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行业研究

电气设备:风电设备子行业 增持5只龙头股

  我国电源结构中对火电过渡依赖,能源、环保压力促使电源结构调整。我国政府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建设将快速增长,尤其是风电建设值得关注。

  随着成本下降,风电已经适用于大规模并网发电。

相对于其他发电方式,风电具有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大,成本下降快,安全、能源永不耗竭等优势。而且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大力发展风电的基础。

  风电以及风电设备发展受到政策支持,主要是《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相关法规,而且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求达到70%,对国内企业形成有力支持。不过,风电目前采用特许权招标制定价,引发低价竞标,预期未来定价机制将有所改善。

  基数较小、技术成熟、政策配合,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自2003年以来进入快速增长期。2006年总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60万千瓦,134万千瓦,分别同比大幅增长105%、166%。而且,我国风电设备单机装机容量不断提高,简单计算,2006年平均单机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00千瓦以上。

  我国风电“十一五”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4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28%;而从各省“十一五”期间风电规划来看,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可能远超过500万千瓦,保守估计将超过1000万千瓦,则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

  风电快速发展给风电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如果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则风电设备市场可以达到355-466亿元的巨大规模,年份额达到89-117亿元。

  我国大部份风电设备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兆瓦级以上产品不具备自主产权。各企业均想抓住风电设备向兆瓦级以上产品升级的机会,拓展各自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真正掌握技术的公司将在未来取得龙头地位,并能最大的获取收益。

  行业整体增持。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受到政策支持;据国际经验看,风电设备企业能够享有较高的估值水平,给予行业整体增持评级。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较多,但多数在市场需求集中的兆瓦级别产品上仍处于开发阶段,我们认为拥有技术、研发、订单优势的公司将在竞争中取胜。建议重点关注湘电股份(600416)、华仪电气(600290)等,给予增持评级,而ST仪表(000862)、长城电工(600192)、中材科技(002080)、天奇股份(002009)等公司我们也将继续跟踪其风电设备产品进展。

  1.风电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1.1节能、环保推动新能源建设启动

  1.1.1能源、环保压力成就新能源发展空间

  2006年以来,我国电力供应缺口日渐缩小,目前已经由全国性的缺电转变为局部地区季节性缺口,而且将有部分地区出现富裕电力的情况。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06-2007年度)》显示,2006年,全国电力装机突破6亿千瓦,电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明显缓解,缺电范围明显缩小,缺电程度明显减轻。预计2007年,发电机组投产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继续缓和,供需总体基本平衡,部分省区电力偏紧和部分省区电力富裕的情况将同时存在。

  我国火电占电源比重过大。在我国电源、发电量中,火电占比最大,06年分别达到77.82%、83.17%的水平,而水电、核电、风电占比都非常小,其中风电占装机容量、发电量的比例分别仅为0.3%、0.1%。

  火电占比过重,环保、能源压力过大。火力发电主要能源为煤炭,燃煤带来环境问题;而且煤炭价格的波动也会给电力企业经营带来影响;另外,从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来看,可开发利用的时间大约仅能维持到2050年前后,届时能源瓶颈将影响火电发电量。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降耗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从2005年的1.2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98吨标煤/万元,降幅近20%。而且,我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联合国的《京都条约》,成为第37个签约国,该条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2012年起我国将承担起减排CO2的义务。

  出于改善过于依赖煤炭资源以及考虑到环保压力,我国电源结构调整将是未来电力投资的方向之一。由此,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新能源发电方式迎来发展机会,未来装机容量将快速增长,并在电力结构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

  1.1.2国家政策扶持新能源规模扩张

  1、政策推动电源结构调整

  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支持新能源建设。如2005年出台、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其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另外,在一些其他法规中也强调了对新能源建设的重视。(图表2)

  2、“十一五”期间新能源规划装机容量

  较“十五”末大增从各类新能源的发展规划来看(图表3),未来10-15年内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相对而言,风电、生物质能、核电不仅在装机容量绝对额的增长空间、而且在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上都明显的相对优势。另外,国家还表示要通过实行优惠的财政税收价格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消费可再生能源,使其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比例由06年末的7%,提高到2010年的10%,进而到2020年的16%,14年内提高9个百分点。

