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上市公司 > 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专题 > 2006上市公司年报点评

4月年报集中披露 ST公司畸形炒作末路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未必是真相。种种重组传言下,*ST公司在集中公布年报的4月疯狂上涨。上涨最快的未必是能够重组成功的,宣布暂停上市的或许不会真正退市。*ST正在集体上演一场生死假象的话剧,而这幕话剧或许可作为证券投资者教育的最好素材。

  悬崖边上的疯狂炒作,越是垃圾公司、越可能退市的公司越成为市场的明星。

  *ST年报集中披露的4月,以*ST为主的低价股则异军突起,暴涨案例比比皆是(详细见表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各种重组传言的气氛营造下,一些势必暂停上市的*ST公司疯狂上涨,给投资者以“生”的假象。目前已接近年报披露的时间,持有这部分*ST公司的投资者被惨痛套牢的局面不可避免。

  更为蹊跷的是,一些有望重组成功的*ST公司却反其道而为之。“明明可以年底重组成功活过来的却不出利好消息,而选择暂停上市半年。”某上市公司高管道出其中真谛,“他们想利用*ST暂停上市的方式来逃废(银行或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债。”

  生死假象纠缠其中。

  假退市真逃债

  “对于所有ST公司来说,重组都是极其困难的,重组结果也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泰阳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亚辉博士告诉记者。

  “ST公司共同的特征是,主营业务亏损,不再能支撑上市公司发展,债务黑洞巨大,法律诉讼不断。所以如果有人出面重组话,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重组成本,有的ST公司债务负担高达几十亿,你说谁会来接盘?”

  降低债务重组成本,已成为ST公司重组的关键方案之一。

  “成功重组一个ST公司,关键的环节在于债务重组,也就是通过资产剥离、债务重组等手段让ST公司成为一个净壳,这样才有人愿意来成为新的大股东。”刘亚辉告诉记者。

  “只有让ST公司少还银行或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钱,或者在借款金额上打上高折扣率,才是吸引重组方进入的条件。”一上市公司高管说。

  现实是,“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仍可流通,那么手中有股份抵押冻结的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是绝对不会让步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反之,如果上市公司暂停上市或退市了,股票不在交易所内流通了,则冻结的股份视同废纸,公司也濒临破产,那么资产管理公司会酌情降低还款比例,如从原先的贷款本金打7折降低到打5折。

  “能收到多少就是多少”,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解释。

  这就给那些*ST公司提供了“假退市以逃债”的机会。

  刺激*ST公司采取此谋略的另一利益点是,少还的贷款本金部分,可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而计入*ST公司当期的利润中,以增加其复牌交易的筹码。

  典型的案例是S*ST朝华(000608.SZ),公司面临20亿的债务黑洞,看似重组渺茫,实际暗含机遇。

  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暂停上市已经毫无悬念。

  3月30日,S*ST朝华第四个跳空跌停,盘中一度被近2000万股的封单压在跌停板上,但股价仍然在2.76元。或许这只是跳水的开始。盘面显示,S*ST朝华在前段时间的拉升中,在股价的相对高位屡屡放量,日换手率多次达到20%,显然庄家已经成功出逃。

  “一般操作流程是,先暂停上市,以其作为筹码与资产管理公司谈判,等*ST公司债务还款比例降低并还款后,*ST公司再公布重组方案,确认当年盈利。只要这一切在暂停上市半年内完成,则*ST公司可向交易所申请恢复上市。”这位上市公司高管进一步说。

  “S*ST朝华很可能出此招数。”业内人士分析。

  畸形炒作

  与退市逃债而呈现“死”假象相反,越可能退市的S*ST生化越发疯狂拉升。

  4月2日,S*ST生化(000403.SZ)再次涨停,并被大单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上。在此前的一个月时间该股已经连拉18个涨停板,股价从2.34元涨至4月2日的4.91元。

  支撑此种疯狂上涨的原因是:公司的大股东正在进行股权转让,三九企业集团有望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危机则在于,S*ST生化预计将在4月11日披露2006年报,如果业绩亏损公司将被暂停上市。此前,公司已经发布过预亏公告。重组来说,公司也曾公告提示风险:重组未获重大进展,股权转让有被证监会不受理或者否决的危险,公司面临极大的暂停上市风险。

  “年报披露当天,如果继续亏损,*ST公司就会被暂停上市。”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向记者解释退市规则。

