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商业媒体 > 《中国投资》媒体专区 > 最新文章

走开放共赢的自主创新道路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许勤司长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投资》:最近,国办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请您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背景。

  许勤:去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这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就是要牢牢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精神,马凯主任、晓强副主任亲自部署,要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全委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和主要业务的方方面面,并从政策、规划、投入等对自主创新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按委党组和马凯主任的指示,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我认为这既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现实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凝聚人民意志的战略部署。可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自主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要靠自主创新,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和竞争力更要靠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练内功”的过程,关系到未来增长的潜力。因此,立足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打好自主创新的坚实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要求,会同科技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部署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国家规划。今年1月23日,该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这部规划作为指导“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系统构建国家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做了总体部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是支撑自主创新的物质保障条件和机制建设,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必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当前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创新型国家的创建也离不开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撑。

  《中国投资》:规划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做出了怎样的部署?

  许勤:围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规划从五个层面对“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完善研究实验体系,建立原始创新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要集中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建设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下一代天文望远镜等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面向未来发展,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着力为原始创新、为基础科学研究创造强有力的物质条件,也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像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它是要解决50年后人类社会的能源供给问题,化石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核聚变技术可能是人类未来最清洁、最安全、最有保障的核心能源。我国EAST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经过8年建设,今年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很多项研究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奠定了我国未来能源研究的国际地位,也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员。

  “十一五”期间,国家还将建设30个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和3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科学家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工作环境,满足基础研究和科学实验的需要。这些国家级的实验体系建设,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贡献。

  二是推进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筑牢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保障。要加快推进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高等院校“211计划”、“985工程”等计划中的科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科技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构建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布局合理、体系完备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全民科技素质的大幅提高。

  三是强化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提供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我国整个创新价值链中,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长期以来都是短项。尤其在行业科研机构逐渐转型为企业后,如何保持重要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力,增强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制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加大投入,支持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产学研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研发试验条件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建设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强化对国家战略任务、重大工程的保障能力,抢占未来的技术制高点。要建设和完善100个国家工程中心,把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变成工程化的技术,使得企业发展拥有更为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技术的整体进步,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两大计划相互配套,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构建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创新平台。

  四是加快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在原国家经贸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推进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并制订了一套完善的指标和评价体系,从国家政策上引导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十一五”期间,按照工作安排,我们准备重点支持300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五是促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是希望为全社会创新活动提供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自主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服务。创新服务体系包括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这方面工作的重点是要有效整合社会创新资源,鼓励和引导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显著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中国投资》:对于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机制是怎样的?

  许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将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落实委党组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在投入方式上,我们要根据发展需要,坚持多元化投入。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主要由国家投入,因为它们是战略性、前瞻性的,是瞄准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对于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大部分应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投入,国家投入部分资金主要是支持其建设和发展的。企业技术中心是以企业投资为主体,国家投资为引导。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家直接投入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将是政策手段和规划布局。

  打造良好环境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国家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支持自主创新?

  许勤: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简要回顾一下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的有关工作和下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去年以来,围绕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自主创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首先是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相关部署,制定颁布了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规划、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批重要规划。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774亿元,增长29.2%,增幅明显高于中央财政支出。

  其次是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圆满完成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的建设任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全面启动建设,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薄弱环节,加快推进燃料电池、煤矿瓦斯治理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启动建设了生物冶金、下一代互联网等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加强了一批优势企业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基础条件,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科技纲要,国家将从五方面加强自主创新。

  一是实施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组织实施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16大专项,以及支撑计划、重大装备研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

  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好《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把规划提出的战略部署和重点工程落到实处。

  四是组织实施九大高技术产业专项工程和一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五是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中央财政科技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融资机制。

  《中国投资》:在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采购制度等方面,目前是否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下一步将如何展开?

  许勤:政策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10个方面提出了60条配套政策。部署了99项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我委负责制订其中的29项,配合制订34项。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订。这些具体实施细则的制订出台,将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打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目前,已正式发布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47项,比如在科技投入方面,出台了《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财务管理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的资金财政政策》等;在税收激励方面,出台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等;在金融支持方面,出台了《国家开发银行高新技术领域软贷款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的实施细则》、《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融资账户实施细则》等;在技术引进与创新方面,出台了《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关于鼓励技术引进与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与此同时,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等一批产业政策也正在抓紧制订出台,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抓紧做好后续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力争早日发布;另一方面要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工作,真正将各项激励政策落到实处,让自主创新的企业、科研机构得到实惠,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的功效。

  《中国投资》: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外资企业是我国获得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外资企业除了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也在国内建立了一批研发中心,您如何评价外资企业在我国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许勤: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大家广泛关注、讨论的一个题目。从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近年,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推动下,世界各主要行业的大型跨国公司加快了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的步伐,其数量和规模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初步统计,外资公司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已经投资建立了近1000家研发机构,累计投资已超过40亿美元。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此类研发机构以应用研究为主,但近年来基础研究也呈现上升趋势。跨国公司正在不断提升中国研发中心在其全球研发战略体系中的层级,一些跨国公司将部分核心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工作逐步转移至中国。如微软中国研究院、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北京)、通用电气中国技术研发中心(上海)、IBM北京研发中心等均在各自集团的研发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也是我国自主创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这些研发机构带来了国际研发要素。如国外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研发项目、先进或前沿的研发信息等,产生要素创造效应。其次,有助于我国本土研发人才的培养。在华外资研发机构中的雇员以国内研发人员为主,这些人员通过培训、交流、实践等方式提升了自身的研发水平和能力,学习到先进技术和优秀的管理经验,最终实现了对我国本土高级研发人才的培养。第三,有助于我国融入国际研发体系,跟踪国际研发和技术创新前沿。在合作和竞争中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促进我国创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当然,在产生上述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在薪酬待遇上与外资研发机构的差距,导致很难留住高端人才,削弱了我国研发机构的竞争力,间接提高了我国国内研发成本。但总体上看,外资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个潮流,无论对我国自主创新还是对外资公司发展都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我国的自主创新是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在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很希望在自主创新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动创新要素的跨国流动,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不是封闭的创新,而是开放式的创新,自主创新包括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涵。我们自始至终欢迎、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并希望他们与国内其他科研力量一起,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投资》:国外有些人怀疑,中国搞自主创新是不是又要封闭起来。国内也有类似的困惑。您对此有何回应?

  许勤:把“自主创新”翻译成英文“Independent Innovation”,实际上自主创新的中文内涵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体现。我们讲自主创新,不是封闭起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创新,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更多体现为开放式创新,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吸收利用人类的研究资源。创新不只是一国、一个地区的行为,而是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自主的含义,是为了使国内创新力量能够更多地集中。我们也欢迎国外机构来中国投资建设各种研发设施。实际上,近3年来越来越多跨国研发机构在中国设立,很重要的因素一是在于创新环境越来越好,政策体系越来越健全;二是国内创新力量、人才基础有了很好的积累。

  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创新的全球化,把更多创新力量放在接近市场的地方、放在工业基础和体系更健全的地方,也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的需要。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促使我们要不懈努力地推进自主创新。过去,我们为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最明显的是DVD,专利费占到一个产品成本的1/3。我在对外合作中多次强调,我们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也愿意为创造知识产权的机构和个人付合理的费用,但是坚决反对某些企业和利益集团滥用知识产权来获取超过其价值的超额利润。

(责任编辑:丁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许勤 | 马凯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