盒全是英文呢,进口的东西比较多。”

  究竟是不是新产品 ,几个知情人的话一语道破天惊:“给他看的时候,就拿真的让她看好了,到后边的时候,换上来的就是假的。”

  “顾客对染发的产品的了解肯定是比较少的,不是很在意”。

  “怎么那么便宜 ,那不是降低成本嘛,不就是为了多赚钱嘛”

  “掺着用, 摆几只真的,这是高仿的,一般都买这种掺到里边用。”

  “他给你几只就摆真的 ,要给你去拿的话,拿起来你不知道关键是不是,你不知道

  你看得那个是真的,从下面给你拿的这个是仿的”。

  听了知情者的这番话,相信很多人都会吓一跳。我们找的这家理发店中等规模大小,染发价格都在300元以上,这种档次的理发店都在用掺了假的染发剂,那些小美发店会怎么样?我就更不敢想象了。人的头皮是人体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就像是数不清的一个个通道,染发剂接触了头皮,有害物质就会通过这些通道进入人体,即便没有直接接触头皮,化学成分经过挥发形成的气体也会通过毛囊进入人体。因此使用染发产品应该慎之又慎。市面上,假冒产品最泛滥的就是威娜系列染发产品,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经证实全部都是假货,真正的威娜产品都是厂家配货,或者在厂家的加盟店里直接出售,面对如此大量的假货涌入市场,威娜公司也无可奈何。

  威娜公司:“我们这些产品都是买不到的,你在株市口买的都是假的,因为咱们这个产品不卖个人的,所有株市口的所有的几乎都是假的”

  记者:“那你们也不管管”

  威娜:“我们管,就是你今天管了,明天又出现了,因为这是没有办法的。”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数据:在我国,2003年染发过敏投诉案例高达7万起。由染发过敏诱发的死亡人数多达200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染发引起的投诉已经超过4万起,而且这一数据正在快速上升。每年经济损失约上千万。对于热爱染发的人,怎样才能健康和美丽二者兼得呢,

  缺乏测试保障的美发行业

  目睹了假冒染发剂制造的悲剧。但即便眼下假货横行,也挡不住人们爱美的热情,国际美容美发研讨会上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染发消费市场,染发人口高达1.96亿,染发产品销售额超过80亿元。而且在未来3-5年内,中国染发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染发将会在中国继续流行下去。而如今广泛使用的染发产品原料,是一种名叫对苯二胺的芳香胺,虽然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对苯二胺是致癌物质,但它是一种已知的致敏剂,即使正确使用也可能导致某些人皮肤过敏,甚至严重受伤。因此,对于渴望染发的人来说,保险的办法就是染发之前进行皮肤过敏测试。

  杨大夫告诉我们,在染发前,应取适量调好的染发剂涂在耳后或者手腕处2-4小时,没有过敏反应就可以染发了。但是这种染发之前非常必要的皮肤测试又有多少人了解呢?记者在街头进行了一个随机调查。

  街头采访发现,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要在染发前进行皮肤测试,而现在各种不同规模的美发店遍布大街小巷,又有多少家能够为顾客的安全和健康着想,在染发之前主动提出为顾客进行皮肤测试呢,我们的记者在几家美发店进行了调查。

  2007年3月1日在一个理发店中记者发现来染发的顾客以女性居多,记者随即也提出要染发。

  记者:“我需要现在测试吗?

  理发师:“不需要,威娜是防敏的”

  记者:“没事吗?”

  美发师:“对 ,因为这个产品比较好一点, 都是真的, 就是对过敏性特别特别的小。”

  一连走了三家中型美发店,记者提出的皮肤测试的要求都被无一例外的拒绝了,为什么美发店不愿给顾客做皮肤测试呢?

  记者:“一般给顾客染头发做皮试吗?”

  美发师:“不做,一般都不做,多费时间啊。”

  当记者提出自己头皮破损,不知可否染发时,工作人员的回答更是让记者有些后怕”。

  记者:“头发破了能染吗?

