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更多用价格手段给经济降温

  随着近期一些宏观经济数据的陆续出台,经济是否由偏快演进为过热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对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人们在达成基本共识的同时,对如何进行有效调控却日益显现出分歧意见。

  共识是,现在的经济需要调控,而抑制投资成为首要任务。

投资来自流动性过剩,因此,收紧银根为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收紧银根?于是,分歧来了。

  简单地说,之前收紧银根的做法是用数量调节。也就是说,把供应降下来就达到了放缓投资的目的。于是央行一再进行诸如发行大量票据回笼资金,进行货币调期操作等业务措施。甚至,连以往视为利器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也变成了家常便饭。隔几个月就实施一次。然而,尽管每次“冷冻”的货币高达1700亿元之巨,但相对实体经济中动辄数万亿的流动性而言,仍然收效甚微。

  近年来,决策高层对宏观调控的重点一直聚焦在投资过热上。作为传统理论的经济三大支柱,要出问题的话,除了出口,就是投资。但由于存在消费不振,消费的基数不大,因此短期内消费一直不成其为问题。

  然而,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靠的也是投资的增长,2003年投资达到27.7%的增速,2004年达到26.6%,2005年达到25.8%。这么高速的投资增长自然会拉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在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

  事实上,作为投资增长的主体。在流动性过剩的现实条件下,对所谓的“抽紧”行动其实并不敏感,因为贸易顺差的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实际注入的流动性源源不断,收紧信贷与外汇占款此消彼长,因此,所谓的对数量的控制在当下是根本没有实质性作用的。只有对资金使用的成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改变其行为方式,才能实现投资冲动的有效抑制。

  以往,中央银行在利用利率政策上总是非常谨慎,因为提高利率同时也很可能会降低消费,而消费减少的话,在已有过剩能力生产的情况下,政府就不愿意同时提高投资的利率。而如果只提高贷款利率,则很可能会造成存贷款利差加大,而银行可能会有很大的积极性把钱贷出去。

  在这样的两难情形下,出手难免谨慎。但是,一味取其平衡却不如在较小的代价之下取得较大的效果。

  央行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在2007年要增强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使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

  现在,CPI的上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加深,因此,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应该再一次得到肯定并付诸实施。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商 机 创 业 投 资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