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第三届中国财富论坛 > 最新报道

卢俊卿:民营企业如何培养人才

  卢俊卿(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执行主席):

  谢谢各位新老朋友,很高兴有机会在这儿跟大家分享民营企业如何培养人才的体会。

  第一,家族企业是不是先进生产力。第二,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能不能破解。第三,民营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

  一、家族企业是不是先进生产力?

  1、中国最适合家族企业!

  作为以农耕为主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稳定,几千年来一直是依靠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来维持的。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意识。家族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浓烈而深厚。这种文化惯性,必将在相当程度上、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中国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在中国,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呈现级数增长的态势,90%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

  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族企业最适合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 一方面,血缘的纽带保证了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相对统一的利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国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很低,加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不健全,让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不敢、也不愿让外来人才接班。

  为什么要将家业传给儿子、而不去聘用职业经理人呢?经济学家钟朋荣用了一个“保姆和太太”的比方:请保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让太太轻松一点,是为了把家务料理好一点,但是如果这个保姆当了3天保姆之后也想当太太,那么,原来的太太还不如自己辛苦一点,就不要请保姆了,免得出事。

  可以说,当代中国家族企业选择“子承父业”,并不单单是感情上的偏向所致,重要的是传统伦理、市场环境、产权属性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子承父业”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中国仍然很难动摇。子承父业,仍然是当今中国民营企业的延续之本。

  2、家族企业是世界经济的生力军!

  据估计,由家族所有并经营的企业在世界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为7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4%都是家族经营企业。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家族企业的比重更高。

  不论是在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中,家族企业都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美国,家族企业的比例也占到80%以上,创造了美国78%的就业机会,雇佣了劳动力市场上60%的就业者,对全国GDP贡献了超过六成的份额。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这个比例还要更高。在德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指数10年间飚升了206%,而非家族企业发展指数仅上升47%。

  翻开世界上著名大企业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如强生、福特、沃尔玛、宝洁、摩托罗拉、迪斯尼等。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的温州,经济年增长率为20%,其99%的企业为家族企业,据统计,在温州,家族企业平均投入1元产出可达10元,而同时,大多数国企却是投入10元产出1元。

  3、为此,我想说:家族企业也是先进生产力!家族企业模式是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目前的正确选择!那些认为家族企业是落后企业的人,是不了解历史,也不了解文化,更不了解企业的人。所有家族企业的老板们都应该理直气壮,无比自豪的说:我就是家族企业!

  二、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可以破解吗?

  中国商场有一句魔咒,即所谓“富不过三代”。麦肯锡一项关于家族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更短,仅仅2.7年),其中只有大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还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中国的状况还要差得多。

  2006年6月7日,胡润(胡润新闻,胡润说吧)上海发布了一项颇为特别的排行榜——《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搜集了全球100家历史最为悠久的家族企业。第一名是来自日本的建筑企业金刚组,已经传到第40代,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第100名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是传到第六代的美国农产品企业St.John Milling。这100家企业中,没有一家华人企业。

  “富不过三代”,是似乎已成为中国富商的宿命。怎样才能富过三代?这是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烦恼”,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中国家族企业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后,第一代创业者面临着集体退休,进入了一个代际交接的关键阶段。如何顺利传承财富,打破宿命,已成为众多民营家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可以破解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胡润古老企业排行榜就是一个例证。我认为,破解这一魔咒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把接班人计划尽早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第二,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接班人训练方式。

  三、家族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

  1、“手把手”帮带

  业内流行一句话,“只要不是特别笨,企业家的孩子哪个不能接任?”也有人说,现在的二代三代理论知识比上代强,最缺乏的就是经验。于是“手把手帮带”也成了现在不少企业家的日常工作。“方太”茅理翔说:“那时,我也不管他烦,每天都找儿子谈话,恨不得把自己那点料都给他讲完了。经常谈到晚上11点多。”尽管茅忠群比父亲“现代化”多了,但他至今都在说:“父亲的唠叨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以至现在我也爱在下班后找员工谈话,就是那时养成的习惯。”

