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券商 > 宏观策略

严介和的苦守与民企的谜局

  一朝出名“被蛇咬”,十年之内怕“井绳”。而严介和似乎并不打算躲着“井绳”,相反,他要成为捕蛇者。他频繁出镜,有研讨会或颁奖必到,并要求发言。他充满排比、类比修辞的语句往往能够收获大量信众。严介和说道:“中国的很多所谓经济学家都不懂经营企业。

”这句话,看似又与现状暗合,于是严介和所到之处,“捕蛇者说”总能赢得满堂喝彩。

  4月13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企业家讲企业大讲堂”首讲暨“中小企业网络学院”开通仪式在北京京都信苑宾馆举行。正处于风口之上的严介和的出现,使这个规模和影响都不是很大的会议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民企折戟2006

  以张海被拘押,龚家龙身陷囹圄而终,中间夹杂顾雏军判刑、向文波向凯雷收购徐工发难以及严介和被指“原罪”等大事件,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家的落马和出声,使2006年的中国企业界十分喧嚣。在这喧嚣年中,严介和是位重要的角色。

  严介和的麻烦是从登上《胡润富豪榜》这个由外国人办的“中国商界追魂榜”开始的。2005~2006一年之间,严介和以125亿元的资产使其在《2005胡润中国富豪榜》中的排名,从66位一下子跃居到第2位。树大招风,于是立刻有人跳出来说严是个无耻之徒,说这匹“黑马”的财富为黑财富,怀疑他的赚钱手段。在一开始,严介和并没有给出很多重视,对媒体也不怎么热情。他给予的说法是:数字没有榜上说得那么夸张。而对于富豪露富成为社会焦点后,他又向外界放言,声称自己很坦荡。

  严介和失算了。在诸多媒体的围追堵截中,质疑声如潮水一般向太平洋集团涌来,各家银行纷纷拆台,吉林国资委和江西国资委在严介和成为“榜眼”的两周内,介入地方政府与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合作项目宣布叫停。严介和的资本扩张由此开始放缓,更糟糕的是,严成为了中国民企“原罪”的研究标本。

  据了解,“太平洋系”主要从事公路、市政、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同时涉及机械、新材料、化工、陶瓷、建筑、地产等领域。这些在中国意味着暴利、重重壁垒的行业领域,是非一般人所能觊觎。而仅在一年时间里,太平洋以年产值不过20亿元的身家去收购高达60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一项,其财技也非常人能及。截至2006年,严介和已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而“太平洋系”动辄上百亿元的并购手笔,即使是当年的“德隆系”、“柯林格尔系”也相形见绌。

  对严介和的怀疑、指责出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怀疑严介和垄断公共设施建设工程。

  这种意见认为,按照常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常由政府来主持运作,属于公益性产业,具有投入高、回收期长的特点,如果年产值20亿元的话,其利润不应超过2亿元。否则的话,就是暴利,与其公益性相违背。

  第二,质疑严介和的资金来源。

  根据《公司法》中关于公司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其净资产50%的规定,严介和显然无法直接收购高达60亿元国有资产。于是,有人推测,严介和可能采取的是“零成本”收购的办法,在收购国有资产的同时承担相应的债务和安置原有职工的责任。但是,“零成本”并非是真正的无成本,要令这些原国有企业重新运作起来,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第三,指责严介和的收购方式和规模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对于第三项指责,由于是“大势所趋”,偶尔会有郎咸平们的声音比较有力以外,基本上不会给国退民进造成什么威胁。

  其中,令严介和最为头疼的是第一项和第二项的怀疑和指责。第一项指责使民营企业家的“原罪”,这个自孙大午案以来经济学界和法律界争论的“天问”悬在了严介和的头上。在项目操作过程中,严介和先和市政府谈判,再搞定职能部门。很多人指出这并不符合法律程序,严则坦诚回答:“(与市政府签订的)这份合同不具备法律上的效力,但它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有效的合同。”事实证明,严的城市一揽子解决方案颇受地方政府欢迎。借助太平洋的BT模式,那些手头资金一时不太充裕的市长们终于也可以迅速改变自己的城市面貌,一张张上百亿的订单也因此落入太平洋手中。