  1.2比较优势下我国风电发展潜力巨大

  在各类新能源开发中,风力发电是技术相对成熟、并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而且,我国风力资源较为丰富,具备发展风电的基本条件。据统计,我国陆地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合计达到约10亿千瓦,大于我国的水能资源储量。由陆上到海上,预计我国风电建设将迎来一个相当长的景气周期。

  1.2.1未来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大

  从图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未来15年新能源规划中,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增长空间以及复合增长率是最高的。按照规划,2005年-2010年,年均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4.8万千瓦,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6%;2010年-2020年,年均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6%。

  1.2.2逐步适应大规模

  并网发电成本不断下降。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机组制造成本和项目开发成本的不断降低。现在,世界上建设风力发电的单位造价大约为1000美元/千瓦,我国风电的初始投资也从1994年的约12000元/千瓦降低到目前的8000-9000元/千瓦左右,降低了25%-33%左右,这个费用为燃煤火力发电单位造价的2-2.5倍。随风电设备成本下降、燃煤机组环保要求提高,风电相对于煤电的比较优势逐步提高。

  可靠性提高。世界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提高到目前的90%多,机组寿命可达20年。

  可大规模并网。大型并网风电技术是近几年技术进步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风电设备的单机规模不断增大,利用效率提高,世界上风电设备主流机型已经从2000年的500—1000kW增加到2004年的2—3MW,2004年直驱的4.5MW的风电设备进入试运行阶段,2006年5MW机组已经在海上试运行,并开始10MW风电设备的设计。随着单机容量的不断提高,风电入网技术成熟,大规模并网已经成为现实。

  1.2.3与其他新能源相比优势突出风能安全、清洁。风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其能量大大超过地球上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在各种能源中,风能是利用起来比较简单的一种,它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需要从地下采掘出来;也不同于水能,必须建造大坝来推动水轮机运转;也不像核能那样,需要昂贵的装置和防护设备。另外,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相对于核电具有安全、没有原材料压力的优势。我国天然的铀矿资源严重不足,需要依赖进口铀资源发展核电;核电安全性要求较高,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则将产生严重后果,核电建设更加谨慎;另外,核电建设进入壁垒较高,我国目前由几大核电建设集团垄断;而且,与风电一样,我国目前也不掌握核电设备生产的核心技术。

  相对于太阳能发电(光伏)具有成本以及可大规模并网发电的优势。太阳能发电装置一次性投入大,因此发电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成本大约是生物质发电的7-12倍、风能发电的6-10倍,更是火电方式的11-18倍。高昂的成本使得太阳能发电投入大规模并网还为时过早,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也只是将开展大型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示范。另外,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基本原料和主要市场都不在国内,对于国际市场如德国和日本市场的依赖性较强,也使得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发电的基础。

  相对于生物质能发电具有能源优势。生物质能发电与风电一样,发展空间较大,且非常环保,但是和风电一样,生物质能发电方式目前成本也较高,主要是由于生物质是高度分散的资源,由于其燃料收、储、运成本较高,燃料热值较低,折旧率高等原因造成发电成本较高。而相对来说,风能使就地取材,且用之不竭,在这一点上,风电优于生物只能发电,但由于具有良好的环保作用,生物质能发电也将是新能源中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

  1.3我国风能资源丰富

  1.3.1我国风能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有关研究成果估计,我国风能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

  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1.8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2.3万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我国06年发电量2.83万亿千瓦时的81%。风能利用空间非常巨大。

  1.3.2我国风能资源分布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另外,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海上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风能的分布决定了未来我国风电厂的建设选址规划。一些大型设备的运输的便捷性也将对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1.4政策推动风电建设启动

