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英国首相的收场却叫人失望?

  在即将卸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忙着在世界各地穿梭、高调离职的同时,人们对这位整整影响英国10年的传奇人物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布莱尔的自我评价是:“我做了我认为对国家正确的事。”

  欧盟委员会则认为:布莱尔执政后,引进了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利益,给予英格兰银行设定利率的自由,使社会经济平稳增长,英镑10年来保持了强势地位。

  “以远大前程开场,收场却叫人失望。”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出语精辟。

  而更多的英国人则表示:“我们可以接受布莱尔犯错,但难以接受他十年后仍然住在唐宁街,尽管那不能算是他的过错。”

  10年首相生涯,托尼·布莱尔缘何毁誉参半?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首相?

  “以远大前程开场,收场却叫人失望”

  ——托尼·布莱尔任英国首相的风雨十年

  文/谢喆平

  当地时间2007年5月10日中午,布莱尔在自己位于英国塞奇菲尔德选区的特里姆登向支持者发表讲话,宣布他将于6月27日向英女王递交辞呈,离开唐宁街10号,结束10年首相岁月。他同时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至此,坊间关于英国首相布莱尔将提前交权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

  “我做了我认为对国家正确的事”

  回首10年的执政之路,布莱尔自己的基本看法是:当初人们对未来的期望极高,有时可能太高。“扪心自问,我自认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我可能有错误,这将由你们来判断。但相信一点:我做了我认为对国家正确的事。”“自1945年以来,只有一个政府能让工作机会更多、失业率下降、改善医疗和教育、降低犯罪率,以及在英国各地推动经济增长,那就是这一届政府。”关于外交政策,他承认,“发生了完全无法预期、带有戏剧性的2001年9·11事件……我确定,我们应该肩并肩地与最持久的盟友站在一起……接着,先是阿富汗(战争),然后是伊拉克(战争),后者引起极大争议……在许多人看来,这样做简直不值得,怎么也不值得。在我看来,我们必须忍耐到最后。”在辞职演说的最后,布莱尔说:“十分荣幸能为国家服务。对我取得的成绩,我感谢英国人民;对我没能达到的期望,我向你们道歉。祝你们好运。”

  实际上,工党和整个英国近3年来一直在等布莱尔宣布离职。早在2004年,布莱尔就已宣布:2005年5月,工党若能赢得大选,他的第三个首相任期将是其最后一任。伊拉克战争令英国工党声誉大跌,近一年来的支持率一直落后于保守党。在本月初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中,工党全面溃败,失去了数百个议席。在苏格兰议会,工党甚至沦为第二大党,议席落后于鼓吹独立的苏格兰民主党。作为工党主席的布莱尔,必须对选举失败负责,也就是说,他宣布下台已成必然。

  布莱尔任内,英国曾爆发过百万人反战大游行,抗议布莱尔追随美国的政策;更曾有52名英国高级外交官史无前例地联名“公车上书”,反对他的伊拉克政策。9·11之后,他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出兵伊拉克并身陷泥潭,导致伦敦爆炸案,使英国惹火烧身。在西班牙因恐怖爆炸案宣布从伊拉克撤兵后,他居然打算增兵,填补西班牙留下的空缺,引起英国国内舆论大哗。在第三任内,媒体先后揭露他“蹭搭女王专机度假”、“金钱换爵位”、“外国富商资助女儿学法语”、“第一夫人海外演讲敛钱”、“首相高额化妆支出”等丑闻,让他疲于应付。近来,《卫报》等媒体连续探讨布莱尔在外交方面的重大失误。布莱尔16日在美国作“谢幕游”,英国广播公司(BBC)没有作连续报道,态度“冷漠”。新闻主持人间或提及首相,只建议观众去网站查看。如果只看媒体这些报道,似乎布莱尔早已声名狼藉,远不复初上台时万众瞩目、广受英国人民欢迎的无限风光。

  其实,正如S4C电视台资深制片人蒂姆·哈特利所说,“英国媒体竞争极其激烈,他们聚焦甚至放大布莱尔的失误,根本目的是为了做出吸引眼球的新闻。因此,外界如果只通过英国媒体来看唐宁街,会得出与一般英国人不太相同的看法。”其实,布莱尔执政期间,英国经济发展总体比较顺利,普通英国民众对布莱尔政府的不满远远没有媒体表现得那么夸张。某种程度上,布莱尔是被英国媒体“妖魔化”了。

  那么,布莱尔执政的十年,到底是什么样的十年呢?

