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2007’中国金融市场论坛 > 2007中国金融市场论坛嘉宾精彩观点

陶冬:银行改革面临长期挑战 改革任重道远

  2007年4月19日2007中国金融市场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本次活动力邀政府官员、著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及金融同业高层就“中国商业银行的后改革开放时代与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搜狐财经作为独家网络媒体对论坛进行现场报道:

    下面是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先生的精彩发言

  陶冬: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招商银行20周年庆祝。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能够参加这个盛会,感到非常的荣幸。2006年10月27号,对于全球的金融市场是一件大事。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这个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对于全球的资本市场都是跨时代的一天。当天创下220亿美元集资的记录,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单一IPO项目。这也让我联想到九年之前几乎同一天,中国要把他的最大手机营运商,当时叫中国电信,最后改名为中国移动推向世界。当时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是非常困难的,如果90%的资金不能通过ADR的形式在美国集资的话,这一个IPO就会夭折。当时集资金额是42亿美元,九年之前42亿美元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九年之后,220亿美元还没有跨出家门一步,已经被全部一抢而空。时代变了,资本市场变了,中国在资本项目中的概念也变了。十年之前,中国是世界最大净资本进口国之一,八年以前我们可以说对于资金的渴望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今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进出口国,这是资本市场的变化,是中国地位的变化,也为中国的银行改革结束了新的一页。中国的银行股可谓受到全世界投资者的热捧,在这个图表中香港恒生股在2001年一月上升为46%,而中国国际股同期上升为87%,中国的金融股同期上涨119%,几乎全世界的投资者似乎都有一种拿中国金融股拿不够的感觉。中国的这些银行是不是真的这么之前?如果要是看PE的话,中国的H股平均PE值为26倍,A股比这更进一步,平均PE达到28倍。全球其他各国,甲级银行平均PE11倍。

  唯一一个可以和我们中国这些银行在PE上面一争高低的是印度的银行,ICICI他的PE是22倍。如果我们看市涨率,我个人认为市涨率是更好反映银行价值和价格关系一个东西。中国H股上市的银行平均市涨率是29倍,A股平均市涨率达到3.3倍。恭喜招商银行,招商所有市涨率是上市的所有公司里面最高的一个。唯一一个可以和中国银行在市涨率上一争高低的,还是印度的银行,他的市涨是三倍。从任何一个意义上来讲,如果拿中国这些银行的估值和世界银行的估值比的话,单单从数字来看明显是偏高的,但是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不合理?国际投资者对它多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首先第一点,对于A股来讲,A股的资本项目是不开放的,换句话说中国的股民并没有办法买到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也没有办法买到石油、期货、玉米指数。对于他们的投资空间来讲,选择不过是存在银行买房子,或者买股票。相对而言,所谓全球PE比较,至少在短期之内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同时中国具有一个高增长性,增长、消费市场的发展,这是全球资金对于中国银行股的一个憧憬。

  那么中国这些银行,自备市场值不值?在这之前我给大家看一个汇丰的图,汇丰1980年的时候三块多,不到四块钱。27年以后140块,这还是一拆四之后的140块。换句话说,汇丰银行以及他的管理层,为他的股东在27年中创造了160倍的增值。由于这样,汇丰的市涨一分钱的货卖出两分钱的价。不知道在座哪一位中国的银行界的领袖,管理层愿意拍胸脯说我们在今后的27年,也能够为我们的股票创造同样的汇报,同样的利益。这是中国银行目前真正面临的一个挑战。

  今天在演讲的题目上有一个有趣的插曲,当主持人一开始提出来让我这个题目的时候,提出来的是后改革时代中国银行金融创新和银行的改革。我听了大吃一惊,哎呀,中国进入了后改革时代了。在我看来,中国的银行改革不过走了一半,银行改革的第一部分是充实准备金率,是将最新的国际投资者引进,是将自己的银行送入资本市场。对于这一部分任务,我想大多数银行已经完成了,但这不过是银行改革的第一部,而且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一步。更困难的是第二部,中国银行的行为有没有出现改变?中国银行的运作模式有没有出现改变?中国银行创造财富的能力有没有出现改变?中国银行的控制风险能力有没有出现本质性的改变?

  这个脸我相信多数同事可能并不熟悉,他是澳大利亚人,是我们瑞信银行信贷员。他讲的一句话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他说今天中国的银行看起来很糟糕,但是1973年Stacey家族第一次到中国访问的时候,他说澳大利亚银行,包括亚洲我们目前认为比较好的经济体系,银行体系今天看来也是一塌糊涂,银行管理相对讲话,体制相对封闭,资金的周转你需要拿支票一步一步的走。许多人信用卡发行也没有。而且当时澳大利亚银行里大多数也是国有银行,我们目前看到很多体制上的问题,当时人家也有,所以不要妄自菲薄,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至少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讲,别的国家也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同时世界银行发展的潮流也未必是我们亦步亦趋的模式。举个例子说,大家都认为银行发展的方向是消费信用,没错。消费信用中间最好的是信用卡业务,这个招商做的非常好。但是Stacey先生说,信用卡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由于不断的金融创新,越来越多富有的消费者已经没有必要大量通过信用卡接待,最后以银行用20%几的利率收涨。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按揭拿出一部分,而所付的利率不过是按揭的利率。这条路在中国走的通走不通?我不知道,也没有做过研究,但是所谓金融创新,一定是建立在国情基础之上,一定是随着时代出现变化。这是对所有中国的银行的一个挑战。成功没有一个固有的模式,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创新。如果要是看中行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的话,我认为非常的大,中国消费贷款仅占GDP的12%,是世界上最低之一,比起发达国家低的多,比起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低一些,这是今后中国银行发展的空间,也是银行发展的希望。

  今天中国的GDP是世界第四大,以美元计算。到2014年,我们认为中国的GDP应该达到5.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时GDP的60%。但是以美元计算的GDP并不是最合理的统计,因为中国的资产,中国的消费被汇率严重低估。如果我们以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话,中国GDP今天已经是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第二大经济体。到2014年的时候,中国的GDP相当于美国GDP的90%,是日本GDP的3倍。同时,如果要是看中国潜在消费力爆发性发展更大,毫无疑问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消费仍然来自于美国,十年以后最大的消费还是来自于美国。但是如果看每年新增消费的话,我们估计到2014年,2015年的时候,每年中国可能创造出来新增消费量美国的一倍,比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额还要多。这是中国的希望,这是中国的未来。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今天,我们很轻易的可以化解出五家银行三家保险公司,今后十几年的过程,就是银行分化组合的过程,谁不在金融创新上比别人早迈出一步,迈好一步,银行名次上面的变化很快会体现出来。中国今天不再后改革时代,而是在银行改革的第二期。银行改革的第二期,要做的就是对于利润的执着,对于金融创新的执着,对于风险控制的执着。银行改革任重道远,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郑宇)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陶冬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商 机 创 业 投 资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