  万向集团鲁冠球(鲁冠球新闻,鲁冠球说吧),在培育接班人上的用心也为不少人所称颂。鲁冠球儿子鲁伟鼎接受中学教育后,鲁冠球特地把他送到新加坡学习了半年企业管理。回来后就开始每天带着他一起上下班,手把手教他如何处理企业的各种事务。1992年底鲁冠球就把儿子推上了集团副总裁的位置,1994年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又到美国读书,现在鲁伟鼎任集团CEO并开始逐渐施展他的才能。鲁冠球说:“我就一直鼓励他,靠自己的能力,没什么不可能的。”

    2、“学院式”教育

    刘畅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之女。在将女儿扶上台前,刘永好早已经规划了她的人生。1996年,年仅16岁的刘畅赴美求学,2002年获得MBA学位后归国。

  让子女受高等教育,甚至特意送到国外留学,这样的企业创始人很多,如苏泊尔炊具公司的“少帅”苏显泽毕业于浙江大学,格兰仕的新掌门人梁昭贤毕业于华南理工学院;娃哈哈宗庆后(宗庆后新闻,宗庆后说吧)的女儿宗馥莉高中、大学都在美国受教育,横店集团徐文荣的儿子徐永安曾留学日本。

  被称为“草根”的第一代创业者,一般都希望把子女送到更好的学府,获得更高更好的教育来应对全球一体化经济。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系统知识弥补了父辈的不足,但也得靠实践去磨练他们的领导能力。敢打敢拼的企业家精神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仍然需要在实践中磨炼。

  3、“太子式”扶持

  “2006年胡润百富榜”排名67名的金源集团的董事长黄如论(黄如论新闻,黄如论说吧)是“太子式”教育的典型代表。

  在四个孩子中,黄如论选中了大儿子黄涛重点培养。在黄涛年纪尚小的时候就带他列席公司各种会议。多年以来,黄如论无时无刻都在传授自己的“本事”给儿子。

  22岁大学毕业后,黄涛就进入了公司,从最基层干起,几乎公司的每一个层面都干过。黄如论说:“我要让他体会的不是优越感,而是责任感。”黄如论曾手书“血浓于水,爱大于恨;王者之道,教化万方”16个大字草书赠予儿子,希望儿子也有博大的襟怀并坚守传统之道,勇于开创。至今,这16个大字一直安挂在黄涛办公室的显眼位置。

  也有很多多人觉得像黄如论这样培养接班人似乎早了点。但有关专家却指出,培养接班人只有太迟没有太早,如果有心把企业传给孩子,还不如从小培养,以免出现“拒绝接班族”的尴尬。香港首富李嘉诚(李嘉诚新闻,李嘉诚说吧)在两个儿子才七八岁的时候,就专设小椅子,让他们列席公司董事会,这种“太子式”培养看来还是有用的。

  4、“试验田式”磨炼

  中宝集团的吴良定(吴良定新闻,吴良定说吧)为了培养接班人,把在深圳当律师的大儿子吴捷拉回来“扔”进车间培养,每天骑着脚踏车送货,在车间做工人。

  经过一番磨炼,吴良定并没有按人们所想的把现成的公司交给吴捷,而是给了儿子100万元要他从头创业。当儿子成功创办了日发集团后,才把企业交给他。吴良定觉得,只有拥有自己打拼成功的经历,才能更有经验和责任心,也更能得到旁人的认同。

  继承企业容易,继承威信难。家族企业的创业者之所以在企业有权威,那是因为他们凭自己的本事创下了家业。而作为新生代,如果只停留在父辈的基业上坐享其成,无所作为,就难以赢得公司管理层及公司员工的尊敬。

