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宏观策略

CPI涨幅尚在可控范围 后续调控力度不会过大

  宏观调控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不要采取力度过大的调控措施

  曾在3月份加息中不涨反跌的中国股市昨天却倒在了几个可能引发加息的经济数据面前。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下午公布的数据,3月CPI增速达到两年新高的3.3%,大大超过了3%的央行警戒线;一季度GDP增速达到11.1%,甚至超过了市场本显激进的预期。

  5.1长假前央行很有可能加息,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昨天表示。

  在加息预期的打压之下,沪综指昨天收于3449.02点,大跌4.52%,深成指收于9857.23点,大跌5.23%。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仅仅是一个借题发挥,两市市值便挥发了6870亿元人民币之多,不无过度反应之嫌。

  耐人寻味的是,在上月央行启动年内首次加息后,股市以大涨回应了那次大利空。

  GDP增11.1%存在偏快转向过热风险

  我们原先的预期已经很高了,但谁知道公布出来的数据更高,渣打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对高达11.1%的GDP增速颇为惊讶,远高于去年4季度的10.4%。从经验上来看,中国经济界一向将经济热与不热的天然分界线定于10%,高于10%的增速往往会招致决策层经济过热的判断。在市场看来,11.1%给了央行加息一个充分的理由。

  然而,国家统计局却不认同经济过热的判断。是不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就过热了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昨天表示,判断经济是够过热需要综合的进行考虑,否则判断难免有失偏颇。

  李晓超强调,尽管运行速度在加快,但当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但他也承认,如果再继续加快的话,就有可能由偏快转向过热,经济运行存在着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

  李晓超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处于经济起飞和爬坡的阶段,供给相对较为充裕,需求相对又比较旺盛,两种力量的结合或者碰撞往往使经济快速发展。

  解读CPI增速3.3%仍在可接受范围

  而达到3.3%的3月CPI增速更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即使是放在整个一季度来看,CPI增速也达到了2.7%之多,比上年同期增幅高1.5个百分点。根据央行在今年年初的规划,今年通货膨胀控制上限为3%,这被市场认为是不可越雷池一步的警戒线。

  但李晓超昨天指出,从一季度2.7%的角度来看,仍在3%的全年调控目标之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他强调,目前的物价上升主是由于去年4季度因粮食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引起的,如扣除这一因素,事实上仅上涨1.2%,与上年是持平的。

  核心通涨率仅为0.9%,这才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这一指标的价格状况。他特别指出,按环比计算,3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比上月还下降0.3%,从趋势上看,3月份价格比2月份价格还要低。

  后续政策风向不采取过大力度调控

  原定于昨天日上午10点召开的统计局发布会突然被延迟至股市收市的下午3点,这令市场昨天风声鹤戾,几乎解读成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将令人震惊,加息已是不可避免。

  在加息预期的打压之下,沪综指昨天收于3449.02点,大跌4.52%,深成指收于9857.23点,大跌5.23%。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昨天公布的经济数据的确高于市场此前的预期,多家投行都作出了近期会加息的判断。5.1长假前央行很有可能加息,花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昨天表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昨天也表示,2007年央行将加息两次,第一次在四月或五月同时,央行可能会在年内再上调三次存款准备金率。中金认为,中国1季度的经济趋势不仅表明目前经济过热、发展失衡,而且也显示出了过热的资本市场泡沫风险正在不断加大。该公司指出,中国股票估值正在逼近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近期加息的几率正日益加大,李晓超昨天也表示,中国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正密切关注未来经济如何变化,宏观调控职能部门会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做出适当调控措施,

  然而,李晓超昨天也强调,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方面,我们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注意不要采取力度过大的调控措施。他指出,政府调控的节奏是是微量、小步、频调,目的就是防止经济的硬着陆。既要防止大的起伏,又要防止经济增长过慢。(张明扬)

  统计局数据不支持央行继续加息不要反应过度

  韩志国:宏观经济数据不支持央行继续加息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对宏观面比较忧虑,传闻中的CPI大涨导致沪深股市今日出现大幅下跌。但从今天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各项指标仍然良好,宏观数据不支持央行继续加息。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今年三月份,CPI确实达到了3.3%,但是这只是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幅度,与上个月环比是下降了0.3%;一季度总体只有2.7%,而且这个价格水平,已经包含在了上次的加息的决策过程中。根据测算,一季度2.7%的上涨中,还包含去年食品价格上涨的1.5%的翘尾因素,减去这一因素后的CPI实际上涨幅度仅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

  第二,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不会成为主要威胁,中国的买方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而且很难撼动。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经济增长没有过热趋势,不必通过进一步加息来抑制投资。

  第三,加息的负面作用日益明显,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明显加快,与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很大关系,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升值压力增大。在上次加息当日,人民币暴涨178个基点,今天加息传闻再起,人民币又暴涨170个基点,再创历史新高。如果央行进一步加息,国际热钱就会进一步流入,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进一步加大。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流动性过剩并没有缓解,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三月底金融机构公布的存贷差已经达到了114662亿,创出历史新高。

  实践证明,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依靠货币政策已经难以为继,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发展资本市场,让股市成为货币的更大的蓄水池,转换中国的资源配置机制,进而实现从大国经济走向强国经济的良性循环。

  瑞银认为不要反应过度摩根估计央行六月加息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3.3%,环比下降0.3%。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将是微量、小步、频调。

  数据公布后,有机构认为并不足惧。瑞银表示,不要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反应过度,这些数据并没有为政府推出强力宏观调控措施提供任何理由;瑞银指出,第一季度的跳升是暂时的噪点,这是因为从财政部获得了一次性的资金流入、大量与出口有关的产量、1-2月份贸易顺差大增。瑞银预计,这一现象本身会非常迅速地扭转,预计第二季度数据将会回到正常水平。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幅也远较总体CPI温和,因而预计在一般性的利率调整措施之外不会有强烈的政策反应。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一季度数据或将触发央行后续的加息行为。摩根大通估计,由於首季经济强劲,预料央行今季将加息27点。此外,高盛、国泰君安均对后续的央行加息持肯定态度,其中国泰君安更认为,中国央行很可能将在六月份加息。

  作者:东方早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晓超 | 沈明高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