  1、政策扶持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发展

  风电以及风电设备制造在我国都属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政府也推出了种种的优惠措施推动国内风电以及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主要的政策依据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允许多种投资主体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并且要求电网公司全额收购新能源发电量,从法律上为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另外,国产化率指标对国内风电设备企业业也有较大支持。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强调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这明确表明了国家要鼓励国产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2、风电定价机制成主要争议,或将有所改动06年年初,《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出台,自06年1月1日起实施。目前风电定价采用特许权招标方式,规定由风电上网电价最低的投标商中标。导致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不合理的低价进行投标。

  根据特许权定价制度,我国最后确定的中标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仅在0.38元至0.52元之间。经权威部门测算,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的风电场,经营期平均上网电价约每千瓦时0.60元,其投资回报率较为合理。目前中标价格普遍低于0.60元/千瓦时,风电运行投资回报率有限。

  由于风力发电场60-70%的投资在风电设备,风电上网价格过低,抑制下游风电设备价格,最终将损害风电机组及零部件制造业,也将波及风电服务业。

  风电价格定制方法引发较大的争议,管理部门也有所察觉,未来可能有所改善。有发改委负责人曾经表示,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风电电价调整的具体办法,就电价来说,风电可能实行标杆价制度,标杆价制度可弥补招标不足。

  如果风电价格制定方法出现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变化,如给予一定补偿价格等,将对风电以及风电设备制造厂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缓解成本压力。

  3、清洁能源机制(CDM)有助于风电项目控制成本

  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而通过CDM项目,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的项目,用比较低廉的成本抵消部分减排义务。截至07年4月16日,我国已经有70个项目在CDM执行理事会(EB)注册成功,列第四位。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CDM机制将有助于风电企业成本控制。

  2.“十一五”风电装机容量可能远超规划

  2.1风电装机容量增速加快

  单机容量不断提高技术成熟、政策配合,基数较小,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自2003年以来增速惊人(图表6)。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有56.7万千瓦,随着政策推动,2004年以来,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同比增幅都在100%以上,2006年更是达到166%的高位,并拉动2006年总装机容量同比增幅也达到105%的高水平。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2006年我国总装机容量达到259.88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33.72万千瓦。(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与中电联数据存在差异。)不过,从总数来看,我国风电的装机规模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风电设备单机装机容量不断提高。以年新增装机容量以及年新增台数简单推算单机容量,可以看到(见图表7),1999年以来,我国单机容量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900千瓦以上的平均水平。向大容量发展是目前的趋势。

  2.2区域性建设规划项目多,风电装机容量增长可能远超预期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但从各地“十一五”期间风电项目的规划来看,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可能远远超过500万千瓦。

  我们搜集了各地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的规划,数据比较散乱,但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06年风电装机容量排名靠前的14个省(占06年我国总装机容量近100%。)的规划来看,2010年较2006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781万千瓦,而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远超过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的装机容量。虽然风电项目在政府的控制下,各地的规划可能无法完全达成,但是,2010年超过500万千瓦的容量无庸置疑,总装机容量可能会达到1000万千瓦的水平,则2006-2010年间,风电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

  2.3风电发展,设备市场巨大

  目前我国风电建设成本在8000-9000元/千瓦,而风电厂将有60%-70%的投资在风电设备上,风电设备成本在4800-6300元/千瓦。由国家以及各地区“十一五”规划来看,我国风电设备市场迎来巨大机会。图表9中数据可以看出,如果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则风电设备市场可以达到355-466亿元的巨大规模,年份额达到89-117亿元。巨大的市场给相关的企业带来市场机会。 3.良好行业背景下风电设备企业依靠技术突围巨大的风电设备市场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企业积极进入该行业,谋求与行业共同成长。

  我国大部份风电设备目前主要依靠进口,我国风电设备企业具有自主产权的机组有600kW、750kW、1.2MW和1.5MW,而后两种还有一个成熟期。我国风电设备企业需要在风电设备整体优化、气动设计、强度疲劳、振动、长期可靠运行、控制、材料制造等方面掌握关键技术。如果运行模式一直停留在引进外国技术以及合伙人的基础上,则将不能在我国风电发展的大环境中获得最大收益。我国政府也已制定了相应的这个支持国内企业的发展。随着行业发展,我们认为真正掌握技术的公司将在未来取得龙头地位,并能最大的获取该收益。