  严认为,太平洋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创造性地利用了中国的国情。太平洋集团是利用手中的“资本”换来了相对行政垄断的市场,他们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交往都是“阳光下的交易”。严介和告诉记者,在与政府谈判时,太平洋集团会很“听话”,尽可能满足政府提出的各种要求。严介和还向外界透露过,太平洋建设集团甚至有过并购中央国企的计划。严介和在表示他进行的操作“垄断却符合经济规律”后,一直强调他尽到了一切企业家应尽的责任——积极交税、解决就业、处理资不抵债企业坏账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第二项“资金链”的指责,严介和首先公开表示125亿元的个人资产大致符合实际情况,这种坦白是企业家中极少的。对于超规模收购,严表示,他十分创新式地把国企并购与城市基建捆绑起来,并且只与市一级政府进行整体谈判,但太平洋集团会坚守一条底线——只进行“零资产”收购。严介和表示,他收购的绝大部分都是资不抵债、零竞争的国企,虽然收购没花一分钱,但是整合那些却煞费苦心。然而,严介和的“体制内操作”在表面上却违反了游戏规则,有人指出:“BT模式本来就是方便市政工程投融资才出现的,如果承包方自有资金有限,那么这样的BT又有何意义?”

  和其他民企兴亡剧的剧情发展一样,多米诺骨牌倒下,太平洋集团的各方债主蜂拥而至,严介和疲于应付。然而到目前为止,严介和的“原罪”问题还没有官方定论。严介和究竟是空手道还是替罪羊?更多的人相信他两者都是。面对危机时刻,严介和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又频繁出镜,究竟是已经渡尽劫波胜券在握,还是在破釜沉舟,欲发动一场“人民战争”?无论如何,严介和在战斗着。

  民企成长谜局

  2006年,距离党的十六大4年之后,“民企事故”出现了又一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潮,究竟是谁在给民企念紧箍咒?

  资本的稀缺和资本管制的疲软,使事实上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一尘不染”成为了不可能,否则问题相对较少的高科技企业也不会全部向往香港和纳斯达克股市去融资。而严介和正是不合理体制内的“游戏”高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中国民营企业家在现有体制内的操作程序上不可能不犯规。然而,从落马企业家的叫屈声中,如果留心类比观察,人们会发现在这一幕幕民企兴亡剧里,地方政府才是真正的主角。

  民营企业家和地方政府是事实上的合作者,或者同谋。这种合作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并且需求依然旺盛。只要让地方政府满意,民企是可以赚到钱的。而且在和地方政府合作过程中,贷款问题往往也能够迎刃而解。因此,严介和在刚得知自己成为胡润百富榜“榜眼”之时,面对“原罪”的指责面不改色。然而,严介和们忽略一个事实:地方政府能够与之同享福,但是是否愿意与其共患难呢?

  《2005胡润中国富豪榜》公布后,吉林省与江西省景德镇的国资收购中两次受阻,是因为严身家曝光后,当地国资部门对其运作模式产生了怀疑,还是地方政府有先见之名,料定这种“阳光下的交易”曝光不得?

  早有人给严介和以忠告:“以地方政府的支持叫板职能部门是非明智之举”。然而,这种政治风险比起高额商业利润,显然有点微不足道。所以,从某种意义说,善于展转腾挪的严介和并不是“资金链”出了问题,而是“政治链”出了问题。而出现这种问题的风险是严介和们无法精确预料的,就像严无法预料自己会突然成为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榜眼”那样。

  民营企业家严介和自白

  1.收购没占便宜。都是没有人要的企业,难以消化。它们都是臭名昭著、弹尽粮绝、千疮百孔,像一个万丈深渊要我们跳。

  2.没有“妥协”,哪来的“和谐”?!

  3.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和梦可以到达。

  作者: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严介和 | 胡润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