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张晓刚:鞍本联合重组一定是实质性的资产重组

  国际钢铁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国内企业重组整合进展缓慢。最近一个时期,钢铁并购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一方面上海宝钢频出重拳,先后整合新疆八一钢厂,与河北邯钢联合布局;另一方面,市场关注已久的鞍本联合,济钢、莱钢重组却迟迟不见实质进展,整合大势并不如人们预想的那样顺畅。

  近日,《经济参考报》独家采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新任总经理张晓刚。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鞍本联合的最新进展,也进一步认识到国内钢铁业重组整合的迫切性。

  不能为了做大什么企业都进来

  《经济参考报》:2005年8月16日,鞍钢、本钢对外宣布重组联合,组建新的鞍本钢铁集团,但是至今外界很难看到双方联合的实质进展。鞍本联合最近进展如何,整合的路径怎么走?

  张晓刚:鞍钢、本钢的联合重组符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符合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的潮流。中央领导对鞍本联合重组十分重视,国家有关部委和辽宁省委省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既体现了对鞍本联合的关心,也为加快联合指明了方向。因此,鞍本联合重组一定是实质性的资产重组,而且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张晓刚简历

  张晓刚,男,52岁,高级工程师,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3年进入鞍钢担任钢铁研究所钢材室副主任,现任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

  鞍本钢铁集团挂牌已近两年,虽然还没有在资本、组织结构上进行整合,但是前期工作已让我们受益其中。去年,我们联合采购煤炭,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我感觉到,这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当我们资源配置能力强的时候,话语权也会更大。

  鞍本钢铁集团实质性联合后,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一步进行战略重组,实现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经济参考报》:现在鞍本在整合上有什么困难?为什么在资本和组织结构上的联合迟迟不见进展?

  张晓刚:鞍钢、本钢都是东北地区老国有企业,实现优势互补的效应还需要一个过程,要通过对要素的重组整合发挥专业化优势,提高效率。这种整合会对原有的利益格局产生冲击,推进上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国家、省、市在税收、土地、养老保险、矿产资源、厂办大集体、辅业改制等方面继续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经济参考报》:我们知道,鞍本产品结构高度趋同,市场和发展模式高度一致,联合之后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您对鞍本联合的前景怎么看呢?

  张晓刚:鞍钢、本钢虽然装备很相近,但是通过整合之后的调整,我们在产品上还是可以实现互补的。比如我们会发展轧钢生产线的专业化生产,现在我们在一条轧机上生产集装箱板、管线钢、铁路用钢等多个品种,整合之后,我们每条轧线只生产一个或几个钢种和规格。这样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会大幅提升。

  鞍钢、本钢都拥有较高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我们都是国内仅有几家可以生产汽车面板的企业之一。鞍本集团所拥有的铁矿石资源也是我们发展的强大后盾,继近年来国际铁矿价格大幅上涨后,最近世界海运价格飙升,这对于以进口原料为主的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冲击,但是对于鞍本的影响较小。

  鞍本钢重组后,前景应该十分广阔。一是规模效应更明显。2006年鞍本钢合计产钢2255万吨,位列全国第一。最近世界钢动态(WSD)对去年全球钢铁企业进行竞争力排名时,把鞍钢和本钢放在一起,排名有所提升。WSD是国际上最权威的钢铁咨询机构之一,这说明他们认为鞍本联合对于提升综合竞争力是有利的。

  二是在市场上产生协同效应。鞍钢、本钢同处辽宁地区,过去市场好的时候我们抢资源,市场不好的时候争相降价。这几年虽然市场很好,但是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可避免,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走到一起十分必要。

  三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比如,鞍钢在选矿工艺技术上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将提高鞍本集团的矿产资源利用水平;鞍钢在热轧和冷轧技术等方面也具备了输出能力,可以推动鞍本集团的技术输出。本钢在很多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实质性联合后,双方在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效果将更加突出。

  《经济参考报》:国内钢铁企业在重组联合上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办法?除了鞍本联合之外,鞍钢在这方面还有什么想法?

  张晓刚:根据我们最新的发展思路,鞍钢在发展模式上将进行四个转变。在长大方式上,要从以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在产业布局上,要从内陆发展向靠近市场、靠近沿海和跨国经营转变;在核心技术上,要做好自主创新及研发工作,从跟跑世界先进企业向领跑世界潮流转变;另外,鞍钢还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管理输出转变。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鞍钢过去更多采取投资新建的方式长大,近年来先后完成老区1100万吨技改扩能,西部新区500万吨精品板材项目,去年营口鲅鱼圈500万吨项目开工建设,今年4月鞍钢朝阳200万吨项目开工。但是鞍本实质联合后,我们在长大方式上要有变化,要更多利用资本纽带进行重组,紧紧抓住国内钢铁行业资产重组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在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同时我们在境外投资建铁矿的项目也在抓紧筹划。

  最近有不少企业找上门来,说他们有矿、有煤,产量也不小,想进入鞍本集团。但是我们一看,有的装备马上就要淘汰了,有的地理位置没有优势,所以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兼并任何一家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想法,看中它什么东西,是市场、资源,还是地理优势。你不能说我为了做大,什么样的企业都进来。如果这样,迟早会出问题。

  


  鞍钢精品基地生产车间(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绝大多数钢产量应该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经济参考报》:最近中国钢铁业的形势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一方面产能超4亿吨规模,占全世界产能1/3还多,产能过剩已是有关各方共识;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国外市场需求很旺,钢铁价格一路走高,今年一季度,全行业利润率超40%,在众多行业中位居前列。您作为中钢协会会长,对这一形势作何判断?

