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高校进入偿债高峰期 江浙动用财政支持高校还贷

  对日益升温的高校债问题,江浙一些发达省份已经在拿解决方案。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在3月15日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说:“江苏省政府将拿出三四十亿财政资金直补高校贷款,目前已经有了初步解决方案。”

  据王斌泰介绍,江苏省高校现在有100多亿元债务,江苏省将通过“三三制”来化解——政府拿出三四十亿,另外通过资金运作再筹集三四十亿,余下部分由高校自己承担。

  在浙江省,高校偿贷工作已在静悄悄进行——省财政拿出40亿为高校贷款贴息,浙江大学还以24.6亿元高价卖掉了靠近风光绮丽的西子湖的湖滨校区地块。

  2007年,全国高校将进入偿债高峰期。1999年扩招后各高校用于兴建新校舍的银行贷款已达到2000亿元以上。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不少代表痛陈高校负债经营之弊。有人甚至担忧一些高校实际上已到了“资不抵债”的“破产”境地。

  “两会”结束不过几天,舆论风向在微妙转变,更多的学者和政府官员站到了担忧者的对立面。他们向记者描绘了高校成功偿债的未来图景。而他们的寄望,就是类似江浙地方政府这样的财政支持。

  然而,事情真能如此轻松地解决吗?

  资本运作

  资金运作,在当今的一些高校已经日渐时髦。

  记者了解,高校主要的资金运作,还是集中在高校的土地置换——通过老校区的土地转让所得,来偿还新校区建设的银行贷款。

  江苏省属高校的土地置换始于2005年,当年江苏省成立的“省属高校老校区置换工作小组”规格颇高:江苏省副省长王湛亲任小组长,教育厅长王斌泰任主任。

  江苏高校的老校区一般都有几十年历史,绝大多数的土地使用性质是国家划拨用地。根据规定,划拨土地在出售时,要向省市两级土地部门补交出让金,比例是40%。

  实际操作中,江苏政府为了体现财政的支持力度,在下发的省政府83号文中规定,“凡需由学校缴纳给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规费原则上予以免除。”

  “这和财政直补是差不多的意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瑞文对此评论说,高校的土地置换是逐年处理,土地转让所得和其他的政府补贴应该在教育部门的年度预算中都有所体现。

  据江苏省教育系统一位官员介绍,到2005年底,已有13所高校置换了1821.88亩土地,置换金额24.7亿元。

  王斌泰也向记者透露,将来高校置换的土地,“适合搞商业开发的就搞商业开发,具体的用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对那些手中握有土地的高校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浙江省的高校偿贷工作已静悄悄地推行了好几年,不仅省财政拿出40亿为高校贷款贴息,而且土地置换也似乎一直顺风顺水。

  这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浙江大学的湖滨校区地块。这幅地块为原浙江医科大学校址。距离西子湖的碧波只有不到1公里,加上地块附近还规划有地铁站点,被地产界视作黄金宝地。

  2005年,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出资24.6亿拍下这块“西湖地王”。郭旗下的嘉里集团已经在今年实质性启动该项目,未来将开发酒店、商业、办公等物业。

  对于浙大而言,湖滨校区土地置换收入丰厚,学校基建贷款的偿还自然应付自如。

  除了江苏、浙江两省,中部和东部的河南、山东两省,也已经开始了土地置换和政府拨款双管齐下的还贷行动。

  债务真相

  “公立高校的属性决定了巨额债务只能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说,“原本高校基建就应该政府掏腰包,学校已经承担了贷款的职责,政府还钱就是应当的。”

  高校负债经营问题的由来,确实肇始于政府。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吹响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号角。在为中国经济起飞输送人才的同时,全国高校大兴土木,为新招的大学生们提供崭新的教室和宿舍。短短5年间,全国的高校校舍增加了3.2亿平方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高校借扩招之机,抢占市场份额;政府则希望高等教育拉动消费需求;而银行想,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无论怎样贷款都会有财政托底,绝对安全。“这三者之间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吉文辉说。

