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际财经_搜狐财经

“新苏南模式”的内涵与启示

  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苏南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绩:苏南经济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苏南有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前10名;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三大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险的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各地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7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广播电视数字化程度达75%,村村开通了公交车;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人居,在全国第一批6个生态市中苏南就占有4个,分别是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和谐苏南”和“平安苏南”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苏南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前进。

  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性探索,被概括为“苏南模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苏南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新性实践,则被概括为“新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在过去“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一个目标、两手并举、三创精神、四大创新”是其主要内涵和鲜明特色。

  坚持一个目标:追求共同富裕

  苏南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不断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新苏南模式”在“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多年来,苏南各地始终致力于率先发展,在率先发展中抓住先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在对“苏南模式”的思考中,苏南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百姓不富,GDP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基于这种认识,苏南各地都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大力实施以创业富民、产业富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在加快发展中,苏南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各地政府普遍加大了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构筑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等多重保障,实现了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近5年来,苏南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6∶1,城乡差距在全国是较小的。

  苏南的实践表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公平与效率不是悖论。只要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并在实践中使之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就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协调好两只手: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

  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苏南各地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缺一不可;市场与政府两只手既要强而有力,又要协调一致。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在今天的苏南,政府已经退出直接生产经营领域。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企业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江阴,许多改制后的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由过去的政府主导型变成了现在的股权开放型。在常熟,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活力强、后劲足、潜力大的经济增长点。在昆山,通过市场化运作,森林公园、新体育中心、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成功。可以说,苏南地区现在的市场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发挥政府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苏南各地政府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住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会,积极开拓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致力于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在城乡的全覆盖;面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致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致力于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创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通过不断的探索,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逐步明晰。

  弘扬“三创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

  苏南是吴文化的故乡。千百年来,苏南民众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脚踏实地的务实性和吃苦耐劳的坚韧性,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文精神。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人民在汲取吴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各种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成果,发展了苏南历史人文精神。在计划经济时代,苏南人凭借着“四千四万”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人们议论“苏南模式”是否“终结”时,苏南人民果断地对集体企业进行大面积改制,继续书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人才、资金、资源、环境、市场等方面的竞争和挑战,苏南人民以艰苦创业求发展,以勇于创新谋突破,以争先创优鼓士气,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坚持外资、民资双轮驱动,坚持“亲商、安商、富商”与“亲民、安民、富民”双管齐下,走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在新的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核心内涵的“三创精神”,成为苏南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新苏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表明,“三创精神”既继承了苏南历史人文精神,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努力培育和弘扬具有时代特征和本地特色的人文精神,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现四大创新:产权结构、产业发展、社会结构、发展格局创新

  “新苏南模式”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产权结构、产业发展、社会结构、发展格局等方面。

  推进产权结构创新,即扬弃单一集体经济,实现三足鼎立竞相发展。为促进生产力发展,苏南根据生产力发展实际和自身区位特点,努力寻找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了产权结构的创新。这就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产权结构不断完善;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外资经济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强力推进“民营赶超”战略,民营经济发展后来居上。

  推进产业发展创新,即抛弃粗放的增长方式,实现园区集中集聚发展。在发展的新阶段,苏南面临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推进工业化与保护耕地的难题。建立各类产业园区,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各类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了苏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实现了高科技农业与高科技工业同时发展,解决了发展工业的用地问题,保护了耕地,保护了苏南人民的生活家园。

  推进社会结构创新,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苏南各地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体化发展,使苏南成为全国城乡差距较小的地区。其具体路径是:用“三化”带动“三农”,并以现代化带动城镇化、以经济国际化促进城镇化、以工业化优化城镇化。实践证明,这是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有益探索。

  推进发展格局创新,即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实现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过去“苏南模式”的重要特色。超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局限,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发展,是今天“新苏南模式”的亮点之一。

  (执笔:黄文虎 王庆五 孔益阳 布 彭)

  

(责任编辑:悲风)

相关新闻

国金证券:广州国光 经营模式推动公司业绩发展

因此在全球电声企业产品性能升级背景下,“代工”模式将有望使得我国企业优先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公司ODM与OEM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是“代工”模式的具体体现...

2007-05-08 11:04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文化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