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中国经济通胀难成立

  中国突然再次输出通胀?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中国继续在劳工和产品市场上出现供应过剩,最终产品价格下调的压力则仍是主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启动人民币升值机制,影响通缩压力的产品种类亦会上升。

  中国经济从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取得了11.1%的增长,同期通胀为3.3%,以往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但通胀率低,但目前强劲的经济增长带来的高通胀引发了对经济过热的忧虑。

昂贵的A股市场在GDP增长11.1%的背景下(A股市场自2月27日的低点反弹了30%),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宏观基础的支持。

  质疑中国经济过热失控,跟我们怀疑2月27日A股市场的调整会引发金融市场暴跌的理念一样。经济过热最常用的定义是指生产力赶不上急速增加的需求,这个定义说明,要界定是否“过热”需要分析一个经济体的供求。

  首先我们要分析供应方面的数据。中国劳动力成本低,过去五年,大量投资促使中国经济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虽然政策制订者担忧这种投资所带动的增长模式能否持续,但投资项目占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未来几年应该会继续增长,现时的比率在40%以上,差不多是全亚洲平均比率的两倍。不过政府在冷却投资方面的工作,比提高家庭消费成功。

  中国城市和农村收入严重不均衡会持续下去,而刺激消费的政策需要一段时间才可显示其影响。

  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7年应该会超过45%,在五年计划完结时,即2010年底,比率有可能超过50%。这个比例在何时达到最高点,而最高点又在什么位置,完全视乎政策制订者刺激消费的力度。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超过50%,代表有大量资金支持更多的投资。

  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型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结构性支柱。相比沿海地区,中、西部省份均未出现经济奇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推动农民密集的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长,最容易的方法通常是投资。

  从供应方面的分析,很难找到导致中国经济过热的成因。中国的生产力持续急剧增长,而偏远地区的劳动力仍未获充分利用;而且,我们认为中国人口统计中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大低估了全国人口。

  由此推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稳定投资而非急速叫停。持续的投资增长是目前五年计划内的核心部分,对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和银行改革均举足轻重。除此以外,中国企业连年增加的盈利(民企的年均增长率约有50%),证明了生产力过剩的问题并不存在,而投资亦可继续由国内支持。

  从上述所见,中国在供应面上不可能导致经济过热,那需求是经济过热的成因吗?

  需求过度积累会导致过热,如总需求高于总供应,必须要大量投放资源方可满足超额的需求:例如需增加薪酬吸引员工加班工作,或采用密集机械化来提高生产力。但这种生产模式并不能持续,因为企业不能无限期支持这些额外成本。

  在供货商未能满足过量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需求推动”的通胀。高价格减低了累积的需求,对外国而言出口成本亦变得昂贵,令消费减少。面对高通胀,中央银行就会紧缩货币政策,最终减少投资开支和消费开支,同时冷却经济至供求平衡的水平。但这其中会有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中央银行过度收紧货币,令需求减至远低于供应的水平,这有可能导致短暂通缩。

  就需求因素而言,中国消费者随着收入不断增加不是更多地消费,而是把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令不少关注中国市场的人士失望。

  这不过是经济的真实面!那么我们又可不可以在金融市场找到经济过热的足迹呢?

  中国A股市场常被形容为泡沫。由于家庭储蓄率约有50%,A股市场受大量金钱而非股票价值所支持。因资本账户尚未放开,中国家庭能够赚取维持生活水平的收入,在日常消费外,更有余钱投资到国内房地产市场、存款于银行户口或投资到A股市场!

  首先,在地产市场方面:政府调控已逐渐令投资地产市场之路越来越艰难。由于忧虑东部房地产会出现泡沫,政府已在房地产买卖领域设立不少限制。此外,政府亦打击个人房地产贷款。对房地产投资而言,普遍中国投资者都面临较以往更大的障碍。

  其次是银行方面:为了保障国内银行界的盈利能力和减少不良贷款,令存款利率远较借贷利率低,为银行利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虽然这样会使银行对外商吸引力增加,但对经济分配效率毫无帮助。目前一年定存利率大概是2.5%(或实际利率-0.6%),存款利率较借贷款率低400个基准点。

  当然,地下市场(或所谓的借贷“场外交易市场”)仍然存在,这些投资者就是被那15%的借贷利率所吸引而借出自己的钱。

  A股市场:购买A股是完全合法的。谁不想购入中石油或中信银行这些在香港上市的H股呢?过去一年,A股市场已经增长了130%。在二月的微跌后,A股目前的估值已上升了30%之多!你能抗拒这个高增长的投资组合吗?

  大量流动资金亦自然地流入A股市场。之前我曾经谈过存款利率和借贷利率的差异,并将差异与A股指数的交易量作比较。当存款利率和借贷利率的差距扩大,会发现有更多资金流向A股市场。类似情况,曾于2001年发生———亦碰巧是中国股票市场出现泡沫之时。

  正因如此,令我们怀疑到底是否应视中国目前的情况为典型的经济过热征兆。

  中国股票市场表现非常出色,但市盈率却不能与2000年至2001年时相提并论。民企盈利增长平均超过50%,今年首个业绩公布季度的情况亦出现不少惊喜。此外,城市的平均薪酬在过去十年以每年增加约8%。中国国内有大量资金,但基本上,可供投资的资产则不多。

  最后,我们要以通胀这个典型经济过热的征兆作总结。

  中国国内债券市场在中国通胀数据公布前已大幅下跌,数据公布后跌幅更为明显。中国突然再次输出通胀?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中国继续在劳工和产品市场上出现供应过剩,最终产品价格下调的压力则仍是主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启动人民币升值机制,影响通缩压力的产品种类亦会上升。

  再来是食品价格的发展。主要谷物种植地区干旱使谷物短缺,其价格逐步上升。中国虽然从其粮食储备中,源源不绝地供应谷物,但价格仍继续上升。中国的通胀率扣除食品后维持在2%至2.5%,一个经济增长达11%的国家,这种通胀表现实在是非常出色。有关通胀的争议实在站不住脚。全球的需求在近几年实在非常明显,尽管它有所增长,但全球通胀仍然属于健康的水平。若全球经济面对的主要风险是美国消费者受次级按揭市场问题影响,我预期中国主要的经济风险则会是再次面临通缩(甚至是全球性的通缩),而非重拾通胀。

  虽然,以上的分析解释了中国金融市场和股市大幅上扬的原因,但我们仍对风险有所顾忌。明显地,如此急速的股市回报,要是没有猛烈调整或严厉政策的话,是无法继续的。因此我们仍需提醒下跌风险。

  (作者系法国兴业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