  3.1国内外企业竞相投入中国风电设备市场

  3.1.1国内风电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但内资企业设备占比不断上升

  我国目前风电设备市场仍然以外资设备占据绝对优势。2006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容量中外资设备分别占据66%、55%的市场份额,相应的内资设备仅占据31%、41%的市场份额。

  在我国风电设备市场分布中,占据前10位的企业以外资居多。国际市场排名前列的风电设备厂商都已经在我国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如Vestas、Gamesa、GE等都在我国总装机容量中排名靠前。

  但是从我国2006年新增装机容量中可以看出,内资企业表现抢眼。排名前11位的企业中,有5家内资企业,除金风科技外,东方汽轮机表现突出,占据新增装机容量的5.61%,较05年水平提高了3.3个百分点。

  不过随着我国风电产业自2003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内资不论在累计装机容量还是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比都出现连续的上升。在国家扶持国产化机组的政策支持下,预计这种趋势仍将继续。

  3.1.2国内企业纷纷上马兆瓦级风电设备

  从2006年统计数据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商中,金风科技以绝对优势占据我国风电设备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其他内资厂商与之有较大的差距,排名第2位的华锐市场份额仅达到2.89%,市场份额占1%以上的内资企业仅3家。

  我国风电设备内资企业中,第二梯队中各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有限,而且目前我国风电设备正在向兆瓦级以上发展,各类企业都想抓住产业升级的机会,拓展各自的市场份额。

  从图表14中数据可以看出,各企业都已经在着手开发1兆以上2兆的风电设备,但从目前进度来看,大部分距离量产仍有相当距离。而且越来越多的新公司出现在风电设备领域,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如湘电股份、特变电工等。

  3.1.3国际企业凭借技术占领市场

  我国风电设备市场不仅吸引了国内企业的注意,也吸引了国际大型风电设备企业纷纷入驻。为了满足我国国产化率70%的要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考虑到运输成本等问题,以Vestas、Gamesa、GEWind、Suzlon为代表的国际风电制造巨头目前纷纷在华投资建厂。

  国际企业在整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上均具有技术优势,尤其是在风叶、齿轮箱、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上,在我国风电设备市场,外资企业仍将凭借技术优势占领较大市场份额。

  3.2政策刺激、行业发展推动,国内企业努力依靠技术实现突围

  在我国风电设备大发展的市场中,如果不能掌握关键技术,未来在关键零部件采购、成本控制上都将受制于人。

  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国产化,而我国内资风电设备厂商也都积极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努力推进国产化,我们认为能够在自有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公司未来在风电设备市场胜出的可能性比较大。

  3.2.1风电设备关键部件以及发展技术介绍

  国际风电设备技术发展趋势:

  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无齿轮箱是世界风电设备发展的新趋势。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是兆瓦级的风电机组。如美国主流1.5兆瓦,丹麦主流2.0~3.0兆瓦,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4.5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是德国Repower公司生产的容量为5兆瓦的机组。随着未来海上风电的开发,单机容量可能继续上升。

  我国发展大型风电机组的研制开发目标和方向

  今后我国大力发展大型风电机组的重点将是,努力掌握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整机技术路线将以目前欧洲国家流行的变桨变速的双馈异步发电型、低速永磁同步发电型为主。具体研制开发目标和方向大体是:

  研制开发符合依托工程张北风电场气候条件的2.5MW级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率达80%以上,叶片、电控与变流器、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立足国内研制开发;满足认证机构的设计认证;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样机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能力。3.2.2国内企业掌握技术,掌握未来..内资企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单机容量750千瓦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通过十五期间的科技攻关和863项目,又支持了兆瓦级的大型风电设备的开发和设计,2005年样机开始试运行。兆瓦级风电设备的产业化也被列入2005年3月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专项”的资金支持领域中。但是,目前,我国所掌握的750千瓦及以下容量的风电机组制造技术,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面临着技术路线从定桨定速提升到变桨变速,单机功率从百千瓦级提升到兆瓦级的双重压力,技术路线跨度较大关。