  当现代化管理越来越渗透进民营企业的时候,能者居之的思想也越来越浓厚。所以,企业家在培养下一代的时候除了要培养他们的能力,也开始谋划着怎样让公司接受新主人,尤其是在股份制公司里。“试验田式”培养显然是不错的方式,给片田地,自由发挥,成功了名正言顺继承公司,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说:“我儿子对经济很感兴趣,但我以后会支持他自己去创业,他自己也这么想。”只有董事局觉得他儿子是最合适的接班人的时候,他才会把位置让给儿子。

  5、“平民化”培养

  吉尔达鞋业公司总经理余进华的儿子在温州一个重点学校念书,一般早上花10块钱打车到学校,下午则自己走40多分钟的路回家。每天的零用钱控制在5块钱左右,回来还要报账。中午和同学们一道在学校食堂吃饭。一次,儿子因为人太多,不想排队了,到外面花几十块钱吃了一顿麦当劳,结果遭到了父亲的批评。

  消除孩子们的优越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这是许多企业家的良苦用心。汪力成一直很注意“保护”儿子,在家里学校都没有特殊待遇,因为担心自己下属、员工把他当“小皇帝”一样看,汪力成几乎不让儿子跟公司的人接触,怕误导了他。他说:“我希望儿子能成为社会精英,但在受教育阶段他应该是一个平民,而不能享受精英社会的种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富人的孩子难成材。这是很多人的想法,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改“自己吃够了苦头,要让子女享福”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平民思想”。

  台湾富商王永庆因担心子女在台塑大树庇荫下缺乏磨练,所以每一个小孩在国小或初中时,就被他送到英国、美国求学,直到念完研究生才回国。

  李嘉诚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掌握现代科技,他将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锴都送到了美国留学。两个儿子的零用钱都是他们在课余兼职,通过做杂工、侍应生挣来的。从现实来看,这样的培养方式显然有效。

  6、“放养式”锻炼

  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沈爱琴一开始就让女儿屠红燕读企业管理类学科,毕业后并没有要求马上回公司帮忙,而是把她送到日本一家大规模的纺织服装公司研习了一年。

  在日本,屠红燕从最底层的工人做起,从缝纫车间到打版车间、品控部,身体力行地熟悉了纺织服装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日本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回到万事利后进步非常快,让沈爱琴非常满意。屠红燕说,日本企业在生产上分工细致明确,流程清晰,各个环节都重视监督,这些都被她运用到了万事利服装公司的管理当中。

  子女进自己的企业容易,要想进国际大公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有能力,把子女送进世界500强,“偷”点拳头回来壮大企业也是不少企业家培养孩子的方式之一。阿联酋迪拜中资公司华星集团董事长王伟胜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比我更强,而不是仅仅去继承,他们更应该有自己的思路去发展,把企业做得更好。”

  7、“特训式”速成

  复合式训练;

  企业家孵化器;

  企业接班人特训营;

  6大类,20项训练;

  (1)特别训练:军事化,生存训练,警示训练,反欺诈训练

  (2)实战训练:营销——管理(管兵,管将,管一切。吸引、激励、留住人才。四道成功法)——决策(战略思维,积极思维,兼听独断)——公关(沟通,演讲)

  (3)理论学习: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博士课程学习,并获得学位。

  (4)导师帮带:华商500强企业家传帮带。

  (5)跟踪训练:确保理论实践零距离。

  (6)终身服务:未来领袖俱乐部。

  6月份推出,9月份开学。符合4个条件可以报名:18-30岁,基本智商情商正常,有接班意愿,没有不能接受的缺点。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丁潇)

相关新闻

厉以宁:"三来一补"企业将受限 港中小企应转型

厉以宁:"三来一补"企业将受限 港中小企应转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九日电(记者 甄雪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厉以宁新闻)今天在此间表示...

2007-04-30 09:50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鲁冠球 | 黄如论 | 胡润 | 吴良定 | 李嘉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