  美发师:“没事 ,那没关系。”

  记者:“不是说化学作用会伤害到伤口。”

  美法师:“不会不会,又不抹头皮。现在多少有点红了,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用另外一种把它隔开就没事了”

  在这种染发剂的外包装上明确说明,头皮敏感、发痒或有伤的请勿使用本品,工作人员却对此视而不见。

  美容美发协会会长接受采访时说:“头皮破损,长疙瘩等等, 只要比如说有头癣等这种问题的时候一点不能染发,头皮里面的保护作用已经去了。那么化学成分就会渗透到头皮里面去,那么随着血液循环 ,酒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一定要尽量避免接触头皮。那么我们操作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头发是一片一片炬上的,然后用锡纸裹住,一片一片用夹子夹住,就不会粘在头皮上。”

  如今,我国美发行业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染发师没有对顾客做过敏性测试,美发店的美发产品价格昂贵,却没有质量保证等问题,这都是美发行业发展太快,产品越来越多、外行人员大量涌入等因素造成的。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美发行业的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内容。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在去年底提出的《中国美发美容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已经送到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希望不久之后这一规范就会出台,成为美容美发行业中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第一道“门坎”。 实行上市许可制度,规范染发产品原料管理,严格染发产品警示用语标识,开展染发产品的监督检查。

  危险餐盒的秘密

  生活中,像染发剂这样的消费陷阱还有很多,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只要稍不留神,就受害不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有一些人却仍然不顾人民生命健康,制造并销售劣质餐盒,以次充好,混乱市场秩序。北京市的朱女士就遇到了一个烦心的餐盒。

  朱女士发现自己打包回来的菜,塑料袋里都是油,餐盒已经变形,而且用手提餐盒的时候,餐盒就发软,而且可以清楚地看见餐盒底部还在渗水。“

  朱女士:“我就怀疑这种餐盒装的材料不能吃?这种餐盒还能不能用。”

  这种渗油渗水的餐盒很常见,很多餐厅都是用这样的餐盒为顾客打包。记者找了一个质量较好的餐盒,做了一个渗透的对比试验。我们把煮沸的油,分别倒在两个餐盒里,看看两个餐盒有什么反应。五分钟后,记者发现朱女士打包回来的这种餐盒,开始有油渗出来,并且速度越来越快,而这种好的餐盒却没有任何变化。我们把餐盒翻过来看到,朱女士所用的这种餐盒,有的地方已经被油烫得变形。用纸巾一擦,一层厚厚的油,而好的餐盒,不仅没有变形,也没有发现任何渗漏。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观众也和朱女士一样,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

  “回去以后漏到塑料袋里了”

  “饭盒拿回去的时候就发现漏了很多油,有的时候一歪了,菜一撒了,就不要了 继续吃。”

  “漏的特别恶心就不吃了,一般情况下,都会把油先撇了,不吃它那个油”。

  通过这个简单的试验,可以得出结论,这两种餐盒都属可降解餐盒,即环保餐盒,但是质量却相差很多。朱女士打包回来的餐盒显然是一种劣质的环保餐盒。一位曾经在餐盒生产企业工作过的张先生向我们讲述了这种劣质餐盒的秘密。

  张先生:“往里面加害人的东西,成本低怎么说,原来得一毛二卖,但是你现在几分钱就出去了,那里面肯定有问题啊。”

  为了验证张先生所说的话,记者随后来到一个市场进行调查,在一个一次性用品商店,记者提出要买一种便宜些的餐盒

  商家:“哪一种餐盒?你要哪一种?”,“那个有好一点的又便宜点的啊 ?不到一毛钱,1200个是100块钱。”

  记者:“那个是什么样子的啊?多少钱一个?”

  商家:“那个和九分差不多吧,9分钱。”

  记者:“质量呢?”

  市场上果然有这种低于一毛钱的餐盒,可是当记者问到这个餐盒的质量时,记者并没有正面回答,旁边一位女顾客告诉却主动权我们,说这种便宜的餐盒不能买:“九分的根本没法用,那都用不了,我都扔了,扔了不好, 这个用了就知道了,因为刚盛出来 ,热啊那个菜,温度高,如果你要超过几分钟的话,就整个的把菜都流出来了,连饭都撒了,就斜了

  根本没法用的。“

  当记者问到商贩时,她的回答却是十分坚定:“不会的,那个环保的,只是比较薄,超薄的吧。”

  记者:“那时人家有一些要找,这种对人体没什么坏处吧。”

  商贩:“不会的,它是环保的。”

  可能是记者提问太多,引起了对方怀疑,就在记者提出要购买这种便宜的餐盒时,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记者:“ 9分钱的,我们要”

  商贩:“这个没货,这个。”

  国家有关部门已限令从2000年10月3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开始推行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一次性可降解快餐盒,即我们常说得环保餐盒,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这种餐盒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指标,而且降解性能好,埋在地下,不超过3个月即可降解。既能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又可以保护环境。如今市场上的这种质量合格的环保餐盒价格在0.13元以上,而低于0.1元的毫无疑问是一些不合格产品。

  危险餐盒生产工厂暗访记

  据了解,目前,全国每天使用餐盒3000余万只,其中,20%为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发泡餐具,60%为不合格餐具,合格环保餐具只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如此大批量的不合格餐盒,他们的生产源头在哪里呢?

