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中国工资增幅远低于GDP 今年涨幅将位全球之首

  人民得有钱(上):坐不住的收

  据全球最大的工资信息调查研究机构Hay Group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工资上涨幅度将位列全球第一,实际工资增长幅度将超过美国、印度和东欧国家。其负责人认为,经济快速增长给中国工资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中国工资上涨将位列全球之首。

  这份报告给出的工资涨幅显然是按实际经济增长水平得出的,但它的实现恐怕还要靠财税制度的改革,让一直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分配制度向百姓倾斜。

  比如印度或者日本

  在经济学界流行一种说法,那就是国富民穷。这里的民穷是相对的。纵向比,百姓收入是增长的,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343元,2006年提高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后,二者平均年增长6.7%。但是和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百姓收入的增长显得缓慢。

  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经从9年前的53%下降到去年的41.4%,远远低于美国57%的水平。以至有人开玩笑说:“GDP长得跟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跟眉毛一样慢。”

  如果说现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最类似,那就是印度,但是中国的薪酬增幅远低于GDP增幅,而印度正好相反。前者意味着国民创造的财富绝大部分进了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腰包,国富民穷,而后者则意味着GDP增长大部分直接造福于民众,藏富于民。

  全球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去年公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印度再次成为薪酬增幅最大的国家,高达13.9%,高出中国一倍。2005年中国整体平均薪酬水平增长6.6%到8.9%。美世咨询去年曾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而中国为7.5%。而同期GDP的增长,中国平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而在印度历史上,GDP增速只有3次超过8%。中国居民拥有的财富与国家拥有的财富相比,事实上在不断下降。

  当经济高速发展时,工资收入增长幅度应该高于GDP增长还是低于GDP增长?除了印度之外,当年日本经济腾飞时的情况也许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系。当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日本工资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快70%,从1950~1980年,日本用了30年时间让百姓的工资收入追上美国,当日本和美国工资收入持平的时候,意味着日本人有了和美国人一样的购买力。当百姓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时,国家绝不用担心消费低迷。而从1978~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将近30年,工资水平却只有美国的4%。扣除国内实际购买力高的因素,国内实际工资水平也达不到美国的20%。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

  工资收入偏低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与任何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所拥有的财富相对较少,百姓不敢消费。资料显示,中国家庭拥有的人均财富与人均GDP的比例约为1.7倍,远低于美国的4倍和澳大利亚的3.7倍,也不如印度的2.4倍。美国的社会保障以市场为主体,但强大的家庭财富保障了居民消费的安全感。欧洲国家如荷兰等家庭拥有的人均财富与人均GDP的比例和中国接近,但是欧洲国家大多是福利国家,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其公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使居民无后顾之忧。而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住房、医疗、教育都逐渐走向市场化,居民个人财富的很大一部分要用于这三项支出。

  请让民富

  在最近10年的改革中,一方面是GDP一路狂飙,另一方面,国民个体收入与公共福利却严重滞后,百姓不仅收入增长缓慢,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10年的改革中,6000万国企职工下岗或失业,4000万农民失去土地,7000万股民损失超过1.5万亿,城市中1.5亿人没有社会保障,基尼系数达到0.53~0.54之间,客观上加剧了国富民穷的状况。

  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46.4%骤降为2005年的38%。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福利保障制度不到位和贫富差距过大是中国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

  到现在,消费不振已经成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近日召开的发展高层论坛上,众多代表表示,投资强劲、消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化解。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这一现状已有察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种种迹象显示,中央政府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措施使国富民穷的状况得到改善,财政支出正在倾斜。近两年,先是农业税减免,去年推出了新的医改方案,中止了医疗的市场化改革方向,转向政府主导,国家正努力让社会医保覆盖全民,经济适用房在批量推出,高等教育在重新评估学生的培养成本,这一系列运作,都需要以财政的大量支出为后盾。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又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这意味着,财政在企业所得税收入上将减少930亿元,这笔钱无疑是让利于企业和职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支出2019亿元,比去年增加247亿元……”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凸显对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的关注。

  因为目前中国财政已经比较宽裕,加大在公民福利方面的财政支出空间很大,在公车、公款吃喝、培训旅游费上压缩一半,就是5000亿。

  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让利于民,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这只是在第二次分配上的改革,对于社会发展和公平来说,重要的是第一次社会分配,即百姓的工资收入。

  在上海市的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叶小英提出:“职工收入要与GDP增长同步,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要把职工的工资收入列为考核指标。” 中国的决策者们应该要找出一条可以扭转人们工资在经济总量所占比重急剧下降趋势的道路。这才是解决国富民穷问题,让百姓普遍受惠的根本。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谢伏瞻新闻,谢伏瞻说吧)表示,中国要提高消费率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总体格局。

  财税制度的拐点

  国民收入是在政府、企业、居民部门三者中进行分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居民所得收入比重减小,其他部门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其所得收入比重提高,这是相互对应的。

  财政集聚过多,占GDP的比重过大,老百姓的财富比重就会越来越低。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指标叫分配率。它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分配率中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均等、公平。

  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体现出较大的不公平性,且这种不公平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势头较为显著。和工资收入增长远低于GDP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税收的增长水平却远高于GDP的增长,几乎是GDP增长速度的2倍,达到20%左右,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更是认为,中国实际的宏观税负已经达到31%。分税制十多年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从1993年的12.6%到现在的27%。

  在今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发言成为焦点,他认为,这几年,财政收入增幅为20%,GDP增幅为10%,这样财政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就会增加一到两个百分点。现在财政收入占GDP的27%,是一个适当的比例。但如果保持现在的趋势,再过10年左右,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就会达到40%。13亿人口,可以直接支配的只有40%的GDP,那就太低了。眼下要抑制政府财力占GDP的比重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现在的比重应该说恰到好处,也恰恰到了转轨的时候。数据显示,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初次分配后,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于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

  北京大学宋国青(宋国青新闻,宋国青说吧)教授认为,政府征税那么多,个人收入相对增长率低了,导致消费占经济比例下降,短期消费的比例接着往下跌,总有一天会跌到所有人都坐不住的程度上。政府可以考虑采取减税和猛拉投资的措施来增加个人收入。 来源:《南方窗》

  相关文章:人民得有钱(下):政治出三农 经济出未来

(责任编辑:田瑛)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宋国青 | 谢伏瞻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商 机 创 业 投 资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