  第三条道路VS 200年光荣

  布莱尔曾说,1958年出版的伊萨克·多伊彻所著列昂·托洛茨基传记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青年时代,苏格兰作家迈克默里把社会主义和基督教结合起来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他后来的中左政治定位影响很大。迈克默里哲学、新自由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和撒切尔主义是他的主要思想来源。有评论说,虽然布莱尔当初的口号是“新工党、新英国”,但他上台后代表工党所实行的政策,所贯彻的乃是保守党的撒切尔主义。

  执政后,他以“第三条道路”开创了“新工党时代”。执政十年,布莱尔率领工党连续在三次大选中获胜。在政党政治层面,他力图淡化和变革意识形态,使工党从一个阶级政党变成一个人民党。布莱尔最大胆的努力是使工党放弃了党章中关于公有制的第四条,代之以“关于社会、社会正义、民主、平等、伙伴关系的价值观”,使工党从追求制度社会主义转向追求价值社会主义。同时,他领导工党疏远工会,削弱工会对工党的影响力,转而追求工商业界的支持。在政治层面,布莱尔动作颇大:1997年初当选,布莱尔就提议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设立苏格兰地方议会,最终从宪法上确立了在苏格兰和威尔士设立地方议会、实行地方自治、分权管理的大政方针。他又促使英国下议院通过了废除英国上议院的世袭贵族制,议会上院(贵族院)除为贵族保留92个议席外,其他759个议席全部由选举产生,从而为其激进的宪法改革铺平了道路。

  推动北爱尔兰和平进程是布莱尔的主要历史功绩之一。在英国历届首相眼中,北爱尔兰问题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布莱尔在首个任期中,就在前任的基础上促成北爱尔兰冲突各方达成“复活节停火协议”,其中包括成立权力共享的北爱尔兰地方议会等多项条款,开启了北爱和平进程。但由于敌对各方之间有着40多年的恩怨,和平进程随后多次陷入僵局。布莱尔又联手爱尔兰总理埃亨,积极斡旋,使2002年就陷入僵局的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又见曙光,中断了5年的北爱自治政府恢复运作。北爱尔兰两大对立党派——代表新教徒的民主联盟党和代表罗马天主教的新芬党——最终握手言和,在首府贝尔斯法特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同意在2007年5月8日组建联合政府。布莱尔选择5月10日,即北爱尔兰新自治政府成立两天后宣布离任时间表,颇有“功成身退”之意。

  经济领域的成就是布莱尔最值得骄傲的业绩。在他任内,英国经济持续增长时间之长,刷新了该国200年来的记录。布莱尔承认市场和私有化,在党章中增加了市场和私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内容,大幅简化了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监管内容,并从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工商界的扶持力度。他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使英国经济实现振兴。英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在世界银行新推出的年度报告中,英国的商业环境位居全球第5,一度成为世界第一的外资投资国。英国目前的人均GDP高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盟主要国家,以至于欧盟委员会评价说:英国是欧洲最健康、最强壮和最成功的经济体。布莱尔执政后,引进了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利益,给予英格兰银行设定利率的自由,使社会经济平稳增长,英镑10年来保持了强势地位。布莱尔任内10年,英国GDP年均增长2.3%,英国的年均失业率仅为4%左右,是19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英国的人均工资则年均增长4%。在他任内,他所倡导的英国国家创新战略和创意产业所带来的成就也相当可观。虽然有评论说,布莱尔在经济领域的成就与其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直接相关,但布莱尔驾驭经济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

  在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领域,布莱尔的贡献也为人称道。布莱尔倡导福利国家现代化,强调公民个人也要承担责任。为此,通过税收优惠,扩大工作者与失业者之间的经济差距,以鼓励人们工作。尽管英国福利开支低于德国、法国,但就业状况却远优于德法。为防止削减全民福利引发民众反感与抵触,布莱尔学习丹麦、瑞典和法国的经验,扩大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他任内10年间,英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记录,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预算增加了一倍多,健康保障基金增加了3倍,教育预算翻了一番,公立学校的学生人均投资在10年中翻了一番。

  “枢纽外交”还是“布什特使”?

  如果外交领域也能如此出色,布莱尔也许会创下英国历史上更大的奇迹。但是,一场伊拉克战争,抵消了他在内政上取得的全部成就,动摇了他的民意基础。

  在外交领域,布莱尔本来雄心勃勃,欲在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战略50年之后,打造英国的“枢纽外交”。2002年,他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印度工业协会发表演说,声称“英国虽然失去了大英帝国,但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认为英国可以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轴心”或“枢纽”的作用。具体来说,“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世界当中,英国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强,我们已经没有了帝国,我们也不再是超级大国,但英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扮演重要的枢纽角色。”所以,英国要利用其历史、地理和语言优势,以及英国与美国、欧盟、英联邦的独特联系,还有英国在北约、联合国的特殊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的“枢纽作用”。

  但是事实证明,他所谓的“枢纽外交”并不成功。尽管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却被英国国内舆论讽刺为“布什特使”,当布莱尔风尘仆仆从南亚斡旋返回英国之时,保守党人讥笑布莱尔“正在对英国进行访问”。美国学者惠特克罗夫特则讽刺布莱尔的出兵逻辑是:“我大哥有些莽撞,星期六晚上喜欢烂醉如泥,然后驾车穿城而过,时速140公里,如果我让他独自行动,会对和平与安全不利,所以,我和他一起飙车。”