  政府主导推进国产化率提高。

  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的要求逐渐提高。2003年不低于50%,2004年上升为70%,2006年的新规则规定,风电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绑定投标,以确保项目真正达到70%国产化率要求,投资商在中标后不得再进行设备招标另选制造商。

  提高国产化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大型风电机的主要部件在国内制造,其成本可比进口机组降低20%~30%,因此,国产化是我国大型风力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规模升级、产品技术升级中积极占领市场我国风电设备市场进入市场规模大幅扩张的阶段,风电设备也正在向兆瓦级以上升级。在良好的行业背景、以及政策推动下,掌握技术,掌握未来。

  4.重要上市公司介绍

  4.1国际风电设备企业估值

  从国际著名风电企业的估值情况来看(图表17),持续高增长对应高估值水平,如丹麦的Vestas、印度的Suzlon、德国的Nordex、德国的REPOWER等,其07年、08年业绩预期增长率都非常高,对应的市盈率水平也相当高。尤其是德国的Nordex、REPOWER的表现尤其明显,其07年对应市盈率水平分别达到220、177,08年对应市盈率水平分别达到60、63倍。

  我国风电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4-5年内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可能达到40%左右,相关风电设备企业的成长率可能更为惊人,持续的高增长类企业也有望分享较高的市盈率水平。

  4.2看好风电设备行业:整体增持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并且受到政策支持,未来5-10年内风电设备市场都将随风电发展而快速增长,值得重点关注。而且,根据国际经验来看,风电发展迅速的市场中,相关的风电设备企业也能够享有较高的估值水平。我们给予行业整体增持评级。

  目前,进入该领域的上市公司较多,但多数在市场需求集中的兆瓦级别产品上仍处于开发阶段。未来,能够更快地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胜出,成为行业龙头,最大程度分享行业成长带来的业绩提升作用。风电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仍有不确定性,积极寻找其中有可能胜出的公司,将能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

  4.3风电设备上市公司介绍

  4.3.1众多上市公司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涉及风电设备制造的企业主要有湘电股份(600416)、华仪电气(600290)、长城电工(600192)、ST仪表(000862)、东方电机(600875)(旗下东方汽轮机涉及风电设备制造)、天奇股份(002009)、中材科技(002080)等。

  目前阶段,不管是“整机”还是“零部件”生产厂商,都属于起步阶段,除个别厂商外,大部分企业离量产仍有距离。在这个阶段,产品开发、技术掌握、订单获取等因素都能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司尤其技术掌握以及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尤其看好。由于样机制造、试验、批量生产需要一个过程,大部分公司风电设备业务对业绩产生较大贡献将在2008年,而且其中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们对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预测相对比较保守,但是从下面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风电设备上市公司08年业绩对应估值水平仍然不高,距离国际市场风电设备企业估值水平仍有相当差距,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5.行业发展面临主要风险

  风电定价制度压制风电价格。风电价格特许权招标制度导致风电中标价格较低,抑制下游风电设备价格,并将最终影响下游厂商的收益能力。该招标制度如果未来有所改变,对风电给予一定的补偿电价,则风电以及风电设备企业都将从中受益。

  国内上市公司兆瓦级以上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掌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企业在技术上仍与国外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风电设备企业目前仍只掌握了兆瓦级以下的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国产化兆瓦级别以上风电设备产品虽然有样机试制成功,但仍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能否掌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逐步形成自主产权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是未来我国风电设备企业能否在市场中胜出的关键。

  产品未来运行的稳定性影响收益。国内企业纷纷上马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产品,该类产品在未来20年的运行区间内能否保持稳定,也是未来影响风电设备厂商收益的重要因素。如果稳定性存在严重问题,则风电设备的返修以及零组件的更换将严重影响风电设备厂商的收益。国外厂商对市场的争夺。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大部分均已在国内设立公司,依靠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对于国内企业将形成一定冲击。

  作者:高靖瑜 天相投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