  记者按照张先生提供的地址,来到了一家平房院门口,发现大门紧闭,可是里面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却分明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繁忙的加工车间。记者走进去一看,两套机器和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的工作

  记者:“这是啥啊 ,面粉啊?”

  张先生:“不是,是石灰、石粉、石头面子”

  记者:“石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生产餐盒为什么要往里面加石粉呢?”

  张先生:“滑石粉就是我们所说的碳酸钙,做一个餐盒,要有两种原料,一种是碳酸钙 ,一种是聚丙乙烯,咱们国家规定呢,只要加20% 的碳酸钙,但是现在我们把这个20% 的碳酸钙加得更高,加到40%,甚至更多, 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它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聚丙乙烯的价格在一吨一万多块钱,但是碳酸钙呢,一吨材350元,这差距就特别大了,所以当我们加了40% 的碳酸钙之后,整个质量就下来了,这样就跟原来不一样了,就便宜了。”

  张先生说,国家规定碳酸钙只能加到20%,但是有很多不法厂家能加到40%,也就是说,为了降低成本,就在生产时过量添加填充料,虽然也是餐盒,但多了一些化学物质。” 忽然,角落里的一个白色的袋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其外包装上,写着粗石蜡

  记者:“这是啥啊?”

  工人:“石蜡,是石蜡,食品级的石蜡。”

  记者:“这是干什么用的啊?”

  工人:“添加剂”

  这里的工人只知道它是个添加剂,但是具体有什么作用,他也说不清。那么这种石蜡是否就是张先生所说的害人的东西呢? 记者带着这种石蜡咨询了专家

  张先生:“我看这个石蜡,就是工业级的,工业级的石蜡在包装材料里边是严禁使用的 因为工业级的石蜡它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特别是它里边有致癌物质。”

  含有致癌物质的餐盒在这个加工车间里加工完毕,卖到各种餐厅和饭馆,最后到了消费者的家里和餐桌上。市场上这种劣质餐盒为何屡禁不止。经调查发现,合格产品与劣质产品之间的成本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产品价格相差较大。商家为提高利润,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偷梁换柱,低成本生产这种劣质餐盒,从而使不合格产品有了较大的市场。 其次,环保餐具不能被有效推广的另一个原因是标准不统一。目前,有两套关于环保餐具的标准。一套是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1月颁布的《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另一套则是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6月颁布的《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要求—一次性餐饮具》。这也是导致无法对环保餐盒加强管理的一个原因。所有人都希望在餐桌上吃上放心的食品,带回家也一样可以享受安全的饮食。

  半小时观察:找到能治大病的小药

  不管是假冒染发剂还是伪劣餐盒,在法律上我们都不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惩治规定,关键的问题在于执法成本过高和犯罪成本过低。假冒伪劣可以随时在某个偏僻的角落冒出来,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大街小巷都站满执法人员,我们承受不了这样的执法成本;相反,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的犯罪成本比较低,他们可以坑一把就走,即使抓住了也多半是支付一些罚款了事。

  有没有一种办法在降低执法成本的同时提高犯罪成本?我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鼓励消费者举报,谁举报罚款归谁。举报的奖励要高,高到足以极其大家有举报的积极性;罚款的金额也要高,高到作假者一辈子再也不敢坑害别人。

  这个办法看起来土了一点,但是只要对症,小药也能治大病。假冒伪劣泛滥多数并不牵扯到什么高深的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麻烦在于我们不能组织各种资源有效地对付作假者。消费者是受害者,他们有打假的积极性,但他们可能没有打假的底气和识别假冒伪劣的眼光,如果我们执法部门把这些东西交给消费者,用依靠群众的办法对付无处不在的假冒伪劣,的确是可行之法。

  主编:张凯华

  记者:邱晓

  注:本文稿为07年3月17日节目播出文稿。

(责任编辑:单秀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大夫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