  伊拉克战争实在是布莱尔的滑铁卢。布莱尔曾经表示,他对外政策中的核心就是“自由干涉主义”(liberal interventionism),认为只要动机“正确”,军事行动就是“正当、有效”的工具。英国跟随北约出兵南联盟,出兵阿富汗,并且顶着英国民众的强烈反对进攻伊拉克,均源自这一思想的指导。他一度希望推翻萨达姆政权能成为该学说的实际应用“榜样”。不料,军事进攻不但没有使伊拉克出现预想中的“和平”,反而打成了一场烂仗,狼烟四起,教派纷争和暴力冲突不断,无数平民丧生,越来越多的英国士兵客死伊乡。出兵伊拉克,说明布莱尔自由干涉主义思想的失败,因为出兵不仅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反而导致“引火烧身”,发生伦敦爆炸案,更造成工党内部分裂,英国国内反战声浪高涨,令布莱尔丧失公信力。

  伊拉克战争也表明,英国要在欧盟和美国之间充当“桥梁”,试图通过华盛顿“权力走廊”影响美国政策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布莱尔本来的打算是,一方面沟通美国,另一方面与欧盟共同对美国施加影响。但是,在伊拉克问题上,英国的所作所为更像是美国的一个“小跟班”,与布莱尔所期望的“独特”作用相去甚远。《卫报》指出,尽管英国紧跟美国的脚步,但只有一个“强大的、发出统一声音的欧洲”才是英国真正的利益所在。美国已经太强大了,单就一个英国,已不能左右美国的立场,美国需要的是和他势均力敌的盟友。对英国而言,明智的做法应当是找到一个强大的盟友一起面对美国,现实的选择是欧盟。但是,布莱尔始终没能贯彻独立的欧洲政策。实际上,布莱尔清醒地意识到了英国应更加融入欧洲,这不仅有利于欧洲,也有利于英国。例如,布莱尔一直倾向于加入欧元区:“欧元已变为现实,如果我们持续避开欧元或是装作欧元不存在,那将是十分愚蠢的想法。”但在英国媒体和反对派秉持“欧盟怀疑论”、对加入欧元区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布莱尔一直未能成功说服媒体和民众。

  布莱尔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自愿担当美国的“导盲犬”,没有与欧洲其他国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不仅损害了欧盟国家的团结,也影响了英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关系。例如,虽然明知法国和德国坚决反对伊拉克战争,但布莱尔还是决定英国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这一举动让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感到失望与愤怒。此后,尽管布莱尔不断努力修复与法国、德国的关系,但努力的成果远非乐观。英国著名智囊机构“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评论说:布莱尔的外交政策已经陷入困境,既不能影响美国固有外交政策,又失去了欧洲伙伴的支持。

  美国《外交季刊》杂志2006年曾发表英国知名教授文章,对撒切尔夫人的马尔维那斯群岛政策和布莱尔的伊拉克政策进行了比较。结论是,显而易见,马岛成就了撒切尔夫人,伊拉克却毁了布莱尔。马岛问题上,里根让撒切尔夫人失望,多少还是因为撒切尔夫人所抱期望过高;伊拉克问题上,本是布什有求于布莱尔,布莱尔却自甘为其马前卒,亦步亦趋,让骄傲的英国人难以接受。相比之下,在外交领域,撒切尔夫人所持的英国“国家利益” 理念较之布莱尔的外交理念,对英国民众而言,要具体和成功得多。有学者认为,布莱尔是为了英美特殊关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牺牲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这种观点轻视了布莱尔作为政治家的智慧,忽视了他一贯秉持的外交理念,也夸大了他外交行动的高尚性。

  1990年,英国副首相杰弗里·豪发表了措辞猛烈的演讲,抨击撒切尔夫人的欧洲政策,随后宣布辞职。9天后,撒切尔夫人以“维护保守党内团结”为由辞职。2004年以来,英国工党党内要求布莱尔下台的声音从未消失过。当撒切尔夫人在风雨飘摇中下台时,年轻的布莱尔那时可曾想到过,17年之后,他与她殊途同归,都在第三任执政不久即宣布下台?

  卡的夫大学教授特里·斯雷高尔德认为:“为了自己权力根基的稳固,布莱尔多年来不愿确定接班人,导致近年来工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影响了工党的执政声望。因此,即使是工党,也不愿意看到布莱尔继续干下去。”《西部邮报》采访部门主管马丁·希普顿则道出了许多英国人的心声:“我们可以接受布莱尔犯错,但难以接受他十年后仍然住在唐宁街,尽管那不能算是他的过错。”当民众对一些现实问题感到不满时,往往希望政府里出现新面孔,来改变现状。这就是民主的代价之一。

  关于布莱尔的十年当政,现任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的总结颇为精到:“以远大前程开场,收场却叫人失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悲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布莱尔 | 默里 | 布什 | 托尼 | 迈克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