  张晓刚:现在的形势可能使一些钢铁企业产生误解,认为市场很好,上什么产品都赚钱,都没有什么缺陷,所以钢铁业抑制产能过剩、推进节能降耗和促进集中度提高的工作进展艰难。但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最后一定要回到买方市场中来。现在钢铁市场形势很好,与国家经济发展快,对原材料需求量大的拉动因素有关,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种形势会一直持续。我们的企业应该认清这一点,在发展上要具有前瞻性。

  《经济参考报》:最近,钢铁政策、市场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两种情形。一方面是国家连续出台政策,给居高不下的钢材出口降温,同时制定到2010年淘汰一亿吨落后产能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国际钢价居高不下,这也成为拉动中国钢铁出口和做大产能的潜在因素。中国应不应该考虑成为全球钢铁的“制造工厂”,去积极承接钢铁工业向本土的转移呢?

  张晓刚:中央最近取消一些钢铁品种的出口退税,对于一些初级产品甚至加征出口税;最近国务院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与每个省都签订责任状,制定钢铁能耗标准,督促节能减排。这些新举措表明中央宏观调控手段愈加成熟,更加规范了。钢铁毕竟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中国人多地少,环境承载能力比较脆弱,不能在高速发展时期把不可再生的资源都给消耗掉了,也不能把生态环境都破坏了。基于这些想法,我认为中国绝大多数钢产量应当用于满足国内需求,部分高档产品可以出口创汇。

  “联”而不“合”的现象比较普遍

  《经济参考报》:最近几年国家十分注重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2004年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后不久就形成了这一共识,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又明确提出要引导跨地区联合重组,组建区域特大型钢铁集团,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会议上公开支持鞍本联合和宝钢、包钢联合,推进产业集中度提高。但即使如此,国内联合重组进度还是不如人们期待的顺利,感觉“雷声大、雨点小”,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张晓刚: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在联合重组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目前联合重组的步伐并不快,特别是跨地区、跨省市联合重组进展比较缓慢,“联”而不“合”的现象比较普遍。最近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更是不升反降,2006年,排名前五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4.8%,比2000年降低了10.6个百分点。我国钢铁企业在实施联合重组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比如,如何协调出资人的利益关系。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管辖关系、税收问题十分复杂,既有中央企业,又有省属市属企业,还有民营企业,而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并不是完全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的,复杂的利益关系给资产重组造成了一定障碍,因此,就需要妥善协调不同出资人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钢铁企业特别是国有钢铁企业存在人员多、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在重组过程中也要在国家以及省市等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使重组企业既能够实现1+1>2,又能够保持社会稳定。

  还有,就是当前的市场形势也使一些企业在认识上有偏差。市场形势好,企业有钱赚,生产经营都不错,很多企业就没有了主动进行联合重组的动力。

  《经济参考报》:最近国际钢铁巨头频频向国内钢企伸出橄榄枝,世界著名的米塔尔在取得华凌管线36%的股份后,又开始了入资莱钢的行动。面对外资并购,国内钢企应该如何应对呢?

  张晓刚:外资并购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不小挑战。可以说,国外钢铁巨头看好的是我国的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便宜。国外钢铁巨头并购中国钢企,将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也会对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并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应对外资对中国钢企的并购,关键在于要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中国钢铁企业要抓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自身成长,特别是综合实力的提高,打造几个世界级钢铁集团。首先,我们要加快推进国内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同时,要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通过资本运作、跨国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与产品的全球化配置。

  现在我们国家对钢铁产业的外资进入还有一些限制性政策,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提高,国家对钢铁业的政策迟早会变化和调整。所以,如果中国钢企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不能提高自身实力,仍不具备与国外先进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的话,我们的企业将最终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不是多元化而是多角化发展

  《经济参考报》:除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外,还有哪些好方法有利于中国钢企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张晓刚:提高中国钢企核心竞争力所必备的因素很多,我这里想重点提及多角化发展和专业化生产。

  现在世界上很多顶级钢铁企业都十分注重产业链的建设,从原材料到用户,要形成价值链。过去我们国有企业讲求多元化发展,搞钢铁的去投资房地产、商业、服务业,结果没有优势,效果不理想。那么我们除了主业之外该做些什么呢?鞍钢正在大力推进的是多角化发展,即我们依托钢铁主业,向产业链的两头不断延伸。

  比如最近我们就在耐火材料、轧辊、钢丝绳等冶金上下游一系列产品上筹划开展外界合作,打造最佳价值链。我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是鞍钢有这么多富余人员,我们不能让他们都下岗,而是要通过做大,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这也实实在在提高了鞍钢的经济效益,仅去年,我们的非钢产业已经占到全集团销售总收入的24.85%。

  并不是所有钢企只有做大才有出路,专业化生产对一部分企业也至关重要。这方面太钢就是很好的例子,太钢虽然规模并不大,在全国排在10名开外,但是其竞争力却非常强,销售收入甚至排在中国钢企的前几名。为什么?因为他有自己的铁矿、煤矿,又有中国不锈钢第一生产企业。因此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你能做到高、精、尖、特,也等于拥有了支撑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东西。当然对于通常企业来说,还是应该进到大的企业集团中来,因为这对配置资源,降低成本很有帮助,毕竟钢铁业需要具有规模效应。(陈光明 王炳坤 陈宝玖)  

(责任编辑:胡立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晓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