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狼来了”。在上周获得中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汇丰、渣打、花旗、东亚四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的一百多家网点于4月2日正式开业。另有八家外资行正在申请进入过程中。
这是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之路的重要一步,与放开资本项目流动、大量借贷等东南亚的国际化之路不同,我国是将外资金融机构验明中国法人企业的正身之后,放他们在国内市场一试身手,因此主要考验并不是针对政府对于国际货币流动等方面的监管水平,而是政府所选择的注资、上市之路是否使内资银行成为真正的法人结构完善的企业,换言之,外资法人银行的鲶鱼,检测出的是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之路是否大致正确。
付出巨大转轨代价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否能如国人所愿,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呢?
由于国际化路线起始于中国本土,也由于外资行仍受到网点以及75%的存贷比等绳索的捆缚,因此,在试水之初,外资银行以亲民与本土路线加上一贯的品牌理财策略,向金融市场渗透。渣打银行邀谢企华出任独立董事,大力增加网点数量,有外资行表示“一元存款也欢迎”,免缴管理费与年费。不过,这些亲民牌能否打下去,要看外资行的竞争路径选择以及亲民所需要的成本。
由于门槛所限,能够申请成为法人银行的外资行均为大银行,有理由推测,他们看中的是中间业务、房贷等高附加值产品,这一宗旨不会改变。
内资银行将在这几块高附加值领域与外资银行短兵相接。与外资银行的亲民形象不同,内资大银行则走国际化与高端化路线,因此不顾民怨,推出拒绝中小客户的30多种收费项目,并让中小客户在银行内大排长龙。傲慢的反面是谦卑,中国银行(5.65,0.10,1.80%)近日宣布在内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紧接着北京私人银行就应声开业,客户门槛为个人金融资产100万美元。工商银行(5.59,0.10,1.82%)全面升级了“理财金账户”业务,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全国新建1000家贵宾理财中心。交通银行、招商银行(17.63,0.25,1.44%)等无不如此,银行的理财业务可以概括为“为精英人群服务”。但中资银行能否如愿扩大中间业务等份额,局面恐怕不容乐观。
据上海银监局统计,去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上海的中资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为72.42%,虽仍居主导地位,但比2004年下降4.34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市场份额却由2004年的23.24%提高至去年的27.58%。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业主要收入仍然靠存贷差,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达95.4%,存贷差让银行财源滚滚,也提供了不思进取的温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花大力气拓展中间业务不如抢夺信贷份额来得划算。
发展中间业务并不是一句口号,需要银行理念、结构与经营方法的全面更新,国内银行上市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结构的转变,从区域分行、支行模式到以业务为主导的纵向管理模式,期间的转变涉及人员的变动、权限的调整,绝非一日之功,而迄今尤存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使得这一转变过程格外艰难;结构跟不上新业务要拓展,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异化现象,如媒体报道有些银行在给予企业信贷的同时强行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理财顾问的费用,而在信贷差中划拨一定比例的收益,转为中间业务收入,此类现象有愈演愈烈趋势,这分明是从客户那儿刮地皮,在竞争的市场中注定难以持久。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多少有些在温室中长大的意味,缺乏独立的市场化的企业品格,对于中小客户的傲慢表明他们没有真正确立客户至上的观念。中国的金融市场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养尊处优的结果导致国有金融机构的规模与心智不成比例。肥羊在圈而狼群环伺,我国金融行业将印证,对外资与民资开放上的歧视,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
作者:叶檀 每日经济新闻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