  有专业人士指出,即使重组成功,也有很多ST公司的股价已经严重透支,此类公司的风险巨大,投资者应尽量回避。

  S*ST生化只是一个个案,透过这个个案折射出的国内证券市场的畸形炒作文化。

  与S*ST生化类似的退市风险最大的公司有20家。

  “100家ST公司中,需要回避尚未披露年报、并已经预计2006年年报亏损的*ST公司,共有20家。这些公司在公布亏损的年报之后,便将会被暂停交易,即便后续会实施重组并成功恢复上市,至少也要等上半年以上的时间,机会成本过高。这20家*ST公司将全部于4月份陆续披露2006年年报。投资者应远离此高风险群体。”张刚提示风险说。

  目前沪深两市ST和*ST公司共有148家。其中,*ST嘉瑞、S*ST美雅、S*ST托普、S*ST昌源、S*ST圣方等19家*ST公司因连续亏损三年被暂停交易,处于正常交易状态的公司有100家,其余公司均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有重大事项等待披露等原因处于一定时间的停牌状态。

  硬币的另一面是,一旦ST公司重组成功,股价往往在短时间暴涨数倍。正是这一点,诱惑令普通投资者趋之若鹜。

  3月29日,ST仁和(000650)停牌近一年后复牌,开盘即报10.11元,后又稳步攀升,盘中最高见14.99元,收盘报14.04元,比复牌前涨917.39%。2006年5月15日,ST仁和因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此后,公司第一大股东易主为仁和药业股份公司,此次复牌为公司完成股改。

  统计显示,2006年累计涨幅前十名的股票半数归功于重组事项,在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上涨130%的情况下,这些股票的累计涨幅都在400%以上。ST作为重组可能最大的板块,一直是高风险投机者的乐园。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ST公司往往是内幕交易极为泛滥的地方。

  由于在重组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谈判,资产评估,这些环节都极易造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人便借助消息之力,提前买入股票谋取暴利。事实上,上市公司高管利用消息优势买入自家股票的案例也曾见诸报端。

  与利用内幕消息牟利相类似,有人则故意散布消息。事实上,庄家利用重组题材坐庄成为ST类公司股价经常异动的一大原因。二级市场,假重组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是,普通的投资者对于ST公司的重组,无力分辨真假,等到重组消息失败时候,股价已经暴跌,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有证券专业人士建议说,监管部门应对重组方进行严厉的资格审查,并督促其迅速发布重组进度。

  国企净壳重组

  S*ST朝华所在地重庆不乏经典重组案例。现在的西南合成、渝开发都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重组获得新生,ST建峰则将在年报披露后摘帽。

  重庆市政府重组的一个法宝就是净壳重组。

  参与了渝开发重组工作的重庆国资委官员吴坚曾撰文总结说,“重组的关键在于债务重组,而债务重组的关键点一是债权人的同意;二是有债务承接方。”

  但是,能够同时做到上述两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吴坚曾指出,债务重组也是上市公司重组诸多手段中最难实施的一环。它既涉及到上市公司内部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还涉及到包括各商业银行和其他法人机构在内的诸多债权人。要取得各方共识,从各方让步到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是非常困难的协调过程。另外,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也不可能用任何一种简单的模式就能完全解决的,往往要多种手段并用,各种措施齐施,针对债务形成的不同特点和债权人的不同性质,因地制宜。

  张刚认为,大股东具有较强国资背景的公司比较容易重组成功,比如大股东是央企或者强势的地方政府,理由是“有能力来买单”。

  据统计,ST公司成功重组的案例中,国企出面介入推动重组成功占到了80%以上。张刚统计,目前正常交易的ST公司有15家属于上述情况。这些大股东中,多数实力雄厚,注入优质资产并非难事。

  张刚同时认为,在股改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的背景下,实力雄厚的大股东也不会对带上ST的下属上市公司置之不理,尽快实现重组、提升资产质量,十分有利于限售股解冻后的市场高定价。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全流通并不利于ST公司的重组,对于已经完成股改的ST公司大股东来说,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抛售来脱身。张刚对此则认为,现在的减持规则使这种做法并不容易,如果每减持1%就要公告,大股东抛售一点点股价就已经大跌了。(刘翼/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雪琴)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渝开发 | 张刚 | 刘亚辉 | 吴坚曾 | 二级市场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