  每年的江苏“两会”,身为江苏省政协委员的吉文辉都会就高校贷款问题写出提案或建议,反复提出。江苏省普通高校共计115所,为全国之最。在大学城的建设高潮中,江苏高校也开始了“扩招—建设—贷款”的增长之路。

  耗资8亿元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银行贷款占筹资总额的90%以上。

  江苏省审计厅2005年的专项审计发现,江苏20所省属高校普遍负债运营,至少占总资产的30%,这个比例在部分学校超过了60%。而据王斌泰介绍,江苏省的高校贷款共计100多亿元。

  全国高校总共借了多少贷款,这是一个处于动态之中而无法准确统计的数据。有据可查的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这本蓝皮书中称,2005年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

  在今年“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甚至将高校贷款的估值扩大到4000亿,以致教育部部长周济不得不澄清:“高等教育的固定资产有5000多个亿,部分高校‘破产说’言过其实。”

  但无可否认的是,当2007年全国高校进入偿债高峰期时,大部分学校付息尚可,而偿还本金则有很大困难。

  过去几年,吉文辉所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为还贷勒紧了裤带。每年仅偿还银行利息就要花费近5000万,而学校每年的学费收入不过1亿元左右,其中政府年拨款6000多万,支付1000多教职工工资奖金尚有缺口,再加上其他教学、科研和行政开支,学校只能承受贷款的年利息,无力偿还本金。

  银行债务压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校不得不缩减科研教学经费。而教职员工奖金减少,教师士气受挫,教学质量自然下滑。

  厦门大学长期研究高校债务问题的邬大光认为,高校负债责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西方国家同样免不了高校负债经营,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中国高校贷款问题的症结是,长期积累下的高等教育需求,在短期内迅速爆发,超出了高等教育的财政能力;高校市场运作能力的低下,加剧了高校的财务负担;对贷款风险准备不足或缺乏‘预警’,导致了贷款的‘从众和盲从心理’。这一系列原因叠加,才导致高校贷款居高不下。”邬大光说。

  “生意经”

  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由政府肇始,似乎也只能由政府出手来解决。对此,胡瑞文持乐观看法。

  “十五”期间,全国公立高校基建总投资大约在3000亿左右。尽管很多高校背负了巨额债务,但生(源)均总支出还是维持在15000元左右的水平。按照胡瑞文的统计,其中1.2万用于日常事业费开支,0.3万元用于学校基本建设,按各年累计在校生规模测算,“十五”期间全国公立高校已从政府拨款和自筹经费中支付了基本建设经费1500亿元。

  剩下的1500亿便是利用银行和国债的贷款来建设校舍的,“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下降,并不像有些人大代表所说的高校贷款达4000多亿。”胡瑞文说,担忧者只看到每年的高校贷款在增加,却没有注意到各高校已经还了很大一部分贷款。有的学校土地还在出让中,动迁还没完成,土地置换需要一个周期,等这部分都解决了,债务还会那么多么?

  而且,发达地区的高校,自筹资金的渠道和来源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不需要也不想将老城区的土地进行置换。胡瑞文举例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老校区可以用来搞培训、搞留学生教育。上海交大徐家汇的老校区,周末的各种培训班生意兴隆。“这些院校每年还本付息都没有问题。”

  现在全国公立高校每年的学杂费和自筹收入已经达到1200亿以上,每年拿出其中的六分之一,即200亿用于基建还款,加上政府的100亿拨款,合计每年可以有300亿元用于还贷。“这样,大约再用7到8年时间,就可以还清目前所欠的1500亿银行本金和700亿的利息。”

  对于担忧者认为广大中西部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很多没有新建学校或仅仅是改建校舍的高校没有土地可供置换,造成还贷困难,胡瑞文也认为没有想像那么严重,因为中央财政用于西部大开发有一部分国债项目,其中用于教育建设的国债利息只有2%,而且还款期限有30年。

  “西部政府短期内没钱,但学校偿还利息没有问题,因为每年都有学生的学费作为固定收入。”胡瑞文说,30年之后,中央财政或许早就帮西部把贷款还了。

(责任编辑:胡立善)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